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蔡英文的“司法改革”不是人民的,而是民进党的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8-15 08:52

李东海

李东海作者

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硕士生,海峡青年评论联合发起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东海】

8月12日,蔡英文主持“司法改革总结会议”,“司改版本”终于宣告诞生。

早在去年5月20日蔡英文走马上任之时,岛内媒体就普遍认为,蔡英文就职演讲中,最能获得掌声的就是“司法改革”。而就职演说中承诺“司法改革会议”在去年10月就会上路,却迟至今年2月底才召开;总结会议的日子也一拖再拖,从6月初一直拖到8月中旬。

蔡英文当局在领导人办公室下设“司法改革委员会”,举办40场分组会议,讨论上百小时,甚至纳入曾经的受刑人参加讨论,但结果并不能令各方满意。本来每名“司改委员”都有机会最后发言,却因为总结议程缩短一半只能登记发言。尽管如此,发言者仍然是炮声隆隆,相互攻击不断。另一方面,多名儿少议题相关“委员”缺席以示抗议;民间团体组成“司改联盟”不满会议结果,前往相关“司法机关”递出请愿书,声援民众穿上恐龙服、包公服饰前往支持。“司改版本”尚未送出就已经引发争议,“麻烦才刚刚开始”。

请愿民众身着恐龙装、包公装声援活动

台湾人民最讨厌法官

常见的“官司”可分为民事、刑事,有分析认为,台湾民众对于民事案件的反感程度较小,但对刑事案件的意见颇大。2016年的调查显示,台湾人对于法官的信任度只有28.4%,不信任度高达65.4%,甚至还不如政治人物。今年4月底,亲绿民调机构调查显示,警察以74.1%的好感度位居台湾民众最有好感的职业,法官则以24.5%的好感度垫底。警察常以保护台湾民众的形象出现,法官在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案子上则常常“逆民意而行之”,这在选举社会的台湾饱受诟病。最被外界挞伐的是,台湾法院常以“有教化可能”让许多民怨沸腾、高呼“判死”的嫌疑人免于一死。

2013年的新北市八里双尸案,一名谢姓女子迷昏一对夫妇后将之杀害,在法庭上她多次痛哭“如果地狱存在要去那赎罪”,被认为“有教化可能”而被撤销死刑。2016年9月,高雄市一女子因情感纠纷遭同居男子持刀砍杀78刀身亡,最终法院以“教诲教化”角度审视该男子“改变可能性确实存在”而被判处无期徒刑。

有时候,犯罪嫌疑人还会依据法官特点寻求减轻处罚。例如,某嫌疑人得知主审法官笃信基督教,立即要求全家受洗,在法官面前装出虔诚的样子,旋即获得轻判。

此外,“精神病患”也常常被免于死刑。去年3月,台北市一男子当街持菜刀从后方随机砍杀女童“小灯泡”,女童当场头身分离,法院虽认定其犯案时各项能力正常,但因为他患有思觉失调症而免于判处死刑。

新竹监狱副典狱长郑秉先就曾对媒体表示,许多被告都是“装出来的”。得知逃过一死后,在监狱仍然是那副嘴脸,毫无悔意,对社会或是被害人家属,都是二次伤害。

蔡英文在“小灯泡”命案现场留下卡片

“司法改革”的种种人事争议

早在竞选期间,蔡英文就多次表示上任后要进行“司法改革”。为便于蔡英文上任后“履行诺言”,国民党任命的“司法院正副院长”在任期还有两年的情况下主动辞职、空出人事。“副院长”苏永钦还提醒蔡英文,“司法改革”是“司法院”职权,领导人最好不要自己指导或透过政党政治平台推动,应该交给新任“司法院长”去推动。

台湾地区“增修条文”规定,“大法官任期8年,不分届次,个别计算,并不得连任”。一般认为,一旦曾经担任“大法官”,无论何时再任都不被允许。2003年,陈水扁提名台大法律系教授许宗力担任“大法官”,并在2011年卸任。2016年,蔡英文提名卸任5年的许宗力担任“司法院长(兼任‘大法官’)”,立刻引来社会批评。23名基隆地方法院法官发表声明,质疑许宗力再任大法官“违宪”。法官陈志祥遍引“修宪立案原则记录”、“国大代表当年发言”、学者见解及法律教科书证明此一观点。然而,“释宪”是被动权,必须要有人民团体或是立法机构党团提起,司法机关才能受理,尽管许宗力遭遇普遍质疑,仍能就任。更为关键的是,民进党掌握“立法院”过半席次,通过许的提名易如反掌。

