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股价腰斩 李河君在做空汉能的股票?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5-25 17:09
【5月20日,首富李河君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崩盘一事还在继续发酵。抛弃阴谋论,继观察者网发布了对冲基金经理熊鹏的专业分析文章《汉能惊魂25分钟 真实与谎言》之后,外媒《华尔街日报》以及《金融时报》分别于22日、25日发表专业文章。《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与熊鹏文章在事件性质、起因的分析上相同。不同的是,《华尔街日报》认为,是日内高频交易导致了闪电崩盘,而熊鹏认为是投资者情绪引发闪电崩盘。
《华尔街日报》引用交易员的分析认为,汉能的崩盘可能是由于某个投资者大量减仓,引发了一些日内高频交易员的跟进,这类交易通常是由计算机算法自动触发的;此种交易策略类似于造成美国2010年闪电崩盘的“挂单欺诈”,一位伦敦交易员曾因此而被拘留。
《华尔街日报》还透露,在5月22日,汉能在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披露,大股东李河君在5月18日抵押了7.957亿股该集团股票。抵押股票做了什么呢?FT中文网在25日的一篇《汉能股价崩盘前获2亿美元新贷款》称,“李河君在公司股价崩盘前以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数亿股票为抵押,获得一笔2亿美元的贷款”。贷款用途目前尚不得而知。
事实已经明确。不过,25日,国内媒体在翻译《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时,将质押理解为卖出,得出了李河君做空自己股票的判断,《汉能暴跌内幕:到发生了什么让李河君自己做空》一文在网上广为流传。观察者网全文翻译《华尔街日报》报道供读者参考,我们也从接近汉能的知情人士处获悉,汉能的确“抵押了近8亿股,当时市价差不多60亿港币,实际拿到2亿美金”。
两家外媒的文章都对所谓的卖空进行了澄清,如FT中文网的文章称,“质押股票被视为股票权益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香港的申报文件中,被质押的股票可以显示为股东的“短仓”,外加一个参考代码,提醒投资者:这个头寸可能是指质押(而非卖空)股票。】
5月20日, 汉能股价腰斩,李河君暂失内地首富地位。截止26日,汉能尚未复牌。
以下为《华尔街日报》报道原文,观察者网 杨晗轶 译
5月20日,受一大波突然出现的卖单影响,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中国太阳能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0566.HK)股价在一秒钟内出现暴跌,收盘时几近被“腰斩”。
根据《华尔街日报》对交易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市场人士和分析师的采访,我们发现当日盘中突然出现几宗大卖单。紧接着,出现了一波不规则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发出的卖单,不到一秒钟便使该公司股价跌幅超过25%。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股价当日狂跌将近47%,其后宣告短暂停牌。曾一度是中国首富的汉能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河君资产瞬间缩水1167亿港元。汉能集团21日下午发表声明,称其“各项业务运转良好……集团及关连人士……没有任何减持套现行为。”此外,该公司没有对股价的突然波动进一步发表评论。
此前数月,分析师曾提醒,汉能股价可能被高估;分析师还警告说,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的“沪港通”机制导致部分个股——特别是清洁能源版块——股价被人为抬高。对于这些分析师的担忧,汉能拒绝发表评论。
但从上周三汉能股价的下跌速度来看,更像是发生了市场买卖单错配(market dislocation),类似于美国股市2010年5月经历的“闪电崩盘”。
交易员表示,汉能股价暴跌之前,一阵卖单快速袭来,在市场中获得压倒性势头,导致部分买家退出。有专家认为,这种交易行为可能是一种名为“挂单欺诈(spoofing)”的操纵战术,专门用来诱骗买方退出。
伦敦Coleman Street Management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麦克林深谙程序化高频交易,他认为挂出的许多卖单虽然并未执行,但它们可能“骗过电脑,使它们撤销出价。”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拒绝对上周三的交易发表评论。
市场人士表示,最近几年,计算机高频交易在亚洲呈上升趋势。但即使如此,由于高额印花税从理论上限制了高频交易员的大规模交易,人们普遍认为香港市场比美国和其他地方的股市受到更大的保护,不会出现类似“闪电崩盘”的市场反应。
