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诚:这场国民党主席选举,何曾考虑过“人民的名义”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19 15:10

洪鑫诚

洪鑫诚作者

中国社科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鑫诚】

今年的5月20日,对于台湾来说有双重意义:蔡英文就职一周年自不必说,原本定于8月才举行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也提前到这一天,联系到去年520选举国民党的惨败,颇有知耻而后勇的意味。尽管国民党连续遭受选举失利、党内混斗、党产冻结等厄运,面对民进党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作为最大在野党的国民党似乎重燃希望,党主席的位置也一下子抢手起来。

高开低走的电视辩论会

5月10日,创纪录的六名国民党主席候选人齐聚中天电视,进行首场电视辩论会。此会之前,《中国时报》对这场唯一的辩论会提出期待。其社论表示,主办单位会要求候选人直接就两岸关系、蓝绿恶斗、党内团结与青年政策等逐一说清楚、讲明白,将这场党主席选举拉回到以理念争取支持的主轴上。

然而,在这场激烈选战的背景之下,早在辩论会开始之前,似乎就已经有些不和谐的因素。据《今日新闻》报导,洪秀柱直指这场辩论会造成其预定行程延误和更动,质疑当时6位候选人开会的时候,为何不提辩论会的计划,还能为党节省开支。如此细节,不免把候选人之间沟通不够的问题,暴露在外界眼中。

国民党主席电视辩论会,一场“和谐”的辩论

而辩论会的过程恐怕令不少关心国民党的民众失望。除了候选人们表面上齐呼“团结”,以及“反台独”这个最大共识之外。这场临近选举日的辩论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只剩下郝、吴的明枪暗箭,外界普遍认为辩论内容仍然空泛无力。

文化大学钮则勋教授就撰文表示:“若这些蓝军大咖们仍然只会说这些难以说服选民的陈腔滥调,而无法弥补自己眼高手低的盲点,就算当选了党主席,国民党的复兴之路也将遥遥无期。”政评作家赵兴鹏也对国民党的未来感到忧虑,他在《旺报》写到:“6位党主席候选人满口团结,但民众感受到的却是绵里藏针,口是心非,到现在为止,看这场党魁选举的表现,我们还是看不到国民党的希望在哪里。”

笔者也在中时发表看法,指出几位主要候选人的两岸立场仍显分裂,洪秀柱依然未能摆脱“冒进”的帽子。而辩论会场面上一度陷于“各说各话”甚至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冷嘲热讽,使得在现场被潘维刚、詹启贤等反复提到的“团结不是口号”,看起来似乎本身也不过是句口号。

舍近求远,选举至上?

而就笔者看完全场的直观感受来谈,觉得对目前的国民党来说更应该着急的是,辩论会看不到全党真正坚定一致的改革蓝图,却暴露了舍近求远和选举至上的功利心态。

具体来说,本来这次主办方的问题设置切中要点,五个问题都是国民党能否重整旗鼓的关键所在。然而两轮下来,“两岸王牌”上唯一有所突破的洪秀柱被视为躁进,其他人多据守过去的老路,似乎断定民共之间不可能妥协而有恃无恐。

对于“停止分裂”的共识,更多只是停留在口头宣示,很难让人相信郝龙斌拿出的一份“团结承诺书”就能奏效。至于如何赢回“青年好感”这个老问题,众人的回答要么不离早已被证明无法治本的人事条款,要么只讲大道理,不谈如何执行,让作为大陆青年的笔者试图换位思考时都觉无感,何况早已对台湾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台湾青年们?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场对2018和2020两次选举的讨论却相当热烈,2018要拿下几都几县市,要为2020打好基础,都成为众人争相提问、承诺的重点。然而,路要一步一步走,2020前的路怎么走,反而乏人提及。

如此场面不禁令人怀疑,以目前国民党大伤未愈且尚未团结的现状,候选人们不首先思考如何面对当务之急,却已放眼下一轮“大选”,大开支票。这可不是舍近求远,眼高手低吗?

