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朗姆酒、海明威及其他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28 08:23

房宁

房宁作者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房宁】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古巴,来到哈瓦那。到了哈瓦那才知道这是一座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的古城。

鸟瞰哈瓦那(图/房宁,下同)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美洲大陆的航行到达了古巴,他形容古巴有人类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色。以后西班牙人在哈瓦那建立了港口,修筑了军事工事。如今坐落在哈瓦那海湾的拉富埃尔萨城堡建于1538年,这是当年西班牙人在加勒比地区建立的最重要的殖民据点。

在西班牙人的经营下,哈瓦那逐渐建成了加勒比地区最出名的城堡。哈瓦那自建城以来未经大的战乱和毁坏,因此完整地保留下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式的古城市建筑群,如今整个哈瓦那古城就是一座欧洲城市建筑的博物馆,风格典雅而凝重,处处散发出古朴高贵气质。这座在欧洲也难以寻觅的古城自然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哈瓦那总督府


老城教堂广场


大教堂


观光老爷车

海明威在哈瓦那

一直以来哈瓦那吸引了各国迁客骚人来此观光驻足,美国大文豪海明威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海明威一来到哈瓦那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后来他的一生都留在了这里。

然而海明威最早来到哈瓦那的原因却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为了来喝酒。关于中国的大诗人李白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看来文学和酒是完全分不开的,而且还是“普世价值”呢。海明威爱酒嗜酒会喝酒,他的许多传世之作都是在哈瓦那的小酒馆里构思的,是在朗姆酒的香气中酿成的。

海明威在哈瓦那的诗酒生活留下了许多传世美谈,已经融为哈瓦那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当年海明威喜爱的“五分钱酒馆”如今成了哈瓦那最著名观光景点之一,上至各国政要,下到普通游客都不会错过这里,有兴致的话还可以进去尝一杯海明威喜欢的鸡尾酒。

著名的“五分钱”酒馆

不单是“五分钱酒馆”,海明威脍炙人口的酒话在今天的哈瓦那依然是尽人皆知:“我的莫希托(Mohito)在La Bodeguita,我的黛琪莉(Daiquiiri)在El Floridita”,那不仅表达了海明威对朗姆酒、鸡尾酒以及哈瓦那小酒馆深深的眷恋,更变成了今日哈瓦那朗姆酒文化的象征。

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

海明威如此爱酒嗜酒会喝酒,为什么一定要千里迢迢,远涉大海跑到古巴这个海岛上来呢?原来在海明威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喝不到酒,或者说,那时在美国喝酒可能会涉嫌犯法。

1920年,美国在教会和女权运动的多年推动下,终于施行了禁酒令。美国是个十分注重和推崇法治的国家,宪法是美国社会生活的圣经。为了禁酒,美国郑重地修改了宪法,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施行禁酒令。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即著名的禁酒修正案。第18修正案中规定:

“自本条批准一年以后,凡在合众国及其管辖土内,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或转运,均应禁止。其输出或输入于合众国及其管辖的领地,亦应禁止”。

一个国家以宪法修正案形式推行禁酒,不可谓决心不大。

禁酒法案在美国上下引发了巨大震动,爱酒人士纷纷举办“告别酒会”,在禁酒令实施前痛饮一番。据说,1919年12月31号,即宪法第18修正案生效前一天,美国各地道路上运酒车络绎不绝,人们都赶着时间把酒运回家里收藏。到了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人们聚在一起举行最后一次合法的酒会。据记载有一位反对禁酒的参议员在酒会上举杯说:“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此话引来众人喝彩。

不管爱酒人士多么不舍多么不满,在宪法权威的推动下,1920年1月1日,禁酒令还是如期施行了。然而史上最严禁酒令却最终引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适应性反应,即遍及全美的私酒浪潮。

所谓“社会适应性反应”(The social adaptive response)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见的政治—社会行为的规律性现象。当一个国家的任何一种通过法律及政策实施的社会规制行动发生后,必然引发社会成员的规避和反制的行为反应,进而造成对法律及政策的消解,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相关法律、政策的失效。

美国宪法第18修正案下推行的禁酒令就在美国社会引发了严重的适应性反应,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禁酒令在美国实施后,民间第一个规避和反制行为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酿制“私酒”运动。既然法律不允许酿酒,人们就在家中偷偷地酿私酒,偷偷地喝酒。

中国东北有句民谚“家家做烧酒,不漏是高手”,酿私酒毕竟违法,美国又是个法制比较严格的社会,私自酿酒贩酒不仅违法而且违宪,当然要受到严厉惩罚。这样又进一步引发了一个适应性反应,这就是著名的黑帮兴起。

