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香港特首选举为何林郑月娥赢了,曾俊华败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3-28 10:39

何建宗

何建宗作者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何建宗】

【3月26日,林郑月娥以777张高票成功赢得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成为香港首位女特首。而此前,《香港01》委托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于3月1日至24日期间做的滚动民调是另一番景象——前财务司司长曾俊华民众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甚至领先林郑30个百分点。

林郑月娥最终是如何突出重围?私下里这位未来女特首又是什么形象?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召集人、原香港发展局局长助理何建宗曾作为政策顾问参与林郑月娥政纲的起草工作,观察者网于3月27日邀其至“观天下讲坛”,与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寒竹,聊聊林郑月娥和曾俊华竞选的一些事儿,以及香港的未来。本文为何建宗在会上的演讲。】


我们先看一下这届特首选举的特点。

过去反对派会派一个候选人跟一两个建制派候选人竞选,例如2012年是民主党的何俊仁。泛民或反对派都知道他们是少数,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做关键少数,以前参选只是希望找一个人去“搅局”,表达对选举制度的抗议。

这一届最大的变数是梁振英在去年12月9日宣布不连任,反对派马上失去焦点。反对派有一个诉求叫ABC(Anyone but CY Leung),就是除了梁振英任何人都可以当特首,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说法。所以,理论上他们对林郑月娥应该是欢迎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很长一段时间反对派不愿意跟梁振英接触,他们主要是跟两位司长——曾俊华和林郑月娥——接触。林郑月娥很多时候是作为调停的角色,就是反对派立法会议员觉得这个方案不行,要修改,如果政府不让步,她会从中调停。所以一直以来林郑月娥民望比较高,当然经过2014年“占中运动”后会稍微低一点。

现在为什么他们觉得林郑月娥不行,有一个说法说她是“梁振英2.0”,这完全是政治操作。现在ABC有了新的定义,就是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支持的任何人他们都反对。其实林郑民望一直挺高,也做了很多实事,政绩得到大家认可,而财政司长曾俊华一直被人批评,说他是守财奴。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泛民不是搞政治操作,他们应该支持林郑月娥,因为林郑月娥一直在扶贫退休保障这些泛民比较注重的议题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特首候选人民意支持率:红线为曾俊华、绿线为林郑月娥、黄线为胡国兴

我个人认为本次特首选举不是从今年一月份开始,真正开始是占中或者是占中结束以后开始。占中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社会上很大一部分市民包括年轻人对政府有很大不满,他们没有渠道发泄,社会也变得更加撕裂了。他们要找一个代言人,某种意义上曾俊华扮演了这个角色。

占中现场

接下来谈一点我个人的观察,实际上是两人的对比。有很多人觉得林郑月娥在这次选战中做得不够好或者是准备仓促,这是对的。她一直都觉得要是梁振英参选,她肯定不会跟他争,她经常强调政治伦理,所以她要在一月初把手头上工作完成才辞职参选。时间不足,所以不能完全敞开打这场选战。

虽然梁振英不连任,但实际上林郑是以连任者的心态参选的,因为她是梁的二把手,很多重要的政策都有她的直接参与和领导,尤其是扶贫、福利政策和政改。大众市民不可能要求或者期望她会提出一些否定现在政府的政策。

曾俊华主管财政,没有分管具体政策,他跟梁振英关系不好,所以政纲可以写得大胆一点。他说过去财政开支已经增加了多少,但没说拒绝了多少。政府开支要跟GDP增长相适应,过去9年经济增长很快,但是开支增长速度还不够快。所以林郑的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在教育领域每年投放额外的50亿,这是经常性开支。她说这是某种意义上的拨乱反正,原来开支偏低,现在只是跟正常水平靠近一点。

梁振英和曾俊华

第二方面,林郑从政多年,是一个勤劳的官员。但是选举需要你成为一个政客,在短时间内从官员转型为政客,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曾俊华有助理帮他搞个人形象,搞Facebook,但林郑没有时间,她一天到晚都很忙。她故意不突出自己的形象,因为她觉得自己是第二把手,她要那么多个人形象,那跟特首就有对比,她不想这么做。所以,她在某种意义上没能完成从官员到政客的转型。

这个也有正反两面,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正面意义。她觉得某个政策好不好,考虑的是市民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为了讨好某一些人。曾俊华参选为了拿到反对派的票,那么他的各种政策取向肯定就不会得罪这批人。因为政治选举就是数票拉票,就要计算不同的派别,为了全民政策还是为了个别党派?这就是选举的逻辑。

