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哲:引领时代的广场舞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9-12 08:35

冷哲

冷哲作者

留美博士生,观察者网驻美国观察员

近年来,广场舞在中国发展地如火如荼,甚至还推广到了欧美国家。广场舞的噪音扰民问题,已经成为近期新闻的焦点之一。我们常常会看到各地因为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各出奇招。而去年纽约华人大妈跳广场舞就因为噪音问题被警察带走。这当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比如收音耳机)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噪音问题放到一边,广场舞其实倒是个很好的发展。

如果我们把噪音问题放到一边,广场舞其实倒是个很好的发展。

缺失的环节

在过去国有企业一统江湖的时代,中老年职工、退休职工的业余活动,往往由工会或类似的机构进行组织。笔者的姥姥和姥爷(外祖母和外祖父)供职于一家国防企业。这家企业在厂区正门口建了一个很大的公共广场。外祖母每天早上都会去那里参加晨练。

在退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姥姥就是通过这个途径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他们时常在一起活动,大大丰富了她的生活。后来她搬过一次家,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社区里。本来对于她那样年纪的人,在陌生环境里进行社交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她又一次通过晨练结识了新朋友。她们平时打打麻将、聊聊天,还组队旅游。

所以,晨练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仅仅是锻炼,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平台。

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一个村落、小镇的居民会由于种种社交活动(比如祭祖)而相互熟识,组成一个有机的社区。这样的社区,能够将居民组织起来,使之相互扶助、紧密沟通、共同获取乐趣。我国逐步进入工业社会时,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往往住在同一片区域,他们有类似的背景和工作。其中很多人都可以通过工作关系产生和加强邻里关系,将整个小区联结起来。

在美国,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称为“社区协会”(Neighborhood Association),另一种称为“房主协会”(Homeowner Association)。社区协会是松散的居民组织,主要的工作是联谊、美化社区、加强安全等等。比如之前报导的“社区守望”。就是社区协会组织的。有一部分社区协会是成体系的组织,在政府有备案。他们可以作为非政府组织接收捐款。这些捐款可以免税。而房主协会则是比较严格的组织,它一般都在政府有备案。其下辖的住宅区的户主必须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也有权在其控制的住宅区制订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比如房屋建筑的标准。由于居民有时未必是房主,而社区的范围与房主协会覆盖的范围未必一致,所以在有的地方两种协会同时存在。

在一般的美国社区中,除了协会举办的会议或联谊活动,居民还会对新邻居格外关注。由于美国社区基本都是独栋式房屋。有没有新人搬进来,可谓一目了然。当有新的邻居搬入社区时,社区居民往往会携带礼物登门拜访,通过闲聊和邀请参加活动来加强新邻居与整个社区的联系。当然,教堂也会每周组织活动,为居民们提供一个公共的社交场所。只不过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信教民众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下滑,去教堂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过在乡村,教堂仍然是很多社区的文化核心。

对于我国近年来的社区而言,无论是我国过去的传统模式,还是美国的社区模式,都无法实现。

由于居民的背景、工作千差万别,大家完全没有一个建立邻里关系的便捷途径。过去很长时间,在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家属区之外, “定期公共社交活动”是很难看到的。在一些县城或小城市里,尚有夜间舞场。而大城市的新建的居民小区周围往往寸土寸金,没有这类场所生存的空间。而由于住宅密度大,新人搬入也很难被大多数居民察觉,更难于有针对性地拜访。

正是因为缺乏公共社交活动,这样的小区就永远只是小区,而不是社区。前几年的唱红歌和近年来的广场舞,其实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们将现代住宅小区中一个个孤立的中老年人联结起来,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社区。

新式社区的起点

广场舞也许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也许就像过去几年唱红歌一样,会被其他的形式所取代。但其体现的方向,是明白无误的。

中老年人需要一种休闲活动,而中老年人也需要一个社区社交平台。广场舞的流行,只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这两点需求。

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孤独,都渴望人际之间的交流。在美国,那些被子女接来养老的中国老人,常常因为寂寞难耐而加入了本地的华人基督教会。他们未必真的信仰天主,或者至少一开始并不相信。大多数这样的老人加入基督教会的原因,还是因为寂寞。

更进一步讲,并不只是中老年人有这些需求。因为陪伴配偶读书而来到美国的中青年人,也常常会因为类似的原因加入基督教会。同样,我们可以想象,居住在那些居民小区中的中青年人也不是没有社交的需求,只是他们比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更忙碌,更没有时间来参加公共社交活动。

但这只是说他们未必能像大妈们一样频繁参与类似的活动,而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参与。实际上,在一些社区,广场舞已经拓展到了各种其他的活动,比如外国舞蹈的教学(如桑巴、拉丁)、武术的教学等等。这吸引了年轻人,甚至是青少年的参与。

根据搜狐财经的《中国屌丝市场报告》,社交活动是目前青年人最缺乏的,也是需求量最大的。

这些事实其实都说明了,我国的小区居民对于合适的公共社交活动有着极大的需求。当然,并不是随意一种活动形式就能受到各年龄段的人的一致欢迎。具体的活动形式仍然有待探索。

而且我国的社区在这方面并不完全是劣势。中国新式住宅小区的优势在于人口密度比较大。这意味着在饭后散步的距离之内,就有大量各个年龄段的人。这些人就能有效的组织各种活动。这种条件在美式社区中基本不存在。很多外国老人也对广场舞感兴趣,显然是有原因的。而由于法律规定的容积率,现代的住宅小区一般都配有进行这些活动的场地。这一点在我国传统居民小区中也是不具备的。

因此,广场舞恐怕只是我国现代社区一个发展阶段的代表。它意味着,过去邻里疏离的新式居民小区将藉由类似的公共社交活动而逐步紧密地组织起来。生活了很多年,却在小区里没有几个熟人的情况,将不再普遍。

对于广场舞的态度,无疑应该是疏导和支持,而不是禁止和对抗。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只是一个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它应该在发展之中予以消解。它并不简单地意味着要强制大妈们购买收音耳机或者具有高指向性的喇叭。而更是要求未来社区的规划者要考虑到这些自发产生的公共社交活动的需要,从而在建筑和规划上提供必要的支持。

责任编辑:李楚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