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圆的包子:公投没有改变英国人,至少不关心政治的习惯没变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6-30 07:22

纯圆的包子

纯圆的包子作者

游学英伦

伴随着英镑汇率瀑布般飞流直下,英国公投落下帷幕,但公投带来的影响却刚刚开始显现。在英国留学的我们很难预计站在十字路口的英国到底会走向哪条路,却非常清楚无论如何,昔日的日不落帝国都难以挽回往日荣光,再加上英格兰球队止步欧洲杯16强,一周之内两次脱欧,英国成功地搅乱了欧洲的一滩浑水。

尽管公投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但包子所在的学校就如同象牙塔一般平静。最激烈的反应也就是公投结果宣布后,校长告全校书,表达了对公投结果极大的失望。英国103位大学校长曾经共同发起要求留欧的倡议,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表明英国教育界对于公投的态度。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英国各个大学接受了来自欧盟的大量科研资金支持,以及对学校里欧盟生提供的优厚奖学金和补助。倘若英国脱离欧盟,那么科研和资金补助将来自何方?

因此我们在下图中可以看出,本次公投中,尽管英格兰选票区呈现了大量蓝色(选择退欧),但是除了首都伦敦,零星分布的黄色留欧选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们基本来自年轻人较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学城市。例如纽卡斯尔(50.7%),曼彻斯特(60.36%)、利物浦(58.19%)、利兹(50.31%)、莱斯特(51.08%)、剑桥(73.85%)、 诺维奇(56.24%)、 约克郡(58.04%),其中尤以剑桥为最,73.85%留欧派以绝对优势表明留在欧盟的决心。

图片来源英国《卫报》

投票结果出来后,英国媒体陆续发布了一些投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倾向于留欧的人群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年平均收入中位数和移民比例明显高于退欧人群,而留欧人群的年龄中位数明显低于退欧的人群

以上统计结果均来自英国《卫报》

不少媒体都提到本次投票体现了精英意识和中下层群众的分离,包子以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信息的获取。

包子所在的学校没有对公投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但对于年轻人和接受高等教育人来说,网络是他们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因此网络成为政府宣传的主要阵地。年轻人在生活中可能不乐于表达政治倾向,但在网络上未必,他们可能会去研究和关注,因此留欧派选用了传播渠道中受众范围最广的网络渠道。与此同时,他们恰恰忘了这一传播途径本身对受众做了一个最基本的区分,更倾向于教育水平高和年龄小的人群。

相对而言,这群人具有更好的经济背景和更全球化的视野和认知。退欧派的“拒绝难民”尽管是从保护本国居民的安全出发,但某种程度上也引起移民家庭的警惕:今天我们拒绝的是难民,那么未来有一天会不会提高“难民”的标准,直到有一天拒绝正常的移民呢?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生活在英国加入欧盟之后,他们享受了欧盟的福利,在欧盟高流动性的状态下,国别意识和民族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大概最强烈的体现就是炸鱼薯条了吧)。与其说他们是英国人,不如说他们是欧盟人,他们对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

例如包子所在宿舍8位成员中,有来自德国、瑞士、中国,英国人也就两位,还有一位来自苏格兰。从地理上来说,他们对于未来的选择范围更宽泛。相比上一代人局限于自己的国家,他们的未来将通过婚姻和工作这两个纽带和全欧洲都会产生联系。例如苏格兰同学的姐姐嫁到了德国,瑞士同学从瑞士搬家到英国,如果英国脱离欧盟,对于他们二位来说,重新制定的签证制度恐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相比留欧派悄咪咪的网络宣传,退欧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不怕麻烦,到每家每户宣传,展开广告牌攻势,还会在市中心组织志愿者宣传。尽管费时费力,但从投票结果来看,这样的宣传是有效的,分裂的英格兰中了退欧派的糖衣炮弹。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种广告牌的宣传阵势还是最有效的。他们可能不清楚自己到底投了什么,但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 “vote leave”,他们就vote leave。这是不需要思考的过程,这只是一个需要重复的过程。

对于老年人来讲,退欧派提出的“British than EU”,才是最有魅力的点。他们经历过二战后经济繁荣发展的阶段,他们坚信凭着英国人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达到当年帝国的辉煌,欧盟是拖累英国的包袱。退欧派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可以更轻松得到退欧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轻而易举的明显效果。

投票当天,英国市中心退欧派志愿者宣传

公投结束了,反映最敏感的不是民众,是逃跑的金融界和经济界,还有一直想独立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伴随着英镑和股市的狂跌,卡梅伦用完了所有的政治好运气之后表示我不干了,你们谁爱干谁干。英国政坛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谁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谁就是下一个戈尔巴乔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同样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坚决反对、永不悔改的留欧决心, 伦敦也不甘寂寞表示愿意和苏格兰共同成立“苏格伦”共和国以奔向欧盟的康庄大道。正如苏格兰同学所说,如果要“leave EU”(退欧),他就“leave UK”(退英),贝尔法斯特邮局爱尔兰护照申请表已经全部用完,人民的脚步就是这么真实地选择投票。退欧派没有捡起帝国的荣光,倒是捡起了帝国的一地鸡毛。

包子的德国同学在脸书上表达了她的不满:

“如果英国离开欧盟,我就搬到南极洲。”

第二天醒来:“天啊,我真的要搬到南极洲了。”

评论调侃道:有一个地方比南极洲暖和:苏格兰

“我对结果非常伤心,但我认为我仍然是一个欧盟人。”

但对于广大的英国普通民众来说,尽管他们对结果表示伤心和惊讶,但生活没有改变,至少他们不关心政治的习惯没有改变。未来到底怎样他们也不知道。包子的一位老师表示,脱欧让他换的美元损失了不少,但比起换汇的损失,两个孩子和房贷的压力才更让他头大。包子的同学也一样,尽管脱欧让他们惊讶,但是学校依旧风平浪静,雁过无痕。

其实令包子感到诧异的还有一点:学校真的远离政治。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基地的大学校园原本应该是思想激烈碰撞、各个党派宣传阵地最喜欢争夺的地方,但英国的大学校园平静地像一滩湖水,大家不仅很少公开谈论政治,私下里也鲜少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似乎保持公正独立客观才是政治正确的最佳选择。但身处其中,公投关系着英国国家的命运,结果影响着未来几十年的国民生活和发展水平,避而不谈就是真正的客观么?或许可能只是讳疾忌医,漠不关心。

总之太阳照常升起,公投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佳静
英国 脱欧 公投 欧盟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