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瑾:古代生育史,就是一部中国妇女的受难史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08 07:15

额尔瑾

额尔瑾作者

历史发烧友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额尔瑾】

都知道生孩子会疼,但没生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有多疼,甚至真的“疼死人”了。记得之前看过很多相关的故事,不管是婆婆还是其他什么人,都会指责产妇吃不了苦,生孩子都疼啊,都是这么过来的。可是,今天的医疗条件已经这么成熟的情况下,尚且有产妇忍受不了疼痛,那么在古代那种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几千年来,女性如何忍受?而且除了疼痛,还会经历什么?

古代医学不发达,也谈不上什么良好的医疗设施,无论什么人家的产妇,全都得在自己家里分娩。因此,过去产妇的生产过程与今日有很大差异,产妇分娩的所有事务都要产家操心,而不同地区不同人家也有各种陋俗。

产家在孕妇入月后,需要从精神、物质上做准备,包括置办接生用的器皿、新生儿所穿衣物、请接生婆、布置产房等等。

敦煌藏经洞出土北宋绢画分娩育儿图,图片来源:作者收集,下同

过去接生用的器皿种类繁杂,因为经济差别而有所不同。例如宋朝人家为临产妇女所预备的一些必需品:“好醋,白米,煎药炉,铫子,煮粥沙瓶,滤药帛,醋炭盆,小石(一二十颗),汤瓶,软硬炭,干柴茅,暖水釜,洗儿肥皂,头发,断脐线及剪刀(当时剪脐带不用刀,只用帛裹脐下,齿咬断),干蓐草,卧交椅,软厚毡,灯笼,火把,缴巾,油烛,发烛,灯心。”(宋陈自明《妇人良方》)。

这一用品清单中,煎药炉、铫子、滤药帛为产妇出现难产时,好煎药急用;好醋、小石是为产房消毒用,也就是把醋泼在烧红的小石上,产生的蒸气便立即弥漫产房,起到杀菌作用;汤瓶、洗儿肥皂、缴巾、暖水釜就是为了给新生儿沐浴和给产妇用水准备的;灯笼、火把、油烛、灯心为产房照明所用;干蓐草、卧交椅、软厚毡是产妇生产时坐卧应该备有的物件,白米、煮粥沙瓶是给产妇饥饿时补充体力的。

除此以外,还得为产妇预备一些诸如保气散、佛手散的药品,有些是为了催生助产用的,有些则不然,只是一些与巫术迷信的东西,如海马、马衔铁、催生符一类,古人相信产妇把这些东西握在手里,或贴存产房,能起到克服难产的神效。

产家会特地给产妇准备一个产房,产妇分娩的全过程和坐月子必须在里面进行。这个产房的布置必须是把众人和产妇隔离开来,让产妇处于一个安静、密闭、保暖的环境,而且不能让产妇在正堂或住宅建筑中的主要居室里分娩,因为古人觉得妇女生育是一种极其污秽的行为,在卧室或正堂生育有可能玷污祖先神灵,引来灾祸。

忌讳妇女在原住地生产是最常见的辟邪手段之一。据王充《论衡》“四讳篇”记述:“讳女人乳子,以为不洁……乳子之家,亦忌恶之,舍丘墓、庐道畔,逾月乃入,恶之甚也。”也就是说,早在汉代,江南一些地区就有禁忌产妇在家生产的习俗,他们把产妇迁往坟墓、道路旁的临时搭就的茅草棚里,要待婴儿满月后才能归家。

妇女有时不但不能在家生产,而且在某些地区还有避忌产妇回娘家分娩的习俗。产生这种习俗的原因,依然是对妇女生育过程缺乏了解,认为产妇不洁,其血污会给娘家带来凶灾。当然也有男方家庭担心如果生下女孩,会被用男孩替代。

还有一些民间传言说女儿若把外姓人生在父母家,会把娘家的福气带走。即便出现无法避免的情况,娘家人立时在室外搭一小草棚,让产妇在里头分娩。

产妇生产的当天,人们要在产房里安贴“安产图”。所谓“安产图”又称“产图”,是古代术士择吉的一种方术,它认为产房中的床帐放置方向、为新生儿准备的衣物怎样储藏都对产妇分娩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娩过程中也有很多禁忌,孕妇、寡妇或者未出阁的小姑娘都禁止到产房里来,至于丈夫就更不能了,即便产妇需要丈夫的安慰也不可以进去。

对于产房的环境安排也有不同的禁忌,盛夏忌讳在光线明亮、房屋低矮之处进行分娩,即使天再热,也不准打开窗户,而应选择温凉、深幽的地方做产房。若天气酷热,则可贮置些凉水放在室内降温,但忌讳产妇过度取凉,这个度很难把握,因此产妇很多是还没有生就已经大汗淋淋。

如果是春季,要密闭产室,内外生火。产妇分娩时厚重棉裤一类的衣物是不能脱的,防止胎寒血结,使产妇难产。

秋季天气转凉,湿气重,即使是保暖少潮处,也应用微微的炭火烘暖产房。

至于冬天,产妇坐卧在没有烘暖的草褥上分娩,整个房用都要有炭火取暖,使产妇脐下、腿膝间常有热气。

产妇分娩也没有专门的助产医生,一般由一些老妇人担任,她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三姑六婆”之一的“稳婆”。

