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推情感教育纪录片《镜子》 问题少年:父母更需要改造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20 17:25

【观察者网 文/赵可心】“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因为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

“你这么弄,我就死给你们看”

你一定无法想象,这些“狠话”出自几个花季少年之口,而且是当着父母的面。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伤害?

昨(4月19日)晚,央视纪录片《镜子》首播,给了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

之所以取名“镜子”,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导演、央视《天网》栏目制片人卢钊凯说。

纪录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钟,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武汉一所教育机构接受“改造”。

但故事反映的问题却不简单。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父母也意外接受了一次启蒙教育。

纪录片第一集主要讲述培训结构受父母委托“接孩子”的过程。机构负责人江普很无奈地说:风险太大了。

家住武汉的家明(均为化名),15岁,是个网瘾少年,不愿上学,黑白颠倒。

看得出,家明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

江普一行人来接家明时,他情绪激动,嚷嚷着不愿受“控制”。

听着孩子的嘶吼,父母只能在门外抹泪。

好不容易被送到营地,家明却很叛逆,不愿铺床,甚至与教官扭打在一起……

17岁的高三学生张钊,因谈恋爱已经辍学4个月,还不让父母在家里住。

见到教育机构的人,张钊的反应也很激烈,直接往门上撞。

被制止后,他对着父母破口大骂,以为要送他去找杨永信……

和家明、张钊不同,14岁的泽清,一直表现得很平静,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听说有中央台的跟拍,他才接受这个教育机构。

竟然是因为有“存在感”。

泽清沉迷于网上下棋,面对母亲的关心,他却说她“贱”,甚至动手。

然而,这些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及时制止。

和母亲的说法相反,泽清一直觉得自己存在感为0,这段自述也许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对母亲拳脚相向。

泽清就像他画里的小人,想表达却没有出口,只能靠文字宣泄。

14岁就满脑子“耻辱”、“黑社会”、“隐忍”……

他认为,需要上课的是家长。

可父亲却认为,自己在这个家里是最不需要改变的。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

虽然不能把所有的锅都甩给父母,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与其说是探讨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这部纪录片教会了双方如何去和解。

就像孩子吗在培训结束时,为父母朗诵的诗:“我是一面镜子,我将用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点我观看完整视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赵可心
纪录片 央视 教育 家庭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