林郑拒绝为了讨好某些人而给一些空洞承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的政纲二月底才出来。主要原因是她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创新,是根据她多年从政经验提炼出来的,是她一字一句自己修订的,但这些很重要的政策不一定吸引眼球。她也不急于要吸引眼球,因为她觉得现在很多政策原本就是她做的,所以她才会说梁的政策她也会延续。

但同时她强调自己的施政风格跟梁完全不一样。至于现在有林郑是“梁振英2.0”这一说法,反对派故意把这两个东西混起来。梁振英饱受很多人的批评,但不一定是因为政策,而是他处理不同意见、不同界别的一些关系时采用的方式易引来争议。



个人风格方面,林郑月娥表面上是个不苟言笑的官员,但是跟她接触和聊天,会发现她很有心、很重感情,当她了解到贫穷人群的生活时很容易动情。她在两个月的选举当中也很努力改变自己,这对于她或者团队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曾俊华则善于利用视频表达他的看法,他找了很多名人帮他拍摄宣传视频,既有娱乐圈明星也有政坛名人,有些人对曾的政策不感兴趣也很喜欢看,他这个公关做得很好。

其实林郑虽然不是什么“梁振英2.0”,但他们有共同点,他们的支持者出现了重叠。梁振英支持者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教育水平比较低的,或者经济状况比较差的,而曾俊华比较受高学历中产阶层人群的青睐。

特首候选人还有退休大法官胡国兴。对于他参选的动机,很多人有不同说法。有人说他要抢曾俊华的票,也有人说他跟曾俊华夹击林郑月娥,我认为还是夹击因素比较多。

胡国兴参选我还是觉得有一点惊讶,因为他支持23条立法,他是最靠近泛民阵营的人,他说他不希望内地国安法直接用到香港,他觉得这个对香港不好。他说这个话就等于说,在国家安全法这个议题上定了一条底线,其他的候选人也不会说不立这个法。所以我们看到曾俊华要立,林郑月娥是要看时机成熟再立。另外一方面胡国兴对政策不了解,所以虽然他的提名票比曾俊华还高一点,但是实际只拿了21票。

胡国兴

我们当初觉得在辩论台上跟林郑比,曾俊华是吃亏的,但是后来看大家表现都差不多。因为选举辩论不是辩论比赛,辩论比赛词锋越犀利就越容易获胜。很多时候曾俊华四两拨千斤的几句话,都会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曾俊华还吸收了西方甚至是台湾的一些选举常用的宣传手段。举个例子说,他到地区跟市民接触,除了握手,还搞了纪念品,把徽章放到一个扭蛋机里,小孩子投5块钱就能领一个东西出来,很多人排队玩觉得很新鲜。

上周五曾俊华巡游的场面非常震撼,感染力很强。然而他倾向于回避具体的政策讨论,但会在公共场合准备了很大的装饰供大家拍照,这个也是外国选举的模式。而林郑是做实事、谈具体政策,老百姓对教育投放额外50亿的兴趣,可能不如这些愿景式的描述或者是好看的视频。

曾俊华中环造势现场

最后谈几点看法。

第一,跟上一届比,这一届是君子之争,应该说是香港和中央都乐见的。说实话,两个人差别不大,大家都是政务官出身,在政府工作30年以上,各方面背景都很接近,最多就是对某一些政策或者是对理财哲学区别。问题是选举是场秀,为了争选票,大家会放大一些差异和矛盾,其实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也不该把林郑妖魔化,把曾俊华当成偶像。

第二,我越来越觉得选战是一场戏,我跟身边朋友说两个多月选战,等于看了两个小时电影,中间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很多居民也很投入,但投入太多也不好,抽离也不行,电影散场以后就要回归现实。选举以后香港人怎么凝聚共识,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落实具体政策,其实更重要。

第三,民生问题重要还是政治问题重要。曾俊华是打政治牌,一直在说过去五年是撕裂的年代,特别能抓住一些中产阶层的焦虑。他有一句话,希望你们五年之后没有后悔留在这个地方,把香港的情况说得很可怕。问题是有多少人希望离开,有多少人有能力离开但不离开,这都是少数吧。

第四,因为曾俊华是一个有高民意支持的落选者,以后这种民意的走向如何?这种情绪会不会跟占中失败以后那种情绪有相似之处,虽然没有那么强烈?这些人以后怎么看香港政府的各种政策,怎么看政府施政,这是以后值得留意的。

作者简介:

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召集人,原香港发展局局长助理、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拥有丰富的政府和智库经验,现任特区政府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香港 特首 选举人 梁振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