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留守儿童免学费仍辍学 农村父母教育纯放养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9-18 22:11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昨天观网报道了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斯高的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的演讲

演讲中,罗斯高拿出数据表示,中国劳动力中上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人口占24%,即4个中国劳动力里面只有1个上过高中。

虽然这一数据与我国在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致相符,但是有读者指出,这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目前劳动力人口的教育程度。

sweeterjoy解读
所谓的1/4是统计全年龄段。问题是60岁以上人口里高中以上学历的百分比估计只有个位数,拉低了总百分比,但这些人绝大部分都退出劳动力市场了。另外,人口普查对学历查得根本不认真,表都是工作人员照户口本事先抄好的,上门时根本不核对这项。而户口本的信息又是长期不更新的。2010年时我户口本上的学历还是初中(搬家后户口本就没更新过),实际上是硕士。还是前两年我爹专门自己跑了趟派出所更新了户口本信息。

除了数据在统计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问题,数据搜集的时间也会有影响。

罗斯高原本的调查报道里曾经提到,据中国2010年普查数据,几乎一半的三岁小孩生活在贫困农村。而这些孩子作为未来的劳动力势必会影响中国的劳动力水平。

但是,我国的贫困人口是在2011年之后大量减少的。

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人民网统计,我国的扶贫标准自2010年的1274元翻倍提高到2011年的2536元之后,贫困人口总数曾出现了急剧上升,从2688万上升到1.22亿。

但随后,直到2015年,虽然扶贫标准一直稳步提升到2855元,但贫困人口数量却是从1.22亿降至5575万。

经过多年扶贫之后,现在生活在贫困农村的3岁小孩肯定是不到一半的。

虽然罗斯高的数据可能有些过时,但所反映的问题却是真实存在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解读
所说的其它方面我不太清楚,但城乡教育失衡却是不争的事实!
Man咸鱼翻身解读
因为这篇文章不符合这些在城市待久了的人对中国的认识,特别是观网下面这些极端民族主义者。中国城镇化率2016年57.35%,也就是说中国还有接近6亿人是生活在农村的,至于农村各种资源咋样,他们以为是和城市一样的。

扎根在农村的读者表示,即使学费有国家的补贴,农村仍然有孩子因厌学而在初中就放弃读书。

狂舆解读
长年在农村招生,别的地方不知道,我们这里农村初升高的辍学率大体百分之三四,辍学原因一般就是那种极度厌学的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原因辍学的就没有,因为无论职业中学还是普高针对贫困生每年至少两千的补助,职业学校是全员免学费,普高针对贫困生也有免学费,国家每年在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惊人的,冲这点也该为政府点赞。
解读
做为一名农民的儿子,一名农村乡镇负责人,我为这名教授点赞.从我的观察,我县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初中阶段辍学不少,迈入高中职中的,如果以初一为基数,农村也就一半.不是钱的问题,家长不缺这钱,政府收的也少,补助的钱很多,关键是小孩不愿读,读书没感觉到快乐.关于留守儿童的事,把父母召回来是不对的,关键是让小孩能随亲就读,而且需要方便便宜,这就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流入地城市党委政府提出了很高要求,不能仅站在地域和户籍公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我常想,宁可中央给我县的转移支付少一点,留给流入地政府解决好务工人员子弟随亲就读问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农村孩子厌学呢?

当了初中老师的读者表示,确实是和早期智力开发不足有关。

steatite解读
作为初中教师,我认同这位教授关于城乡孩子智力失衡的观点。现在很多山区的孩子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很大原因是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差,一部分原因是智力开发不足。以上与留守家庭有一定关系。我比较感慨的是不少山区家长不太把自家孩子当回事儿。

还有同学拿出了数据。

矿渣解读
必须说明的是幼年影响不足确实影响智力发育,而且是终生不可逆的,不过我印象中是0-30个月和文中教授略有区别,曾经看过一篇陕西省的调研文章,走访了2000户贫困家庭,49%存在贫血和营养不良,32%存在认知障碍,29%存在运动障碍,和本次演讲数据基本一致。因此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是实锤;不过那场调研中更细致的是2000户样本中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比父母在家务农的儿童数据明显占优,原因可能是留守家庭经济条件更佳营养水平更有保障。从生理角度我也认为三岁前吃的好比陪的好更重要。因此我个人理解解决方案是1.加强城市化让物资保障辐射更大地区(城市资源利用率更好,资源也更充分);2.稍未城市化的幼儿家庭应当更着力于物资保障。至于上小学以后生理发育在智力上影响就小的多了,这时更可能更需要父母管教(比如好好学习,至少得有门手艺傍身)

这位同学提到的陕西省调研可能也是罗斯高做的。

据华商报报道,罗斯高所在的斯坦福大学和清华大学、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等机构联合进行了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ject,REAP)。2013年,REAP针对陕西12个贫困县,370多个自然村,近2000多个婴幼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49%的婴幼儿存在贫血,21%的婴幼儿智力发育水平、33%的运动发育水平滞后

而在为这些孩子连续补充了6个月的微量营养素产品后,贫血率有所下降,但能力发展没显著变化

调查员让幼儿走“木桥”,测试智力和运动能力 图片来源:华商网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针对农村儿童认知发展,从2013年开始,REAP对陕西农村1808名婴幼儿进行了贝利测试。对象的初始年龄为6-12个月,此后又进行了跟踪测试,直到2015年这些测试对象年龄达到24-30个月。

作为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评估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贝利测试结果如果低于84分即为认知发展滞后。按照国际标准智商分数分布图,认知滞后的正常比例大约为15.87%。

而REAP的结果显示,在陕西农村,测试对象在18-24月龄时,有41%认知或语言发展滞后,而当测试对象到24-30月龄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3%。