继汉能薄膜股价跳水后,上周四,另外两只港股高银金融和高银地产均暴跌超过40%。然而上周五,投资者并未受到影响,香港股市大盘上涨1.7%,内地股市更是创下七年新高,而高银金融和高银地产分别下挫3.2%和上涨4.9%。
今年4月,伦敦交易员Navinder Sarao被拘留,美国指控他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使用了“挂单欺诈”等一系列非法交易策略,此后“挂单欺诈”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美国司法部宣称,Sarao的行动部分导致了2010年的“闪电崩盘”。本月早些时候,Sarao向伦敦法庭表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仍在极力避免被引渡到美国。
汉能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于5月20日上午10时在香港召开,而此前不久,市场上出现针对该公司股票的大规模交易。当时,股票交易异常活跃,买进卖出量在百万级别。最终,抛售的股票远远超过了买家的吸纳能力。
上午10点17分23秒,一张按市场价6.80港元卖出的42.6万股大额卖单积压下来。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此后市场虽以略低的价格完成了两起小型交易,但随后交易员的买入价位跌至3.45港元。
这样的低价意味着市场上买家数量较少,可能预示着股价将大幅下滑。有交易员认为,计算机可能检测到了市场数据的突然变化,触发了自动反应,开始抛售更多股票或完全退出市场。
0.16秒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从8000到30000股不等的小额买入定单,买入价迅速下滑。第一个买入定单出价6.69港元,0.4秒后,另一起交易的成交价便降至6.10港元。在那以后,最高的出价只有3.45港元,接下来的百分之几秒内,该股票卖出价跌到了4.50港元。
一起交易的成交价为4.50港元,这意味着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该股市场价已降低26%。在轻微反弹之后,空方再次占据上风。10时40分,汉能停牌,报收3.91港元,跌幅达47%,市值缩水200亿美元。
证券市场数据公司Nanex的Eric Hunsader在研究当日交易后说:“算法交易抛售的频率远远超出了市场的吸纳能力”。他认为汉能的崩盘可能是由于某个投资者大量减仓,引发了一些日内高频交易员的跟进。这类交易通常是由计算机算法自动触发的。
交易员们称,当日上午10时17分24秒出现的突然下跌可能触发电脑自动抛售程序,以止损和保证账户余额。这一波抛售进一步压低了股票价格。
5月20日大跌之前,汉能薄膜发电曾是香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即使经过此番暴跌,汉能5月20日的收盘价也比今年年初的股价高出42%,三倍于一年前的水平。
自去年11月沪港通开启以来,港股波动更加频繁。中国股市波动性非常大,上交所的一些快速交易投资者开始转战香港。今年三月,香港交易所已否认了这种说法:“我们不认为沪港通必然导致波动性的增加。”
22日,李河君在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披露,自己在汉能集团年会的前两天也就是上周一(5月18日)抵押了7.597亿股(华尔街日报笔误,实际应该为7.957亿股,观察者网注)该集团股票。这一数据占该集团总股份数的1.9%,是汉能股票当日交易量的5.3倍。
(目前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但:第一、类似这样的股份卖出/质押行为,之前屡有发生,并未引发股价崩盘,见香港联交所的披露易网页;第二、汉能在5月15日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据财新报导,汉能通过在二级市场回购的方式,按照5月15日收盘价和周均价最低值的85%折让卖给员工,价格约为6.8港元。如果以此作为股票回购或者员工股权的套期保值交易,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合理的;第三、这笔抵押是向华融资产香港公司贷款的股权质押品,质押部分的市值是7.47亿美元,贷款金额为2亿美元,质押率为26.6%。我们认为这是最可能的情形。观察者网专栏作者熊鹏注。)
标记为S,淡仓即减仓的7.957亿股股票,被误解为做空。
关于做空股票,典型的定义是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而香港证交所给出的定义较为宽泛,还包括投资者“有义务交付标的股票”的情况,例如用于银行贷款的股权质押。
集中持股的公司在香港很常见。上市港股中有两成,即近400支股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0%以上。在股价上扬阶段,少数股东持有的股份可能会推动股价走高;但在股价走低时,它也可能加剧暴跌的幅度。
本文翻译自《华尔街日报》,发表于5月22日,作者Jachy Wong、Scott Patterson。原文标题《Hanergy: Bulk of Stock Collapse Occurred in Less Than a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