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权健事件要让中医背锅?太令人痛心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2-29 08:36

岑少宇

岑少宇作者

留澳科普作者,《生物学的足迹》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丁香医生手撕权健,网友几乎一面倒地支持,还用亲戚朋友的经历现身说法,指责后者存在虚假宣传、传销式运营等诸多问题。

权健的应对一开始很强硬。动用法律武器,当然是它的权利,但丁香医生不为所动,一步不退,再度获得网友的交口称赞。

现在网上已经群情激愤,天津也派出了联合调查组,如果真把所有证据、案例过堂,对权健的利弊还真不好说。

剩下比较“安全”的做法,就是躲到“中医”的庇护下:比如所谓的600张“秘方”。

传统医学如何自证清白?

这下,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活跃的中医也坐不住了,站出来批驳权健。本来我也没想就此事写什么,可看到有些中医为批而批,却没有多少说服力,甚至可能反而引发对传统医学更多的不信任,实在令人痛心。

有位中医引用名家邓铁涛的话:“我这里没秘方。”他还进一步补充:“一切抛弃辨证去谈论中医,包括中医秘方,都是耍流氓。”

但问题是,这样最多只能“洗白”自己,不能代表整个传统医学界,靠秘方两字宣传的大有人在。不信去问问西南地区的某药集团,听到这话是何滋味?

何况还有许多“中医粉”,谈到“秘方”就大为自豪,甚至条件反射式地要保护,不能让其失传,更不能被外国人“偷”去。这方面,在美国卖牙膏的某药或许也有话要讲……

撇开秘方的有效性问题,从原理上看,辨证和秘方并不矛盾。辨证是医生的观察、判断,论治也是医生的事情,开个方子让你去抓药,是一种形式;直接给你把药配好了,方子秘而不宣,也是一种形式。只要能看好病,病人是不在乎的。

所以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真要立足传统医学来驳斥“秘方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正经中医都能判断权健的秘方说站不住脚,仅凭直觉就够了。

你又不是在演《神医喜来乐》,600张秘方莫不是要上天?真有效的方子,哪里会有这么多流散民间无人知晓,还偏偏被你收了?段子太过离谱,估计只是用来筛选出容易上当的“客户”。

“火疗”也是一个麻烦事。有的中医说:“中医里没有火疗。有,请从四大经典中给我找到出处。”可有的中医却认为,中医有火疗,只不过“不是谁都能操作的……操作者首先必须是经验丰富的医师”,还大肆渲染危险性。

而在权健事件之前,有些中医大V,不仅认可火疗,还试图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最后不忘推荐一番

拜托,我也支持清理门户,可诸位能不能先对对词啊?如此矛盾的说法,怎么取信于人?

2018年12月27日,天津市武清区权健总部附近森淼道上的小店,店内售卖权健火疗毛巾和其他权健产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传统医学并非不用火,“灸”字下面就是火。在后背敷上一块点燃的毛巾,如果权健辩称是为了覆盖多个穴位,要从“传统医学理论”来反驳,同样大费周章。

去论证这些穴位不能一起“灸”?去论证非穴位“灸”了有问题?去论证毛巾不是艾叶、艾绒?万一权健说毛巾上还有它那600秘方呢?

传统医学里还有一项常见的,与“火”有关的操作——拔火罐。然而,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廖育群考证,拔罐全球多地的传统医学都有传承,中国直到清代才开始演变为“拔火罐”。最终在20世纪中叶,我国开始系统编撰中医学教科书时,“拔火罐”才跻身“传统”。

如果权健辩称自己的火疗是像拔火罐那样的创新,“传统医学理论”又该如何应对呢?

正经中医当然可以对这种变戏法式的火疗不屑一顾,但如果连有没有“火疗”都彼此矛盾,实在令人汗颜。

要是在传统医学每次背锅之后,专业医生的回应都是这样无力,下回再次背锅,真的会让人意外吗?

传统医学躺枪的“生态”基础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藏龙卧虎,对保健品与传统医学的关系,有不少讨论。

网友“隐德莱希”说:“老百姓信任保健品,认为其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比正规处方药还灵,正是源于中医药几千年来食药不分、无食不药、亦食亦药,医补不如食补的深厚文化传统。”听起来有些道理,“食补”确实是一些国人的口头禅。

有读者反驳,举出以远红外、纳米、磁化等为卖点的“保健品”,它们似乎更与现代科技有关。看来,“食补”和“传统”不能解释所有保健品的热卖。

风闻网友“柠檬木聚糖”为丁香医生揭露保健行业黑幕而高兴,但怀疑它也要大举进军此行业,不信奉传统医学,照样可以卖维生素、微量元素。他还举出早前丁香与汤臣倍健合作的例子。