2015年,REAP对河北和云南6-18月龄的农村婴幼儿也开展了贝利测试。结果显示,河北农村有43%的婴幼儿认知或语言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在云南农村,这一比例甚至超过60%。

即使有些农村的孩子没受到认知发展滞后的困扰,保持了对学习的热爱,但是所处的客观环境仍然会限制他们的发展。

济南留守儿童 图片来源:中新网

Moya解读
不太懂你说的寒门学子少,城市孩子争不过农村孩子。我实习的时候是顶岗实习,在一个四线城市下的小镇,离城市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学校是初中,每个班大概30个学生,有的还不到30人,一个年级有两个班。我教初二,兼职班主任。我跟学生聊过家庭教育的问题,学习最好的姑娘父母都在四川打工,她唱歌很好听,从四岁开始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她的同桌学习中上,年级排名能到20几,每天上课都在睡觉,小姑娘给我说她家开麻将馆的,一晚上最多的时候她妈能给她发200的零用钱,她都用来请人吃饭和上网,因为家里太吵了她根本不愿意在家呆。实习的时候出过一次事故,期中考试的时候,隔壁班的一个小孩跟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要答案,我班的孩子没有给,考完试的下午,那个孩子叫了四五个小孩,把这孩子堵到校门口打了一顿,胳膊脱臼,小腿骨折。受伤孩子的家长闹到学校,学校给打人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家长只说了一句,我们在青岛呢,管不着他,你们爱咋咋地吧。一种由衷的悲哀。
学习最好的姑娘,梦想着能在初三考全校第一,这样她就可以直升这个四线城市里最好的高中。初三的时候我给她打电话,她成功了,只是在学校不太开心。
对了,我表弟跟他们同级,学习中等偏下,中考考了500分,只考上了普通高中,家里给掏钱上了重点中学。那个学习最好的姑娘,中考考了470分。

留在农村念书环境不好又没人管,那跟着父母去城市读书就可以了吗?

在城里读书太难了。

首先是生活成本问题。

donjuansz解读
我也认为”随亲就读“确实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道。实际上,我所在的深圳市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谓”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弟多了家长就会把小孩转走“的现象这里很少看到。然而比较麻烦的是这里生活费用较高,很多带着小孩的务工人员感觉有些吃不消:前些天坐的士跟司机(河南籍)聊了一会儿,他就很矛盾: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三口在深圳,每个月基本”月光“,存不下什么钱,更别说买房子什么的;让老婆带孩子在老家,又怕分开久了影响感情影响家庭稳定。我给他出主意:可以试试去郑州等发展较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许更有机会。

即使在城里上了学,教育资源也不是说上去就上去了。

蓝蓝的月饼椒盐的心解读
偏听则明,偏信则暗。有些评论过激了。我老家的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依然很高,即使读完初中,升入高中的只有少部分,大部分就随父母出去打工了,一代代循环,多数就挣个温饱钱,修个新房子却又不住,留给老人,自己在城里租住,做低端廉价的工作,子女教育也成问题,放在老家的不说了,大家知道,留在城里上学的也因为年轻父母不懂教育,也难得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与城里小孩差距进一步拉大。阶层固化就从这里开始。所以专家观点和表述方式不一定为大家接受,但基于中外合作调查得来的数据和事实是令人信服的,我们应该深思,如何填补这一鸿沟,缩小差距,全民共同发展。不要那么狭隘,逢外就喷,实在不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素质。

最关键也最难以转变的是部分农村父母对于教育的不上心。

米哈伊尔·赵六解读
转同事的文章:

63%的农村学生没有上高中这个数字看起来很惊人,但是反过来可以说,现在37%的农村孩子都上了高中,这已经是历史性的高度了。

但数据会说话的同时,数据也会掩盖很多问题。

比如说,上海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几乎是强制性的淘汰掉了一半人,被迫去上技校、职高之类的学校,而放弃了继续走高等教育这条路的机会。

同样,农村教育水平不是用纯粹的数据可以反应出来的,反而会掩盖很多问题。

比如农村小学和现在的乡镇中学,能提供给农村孩子的只是一个上过学的证明而已,至于上学究竟学了什么,对他日后有多大帮助,谈不上。

稍微有点上进心和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想办法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比如小学到镇上,中学到县城,家长宁肯租房子住,也要让孩子上学条件更好一点。

现在的问题是,八零后九零后的农村父母,如果自己没有受益于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不重视,心态就是我只能出钱,孩子能读到哪儿就读到哪儿,自己学不进去,不怪我。

这种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消极了。如果说中产阶级的学区房焦虑是想要把中等智力的孩子培养成社会上百分之五的精英,农村父母的心态会让中等智力的孩子直接掉进社会下层的百分之三十乃至二十。

既然农村教育的问题已经如此明显,那如何解决呢?

懒惰佣兵解读
观网前段时间有篇文章,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新的农村儿童教育模式:作者在搬迁扶贫后的农民集中居住地里面,与社区合作建立了儿童集中活动中心,并雇佣了老师来进行很多城里家长进行的教育。 这样的模式效果暂时不得而知,但是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在更多地方增加的尝试。毕竟无论是不是留守,乡镇比城市更不重视教育是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现实。

如果搬迁扶贫可以新建儿童集中活动中心改善当地教育。

那派人去偏远地区支教可以吗?跟着父母进城的孩子上农民工子弟学校可以吗?互联网教育可以吗?

城乡差距的拉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而教育差距的拉大更是其中最严峻的一面,因为这涉及到不止一代人的未来。到底怎么做才能拯救农村教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雅琦
留守儿童 农村 教育 农村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

胜利会师!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