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熊:《英伦对决》里“007”为何当了女王的官 却恨英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13 10:39
在关于《英伦对决》的评论中,笔者围绕成龙饰演的关玉明的背景唠叨了半天,却完全没有提到与关对决那位“轩尼诗(Liam Hennessy)”先生,引起了一些读者的疑惑。一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道:
电影中“轩尼诗先生”一口爱尔兰土话,命运多舛,而且身为女王的官儿,却干着反英的事,对于不了解英国和北爱尔兰历史的中国观众,造成了一些费解
其实这也不是笔者故意卖关子,而是因为轩尼诗先生背后是北爱尔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像现在的欧盟难民危机——欧洲人对难民是无缘无故的爱,难民对欧洲人是无缘无故的恨,一个愿挨,一个愿打。英国人和爱尔兰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更像这个岛群上的天气,时阴时雨,折腾得没完。
英国政区图,故意把除了北爱外的爱尔兰岛给“抹掉”了……
实际的英伦三岛地图
简单的说,爱尔兰岛原本是一个凯尔特人居住的岛,1609年东边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王国彻底征服,原住民沦为英裔地主的佃户,1801年才正式成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公民。当时的英国对外狠对内更狠,1845-1852年发生爱尔兰大饥荒,政府不运来反而还运走粮食,外国人想捐款都不让捐,直接导致全岛人口的四分之一的一百多万爱尔兰人饿死,埋下了实打实的阶级仇民族恨。1919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千载良机,在反英政党新芬党和迈克尔·柯林斯主席领导下,在大洋彼岸百万美籍爱尔兰人的鼎力支持下,爱尔兰共和军揭竿而起,发动了全岛游击战。英国战争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领导英军与之战斗了三年,双方创造了许多极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十几年后分别被八路军和日军借鉴。最终,一战后遗症让英国精疲力尽放弃治疗,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自由邦重演美国奇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脱英独立的国家,人民从此过上了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的幸福生活……
公元前2-3世纪的凯尔特武士,爱尔兰直到1609年才被英格兰彻底征服
1916年,英国士兵准备镇压爱尔兰民众游行
1919年,爱尔兰人民揭竿而起,和英国打了3年游击战
爱尔兰独立战争中,从美国获得的“汤姆森”冲锋枪因火力强大名声大噪,美剧《大西洋帝国》里就有一段对美国爱尔兰裔黑帮向故国提供大量资金和武器援助的情节,其中提到的武器就是这种冲锋枪
其实爱尔兰共和军的武器装备一直是比较匮乏的,直到70年代,他们还在使用“汤姆森”
可惜的这最后一句不是真的。不同于大洋西岸天高皇帝远的新大陆,爱尔兰岛到英国大不列颠岛只是几个小时的轮渡,英军毕竟没有在战场上被击败,卷土重来的想法是非常强大的。另一方面,英国与爱尔兰之间不像英美一样完全同文同种同宗教(爱尔兰人人会英语,但官方语言只有爱尔兰语,英国脱欧后英语将丧失欧盟官方语言之一的地位),英国上一次能把忠君派地主留在美国,这次可真不敢把他们扔在爱尔兰。于是在这次分离中,英国做了一些布置以使留下的人互相牵制,开启了贯穿20世纪、祸延五大洲的埋雷史。要想了解英国在殖民地独立过程中埋雷的过程和后果,无需购买专著,《冷战史》大部分内容都是。
根据英国议会与新芬党妥协的结果,后者可以获得爱尔兰岛32个郡里的26个,东北部的6个郡距离英国本土较近,依然留在英国,成了今天的北爱尔兰。爱尔兰人的国家也只能叫自由邦而非共和国,必须效忠英王,议会通过的法律,需经总督批准方能生效,对外政策和一部分内政仍置于英国监督之下。现在看来,保留6个郡还可以理解为让全岛亲英的人有个去处,但对南边自由邦的限制性政策,与其说是为了维持英国的权利,倒不如说是故意在爱尔兰人内部制造分裂。果然,协议内容传到爱尔兰岛上,新芬党-共和军集团立即像地球三体组织一样分裂为两派,“条约派”主张先自治再继续争取更大权力,掌握着共和军主要武装力量的“反条约派”则主张消灭“英国暴政,爱尔兰属于凯尔特人”。而且在伦敦方面、特别是时任财政大臣的丘吉尔极力怂恿之下,条约派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国民军,实力大大超过反条约派掌握的起义主力——爱尔兰共和军,两军之间的内战打响了。
1922~1923年间,在英国的成功挑动下,爱尔兰爆发内战,造成的伤亡远远大于反英起义
血腥的内战持续了一年,其导致的伤亡远远大于长达三年的反英起义。条约派获胜,但该派、也是整个爱尔兰独立运动的统帅柯林斯已被加入反条约派的老战友杀害。这是继美国内战之后,又一场爱尔兰人打爱尔兰人的倒霉战争,双方的后代以后还要在同一个国家里生活下去;更尴尬的是,后来二战爆发,战时内阁(首相又是丘吉尔)从稳定后方的大局出发,慨然允诺爱尔兰自由邦在战后彻底独立,甚至可以商量北爱独立。这次爱尔兰人的运气还行,丘吉尔在战后的选举中失利,上台的工党政府于1949年承认了爱尔兰共和国的主权。
