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圆桌纪要:要逃离“修昔底德陷阱”,不如研究美国为何恐惧

来源: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2019-05-23 08:32

安德鲁·布朗

安德鲁·布朗作者

彭博新经济论坛主编

袁鹏

袁鹏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时刻,中国与美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如何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美学术界和政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中美双方要如何建立更多的共识?如何加强中美合作?未来中美关系又会有怎样的走向?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在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主题智库圆桌中,来自中、美、日三国的学术精英、国际组织官员、智库学者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唇枪舌剑、观点鲜明的讨论和交锋。

【整理/观察者网 戴苏越】

讨论如何绕开“修昔底德陷阱”为时已晚,因为我们已经掉进去了

我希望讲一些积极的事情,但是现在似乎为时过晚,现实是,我们已经绕不开修昔底德陷阱了,而且已经掉了进去。我并不是说像现在的中美两国会像斯巴达人那样互相射击,而是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新的冷战时期。

如果你怀疑这一点,我就请大家关注一下最近刚建立的一个组织,叫做“应对当前中国危机委员会”(CPDG)。这个委员会其实就是一个一直研究现代冷战的机构,它的前身是上次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CPDG的发起人史蒂夫是白宫的前首席战略官,他当时获得了许多政客的支持,比如德州参议员、前白宫发言人、退役军方人员以及记者。

看到中美关系每况愈下,我们其实并不意外。现在美中关系日渐阴霾,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一些新的计划,比如《中国制造2025》,还有中国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以及在安全方面政府的作用更加强势。

另一个关键问题我觉得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那就是美国商业社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美国的企业曾经是在美国最响亮的声音,以往他们作为一个团体一直呼吁要和中国进行交流,但是他们现在有很多的怀疑态度,怀疑如果与中国加深关系,加深在中国的经济参与度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并不是冷战的简单重演,我们发现这更像是一个科技的冷战,这场战争现在在网上、在太空中、在高精尖科技产业。上一次真正的冷战美国组织了一系列“双用科技”与苏联进行抗衡,和北约的伙伴以及日本进行合作。这些双用科技其实不多,比如弹药、核技术。相比之下,美国现在在起草一个新的很长的科技列表,他们想要阻挠这些科技流入中国,包括一些基础技术,比如AI,还有神经技术、机器学习等等,还有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智能城市、物联网等等。这个列表如果成真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并打乱这些产业。

我最近在和一些汽车界的初创企业进行沟通,他们真的很担心,世界汽车产业可能会一分为二,他们可能不得不选边站。我想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上一个冷战,对全球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对于跨国网络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做什么?本身我并不是提供建议的,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和中国需要寻找方式,要把贸易和经济的纠纷与安全领域的一些谈判分割出来。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面临一个全方位的悲剧发生。

如果把中国设计成一个敌人,美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我同意安德鲁·布朗恩刚才说的,中美关系现在是处于下滑阶段,有很多的因素都导致了这个结果,中美之间的政治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缺乏对于中国政策的理性分析。而且这样的政策框架基于对中国错误的判断。我今天不会特别关注于修昔底德陷阱,我主要想着重回复一个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是不是不可避免?

我觉得贸易战在可能是中美两国纠纷全面爆发的一个起点,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来避免这种纠纷变成全面的政治和战略上的对抗。美国的一些精英和中国精英对于中国对于美国是否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个观点并不一致,但是他们把中国作为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如果你把这种“威胁”看作是一个权力的转移的话,它并不是线性的。我们看一下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在全球GDP的比重是非常稳定的,从23%增加到24%,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中国在全球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7%到2017年的16%,从2015年以来,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之后一直是15%左右。

这也凸显中国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食品安全、疫苗安全、环境污染,这些挑战本身是会阻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我的研究表明,中国污染会让中国损失20%的GDP。但是同等重要的是,这些国内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讲也会有一些合理性的挑战,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样一个合理性的担忧也将会继续持续下去。对此,我认为中国需要动员大量的精力来应对。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的舆论,其实他们并没非常支持特朗普政府的这些议程,其实很多人还是非常倾向于美国更加融入全世界,像加利福尼亚这样的州,它的权利就在不断的转移当中,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和中国开展沟通和交流。对于中国,其实我们并没有改变自由化的原则,中国还是从我们现有自由的全球秩序当中受益,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有亚投行这样的一些倡议,都表明了中国想要去改写一些全球的规则。