两党“比烂”的逻辑?

洪秀柱多次表示,很欣慰看到这次有这么多人出来竞选,至少说明国民党还有人才,还有人愿意站出来。然而讽刺的是,在去年的台湾领导人“大选”期间,国民党各路诸侯起先眼看形势不利,纷纷力求自保,党内大佬们无一人愿挑大梁。却在洪秀柱“抛砖引玉不得玉”,迎难而上的最后关头,上演了一场令两岸民众啼笑皆非的“换柱”闹剧。

而今,当年在危难关头承受巨大压力和非议的洪秀柱,仍然坚守党内,力求在党务及两岸关系路线上有所突破。但在会场上,当她在论述“国父”孙中山当年靠理想吸引志士的时候,在援引“中华民国宪法”解释“一中同表”和“两岸和平协议”的时候,她仍然显得势单力孤。

试想,如果国民党人见状不妙就明哲保身,而看到希望、愿意站出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民进党执政无方,而非因为自身变法图强,岂不还是两党“比烂”的逻辑?如此就算侥幸从绿营手中夺回政权,会是台湾人民之福吗?

5月13日,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民众到民进党总部抗议,来源:海外网

520一周年将至

520将至,去年大胜之后全面执政的民进党政府面对内外困局,始终拿不出太好的办法。近来台湾迟迟未能收到WHA的邀请函,又错过“一带一路”的全球性盛会,在在凸显蔡政府遭遇两岸关系的危机。而其在台湾内部推行的“一例一休”及“前瞻计划”仍然饱受争议,民众对政府的执政满意度一路下滑。

此情此景,确实很容易令人思考,台湾社会长期存在的“政治周期律”是否很快又将奏效,“绿地变蓝天”是不是已经提上日程?

诚然,在上次大败后很长一段时间淡出台湾民众视线的国民党,这次主席选举竞争空前激烈,已经从侧面反映了蓝营人物对民意翻转的预期。而国民党党团在“立法院”近期的表现亦有所回勇,这些似乎都在为下一场“大选”作着铺垫。

然而,正如那天电视辩论会的第一个问题所指出的:“如果民共之间在两岸关系上取得了妥协,那国民党怎么办?”且不论民共之间是不是真的会达成和解,这本身就应该为国民党敲响警钟。“两岸老本”总有吃完的时候,随着两岸关系的客观变化,过去的路线也绝非可以永远维持。

回到当下,蔡英文仍在台上,5月17日蔡办发言人林鹤明表示,520当天不会有“周年谈话”,也不会释出所谓“两岸新论述”。自此,原本台湾各界对于蔡英文善用执政一周年演讲打开两岸僵局的期待再度落空。

而大陆方面似乎对蔡政府的“拖”已经无话可说。同样在17日,海协会陈德铭会长在被问到是否对蔡政府还有期待时,先是默默摇头,后来则说“没有期待”、“nothing”。再看曾经促成汪辜会谈,为国民党留下“九二共识”这一重大历史遗产的海基会,现在几乎成为“清水衙门”。

如今时过境迁,两岸关系大气候比起马政府时期又生变数,未来能否回到“九二共识”的底线尚且难料。而这,还只是蔡英文四年任期中的第一年。国民党便已深陷“清查党产”和“转型正义”的泥沼。导致这场在党内看似热闹空前的主席选举,仍不免被蓝营之外的人们视为无关痛痒的剧情。

如此逆境原本蕴含反思、自省、重新上路的良机。在野的国民党若想找回所谓理念、党魂,真正有所革新,轻装上阵,就更不可在稍有喘息之时急于空画大饼。一旦将选举手段当成目的,不免落于急功近利的选举机器。

而如果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都未能让国民党卸下包袱,脚踏实地,那么这个在中国历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且长期在两岸政治格局中扮演“反台独”、“缓冲剂”角色的百年政党,恐怕会离“人民的名义”越来越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国民党 国民党派系之争 蔡英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