有白就有黑,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另一面”——黑社会。有社会正常秩序就有对正常秩序的规避和解构,这也是社会适应性反应的一种表现。美国历史上黑社会兴起与禁酒令关系密切,可以说美国建国后黑社会形成气候是在禁酒时代。

为了保护私酒,美国各地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中纷纷出现对抗警察与政府,保护非法酒类制造、运输和销售的大大小小的“黑帮”集团,美国人沿用意大利语称其为Mafia (黑手党),其中在美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黑手党“卡彭家族”就是在制贩私酒过程中迅速兴起的。

艾尔·卡彭(右)

人们嗜酒不是一纸法律文书就可以改变的,法律禁止了公开的造酒贩酒,却使得地下违法造酒贩酒有利可图,成为高利润的行当,并且大大刺激了黑手党的胃口,给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大大的地下市场,让他们猛赚超额利润,大发横财,势力大增。

以制酒贩酒为业的黑手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贿赂官员和警察。禁酒令引发的第三个主要的适应性反应是,随之出现的大规模的腐败浪潮。黑社会大行其道的另一面,一定是政府的腐败。美国各地的黑手党,如卡彭家族,大肆贿赂警察和政府官员,把他们变成自己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有了腐败的政府及官员、警察的保护,违法行为及黑手党就更上一层楼了 。

禁酒令产生的社会适应性反应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政府行政负担加重和税收减少。实行禁酒时期,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要面对居民大量的涉酒违法行为,更要对付蓬勃发展的黑手党组织,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而同时又失去了来自酒的产生和消费的税收,大约每年要损失5亿美元的税收,这在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使得美国国库大受影响。

总之,禁酒引发了私酒的泛滥和大规模的腐败滋生,并且进一步破坏政府能力,解构法治权威。于是,禁酒——反禁酒——再禁酒——再反禁酒,一轮又一轮围绕禁酒的博弈在美国各地有声有色地上演,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社会奇观。据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接受他这个美国记者采访时,还向他问起了美国禁酒的事情并表示不解。

其实,当毛泽东向斯诺打听美国禁酒情况时,美国的禁酒运动已经以失败告终了。因禁酒引发的出乎意料的私酒泛滥以及黑手党兴起和大规模官员腐败的发生,迫使美国国会和政府不得不反思,不得不理性地评估禁酒的效果。

至20世纪20年代末,即美国禁酒令颁布约10年之后,许多美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取消酒禁。而当时又值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上下被经济危机困扰,禁酒之事更显得多此一举。1932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把开放酒禁作为其重要政纲。1933年2月,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国会通过了第21条宪法修正案,废止了13年前通过的第18修正案。次年,随着犹他州作为第36个州签署此弛禁法案,美国的全国性禁酒终于寿终正寝了。

法治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美国禁酒运动的兴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政治活动以及社会治理中的许多规律性现象,特别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法治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法律是什么?法治在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从美国禁酒与开禁的著名政治与司法实践及其产生的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法律的实质是对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一种救济。

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但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有限的。法律只是能够对那些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遵守而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不能遵守的符合公共准则的社会行为施行规范。法律对于多数人不能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法不责众”的原理。一旦法律针对多数人的行为则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会引起副作用,也就是说,法律不能担负建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的责任。

过度运用法律去影响人的行为,超越合理范围就会适得其反。法治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法越多、法越密、法越严,执法成本越高、违法成本越低、选择性执法空间越大,法治反倒越无效。这就是孟子说言“徒法不能以自行”的道理。

美国大文豪海明威在禁酒令面前也选择了规避,当然不是以黑手党的方式,而是选择了古巴与哈瓦那,选择了这块美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为什么选择古巴,为什么选择哈瓦那?海明威曾经形容这里是芬芳飘溢的Bacardi的海洋。Bacardi中文译名“百加得”,是一款非常出名最早产自古巴的朗姆酒,它深得海明威和众多爱酒善酒人士的喜爱。海明威喜欢的众多鸡尾酒,如前面提及的Mohito(莫希托)和Daiquiiri(黛琪莉)以及如今流行世界的“自由古巴”(Cuba Libre),都用Bacardi调制的。

“自由古巴”

西班牙人Bacardi来到古巴创制了Bacardi酒,美国人海明威来到哈瓦那爱上了Bacardi。禁酒让海明威与Bacardi结缘,这恐怕也可以算得上20世纪20年代美国禁酒运动产生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应变性结果吧?!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古巴 美国政治 历史 黑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