1905年,英美烟公司出品的描绘早期市井生活的烟画《三百六十行》之“稳婆”接生场景

中国古代的职业产婆制度很早就已经建立起来,周朝宫廷有专门负责助产任务的妇女,宋、元、明时期的小说戏曲中对当时的职业接生情况有大量的反映,产婆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产妇临产所用的产褥,多为稻草、麦秸等一类革秸做成的草垫子。生育时,便坐在上面分娩,是的,你没看错,古装剧上那种躺在床上声嘶力竭的情景都是骗人的,古人大多是坐着分娩的。妇女生产有坐草、就草、在草、落草等多种叫法。

东汉许慎对《淮南子·本经》“刳谏者,剔孕妇”的注释中即言:“孕妇,妊身就草之妇也。”表明东汉时期,民间生育就是坐在草上生。

用稻草麦秸等为分娩用物,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布、纸等一类物质缺乏,产妇分娩时用草防止羊水、污血等污染产房;二是产家希望产妇能如草类植物那样,分娩时能生易生。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古代妇女生产,多采用坐姿。宋人杨康侯的妇科医著《十产论》对这有很好的描述:“儿将欲生,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须用手巾一条,拴系高处,令母用手攀之,轻轻屈足作坐状,产户舒张,儿即生下,名‘坐产’。”由于采用坐姿,为了使产妇分娩顺利,需要抱腰婆在产妇背后,紧抱产妇的腰部,产妇坐草上或盆上,接生婆则为其着手接生。

有些地方,产妇也有在盆上分娩的做法,故又有称妇女生产为“临盆”、“坐盆”,即便如今在一些乡间,产妇生产也还是在炕前放一大盆,让产妇坐在盆上,由接生婆实施助产手术。

婴儿产下后,接生婆常常要“检生”,她手举新生儿,把其两腿张开,让众人看清新生儿的性别。事后,产家递上红包给接生婆。

接下来,就要开始剪脐带了,这个方式可是多种多样啊!有的地方会用白酒浸过的剪刀铰断脐带,然后用棉线捆扎脐带的断口;也有的地方,会用一把锋利的器皿割断,用头发扎住脐带断口。如旧时北方许多地方,接生婆用秫楷、篾片来剪脐带;而有一些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比较简陋,就直接用牙咬、用手拽扯断。然后,再把兽鞋、兽帽、衣物给新生儿穿上,妇女的分娩过程,才告一段落。

但是我们说的这种情况那是顺产的,可是生过孩子的妈妈们都知道,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女人是没这么好的运气的,一旦遭遇难产或者婴儿非正常出生,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过去医学落后,妇产科更是没人会去研究,即便是学医的人家也很少去钻研妇科的。一旦遭遇特殊情况,只能把挽救难产中的妇女和胎儿的希望寄托往接生婆身上,有经验的稳婆或许能有点办法,但多数情况下只能采用巫术手段。

那些稳婆们说,产妇是遭遇恶灵附体等等。她或带领产妇家人焚香燃烛,祈求神灵救驾,赶走邪鬼,解除产妇难产;或念咒作法,召令正神下凡助阵,消灭为害产妇母子二人的鬼怪,其结果当然是一尸两命。因此在古代,产妇生子的风险很大,说去鬼门关走一遭完全不夸张,而且即便是顺产,如果接生的器具不卫生,或是脐带包扎不好,胞衣清除不净,母子被感染,也容易导致死亡。

古代的催产符

生产结束,稳婆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处理胎盘。当产妇分娩后,产家对胎盘的安放,便极为慎重,许多地方都要用瓶钵盛好密藏起来,使其勿受鬼怪神灵和动物的侵害等,以保障婴儿无病无灾地长大成人。这种保存胎盘的做法,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有《杂疗方》和《胎产书》,都提到过一种称为“禹藏埋胞图法”的埋胞衣法。宋朝为宫廷里皇后、妃子诞育时,也专门有埋葬胎盘的用具“装画胎衣瓶”。

妇女生产后,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宋人陈自明所言:“妇人百病,莫甚于生产。”民间也相信虚弱的产妇会被鬼神侵害,为了使其尽快地恢复健康,就有了让产妇“坐月子”的习俗,并形成了许多辟邪禁忌习俗。

对分娩后妇女坐月子的卧室,醋气必须充溢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缝隙当中,古人相信鬼怪是怕醋气的,因此要熏得他们无处容身。除此之外,坐月子的房间必须捂闭得严严实实,不能透风,不能打开门窗和挡风的帘子。古人认为,否则产妇受到冷风的刺激,会得严重的关节病。坐月子的妇女用床也求“高倚床头,厚铺茵蓐”,避忌睡凉席或光板床。产妇分娩后不能立即躺卧,应该闭目而坐,过一段时间才能扶上床仰卧,不能侧卧不能伸足,目的是为了尽量排除体内的残留物。

吃上面也有讲究。产妇刚刚分娩不能随便进食,进食时忌讳太饱。产后七天之内只能吃白粥,还不可食咸、甜、硬、油脂一类食物。不可在房檐、正堂横梁下煮粥,更不许打开锅盖,这是担心邪鬼把毒物置于其中、产后七天之日也禁忌饮酒,有的地方,产妇还禁忌多吃羊肉、母鸡汤和煮烂的猪蹄肉。宋时的情况是“月之后,方可食温面”,因为“食面早,成肿疾”。(陈自明:《妇人良方》)

在古代,不管顺产还是难产,分娩都是一道坎。对于广大的妇女来说,能生育子女既是福气又是苦难。虽说不少人在这个难关上成功的走了过来,繁衍子嗣,可那些因此丧命的女性却甚少有人关心,真心希望有一天生育子女的过程仅仅存在着期待与幸福,少一些痛苦与折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产妇 分娩 坐月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