最后我还想说,我们如果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威胁和敌人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有些人也提出,我们要学习我们过去历史当中的一些经验,美国如果把中国设计成一个敌人的话,其实会导致自身国家的情况的恶化。这就是我的观点。

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成了中美贸易的转折点

我想要提醒各位,这样一个修昔底德陷阱其实我们过去的历史当中也已经看到了,我们是可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而且摆脱战争的阴霾。

我所在的机构,卡托研究所是位于华盛顿的一个智库,致力于促进自由贸易、和平、公民自由。我们也是政策研究者和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我们会倡导自由贸易,抵制保护主义,提倡减少贸易壁垒。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进口,而不是为了有更多的出口而减少进口。卡托研究所也希望能够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双边关系,我们写了很多对于贸易改善措施的建议,避免事态走向一个反市场的结局。

我们也倡导要把事态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状态之内,比如像华为的问题,其实在华为的问题上美国并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指控。在华盛顿,WTO其实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能够帮助美国来打消一些对于中国的担忧。在华盛顿,有些人会说WTO是没有作用的,因此,特朗普就想要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我们希望“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认为美国的公司其实能够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当中受益。

从2000年8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关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从1989年到2008年,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是以一种和现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和贸易,他们希望能够摒弃人权和地缘政治问题,追寻经济和贸易商的合作。很多多边主义者希望能够开展交流,抵制单边主义,其实很多政治家也并不持极端的观点。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在2008年就终止了,因为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陷入了衰退。

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把美国看作是一个高失业率、低速增长的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就开始调整一些贸易政策,而且也采取了一些保护主义的措施。而且美国也认为,中国渴望借助美国的这些科技力量,在科技上赶超美国。

美国的政治家意识到不能再把中国看作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制造大国了,而且也不应该回避中国在技术上的崛起。所以奥巴马政府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改变,到了特朗普政府中,很多都已经在变化了。其实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就已经更加强硬了。《中国制造2025》,还有其他一些中国的政策,其实美国有很多的受益者。美国也是通过了更加强硬的出口政策。

现在美国的政策还是在不断的平衡各方利益,可以看到大家都更加关注保护主义、国家安全。之前安德鲁所提到的这些多边主义者,他们也看到华盛顿很多人现在对于中美关系避而不谈。当然,大家还是会担心中美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美国工人的利益,这样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科技领域,美国是希望能够维持自己在科技上的领先能力,而中国也是希望建立自己在这方面的领导力。

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也有很多的误解。美国目前相当于已经禁止华为了,华为价值16万亿的5G业务,还有IoT的这些业务,其实是非常庞大的,还是需要有很多的增长。但是我觉得,其实我们不需要通过禁售一个公司的产品来更好地保护国家的安全,我们其实不需要采取这么极端的做法。


中美两国面对的,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几年我们都提这样一个判断,就是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和表现很多,但是今天讨论的主题,也是今天主题讨论的大的时代背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表现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思潮等多个领域,我们这几年经常讲的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现象,包括区域合作碎片化这些概念都是大变局所呈现的具体特征。

刚开始安德鲁讲的有点悲观,他说中美是不是已经掉进了修昔底德这个陷阱的坑里?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坚持认为,只要大家摆正心态,克服焦虑,互相适应,协调努力,包括中美在内的国际社会是能够在这当中找准方向实现各自的发展的。

推动世界往好里去不仅仅是政治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智库人担当的责任,我们的智库,既要帮助发现中美在国际合作中,包括在双边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帮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是来放大问题,放大分歧。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活跃、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如果两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之间就不会有好的未来,这个世界也不会有好的未来。所以我觉得要处理好中美关系,下一阶段怎么良性共处,我在此提几点建议:

第一,总结好过去40年来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些成就和经验。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我们在处理两国关系中有很多经验,两国关系虽然中间有些磕磕绊绊,但是总的来讲是向前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也不能因为这一两年在贸易摩擦的一些事件,我们就把前面看成一片灰暗。

中美之间有政府间的对话和合作机制,目前还没有用好,我们之间的人员往来,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起降,平均每天有1.4万人往来于中美之间,交往是不可能中断的。不管是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还是安全对话,这都是中美合作的三大支柱,必须同时发力,同时共同做增量。过去我们都知道双方的底线是什么,双方的核心利益在哪里,也了解合作的领域在哪里,我们要用好这些经验,指导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

