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印发 对外语和计算机不再作统一要求

来源:微信公号“新华视点”

2017-01-08 21:29

学术水平再高,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教授;明明工作跟外语不沾边,可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近年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越来越成为我国职称制度被人诟病的焦点。

据微信公号“新华视点”1月8日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对这项涉及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清理职称乱象,改革势在必行

评职称对“靠技术吃饭”的人来说不仅涉及个人的收入和晋升,也被看做是评价个人业务水平和贡献的一把标尺。

我国职称制度主要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阶段。现行职称制度共设置科学研究、工程、农业、卫生、教师等29个职称系列。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职称制度的建立,对于激励、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以职称外语考试为例,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鸡肋”等质疑。据报道,某作家已经出版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小说和散文,并多次获奖,但由于不能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迟迟未能获得副高职称(二级作家),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 

考前,各类“保过”培训信息满天飞,有的培训班甚至公开指导作弊;考中,代考、传送试题答案等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考后,掌握考生个人准确信息的机构声称可以“网上修改成绩”。 

如今,《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克服“三唯”倾向,拓展发展空间

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意见》还有诸多亮点,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论文已经成为硬要求:大学老师无论是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授课认真与否只能“凭良心”,如何揽课题、发论文才是“正事”。

不分行业特点,把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逼着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之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程德安认为,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甚至成为迟滞专业人员冒尖的障碍。尤其是那些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被职称卡住无法施展,损失的是行业、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

为此,《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拓展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我国人才供给水平,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做好放管结合,维护公平公正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超过70%的教师认为,“指标分配不合理”“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标准不科学”这三项是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些地方职称评定采取“退多补少”的政策,让老师们十分苦恼。“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学校100个老师中有15位是高级职称,按规定要求的比例却是10%,那么就不会再分指标了。”湖南怀化的一位校长说,曾有一段时间,连续5年学校都没有指标。 

专家认为,门槛高、名额少、行政力量参与的职称评定制度,不单伤害某个老师,甚至对整个教师队伍都有冲击。“一来了指标,教师队伍就不团结了,为了得高分,有的老师不惜走极端。” 

在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方面,《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

在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方面,《意见》提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专家认为,这就更需要注重职称评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讲求程序正义,要制定出符合职业特点、能够客观反映个人业绩的多维评定标尺。在下放权限的同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监管,做到放管结合,切实维护职称评审公平公正,严厉打击学术造假和腐败行为,维护职称评审的清朗空间。

总之,职称不应该成为限制人才的“绊马索”,而应该是推动人才发挥才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助力器”。

那么,谁会因此受益呢?

新职业从业者

现行职称制度共设置科学研究、工程、农业、卫生、教师等29个职称系列。《意见》提出,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

我国职称制度主要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阶段。由于几十年没有变化,现行职称制度早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由于可以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因此新职业从业者——例如“基金发行员”和“期货交易员”将是本次职称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基层一线人员

《意见》提出,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这对于基层一线人员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以基层教师为例,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老师,很多人无法通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发表论文如果不花钱买版面的话就更是难上加难。

再以大学老师为例,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唯论文已经近乎“疯狂”:大学老师无论是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一线老师授课认真与否只能“凭良心”,如何揽课题、上论文才是“正事”。

 有特殊才能人员

近日,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则故事:里约奥运会期间,一位运动员为自己职称评定的事忧心忡忡,临上阵前找相关领导要个明确的说法,直到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下心来,一举夺金。

其实,只要能进国家队,都是万里挑一的人物。虽然最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由于高强度训练,恐怕真没时间面面俱到。

《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这下,专业运动员等有特殊才能人员的职称问题有望彻底得到解决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说,按照《意见》要求,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力争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

(记者徐博、张建、张逸飞)

责任编辑:何书睿
职称 评职称 改革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