确实,西方也有热衷于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人,市场很大。有人认为,讨论需要细分保健品、营养补充剂和所谓的“食补”“食疗”。但我觉得服用者的内核还是有相通之处。

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趋简避繁,只要认为这些产品可以促进健康,同时没有什么毒性或副作用,再加上嫌咨询医生麻烦,就可能随意地购买服用这些产品。

而其中一些人,从“食补”发展到“食疗”,结果延误病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对许多人来说,“食补”“食疗”间有鸿沟,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如此,就像大麻与海洛因的关系。

然而,从亡羊补牢的角度说,传统医学做得还很不够。现代科技起码可以从原理上轻易反驳那些假借科技名词的“保健品”,对于营养补充剂,如果确认体内某种物质已经足够甚至超标,至少在理论上可以用来劝退服用者。

但传统医学对于很多“保健品”没有清晰的说法。比如之前的某某药酒事件,古方里充斥着类似的东西。难怪地方政府在调查一番后,可以给个台阶下,一切照旧。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锅,全球各地的传统医学,都有热衷于“食补”“食疗”的粉丝,投身于打擦边球的商人,以及“主流”的模糊与尴尬。中国的传统医学“主流”确实最为庞大,但这些问题绝不是我们一家独有。

可另一方面,“主流”的庞大,确实也会让一些观念更深入人心。打擦边球的或行骗的人,可以利用的空间更大。

而且在“主流”之外,“支流”也相应地茁壮成长,在古代类似的人可能适用于庸医、江湖郎中或骗子的多种定位,在当代环境下,则理应消除模糊空间,必须定性为非法行医和骗子。有些“中医粉”鼓吹高手在民间,攻击新中国的传统医学教育制度,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去年重庆发生中毒事件后,我曾介绍过传统医学的“生态”,这里摘录部分内容:

过去的医学教育是学徒式的,非常粗放,学的时间有长有短,“带教”或者说让其帮工的内容也各有侧重,比如有的人带徒弟可能多给点临床实践机会,有的可能是抄、看病历更多,有的可能草药认得多些、炮制学的多些。

有些祖师爷的东西可能传着传着就传丢了,但同时会融入师傅这辈的理解与实践。

甚至有些地方的行医者没有什么传承,就是“民间爱好者”,比如自己看医书琢磨的,或者从各路游医那里零零散散学的。像自己泡药酒的,自己尝试配药的,也大有人在。

但他们也可能“出道”,在乡间积攒起名声,开过的方子也可能在当地流传开来,甚至被收录到某本书籍中。

有些积极实践的“爱好者”自己有其他营生,未必会正式开业,但在非正式的传授后,“徒弟”也有可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开业,成为新的医术起点。

另一方面,即使老师傅带出来的徒弟,也可能有传承不好,成为医术终点的。

以上再次引用的文字,只是简单地说明,自古以来传统医学就是鱼龙混杂的局面,更需要新中国将其规范化、现代化

这里再补充一点,部分没有出路的文人投身医学,把事情弄得更糟了。有些文人看病不行,但搞文字工作在行啊,抱着“理论化”的初衷,胡乱解释比附,结果把传统医学搞得更为“玄学化”了。

这些玄学化的内容是否有助于当年的文人医生们争取病人,我不好断言,可到了现代,无疑就成了骗子们的利器。

而对于流传至今的玄学化内容,传统医学界里很多人并不会去认真辨析,甚至有的还热衷此道,似乎越讲得云里雾里神乎其神,越能证明传统医学博大精深。

总而言之,面对种种乱象,传统医学界应对不力,确实有很大责任。

遇到坏事就急于切割,却往往没有扎实的理论根基支撑,只能用典籍里有没有来分辨,摆出一副泥古的样子;古书这么多,骗子如果找到一两条可以搪塞的,就更为尴尬。各人的表态甚至互相矛盾,反而暴露出传统医学自身的问题

遇到好事,则一味攀附。传统方子里有青蒿不假,但那些方子里青蒿、黄蒿都是一团乱,还有一大堆其他乱七八糟的方子。整个传统医学界没人能打包票,基于传统理论或实践筛查有效成分,屠呦呦其实是和团队一起花了苦功夫才搞出青蒿素,现在部分中医或“中医粉”却沾沾自喜。

又如当年菲尔普斯身上露出拔罐的印迹,也是一篇赞叹之声,对老祖宗狠狠颂扬一番。被人指出未必是中式拔罐,有些中医和“中医粉”还愤懑不已。

这种趋利避害的机灵劲,当然可以对付一时,但却不能求得真正的发展,下次遇到事情,还是只能交出一本乱帐。如此看来,“中医总成背锅侠”也就不难理解了,需要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

本文写于高铁上,途经济南西站,赫然发现站台上停着权健打广告的“和谐号”,令人唏嘘

(本文作者为沪上“济生堂”后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小婷
中医 中医管理 西医 保健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