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国新能源越来越陷入“边建边弃”怪圈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7-02-06 09:50

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今天(2月6日)刊发报道:《“风电产业要被弃风拖垮了” 我国新能源陷入“边建边弃”怪圈》,文章指出,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弃风弃光,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装机总量,我国新能源越来越陷入“边建边弃”的怪圈:长期存在的输送消纳问题不仅没有缓解,近两年反而更加恶化。“边建边弃”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过剩的危机,庞大的投资在广袤的原野里晒太阳。

弃风弃光十余年 形势更趋恶化

从嘉峪关往西,沿着G30国家高速百余公里,就进入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成片的风车沿公路两旁排列,绵延300余公里,宛如“白色森林”。截至2015年底,酒泉风电装机900万千瓦,光伏装机165万千瓦。记者看到,虽然寒风凛冽,但是八成以上的风机静静耸立,任凭朔风猎猎,我自岿然不动。

“装机20万千瓦的风电场,只发一万千瓦的都有。”已经在甘肃瓜州县戈壁滩上风吹日晒了近十年的许广生,谈起风电时更多的是忧虑,“风电产业要被弃风拖垮了。”

许广生所在的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公司是甘肃最早进行风电开发的企业之一,目前有装机107万千瓦,2016年弃风率为54%。

和中电酒泉风力发电公司一样,在酒泉风电基地,所有的风电企业无一例外地陷入生产经营困境,这个困境就是居高不下的弃风,十余年来,新能源的这个顽疾就没有好转过。

记者了解到,目前甘肃风电装机为1277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三位。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弃风率为39%,2016年上半年达到47%,风电利用小时数由2013年的1806小时减少到2015年的1184小时,2016年前三季度为870小时。

甘肃弃风仅仅是我国新能源的缩影,我国“三北”地区规划的六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部存在弃风现象。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率为15%,成为有史以来弃风最严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弃风率攀升至26%,而2016年前9个月“三北”地区的平均弃风率更是逼近30%。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2015年的弃风电量合计约350亿千瓦时,直接经济损失约180亿元,这意味着全年的弃风损失几乎抵消了2015年全年风电新增装机的社会经济效益。

弃风的同时,弃光也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中利腾晖光伏公司在嘉峪关有150兆瓦的光伏装机。“2016年近70%的装机在闲置,是弃光最多的一年。”电站负责人陶生柱说。

记者了解到,金昌是甘肃第一个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基地,2015年底光伏装机达到180万千瓦,光伏发电比例不足装机容量的40%。

甘肃目前是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居第二位的新能源大省,光伏装机678万千瓦。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国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新疆和宁夏,其中甘肃弃光限电8.4亿千瓦时,弃光率39%,甘肃是国内弃风弃光的“双料冠军”。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介绍,2016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326亿千瓦时,弃光电量37亿千瓦时。

除了已并网的装机闲置严重外,还有一些已经建成却无法并网的装机,正在戈壁滩上晒太阳。

救命措施不断出台 实际效果有限

面对愈演愈烈的弃风弃光,国家不断采取措施进行化解。甘肃、宁夏、新缰、内蒙古、吉林等省区通过新能源与自备电厂电量置换、大用户直购点、发展高载能产业、实施清洁供暖等措施扩大就地消纳规模,国家电网则通过建设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线路,加大外送力度。但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弃风弃电显示,这些措施效果有限。

新能源界的人士认为,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消纳市场总量不足;新能源增速太快、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匹配、电网送出能力有限;电网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区域受网架约束影响消纳等问题,是我国弃风弃光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这十年中,一开始就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没有很好地解决过。

在就地消纳不了、外送无法实现的情况下,2016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已经陷入全面亏损的新能源企业,似乎看到了走出低谷的希望。“这是新能源行业的救命稻草。”采访时,所有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都这样评价。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核定“三北”地区风电场保障性收购小时数在1800到2000小时之间。对于这个小时数,新能源行业认为,虽不是全额收购,但尚能保证企业合理盈利。

但是,此后部分省区出台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显示,保障性收购难以落实,在省级层面就打了折扣。目前,只有河北、新疆、宁夏等省区出台了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河北最低小时数为风电2000小时、光伏1400小时,新疆风电、光伏分别为700小时和500小时,宁夏风电、光伏分别为1050小时、900小时,甘肃为风电500小时、光伏400小时。只有河北省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其余三省区都没有达到。

新能源界认为,保障性收购的这种尴尬,其实反映出的是我国新能源“边建边弃”的难解困局。

盘活存量才能破解“边建边弃”

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装机最大的国家,2016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7亿千瓦,同比增长30%;2016年11月,全国累计并网光伏电站超过7400万千瓦,同比增长40%。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新能源装机并未减少,导致弃风弃光率不断刷新纪录,向常态化、恶性化发展。

在弃风弃光严重的同时,新能源财政补贴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表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

采访中,新能源界人士认为,面对“边建边弃”的困局,目前亟待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否则,我国新能源产业会陷入东西南北中全面“趴窝”的困境。

首先要盘活现有存量装机资源。盘活存量就相当于有了增量,就甘肃而言,目前光伏装机容量是678万千瓦,有70%约470余万千瓦的装机闲置。如果闲置装机率下降到30%,相当于增加了332万千瓦的装机,比东部一个省的光伏装机都多。

光伏业内人士估算,如果盘活存量资源,将西北五省累计并网的约2300万千瓦光伏发电弃光率降低一半,就相当于增加了近千万千瓦的光伏装机,这已经接近于目前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光伏装机。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未来几年将把弃风弃光率力争控制在5%以内的合理水平。记者采访的甘蒙青的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个目标在风光电装机较少、电力短缺的时候都没有完成,在目前庞大的装机体量下更不可能实现。

但是,新能源界对盘活存量并不乐观。2016年底发布的电力发展和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年均新增约16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说,在我国整体能源需求放缓、风电装机过剩的情况下,风电、火电、水电都要抢占发电空间,竞争将十分激烈。

其次调整新能源发展规划,为“三北”地区预留更大的消纳空间。2016年初,国家能源局叫停了甘吉蒙新等“三北”省区新增新能源项目,近期出台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布局上将风电开发主战场从“三北”地区调整到了消纳能力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区。

采访中,甘肃、内蒙古、青海的能源管理部门认为,“十三五”风光电的重点区,恰恰是“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的目标区,这就意味着“三北”新能源大基地的外送空间已经十分狭窄,只能侧重于就地消纳,即使目前在建的多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外送仍然有限。

新能源企业认为,国家核准“三北”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时,基本思路就是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将“三北”新能源向“三华”地区输送,现在新能源布局的调整,基本上砍断了“三北”新能源外送后路。虽然“十三五”规划提出解决“三北”4000万千瓦风电的外送消纳问题,但没有可操作的细则,如何外送,送到哪里,都是未知数。在电力市场蛋糕不增反减的情况下,各省市首先确保消纳本区域内的电力电量,谁又给外省电力让出市场份额呢?业界认为,当新能源“村村冒烟”的时候,就预示着这个产业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记者 连振祥)

责任编辑:梁福龙
新能源 风电 风电大国 光伏 光伏产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南通回应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