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观网|国内种子公司年科研投入仅为跨国巨头平均一天投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17 18:12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昨天的观察者网头条是高价也买不来的“洋种子”。在“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省寿光市,来自美日韩的“洋种子”仍占三成以上市场份额。

“我们国家能造航母、能造C919大飞机,但为何不能研发出好菜种呢?”面对蔬菜种植大户的诉苦,观网的读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兔子就是棒棒哒解读
中国在生物技术上尤其农业种子上的确是落后,否则中国化工也不会400多亿美元收购先正达了和以色列公司了。  曾经的农化种子六巨头已经变成三巨头了,德国 拜耳-孟山都、巴斯夫   美国杜邦-陶氏  中国先正达。种子上受制于人的确难受,但中国种子农药等研发的确落后,不符合农业大国的现状,所以国家队排除万难也要收购先正达。有人说中国不排第一就是不舒服综合症,其他行业可以这么说,但是吃饭这个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更别说农化是高技术产品,利润甚至部分行业比苹果的20%的利润都要高。

据中国海关数据库,2014年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4.3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了10倍;出口额从1995年的0.3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5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5年我国种子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亿元,居世界第二。

这么大的市场,如果利润真那么高的话,为什么中国不早点发展种子市场?

可能是因为利润高,投入也大。

高照李解读
我10年去过瑞克斯旺的公司,有职员是校友,带我参观他们的基地,记得他们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的种子都非常非常贵,平均是1.2-1.5元一粒(比黄金还要贵),真的,他们的发芽率和成熟重量大小差异会在三个九(他们介绍是四个九,我有点怀疑)以内。即使这么贵,菜农仍然不选择国产的,因为从发芽抗性产果成熟都无法相比。
育种是长期的科研实验,从设计到室内实验到农田实验和专利推广与适应一般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期限,保守的说,高投入风险还不小,需要巨额的资本长期投入。
这些先锋瑞克斯旺孟山都等种业巨头的现代育种科研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不仅比国内大部分的科研单位强,也比国外大部分院校强(包括欧美),仅先锋每年投在研发的资金都至少十几亿美元。
国内的单位需要从政策和资金上联合,法律上也应跟进,尽快形成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另外研发成果转应用这一环节是大部分院校的软肋。

据界面新闻报道,孟山都、先锋这两家种子公司2015年在研发上分别投入了14亿及13亿美元(约为93.4亿及86.7亿人民币),分别占其当年种子销售收入的10.67%及13.4%,都远远超过行业平均5%-7%的水平。

2009年孟山都中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图片来源:人民网

而国内种子公司科研投入是多少呢?

来看看登海种业。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5年中国7家上市公司里,登海种业仅次于隆平高科位居第二。净利润排名甚至超过了隆平高科位居第一。

就是这家称得上是中国种业最大企业之一的登海种业,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3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2.22%,约为3339.9万元人民币。折算一下,登海种业的一年的科研投入仅为孟山都平均一天的科研投入。

根据农业部2014年的数据,我国前10强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不到6亿元。

而更多的中国上市种业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都没有科研投入方面的信息,且它们普遍缺乏自主研发体系,有关科研投入和科研工作方面的信息主要是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情况。

科研投入缺乏,没有新种子怎么办?

有人就想到了偷种。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014年,国内种业公司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之妻莫云就因涉嫌挖取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旗下先锋种业等公司开发的自交系玉米种子,窃取玉米穗,并将其运回北京的金色农华公司,被爱荷华州首府得梅因联邦法院起诉。

种业对于技术环节的要求恰恰是很高的。

肉肉即是正义解读
这方面差距确实是非常非常大。现代的种子技术不光是老一辈的种田选种啥的,主要靠基因技术。
作为统计博士,读博期间在孟山都实习过,他们大量的种子筛选都是用大数据+基因技术。轮科研实力真的是数一数二,他有一个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项目里又有各种螺丝钉齿轮一样的攻坚小组,大量科研人员(基本全博士)进入各个攻坚小组。我不觉得国内私营小作坊能搞得过孟山都。

