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铂鋆:又看病又科研,医生承担的是不是太多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26 08:13

邓铂鋆

邓铂鋆作者

医疗行业财务专家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邓铂鋆】

4月21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107篇2012至2015年发表于旗下学术刊物《肿瘤生物学》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些论文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机构。论文作者多数来自国内各个医院,涉及524位作者。据媒体整理出的资料,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和顶级医院都受了牵连。

近年来,学术造假行为屡见不鲜。新闻搜索关键字“撤稿”,可见一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景致。通常,如果不遭遇“打假斗士”的死缠烂打,丑闻曝出,也仅在学术界掀起一阵小浪花就过去了,公众根本无从知晓。面对压力,涉事单位通常以“丢卒保车”、“装死”等手段应付了事。

由于此次事件涉及单位过多,4月21日,中国科协就撤稿事件发布声明。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机构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社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同时,中科协指出应高度警惕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协愿与各方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丑闻暴露了什么

这次重大学术失范问题,让“同行评议造假”进入了公众视野。通常,学术刊物的编辑相对作者可能学术能力有限。为了确定投稿论文的价值,编辑将论文交由水准公认的内行专家,听取专家的意见,决定论文发表与否。此次事件是出版社发现一些“审稿专家”的回复时间过,并且意见多为过份褒奖之词(通常审稿专家要提出完善意见,如补充一些实验等,有时还要亲自重复论文中的实验,耗时较长),进而发现大量所谓的“专家”竟然是论文投稿公司冒名的枪手。事情发展到这里,引出了丑闻的另一个关键字:论文公司。

论文公司有三种主要业务。

代发表论文。经常跑报税大厅、车管所、房产大厅的朋友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办理要费尽周章才能办妥的业务,请专业人士代理事半功倍。至于这些中介施展了哪些手段,外人就看不透了。此次施普林格出版社撤稿的107篇论文,统统由中介公司代发表,采用相同的捷径: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审稿专家、或者冒用真实专家的身份,然后再编造出这些所谓审稿专家的邮件地址,供编辑选为审稿人。之后,就是中介公司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了。

代做实验。公司帮助客户完成他们没有条件完成的实验。既然是生意,当然视顾客为上帝,充分满足顾客实现预期目标的心愿;为了利润,当然实验能省就省,只要数据编的能够帮助客户得出他们预设的结论即可。

代做课题。只要客户有想法,公司为你编写标书申请实验经费,替你完成直到发表的一切工作。假如说第一、二类业务涉及的论文还或多或少凝聚着署名作者的心血,第三类业务就是赤裸裸的买卖了。

论文公司在学术界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2013年,世界顶级刊物《科学》杂志就曝光了中国的论文买卖。只是不在这个圈子的人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罢了。

代写论文黑色产业链

此次学术丑闻,大批的临床医生出现在了公众视野。医生除了看病还要科研,这可能脱离了一些人的认识,但这就是行业的现实。

现在医科生入职大医院,学历门槛是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是SCI影响因子2-3分甚至更高的论文;门槛高的医院甚至规定求职者拥有影响因子5分的论文。医生入职后晋升职称,必须发表多篇SCI论文,甚至有的医院规定必须发表在核心刊物。

不仅是医生,护士、技师、技术工人晋升职称也是论文为王。每到职称季,医院里就开始流传段子:“传达室秦大爷今年符合晋升标准,他有两篇文章发表在‘中华级’刊物,一篇发在《中华钓鱼》,一篇发在《中华象棋》。”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美国的医生培养体系,读完八年制临床医学课程后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即MD。MD在日常行医中是不必考虑科研的。MD毕业再攻读三年,可获得Ph.D学位,即理学博士双学位,既能做科研又能搞临床。在Ph.D学习期间,博士生仅在暑假返回医院,平常根本不顾及临床。

但在中国,医生必须在临床和科研间“蜡烛两头烧”。显然,大批医生既没有心思做好科研,又不想屈就低职称,毕竟职称跟收入、医疗权限挂钩,毕竟会治病的人当主任总比让只会写论文的同事当主任更有利于病人。于是,普遍存在的论文注水、论文造假和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酝酿出了一个代写论文的黑色产业链。

