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森、成政珉:全球化中国的价值很大,问题是有人是否愿意促成这一结果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8-05 08:08

华强森

华强森作者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成政珉

成政珉作者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华强森、成政珉】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获得了丰厚回报。作为中国向市场机制历史性转型过程中的推动力量,融入全球经济已经使大量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并使中国成为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华强森、成政珉刊发评论文章:《一个全球化的中国的价值

我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这一融入过程的潜力还远未获得完全释放。以贸易为例,虽然中国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11%,但其服务贸易额仅占全球的6%;此外,尽管中国的银行、证券、债券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前三位,但其国外实体规模却不到其总值的6%;虽然中国拥有110家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但这些企业的海外收入却不到其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囊括的公司其海外营收占到总收入的44%。

在今天的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之前,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贸易、技术和资本领域,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峰发生在2007年,此后就出现了回落,这造成了2000至2017年之间中国开放水平的整体性下降。这一现象部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国内消费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锐减后变得更加明显。

然而在同一时期,其它国家却对中国越来越开放,这突显了中国正在日益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商品提供者和资本输出国的现实。这一开放不平衡的状况有可能是造成美中经贸关系紧张的元凶,而且中国冲击的巨大规模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与世界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助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从全世界的竞争对手那里学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向他们提供了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然而工作岗位的损失也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领域。

无论如何,中国和世界当前都面临着两者关系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个问题事关22-37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或15-26%的全球GDP,这是我们对2040年之前中国经济走不同道路为全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差额的模拟测算(simulation)。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样一种测算是以特定的条件和假设为基础的,测算的结果不应被视为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一种预测(forecast)。例如,我们在模拟测算过程中曾针对各种因素在不同情况下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了一些假定。对我们的测算结果构成显著影响的因素还包括中国服务业可能的自由化程度、更大规模金融全球化所造成的资本生产率提升以及由技术转移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我们所做的是长期的模拟测算,我们不会就当下美中之间的贸易争端有何结果做出预测。

我们的模拟测算本质上并不是预测,而是为大家指出各种可能的情况。就中国和世界在五个关键领域所面临的选择以及选择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模拟测算会为各位读者做出分析。

一、中国进口贸易额的增长:中国可能降低国际贸易的参与度,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改革失败,导致全球贸易额减少;中国也可能更进一步,成为全世界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主要出口市场。按照我们的模拟测算,从现在到2040年之间,后一种可能性下的中国比前一种可能性下的中国将多进口3-6万亿美元。

二、中国服务业的开放:中国可能像现在这样继续限制开放服务业,导致自身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出现生产力差距;或者中国可以放松这些管制,吸引更多的外国竞争者进入中国市场以便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并提高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后者将比前者多带来3-5万亿美元的服务业产值。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中国可以将自己的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融为一体,扩大投资者的投资选项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中国也可能继续保持现状,这将导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较低的生产率增长。我们估计这种情况涉及的差值在5-8万亿美元之间。

四、中国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与世界加强合作:中国与世界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如气候变化等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些挑战并提供基础设施等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与世界合作密切与否将导致3-6万亿美元的差值,如果在2040年后气候变化更加剧烈的话这个差值可能变得更多。

五、技术与创新交流活动:中国与世界之间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交流会推动全球竞争力的进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而交流的减少则会导致全球生产率的损失。整个世界都面临增加还是减少技术交流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技术交流活动受到安全审查的威胁。根据我们的模拟测算,不同的技术交流规模会使创新和生产力增长不同,其差值约为8-12万亿美元。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中国面临选择,全世界都面临选择。举个例子,为了通过加强争端解决机制和提高机构的代表性来共同改革全球贸易体系,各国需确保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国家。

此外,如果中国更加开放其金融业,那么世界其它国家也必须对中国的投资开放。当然,所有国家都有责任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出一份力。尤其是在解决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所有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贡献。最后,各国应确保他们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有益于技术经验的传播交流。

中国与世界体系的进一步融合还将带来更多的利益。问题是世界领袖们是否会尽力促成这一结果。世界各国目前都应冷静下来想一想下一步融合的方向和措施,以及如何处理所面临挑战中更复杂或更有争议性的问题。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力
中国 全球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