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专访中国红十字驻瓜达尔港援外医疗队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31 07:48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作者

中国关怀,全球视野

【采访/ 观察者网 王佳璐】

背靠俾路支沙漠,常年的风沙以及烈日的炙烤,东印度公司曾用“崎岖而老旧”来形容这里。如今的西方记者也这样评论:“当地人的生活仍然停留在中世纪。”

这就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被当地人称之为“风之门”的地方;也是在这里,我国派出了常驻非洲以外地区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伍 ,为当地民众以及中资企业员工提供了踏实可靠的医疗保障。

瓜达尔港一年内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干燥炎热的气候中,海风吹打着荒漠,卷起的风沙让初来乍到的人措手不及 (图/中新网

今年2月,为了优化“一带一路”人道服务供给,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目前在巴已资助开展了“中巴急救走廊”项目,主要内容是沿中巴经济走廊布设由急救站点、急救人员、急救车辆、信息系统等组成的“应急单元”。今年5月7日,首个“应急单元”—“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落成,该急救中心包括急救设备、急救车辆等 。

由于巴方暂不具备接管运营瓜达尔港急救中心的条件,经中巴两国红会协商,决定由中方分批派遣医疗队到该急救中心开展急救医疗服务,为日后整体移交巴方奠定基础。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的两年服务周期期满后,该急救中心将移交至巴基斯坦红新月会自主运营。

那么这支第一批奔赴瓜达尔港的医疗队伍,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他们在瓜达尔又面临哪些困境?就这些问题,参与到外援医疗任务中的华山医院外宣负责人唐弘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

外援医疗队的旗帜飘扬在瓜达尔  (图片均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订阅号)

观察者网:这次外援医疗任务由华山医院与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负责。在精心挑选、周密准备的基础上,将先后派遣4批医疗队远赴瓜达尔港,开展总共为期2年的医疗服务。华山医院和北京999具体如何分工?

唐:在此次医疗队中,华山医院有6名成员,北京999则派遣了4名成员。北京999主要负责院前急救,相当于120的工作;医院里的基本医疗则由华山医院成员负责。

观察者网:华山医院医疗队的6名成员,他们此前是否有过外援医疗的经历?能不能具体介绍下这6名队员?

唐:此次由华山医院普外科吴钢(领队)、急诊科徐思远、检验医学科邵伟军、药剂科付文焕、护理部刘华晔和朱炎逢等6名队员组成的第一批医疗分队,

队员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国外救援。例如,参加过菲律宾台风救援的朱炎逢;尼泊尔地震救援的刘华晔;在巴基斯坦参加国际联合会培训的急症科医生徐思远。

观察者网:此次中巴外援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唐:这次任务不仅仅是以往紧急救援的概念,而是更偏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因为当地没有大型的医院支撑,大部分疾病又是因环境与水源所引发的疾病,我们首要任务是确保能够开展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

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住院”这个概念。但是医院里基本的操作,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我们都可以完成。这个是两国医疗合作之间比较好的切入点。

不过一旦碰到特别专科的问题,团队可以随时把这个情况回传给后方,因为他们身后还有整个医院的支持。

观察者网:此次中巴外援任务有何特别之处?

唐:中方为此次援外医疗准备了15吨物资。与此前历次救援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任务是去建立一家小型医院,从准备的物资清单来看,一旦设备全部调试完毕,这家医院可能成为当地能级最高的医疗机构。

但与此同时,我们这次任务又不仅仅是建一个医院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医疗体系制度、以及处理好与各方的协调工作,做到“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

由于这次医疗队是中国(医疗团队)严格意义上第一次走到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医疗体制、结算方式完全不一样,期间会有非常多的问题。我们要协调好与巴方的关系、己方的关系、当地企业的关系。

以后无论哪一批工作人员来,他们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运行规则运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看好几个病人更重要。

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扩展8个站点,一路从瓜达尔扩展到喀什。作为第一个站点,我们需要从经验可推广以及规范性思考问题。

先期抵达的队员收到了沉甸甸的国庆礼物——来自祖国的15吨物资

观察者网:华山医院在援外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时,就派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医疗队。而这次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的首个救急单元,承担着民间外交、援外医疗的重要意义。作为第一批队员,出发前华山医院有什么嘱托?大家又是作了怎样的思想准备?

唐:华山医院9月18日为援外医疗队举行了一次出征仪式。每次援外医疗队出征,医院都会在仪式上播放《国际歌》,这次也不例外,仪式在嘹亮的歌声中开启。

此外在仪式上,我们通过播放影片的形式来对瓜达尔港进行了介绍:瓜达尔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龙头工程”,有望在几年内建成南亚最大的港口,对于中巴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合作以及中国经济走出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出征仪式上,分管红十字会工作的副院长马昕还介绍了医院在前期为队员们做了哪些前期工作,例如体检、接种疫苗,接受安全事项和急救技能培训等等。

华山医院授予医疗团队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华山医院分队旗帜,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瓜达尔站的医疗站牌,医院方面希望能够把瓜达尔港医疗站做到符合华山医院的标准。

而在仪式即将结束之际,踌躇满志的队长吴钢激动而哽咽地表示,他当天上午特地到华山花园里取了一罐土,希望把它带到瓜达尔港去,希望在那个不毛之地用这些土种出一棵苗,任务完成后再把这课苗带回华山医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也出席了此次的出征仪式。他在嘱咐队员一定珍重的同时深情寄语:“人道,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你们的工作将载入史册!”

