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马云”会去买地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4-10-28 09:56

桂华

桂华作者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日前,看到网上转了一篇设想马云下乡买地的文章,题目是《可以有“财主”,不可以有“地主”?》。作者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名叫徐远。近来时不时看到他写土地方面的评论,挺活跃挺认真的,遂将马云买地的事儿看个究竟。文章大概意思是,既然社会允许有“财主”,也就应该允许土地买卖自由,允许马云这样的有钱的“财主”成为“地主”。

财主,地主,在农业社会差不多,我们口头上不是常说地主老财嘛。过去经商的、做官的,挣了钱,一般会回乡置地,就成了地主,地主们投资后代读书、再做官再赚钱再置地,形成循环。历史课本有讨论我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而不发的原因,是财主们喜欢下乡买地扼杀资本主义萌芽。

当然,那是封建社会的再生产链,土地、资本与社会身份互相转化,形成相对封闭固化的社会体系。解放后,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打破土地私人占有和消灭地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土地制度上,我国目前一直坚持公有制不动摇,所以禁止私人买卖土地成为“地主”。

其实消灭“地主”的政策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比如韩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在二战后都推行过“平均地权”的土改运动,对私人拥有土地进行限制。打破地主垄断土地,将社会财富从食利者嘴里挤出来,土地革命为它们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行列奠定基础。全世界通例,经历过针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一个国家和地区才有可能有条件真正实现现代化。看来,像印度这样没有进行过土地革命的国家,其社会革命还不彻底,种姓、阶级不破除,其现代化任重道远,要赶超中国只怕还差一大截。

在现代社会中,徐远所说的“财主”一般是指资本家,资本家是反对地主的,至少在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初始阶段是这样的。李嘉图、马克思等都将地主看做食利阶层。古典经济学对封建食利者的批判,多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角度上的。今天民主社会中,还称之“财主”、“地主”,既对马云先生有点大不敬,又是颇有穿越感。让人穿越到民国甚至民国前,一下子将我们革命成果穿越没了。其实,共产党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与孙中山先生的“地利共享”主张很有相通之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两岸相得益彰,“心”倒似一致。反正“地主”在今天听着不是什么好词,估计马云先生也不乐意躺着中枪吧。

徐远复辟“地主”为其正名,意图倒是真实,无非是想安慰大家,纵然是搞土地私有化,放开土地市场,也大不必担心,因为现在的“财主”们不会下乡去“圈地”。为了证明他的判断,徐远替马云算了一笔账,结果显示:买地投资回报率太低,马云才不会傻乎乎去买地。果真像徐远说的那样,允许土地买卖倒也无妨嘛,那些成天担心“黄世仁”转世的人真该心放肚子里了。

替马云算账,想法倒是别致,笔者依照大学经济学概论上的一点知识,遂将徐远的算法核查一遍,发现这位北大经济学副教授的经济学水准真的是有点那个。前日,我以网友身份在“三农中国网”上把徐远的错误指出,此处不妨再详细演算一遍。

马云今年夏天在农村某地考察电商项目

徐远的算法,围绕着投资回报率展开。马云会不会下乡买地,取决于这个投资合不合算。且看看他是怎么算的。

徐远假设农地每亩3万元,并假设马云买1000亩地,总投资3000万元;

以种植两季作物计算,“一季小麦、水稻的纯利分别为420和600块左右,一年两季的话加起来1000块左右”;再扣除农场主管理劳动投入和雇工投入200元,剩下800元“纯利”;

徐远再假设,种植1000亩土地还需要“各种机械、化肥、种粮、人工以及日常运营的开销”共2000万元资金投入,这些大概属于周转资金,即每亩2万元;

综上,按照徐远给出数据,每亩800元,种植1000亩“纯利”80万元,买地加周转总投入5000万元,再运用小学三年级的除法计算,“80万除以5000万,净资产回报率1.6%”。

净资产回报率1.6%<银行利率3.25%,因此,徐远得出马云再傻也不至于去拿钱买地干着资产回报率低于存款银行的事情。由此,徐远得出结论,担心“财主”下乡买地是“操闲心”。

简单一看,经济学的证明就是厉害,马云都不会闲的无聊去做赔本买卖,别人更是没余钱干这蠢事。不过仔细一看,问题来了,徐远算法好像不太对啊。

徐远两个假设:一是农地价格3万元每亩;二是经营农地每亩需要周转资金2万元。这两个假设都无凭无据。

徐远说马云种1000亩地,一年需要周转资金2000万。一亩2万!马云是在种庄稼呢,又不是转行在实验室搞转基因,再说了,马云总不至于被钱烧的种1000亩地还买飞机喷农药吧。2万元,可买杂交稻种大概500公斤,买化肥近10吨,买农药也得上吨吧,一亩地用的着这么多?!

不知道这位北大副教授小时候是不是没有种过庄稼,因而缺乏常识,犯了他自己发誓要回避的“数量级错误”。有点经验便可知,种植1000亩土地的周转资金不需要2000万元,实际200万元足够,即每亩周转资金是2000元,而不是2万元。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不妨想一想,自家每年种植10亩地,20万还是2万周转资金更加科学?大农场的资本密度相对较高,笔者去黑龙江的国营大农场看过,一个农场几十万上百万亩,周转资金加固定投资每亩2000元也远远不到(普通小农600元足矣)。

徐远说一亩地每年净收益800元大致靠谱,这800元是地租加利润。按照每亩投资2000元计算,参照制造业10%利润率估算,则每亩投资回报是2000*10%=200元,剩下600元是地租。

地租600元,应该接近我国当前大部分农村土地出租价格,这个凭照经验和其他实证研究数据可以验证。

此一来,按照徐远给出的银行利率(3.25%),那么农地价格就是,地租/当前银行利率(600/3.25%)=18462元。农地价格为18462元,这低于当前全国几乎所有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

马云如果去买地,每亩只需18462元而非3万元。徐远忽悠马云不要去买地,有两个前提搞错了:一是近一倍高估农地价格;二是超过十倍地高估农业经营的资本投入量。

假若允许土地买卖,18462元一亩到手后马云啥也不干,躺着每年就可收租金600元,收益与银行存款持平。

不过,买地与存款有很大的不同是,在通货不断膨胀趋势下,本金放在银行不断贬值。票子会增发,如果红线守住土地不减少的话,它至少也不会增加。相对于不断贬值的纸票子,土地就是“硬通货”,买地稳赚不赔。1846.2万元放在银行,这钱30年后也许不够马云买部汽车,若是买地1000亩,30年后升值十倍也说不定。看来买地还真是个不错的投资保值理财手段,值得马云考虑。

再说了,阿里巴巴不是前些时间推出“聚土地”项目,已经进军土地领域嘛。搞经济学的愣是没闹明白的事儿,人家马云早就看的一清二楚,看来实干的就是比纸上谈兵的聪明啊。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严看死守,光干部餐食费就十多万,最后还是烧了”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