第二,我们要加深理解彼此的发展道路和历史文化,更好应对各种国内因素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两国政府之间,两国领导人之间,最主要的挑战还是各自的国力。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中国的复杂性,我们的情况之多样,困难之艰巨,矛盾之复杂也是之前所罕见的。

我们过去40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很多的问题也在这个当中集中爆发,所以我们中国更多的要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多面向的国家,东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跟美国差不了太多,重要西部地区,有的和我们东部差一二十年也是有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国内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我也想请美国理解中国发展的艰巨性。

随着中国的改革和转型,包括扩大开放,我想中美的互补性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调整,消费能力的提升,美国肯定会在中国改革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呼吁美国的商界、智库结要读懂中国的善意,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容、和平的一面,不要误读和夸大中国的挑战。

双方应该多说对方的好话,多看对方的优点。美国国内也面临着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学界也在思考。我观察美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既要面对特朗普政府,还要面对一个多面向的国家,美国自己讲我们是一个多元美国,你们不能光看我们政府,还要看我们商业界和建制派,美国政府也要反思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往哪里走,美国的医改问题也是停滞不前,有很多国内问题要解决。

第三,避免被第三方因素所干扰。

现在很多国家希望中美关系往好里去,但是也有一些力量,并不希望中美关系往好里去,所以我们要避免第三方因素干扰双边关系的发展。

第四,中美双方要大力培养合作的习惯,探索以新型方式来应对新型难题。

要把我们的一些可能的冲突转变为合作亮点,比如在气候变化、反恐、维和和减贫发展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影响,要把这些新的问题统筹考虑起来,做成增量。

第五,中美应该和其他大国一起,给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我们不仅仅要逃避修昔底德陷阱,大国还要适当的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所以我想大要有大的样子,中国这些年来提出的一系列倡议,亚投行,我们这些本意都是为了促进全球化往普惠均衡发展,美国的智库、学界,特别是政府部门,不要戴着颜色眼镜看中国,不要把为反对而反对用于中美关系上去,要看到我们倡议书里面也是有善意的,是想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是想做大蛋糕的。在这些问题上,建议美国多审视这些大的倡议后面真正的动因,而不要中国一起来什么就反对什么,这种现象在这两年表现得很明显,我觉得这不是理性的声音。

在“一带一路”方面,中美完全可以对第三方市场开展更有效的合作,我们也盼望着美国的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会像亚投行一样,现在90多个国家的亚投行,美国置于这个体系之外,“一带一路”美国也是孤立于之外,现在130多个国家已经参与进来了,你置身于事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觉得面对中国提出的倡议,我们也愿意和美国共同提出一些新的国际倡议,给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总的来讲,双方应该是在适应和互相塑造的阶段,美国也要有这种自信,美国GDP占世界的24%到25%左右,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有中国的位置稍微往前走了一点而已,美国的力量没有变化,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我觉得美国的自信心一定要有,在国际上的表现一定要理性、平和的方式来处理经贸的摩擦。

我也很赞同刚才讲的,不要把经贸的问题和安全的问题单独的柔和在一块,这样就会很麻烦。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一定要齐头推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美关系肯定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中国可以从三十年前的美日贸易战中吸取经验

我似乎是唯一的一个日本的发言嘉宾,所以我想要从日本角度说几个观点。

日本至少在过去80年当中挑战了美国两次,一次是二战,二战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判断挑战了美国,没有很好地评估美国当时的经济和军事的实力,于是日本就在二战失败了。第二次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之间,日本和美国开展了经济上的战争,和美国打了一个贸易战。美国和日本之间当时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冲突和贸易争端,那个时候日本的经济不断地增长,尤其是在90年代早期,你们现在可能并不了解,但是那个时候如果你看一下美国和日本的GDP,如果估算一下未来的GDP的话,日本的GDP当时其实都已经超过了美国。

当然这个是当时日本人的一个估算,他们的一个想法,他们认为日本当时有很多的泡沫,后来这个泡沫又破灭了,所以日本的经济又停滞不前。当时就相当于是自食恶果,因为日本没有很好的管理好自己。

