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48亿贱卖给苏宁,那些全线崩盘的跨国公司,都犯了同一个错

来源:电商报

2019-06-25 10:13

4月15日,亚马逊宣布退出中国;

5月7日,甲骨文中国区大规模裁员,启动撤离倒计时;

6月23日,家乐福宣布以48亿人民币清盘中国市场;

这些在中国混不下去的跨国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

重磅:家乐福贱卖!

当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越来越没存在感的时候,就是它末日来临的前奏。

刚刚,在中国沉寂数年的家乐福,终于等来了它的命运宣判。

2019年6月23日,苏宁宣布:以48亿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这家进入中国20多年的世界500强,从此完成归化。

1995年,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家乐福正式开业,短短几年时间,它就在全国遍地开花,开一家火一家,用躺着赚钱形容它毫不为过。

彼时,中国大卖场还未起步,沃尔玛、大润发还不成气候,家乐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零售第一巨头。

然而到今天,它在中国已经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在零售概念重新火热的当下,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市值600亿人民币,永辉超市市值1000亿人民币。

而家乐福竟以区区48亿的价格贱卖,相比之下真的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从2009年开始,家乐福就开始在中国每况愈下。当年,平均每家家乐福门店销售额高达2.35亿元,笑傲群雄,没想到到2016年一路下跌到1.58亿。

在中国几亿中产崛起的大环境下,所有人都赚得衣钵满满,唯独家乐福偷偷抹眼泪。

2018年,家乐福中国区年销售额仅剩300亿,远远落后于大润发、沃尔玛、永辉超市,净亏损更是高达4亿多。

2018年,家乐福中国资产总额115亿,同期负债137亿,资不抵债!

看完家乐福的现状,这个白菜价真的是一点都不冤。

那么从中国零售第一巨头到狼狈逃离中国,家乐福到底为什么会崩盘?

盲目信任外国总裁

家乐福在中国溃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都没讲到根本。林林总总中,它的崩盘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表面上赚着中国人的钱,却在骨子里排斥中国人,甚至可以说看不上中国人。

首先,家乐福这种跨国企业早早来到中国,他们带着在本国得到验证的成功模式,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赚钱。

其次,我为什么说他们在骨子里排斥中国人呢?我们先来看一份家乐福的任职名单:

其中一份任命显示:家乐福公司华东区总裁康柏德(法国人)调任台湾地区,华南区总裁贝多拉将调往华东区主管业务,家乐福财务总监Stephane Deutsch任华南区总裁,中国发展总监Patrice Moulin升任财务总监。

也就是说家乐福的中国区总裁和高管,以及中国各大分区的总裁全部是清一色的外国人,这意味着他们来到中国赚钱却根本不信任中国团队。

而这些外国总裁们压根就对中国市场不熟悉,一开始还能借着商业模式的优势混一口饭吃,时间一久,他们优柔寡断、坐失良机的毛病就会越来越明显,一旦中国人举一反三开始反击,就会溃不成军。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家乐福的盲目排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第一,套用体制,水土不服

刚开始来中国时,家乐福为了能够实现快速扩张,给了每一家门店的店长极大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商品、定价,甚至选址。

这套打法曾经很有战斗力,但在国内其他零售企业崛起后,家乐福许多能力不足的店长就处于下风了。我们上面说过,几年之内,其单店业绩下降了近一倍。

图:中国区总裁Eric Legros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中国区总裁Eric Legros(中文名罗国伟)在华东、华中、华南、华北4个大区下面设立城市采购中心,收归原来店长的采购、促销等大权。

事实证明,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不仅没效果,还打击了各门店的积极性,导致了店长的离职潮。

第二,战略懒惰,毫无危机意识

大家可能不了解,家乐福在别的国家都建有采购和配送中心,唯独在中国没有。同时,在所有进入中国的零售企业中,唯独家乐福没有采购配送中心。

家乐福的模式是这样的:由于各门店各管各的,它一直是采用由供货商将货品直接送达店面的物流体系,压根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环节。

此时,国内的其他零售企业都在供应链上发力,慢慢地家乐福的劣势开始越来越明显。

图:中国区总裁Thierry Garnier

然而,家乐福的国外总裁和高管们一直放任不管,直到2015年,家乐福已经深陷泥潭当中,新上任的总裁Thierry Garnier(中文名唐嘉年)才开启了包括集中采购权、开建配送中心等改革。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第三,眼光短浅,处处慢人一步

在家乐福进入中国的24年里,一直贯穿它的理念是坚决不与中国企业合作。

在国内大卖场整体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大卖场巨头们纷纷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

高鑫零售站队阿里系,沃尔玛、永辉超市与腾讯京东合作,只有家乐福螳臂当车,对抗新零售的趋势,直到2018年5月,才宣布于腾讯合作。

无论是在巅峰期或是在低谷期,家乐福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总比别人慢了一拍:

在电商已成必然趋势的环境下,家乐福迫于压力才在2015年6月在上海正式开通网上商城,这时已经大势已去。

在所有大卖场都在探索小便利店时,家乐福才在2015年推出 “Easy家乐福”便利店,抢占社区便利店生意。

同时,因为业绩不好,薪酬提不上来,家乐福员工消极怠工、与供应商关系僵化、食品安全问题层不出穷。

至此,我们大约可以看到,外国总裁们战略失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频频出现,最终汇成一根稻草压垮了家乐福这个庞大的骆驼,导致其在中国满盘皆输,狼狈败逃。

咎由自取的溃败

家乐福并是不唯一只认外国总裁的企业,在它之前两个月,同样只相信美国总裁的亚马逊也登上了回家的航班。

在亚马逊进入中国的15年里,最大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团队不信任、不授权,他们的CEO一直是一个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

事实上,亚马逊中国仅仅只是亚马逊的一个运营中心,而不是决策中心。

刘强东曾公开表示过:“如果中国区负责人都不能决定一件事,谈什么执行,你可以问问亚马逊中国区总裁,他可以说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做到吗?我可以!”

最终,在国内电商的高速发展期,亚马逊束手束脚,导致了溃败。

说到底,这些跨国公司相信的还是他们本国的总裁,对中国的人才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或者压根就不相信,不授权。

可惜,他们的思维过时了,中国人的商界洞察和驾驭能力早已迎头赶上,马云、任正非、马化腾哪一个不是靠真刀真枪成就了今天的地位?

可笑的是,那些跨国公司仍然把中国当做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他们的溃败,咎由自取。

作者:风清

责任编辑:弘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