队长吴钢和他带去瓜达尔的土

观察者网:瓜达尔港有着“风之门”的称号,它的背后就是俾路支沙漠,当地的环境似乎不太友好。那么医疗队员在抵达瓜港后的这段时间内,衣食住行方面有遇到什么困难?

唐:医疗队抵达时瓜港最热的时节刚过去,而当地的风季还没到。在风季,风沙最大的时候,能见度几乎不到4-5米,但是目前还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其实具体到“吃穿住”方面的困难都比较容易克服,最主要还是安全问题,队员们精神上的紧张问题。

说到安全问题,之前一部电影《战狼》大火,电影里也有对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描述,我们都知道中巴医疗队是常驻非洲以外地区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伍。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你是否此前看过《战狼》?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

唐:《战狼》的背景是援非,这次是国家的第52只医疗队,常驻非洲以外地区的第一支外援医疗队。而在看《战狼》的时候,我们最主要还是想到了安全上的问题。

俾路支省在巴基斯坦是属于分离势力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第一批医疗队员要在瓜达尔港生活工作半年,所以安全问题还是比较受的重视的。

医疗队的成员在9月29日上午还进行了模拟反恐演习,让队员们了解如果恐怖袭击来临,他们应该做些什么。目前当地此类案件已经比以前少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发生几率。

抵达瓜达尔港的先遣队

观察者网:此次的医疗队是红十字援外医疗队,那么既然是援外工作,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唐:有,首先是对当地宗教和民族习惯的尊重。例如我们要安排妇产科女医生,因为当地的习惯是女病人都必须由女医生来问诊和治疗。

再者,援外医疗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医生在当地的注册。中方医生都要在巴基斯坦进行注册,中方带去的药品如果要给当地人使用的话也要进行注册,否则就是非法行医。

这是医疗队正在和巴方沟通的内容,在注册完成之前,中国医生只能对当地的病人治疗提出建议。

观察者网:瓜达尔港的整个建设工作实际上是由中方主导,因此有很多的中资机构和企业。那么在医疗队抵达瓜港之后,当地中资企业机构人员的医疗需求是否紧迫?医疗工作的工作量又如何?

唐:在前期的沟通当中我们发现,建设工人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都比较能“扛”,但还是有很多人会患上皮肤病和各种感染。

例如因日晒造成的日光性皮炎,或是因劳累、出汗导致的湿疹、还有虫咬性皮炎,这些疾病特别多。

另一方面,从中方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我们团队过去后,他们心里也比较有底。例如此前,有一个工人在当地看病,当地医院认为他患有传染病, 要隔离送至卡拉奇。

但是他来我们这里就诊时发现只是湿疹。因为是中方人员,我们开给他中方带去的药膏,他下午就好了。对他来说至少觉得放心,万一以后受伤至少也有一个地方可以去。

平时我们可能觉得有没有医院都没有多大关系,一旦觉得自己不舒服,医院就变得特别重要。

观察者网:当地的医疗水平如何?

唐:瓜达尔港有一些医院,这些医院设备也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等因素,这些医院留不住医生。

观察者网:港区发展以后这一情况会得到改善?

唐:应该这么说,在当地设立医疗点会助推港区发展。一些企业看到那里有医院,会觉得自己有了(医疗)保障,会进一步地投入建设。

观察者网:队员是否已经融入了港区生活,是否会想念家乡?

唐:因为在港区主要是中国人,还有部分巴基斯坦民众,他们对我们都很友好。

执行国家任务,大家都要作出一定牺牲,想念家乡时,就会和家里通讯。当地通讯相对困难,如果用当地的电话卡微信是通的,不过在瓜达尔港区如果用中国卡就基本上无法通讯。

观察者网:听说你被当地人“抓”去拍照,当了半天的模特,能不能谈谈这段经历?

唐:当地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同时又觉得很新鲜,所以一看到中国人都会主动要求和你拍照。这种情况已经碰到无数次了。

像这次,我本来想好好干活,结果被拉去拍了一个下午的照片。

那里无论男女老少,特别是那种小孩或者和你同龄的年轻人,他们看到你就会觉得很稀奇,都会主动要求合照。

如今,前线的队员正立足于“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将一系列经过检验的制度、做法、规范保留下来,给巴基斯坦人民的带去来自中国的礼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王佳璐
巴铁 巴基斯坦 中国 外援 对外援助 医疗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