我们看一下中国和美国,中国的GDP在未来10年将会超过美国,我打赌,中国的经济还会持续增长,到2025年或者2035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中国并不会成为一个主导性的经济体。中国会是第一,这是基于我本人和其他人的估算做出来的。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当然会体量非常大,如果把美国和欧盟的经济结合,再把日本和印度的经济系结合起来,它们经济的总量肯定会比中国要大很多。

一个简单的计算,如果中国这方面没有误判局势,我想中国是可以挑战美国的,也可以挑战其他的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军事上的这些能力。在二三十年之后这样一个能力中国肯定有,但是还不至于带来这种军事上的冲突。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现在需要管控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这个至关重要。

我有一些建议,从美国和日本贸易冲突方面得出来的经验,日本对美国一直都有贸易顺差,美国有很多生产的产品,比如电视机、钢铁、汽车、半导体等等,但是最终美国看到了日本经济结构上的缺陷,之后美国和日本也就开始来应对这方面的问题,双方都希望能够更好地去管控彼此经济关系当中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经济的结构其实我们也需要开展一个经济结构之间的磋商,双方还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包括补贴、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等等,中国需要在这些经济结构的问题上不断地完善,才能够好地管控和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冲突。

“修昔底德陷阱”是无稽之谈,但美国的误解和担忧需要很好地解决

我其实非常担忧,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中国和全球化,而我们谈到的是修昔底德陷阱,还有中美关系的未来。其实我觉得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无稽之谈,美国和中国的确经历了一些贸易之间的问题,但是基于我们所提到的,我们还是正在非常积极的谈判过程当中,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局。

但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社会层面和军事上的一些冲突,我觉得这样一个修昔底德的陷阱是非常负面的。我觉得美国和中国其实在跨国领域、地缘政治和战略上有很多合作,当然也会有一些摩擦,现在这些摩擦比过去更多一些。我们应该更好的看到我们两个社会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到底是不是不可避免的。

中美关系的确现在经历了一些困难,大概在2008年左右,很多美国人都看到了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也在积极地对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革,实施经济、金融、法律上的一些改革,就像其他国家一样。但是这样的一个进程会比较缓慢,比我们想像得要缓慢一些。于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沟通的时代,我们国内就有很多猜测。中国的很多举措,比如《中国制造2025》,还有“一带一路”倡议,当他们在国际上进行传播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一些人的误解,或者引起一些人的担忧,而且这些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上午我们谈到了“一带一路”,我们谈到了要更多的透明,还有对中国的这些目标有更加明确清晰的认识,如果有这样更好的认识肯定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中国的立场。在经济这个领域,中国在贸易和投资上所采取的措施其实我觉得并不会给美国带来问题,我们其实是欢迎中国的投资的,包括中国促进全球繁荣的措施。

“一带一路”的倡议可能也会改变美国战略上的现状,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肯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当然,这是一个完全由中国主导的倡议,它其实颠覆了现在亚洲国家之间关系的传统,还有在整个亚洲大陆上这些关系的传统。所以我们如果要来谈论这种冲突的不可避免性的话,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贸易其实并不是在国家之间发生的,我们谈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其实数百万美国人,数百万中国人都是在彼此合作,这样的关系和活动其实一直都是双赢的,双方都获得了利益。如果我们能够关注于这种互惠互利的局面,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政治家可能没有正确的采取措施,会导致互利的局面出现逆转。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才能够带来更加繁荣和平的局面。


中美关系的驱动因素应该是一份共担的责任

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想强调中美关系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最后会在发言结束之际提出一些建议。

很显然,现在的时局很有意思,我们常常这么说,但是现在的时机真的非常特别,我们看一看中美关系,我们走过的路到底是怎样的?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40周年纪念,如果我们追溯到1972年,当时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我们两国的关系自那以来已经走过了接近半个世纪的道路。我把这将近50年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很冷战重叠的这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驱动因素在当时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威胁,一个外部的威胁,也就是苏联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也威胁到了中国以及美国的利益,所以这使得中美两国愿意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会突然变成亲密无间的朋友,只是当时我们别无选择,必须通力合作。

第二段的驱动因素就是共同利益。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瓦解之后突然之间我们有着更好的机遇去从和平的时局中获得红利并且受益,所以中美两国都聚焦了各自的发展,两国都从中美关系当中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过去的历史证明,两个国家的经济都突飞猛进。

