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曾下令要来周永康判决书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

2018-01-13 15:38

据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1月13日报道,9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当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及副院长张述元、陶凯元一同前往故居参观道贺。

让3位大法官如此重视,沈家本是何人?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中国法学会理事汪汉卿教授曾这样评价:如果说中国过去历史上真正的法学家只有两人,那么一个是唐代的长孙无忌,另一个就是清末的沈家本。

沈家本  图源:“长安街知事”

公开资料显示,沈家本(1840-1913年)是浙江归安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

沈家本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同。

1910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法学学术团体——北京法学会成立,沈家本被推为首任会长。在中国传统法律转轨、近代法学兴起的过程中,沈家本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周强参观沈家本故居  图源:“长安街知事”

沈家本故居位于西城区金井胡同1号,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1900年入京后,沈家本便居住于此,直至病故。1990年,该故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最高法和北京市决定对其进行修缮保护。

历时两年多,沈家本故居修缮工作于近日完成。中华司法研究会利用故居布置了丰富的展陈内容,用大量珍贵史料、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情况、沈家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重要影响等情况。

除了在故居,沈家本的部分手稿还被视为珍贵文物,陈列于中国法院博物馆中。不过,说到他留下的一批文物,还有一段尴尬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沈家本的四世孙、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沈厚铎,曾想要把祖上留下的一些书稿送给学校,却被当即拒绝。沈厚铎还记得对方这样回复他,“我们研究的是无产阶级的法制,你这是封建社会的东西,我们不要。”

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沈厚铎在参观中国法院博物馆时提出建议,应该再多收集一些材料展出,而且还要更清楚地点明:一定不要忽视法律和司法审判。

对此,周强也深有同感。在参观沈家本故居时,周强就表示,要建设利用好沈家本故居,加强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交流,促进公正司法、法治中国建设。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作为中国首席大法官,周强与中国法院博物馆也颇有渊源。2016年1月,该馆开馆仪式上,周强亲自道贺并表达期望: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而事实上,中国法院博物馆中的重量级展品——周永康判决书原件,也正是在周强亲自督办下,从天津一中院“要来”的。

中国法院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参观者能亲眼看到“十八大”以来中国法院对周永康、薄熙来等落马高官作出的判决原件。

“被告人周永康,男,1942年12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汉族,大学文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4年12月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被告人薄熙来,男,1949年7月3日出生于北京市,汉族,研究生文化,原系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因涉嫌犯受贿罪于2012年9月29日被逮捕,现羁押于公安部秦城监狱。”

图源:中国青年网

判决书、钢笔、手铐、法槌……记录着周、薄两人受审历史的重要文物,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子中。

除了落马高官,博物馆陈列的数百份判决书中,还包括刘汉刘维涉黑案、昆明“3·1”暴恐案、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案等大案要案。

这些判决书“得来”实在不易。据媒体报道,博物馆曾多次向各级法院发文件,征集大案要案的判决文书,但由于这些案件舆论关注度高,有些敏感,周永康案的判决文书始终要不上来。

为了这事,周强在最高法党组会上下了死命令,天津一中院这才肯“放行”,并派工作人员将判决书护送到北京。

尽管费尽周章,但中国法院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公正司法,让中国司法更加贴近群众、走向世界。

十九大闭幕后,周强已在多个场合表示,要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徐蕾
法律 博物馆 北京 周永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