而北爱尔兰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占该地人口35%的爱尔兰人,包括不少内战中跑过来的反条约派,一直坚持统一全岛的目标,新芬党、共和军在这里一直暗中活跃。60年代末,西方国家左派激进力量崛起,北爱尔兰也是风起云涌,新芬党—共和军也再次分裂为相对温和的“正式派”和主张反到底的“临时派”。这一次双方都倒是吸取了二十年代内战的教训,正式派干脆温和到底,放弃了一切武力,后来自然消亡。临时派也就是电影的UDI则坚持武装斗争,发起了一系列震惊英国的暴力行动,甚至炸死了二战名将蒙巴顿元帅(当然这位也是个埋雷好手,1947年他主持的印巴分治,过程中死的人比苏联在二战中都多),也遭到了英国政府的严厉报复。双方的大行动,电影男主人公和女部长通电话时已经背了一遍,全是真的,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新芬党主席,临时派领袖盖瑞·亚当斯
年轻时代的亚当斯(戴眼镜者)
布鲁斯南在影片中的扮相,何止是含沙射影,简直就是精确制导……
片外的布鲁斯南,可见电影中的扮相是精心设计的
许多网友指出,电影里的轩尼诗先生,影射的就是现实中担任新芬党主席34年之久的临时派领袖盖瑞·亚当斯。而从剧照来看,这岂止是含沙射影,简直是精确制导。下面三张图上只有两个人,分别是亚当斯本人、布鲁斯南演的轩尼诗(布鲁斯南也是爱尔兰人,片中的爱尔兰生蚝味英语是布鲁斯南本色配音的)、片外的布鲁斯南,谁模仿谁不言而喻。当然不同于电影的是,亚当斯是爱尔兰共和国的议员,但没有当过、也不可能当上英属北爱首席副部长(这是爱尔兰裔在北爱的最高官职,首席部长永远是英裔),因为此官要有英国国籍、宣誓效忠英女王,而亚当斯没有英籍、更不可能效忠英国。不知是不是巧合,《英伦对决》电影的英文名是The Foreigner,意为外国人。
1972年1月30日,北爱尔兰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英国伞兵在镇压中大开杀戒,史称“血色星期日”事件,这成为北爱尔兰和英国间又一轮大规模互相仇杀的起点,无力进行正规抵抗的爱尔兰共和军转为进行恐怖袭击,在英美影视剧中,经常作为“精锐恐怖分子”出现
80年代,美国电影《爱国者游戏》,哈里森福特扮演的角色在英国旅游期间卷入了爱尔兰共和军对英国王室成员的刺杀事件
1994年,电影《与魔鬼同行》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成员,试图到美国购买“毒刺”导弹
既然外形都精确制导了,电影主人公的经历自然也可以让亚当斯对号入座。真实历史中的亚当斯七十年代初是自由战士,七十年代末不经审判被关押四年,出狱后遭UVF(北爱英裔的非法武装力量,电影中毫不避讳直接用原名)袭击身负重伤,1983年成为全党领袖后反而推动转型和解,九十年代又“促成了1994年和1997年的两次停火以及1998年和平协议的签署”。2005年率爱尔兰共和军放弃暴力,解除武装。电影中的轩尼诗在和解以后仍然大耍两面派手法,现实中似乎并无依据,但英国政府和亚当斯确实刚刚闹出来一个大新闻。2014年5月1日,亚当斯突然被警方传唤并扣留,理由他是涉嫌于42年前的1972年12月杀害琼·麦康维尔(爱尔兰共和军怀疑她是英国女特工)。亚当斯否认了指控,而北爱首席副部长的麦吉尼斯召开记者发布会,表示如果亚当斯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会“重新考虑局势,做出选择”。亚当斯于4天后被释放,但次年的5月19日,他又在爱尔兰与到访的英国王子查尔斯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两人都是仇深似海——亚当斯的阶级仇民族恨自不必说,查尔斯王子的舅爷爷就是蒙巴顿元帅——又都是极能隐忍的大丈夫,14年到底是谁将了谁的军实在难以推测。当前的北爱局势平静,当地人特有的超高警惕性和排外心理使它反而成了全英国恐袭最少的地方,但爱尔兰裔相对较高的生育率也让双方史上第一次人数相等。英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不允许北爱像苏格兰那样举行独立公投,未来的局势将向何处去,爱尔兰民族能否摆脱他们的“悲剧性命运”(又是丘吉尔语),也许真的取决于格里·亚当斯的一念之间。
或许,未来北爱尔兰往何处去,就在于亚当斯的一念之间
PS:笔者在查资料的时候突然想到,能将香港和北爱尔兰联系起来的绝不仅仅是《英伦对决》电影,还有一个简直像三体人制订的,但得到英国政府认真考虑的疯狂计划:把当时(1991年)的550万香港人,大约等于爱尔兰全岛人口,全部移民到北爱尔兰的某个新城里去,让爱尔兰裔在岛上成为永远的少数,顺便提高中英两国民众的数学能力。这个计划的制定者很有丘吉尔的风范,他很清楚那个时代的香港人是大英帝国用价值观的筛子筛过的,当中少有亚当斯这样永不臣服的人(不愿在中国土地上接受外国法官审判的中国人当然随时会产生,但也会随时被气得回内地去),多数人又住在笼子一般的小房子里,拉走个三四百万完全有可能。不过这个计划并未付诸实行——人全走了,谁来给中国例行性添堵呢?大英帝国无条件、不埋雷、绅士般的撤退,至今仍然只有离开美国的那一次——此话还只限于1812年英军打回来火烧白宫之前。
英国曾认真考虑从香港移民550万到北爱尔兰,彻底改变当地人口结构……这大概是英国关于香港最疯狂的计划之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