第三段是走向未来,现在我们走进了中美关系的第三段时期,未来会怎样?驱动因素是什么?我觉得在未来中美关系的驱动因素应该是一份共担的责任。差不多10年前,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金融危机侵袭华尔街,中美通力协作,力挽狂澜。我听到很多美国朋友说,当时的中美合作可以用一个中国的古话来形容,就是我们同舟共济,我们有着一种精神,本着克服困难,让经济没有陷入真正的崩溃。

面向未来,我们未来的责任更重大,有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和美国两者的社会都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我们面前有着巨大的国内挑战,特朗普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强调,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他将会聚焦解决美国国内的问题。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在国内有巨大的问题。

第二,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我们必须要应对那些跨国的挑战,气候变化、核不扩散、恐怖主义袭击,这是一个很长的列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你喜不喜欢,孤立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唯一的选择就是要通力合作。

第三,没有人想选边站,选择要不支持美国,要不支持中国。所有的国家都想要从中获益,希望和中美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管是北京还是华盛顿。这样的的想法对各国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希望看到中美发生矛盾,因为这会使得世界变得不稳定,伤及他们的利益。

所以我最后的建议就是,我们必须非常真诚地面对我们的问题以及挑战,眼下的时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问题。同时,我们的政策必须要有一种明智的通融性,要学会适应,这是必要的,我们要更好地寻找共同的政策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去寻找可以共同努力的共识。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与其研究中国的崛起,不如研究美国的恐惧

今天这个话题是如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前不久外宾到我们院访问的时候都说案例很不充分,16个案例都是拼凑出来的,他们在全球也在召开有新的案例,我觉得这是一个动态的研究,他本人并没有把这个事情看得很绝对,但是毕竟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中美关系的模式。刚才安德鲁说我们已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太晚了,还有新冷战,米勒说还没有。我自己非常同意米勒r的意见,如果我们已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我们没有必要谈论贸易协议了,我们又是视频,又是电话,显示了双方还是希望中美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我今天想谈的话题,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时候有一个经典的选题,雅典的崛起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促成了悲剧。现在国际上很多力量在研究中国的崛起,几乎很少有人研究美国的恐惧,也就是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如果中国崛起美国不恐惧,或者他的恐惧没有转化成一种战略性的动作,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这几年对中国崛起的研究应该很丰富了,对中国的能力、意图、战略都已经很充分了,虽然对中国崛起未来怎么走没有答案,但是有些初步的答案全世界都是公认的,中国不是前苏联,中国不是80年代的日本,中国也不是一战、二战前的德国,中国是很特殊的。

但是美国的恐惧这个研究得确实比较少,我觉得现在确实需要研究。因为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恐惧我感觉是到了草木皆兵、神经过敏的程度。

比如对高科技的恐惧,《中国制造2025》,有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有《中国制造2025》。我也不知道5G是什么东西,但是现在显然把它神化了,好像5G就是中国科技超越美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

比如对人文交流的恐惧,认为孔子学院就是中国派到美国的特洛伊木马,每个留学生都在那里偷美国的东西。

比如对军事的恐惧,我们建了一个军事基地,就被认为有海外军事意图。南海把我们自己拥有的几个岛扩建了一下,就认为中国对南海军事化。

比如对“一带一路”的恐惧,最典型的是“一带一路”融合了马汉的“海权论”,还有地缘中心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带一路”,这想象力非常丰富。

最丰富的想象力是百年马拉松,说中国100年前已经有一个战略了,一直要追赶超过美国,把中国富强的战略等同于取代美国,划了一个等号。

我在分析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的恐惧?我刚才列举了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天生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美国的霸权思维,不甘退出领导岗位;三是美国自身不愿意做深化改革,就在中国找一个替罪羊,有很多问题是靠美国自己改革才能解决的;四是根深蒂固的反华的思想,刚才提到美国威胁委员会;

五是对普遍的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缺乏深刻的理解,上次在科学文献当中我谈到,你们使馆应该积极学习十九大报告,什么是四个全面、什么是五位一体,中国人天天学都还要领会,你们美国人简单就得出一个结论,这是非常草率和仓促的。所以今后美国需要放下身段,加强内部的反思和改革,需要加强对新中国的学习和理解,要加强中美之间的沟通。

本文根据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中美智库圆桌:逃离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的未来现场速记整理,内容有删减。

责任编辑:戴苏越
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