学术丑闻的背后

由于我国医学事业起点较低,为了尽快满足人民需求,建国后形成的医学培养体系较速成。完成理论学习的医科毕业生在临床思路、经验和能力上几乎都是一张白纸,需要毕业后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由于不同医院临床思路和水平的差异,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行医多年之后临床能力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群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此时,必然的解决方案是系统性的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程度,缩小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水平,手段是延长医科毕业生在规范程度高的医院的临床技能培养时间。

此时又恰逢高校和医院追求科研与论文,客观上对科研能力等于临床能力的错位推波助澜。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不单是普通的治病医生,而应该是医学科学家、医学教授、医疗技术的创新者。

但科研这事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一位成功医学家的背后,需要无数人默默奋斗在鼠笼前,还要保证临床工作的运转。

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是世界平均的6成,是美国的三分之一;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更不能沿用发达国家的标准,虽然校长和院长们盯着的排行榜都是发达国家的,可是研究生的津贴一个月只有二三百元,研二开始就能给医院值夜班了,因医德问题被病人投诉一次还得罚一百块,多好的人才啊!

自然,对学术的追求和对学术民工的需求,让顶级医院必须把学术作为重要的人才考核手段。尽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制的建立,让医学新人不用选择科研也有条件在高水平医院学习临床技能,但是顶级医院是唯一能够实现体面医学梦想的地方,吸引了一茬又一茬的医学新丁为之倾倒。

在顶级医院,学术是向上的自古华山一条路。学术和临床的重压,让青年医生的猝死在社会新闻版块格外扎眼,也造成了一波又一波学术丑闻的频繁发生。

学术不端有错,但挑拨医患关系就是另一回事了

学术不端行为,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任何借口。据微博博主@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调查,本次遭撤稿的论文,存在几种情况:1. 内容和投稿均由第三方公司造假。2. 内容真,第三方虚拟了评审专家。3. 内容真,根据杂志社推荐的第三方专家评审,但恰好那些专家是过去第三方公司虚拟的假专家。这三种情况显然面临着不同的问责。

同时,根据论文署名原则,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者或第一主笔通常是论文的第一作者。由于学生、博士后等人员的流动性,论文往往署名导师作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直接与编辑部沟通改稿事宜。惯例上,为青年学者提供主要学术观点指导其研究的资深学者充当通讯作者。一篇论文的主要责任人基本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的其他作者根据对论文的贡献程度不同依次署名。在论文内容为真但被第三方公司所误的情况下,第一作者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其他作者更为无辜。

在责任主体不明的情况下,问责医生甚至挑拨医患关系显然是不对的。

但比起又一轮针对医生群体的发难,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戏剧性的一幕:

北京协和医院查证,日前媒体罗列的撤稿论文作者中涉及到的吕某,并非该院医生,而是从山东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前来做课题的学生。很多研究机构都有这样“挂单和尚”式的外校研究生,前来做几个母校完成不了的实验就走。据媒体报道,山东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韩某、吕某团队的论文涉及了16名作者,影响面很广。

但据笔者查证,吕某撤稿论文是采用“元分析法”对其他学者统计数据的再分析(所谓元分析法,即对具备特定条件的、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类统计方法。也就是用别人论文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论文的通讯作者系冒名,多位合作者实际是他的分析对象论文的作者,包括韩某在内的合作者表示对“合作”一事或“合作”细节不知情。

吕同学是山东一所大学2015年的毕业生,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吕同学跨界颇多,在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科学颇有建树,可惜这次三篇论文被撤稿了。他的论文连累了包括母校在内的多家学术机构和多位有影响力的学者,还有即将毕业的同门博士韩某。韩博士正忐忑地为从天而降的撤稿论文署名等候学校的处置意见。

据笔者查证,吕同学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堪称“学霸”。除了论文入选国际刊物,他获得了校级科技创新奖,并完成了大部头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目前笔者及涉及多方均未能联系到吕同学。一贯的优等生吕同学或许在向我们描绘学术界的前景:浮躁风气普遍化,学术失范低龄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全科医生 学术论文 论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