除了研发投入的差距,种子巨头的跨国优势也是国内企业难以追赶的。

业余社会主义者解读
中国种子相对较弱是很正常的,在使用范围上外国种子有天然优势,大部分外国种子在世界各国都用种植,可以得到很好的种植环境反馈。另一方面外国种子企业多是跨国企业,接触的同种种子种类比国内企业要多的多,配种比国内选择多,操作性更强。还有国外企业大多是垄断性的大型企业,资金充足,设备先进。可以在育种方面投入的资本比国内企业强很多。所以这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问题。要慢慢来循序渐进啊。

以同学们提到的国外种子公司为例,孟山都在66个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拥有22000名雇员。

瑞克斯旺公司在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波兰、匈牙利和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职工1300多名,其中400多名专业科技人员从事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而中国种子公司一般都在国内设置育种中心。

登海种业试验场 图片来源:大众网

据其官网介绍,登海种业在全国设立了32处育种中心和试验站,拥有216名科研人员。

而中种集团拥有近65万亩(含参控股企业)种子生产基地,建立了15个大型种子加工中心,现有研发人员250余人。

跟跨国种子巨头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既然中国种子公司研发不行,那不能靠高校吗?

可是,中国的农业高校科研也挺难的。

咕咚不动解读
本科读的农业院校深有体会,农业高校科研经费,人力资源等等都不如理工类高校,我们研究生同学学作物遗传育种的三个月工资可能还不如华为的一个月,经常看农业高校老师的先进事迹就会出现自费买冰箱自费盖大棚等等,现在学生读农业高校就是感觉被看不起,科研经费投入等等方面也远低于其他理工高校。国家虽然在政策上向农业有一定倾斜,但是农业整个行业在社会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农业高校如此,行业的其他方面更是如此。
小圃解读
我从事一线农业工作也有近二十年了,跟科研院校和国外种子肥料企业也都有打交道,发现国内的农业科研院校很多不太重视实用性研究。每年毕业那么多硕士博士,没有几个在从事新品种开发研究的,大部分。

南京农业大学的邵馨青总结了农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科研项目的绩效难以评定。很多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可能要高达5年甚至10年,但是在漫长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因素,比如研究环境的改变,自然气候变化,研究对象的变化。这种高不确定性及漫长的科研周期,使得大部分的项目经费只能依靠过国家拨款。但是如果短期之内没办法做出具体研究成果,自然也就难以评定绩效,随后就会影响到科研经费的投入。

育种,很明显需要长期且大量的投入。即使现在在科研投入方面做了改变,效果也没法立刻呈现出来。

那现在能做什么呢?

比如收购大型种子公司。

人兼碌碌我独闲解读
种子研究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国内也好多基地在帮国外,大种子公司提供种子生产。如果没有专利许可,是不允许在国内私自销售的。英国早在殖民地时代,在全世界各地搜罗了不少种源基因。所以英国在园艺育种方面是挺有成就的,家庭类别的蔬菜瓜果品种也是挺多的。不过也仅仅限于品种的丰富,特异,育新方面。在品种的优化,市场化商业化家庭化方面做的并没有美国等一些大跨国集团做的好。这些大集团也是通过近百年不断的收购家庭作坊规模的企业慢慢的发展壮大的。中国化工集团不是收购了先正达吗?不知道是否涉及种子这块业务。

先正达试验田 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7年6月27日,中国化工宣布正式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这起收购案耗资430亿美元、耗时约一年半、延期多达6次,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

先正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生产者,是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现有员工2.8万人,在全球90个国家拥有107个生产和供应基地,119个研发基地,研发团队达5000多人,年研发投入超90亿元,在全球拥有专利超过13000件。

据企业观察报报道,中国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立秋对此表示,育种实力很强的先正达进入后,将加快我国种业科技创新步伐,弥补我国农药和种子原创性开发力度不足的问题。

但是国内育种问题也不是说收购了一个先正达就能一蹴而就。

淮海渔夫金坷垃解读

在现代育种上,除了部分粮食作物,我们在蔬菜水果上落后很多,这个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方向。

我国种业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只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跟上才能在这一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何解决目前中国育种科研的困境,如何追赶与跨国种子巨头的二三十年的差距,你有什么建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张雅琦
育种 农业 农业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

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