此外,许宗力在备询时称“两岸关系是两德关系”,明显违背台湾地区相关规定认为两岸关系是“一国两区”的界定。其他被提名人中,有的表示不信仰“三民主义”,而“大法官”的职责之一,就是解释“基于‘三民主义’的‘宪法’”;有的人老婆是现任“立委”,在行使表决权时向其他“立委”送礼,被认为是“贿选”。尽管争议不断,在民进党强力动员下,上述人选都获通过。

许宗力上任后,“司改大幕”拉开。蔡英文、许宗力分任“司改会”正副召集人。此前,蔡英文任命民间“司改会”的林峰正为“安全会议”幕僚,专司会议推动。“司改委员”的选任过程中引发争议不断,5名检察官民选代表中,宜兰地检署主任检察官蔡元士名列第四,因姑姑是蔡英文而引人遐想。

在律师界5位代表选任过程中,台湾律师公会联合会票选代表全部落选,民间“司改会”的推荐人选被选中,就被质疑是林峰正提拔自己人的“黑箱司改”。有分析认为,蔡英文在全面执政的情况下,邀请没有民意基础的“各界人士”担任“司法改革委员”,形式上是“广征民意”,实质上则是以“各界人士”为遮羞布,借此推卸“司法改革”的政治责任。

“立法机构”可能另起炉灶

蔡英文宣示“要回归属于人民的司法”,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就批评“人民的司法”就是“民粹的司法”,他认为,“司法改革”的唯一目的,是在彰显正义;而正义是不偏不倚的,绝不是“人民的”。为此,蔡英文不断力推民众参与审判过程,比如“人民参加审判”、庭审直播等。针对蔡英文强推的“人民参与审判”,自己人许宗力都看不下去,认为参审制有严重“违宪”之嫌。

提出“司法改革”版本的法定机关本应是“立法院”或者“司法院”,蔡英文搞的“违章建筑——‘司改会’”并没有提案权。前“司法院副院长”苏永钦就质疑,“司法院”有司法提案权,领导人不能指挥,蔡英文上任后在领导人办公室设置“司改会”,对现有体制有所破坏。现任“检查总长”颜大和则批评,“司改”已有腹案,劳师动众的“司改国是会议”根本就是演一场“司法大戏”。

仔细看来,蔡英文当局已经订立好“司法改革”的大致框架,在全面执政的情况下,又不想被人说为“独裁”,恰好司法又是最不应该牵扯政治的领域,故而邀请各界人士参与讨论,表面上看各项成果都是民意的体现,其实核心内容都是由民进党人士所定。正如此,一些极端派要求的“特赦陈水扁”以及儿少相关领域的意见都未被采纳。对民进党来说,假如最后版本民间反响还不错,可以说这是民进党带领人民治理台湾有功;如果反响很差就把责任推给“司改会”,“都是各界代表的错,而民进党做得很好”。民进党稳赚不赔。

如果按照“司改会”的版本通过,就相当于“立法机构”要对行政当局“钦点”的政策照单全收,也从相当意义上局限了“立法权”,这是蓝绿“立委”都不能接受的。“年金改革”审议时,蔡英文就公开表示希望用“年改会”版本通过,最后民进党人以个别民代的版本通过,直接打脸蔡英文,如今看来,还可能上演第二次。

而且,“年改审议”中夹杂着职业届别、世代矛盾,蓝绿矛盾甚至是民进党内部派系的不同意见,蔡英文的领导力已经遭遇严重质疑。如今,“司法改革”关系到每一个人,又是社会的底线,党内外反蔡人士势必要兴风作浪。更何况版本未送到“立法机构”,争议已经先出来,这要党籍“民代”如何处理?

如果民进党全党团结一致通过“司改会”版本,问题也不大,但是党内分歧并不小。有法律实务派、理论派观点的不同,也有派系算计和2018年布局的影响。因此,蔡英文的“新改革”有“被改头换面”的危机。有“地下院长”之称的民进党“立法机构”掌门人柯建铭就直言,尽量尊重“司改会”相关意见,但“是否照单全收,没人敢保证”,埋下了未来民进党“民代”变更版本的可能。此外,“立法机构”下个会期还要审议总预算,柯建铭认为,“‘司改法案’很难在短期内完全落实”。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小婷
蔡英文 司法改革 民进党 立法机构 立法会 立法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