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滴滴医生上门,是互联网医疗的唯一出路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1-05 08:30

李文浩

李文浩作者

生命科学高级研究员

10月中旬,曾推出“基因专车”的滴滴出行再祭新法宝:在10月18、19日两天,滴滴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城市推出“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的免费服务。用户可在服务范围内,通过滴滴出行APP呼叫线上医生。医生电话确认后会即刻搭乘滴滴专车赶到用户家中诊疗。

与滴滴系列的APP相似,滴滴医生有着精妙的宣传文案,但是出彩的文辞背后是什么?生命科学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院长秘书李文浩撰文从大数据运用、医疗资源、治疗实效乃至法理依据上为您作出分析。


乘滴滴专车上门提供诊疗的滴滴医生

尽管此次“上门医生”只是滴滴出行APP探出的又一只上门O2O服务的触角,却已经让众多投资者、业内人士兴奋不已。毕竟这两年,曾经风生水起的“Uber”模式上门O2O服务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边是各色细分领域的上门O2O服务频频获得不菲的天使轮融资,另一边却是C轮前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曾号称“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洗车服务平台”E洗车已濒临倒闭,多项业务已暂停,百余名员工离职;总计获得833万美元融资、颇得雷军青眼的上海厨师上门O2O服务平台“烧饭饭”也于10月13日正式宣布停业。而背靠A(阿里)T(腾讯)两大巨头的滴滴出行选择擎起“上门医生”“移动医疗”两面大旗,颇有些风雷之势。

“互联网医疗唯一出路”

抛开巨头们抢夺流量入口的野心和媒体炒作的喧嚣不谈,“上门医生”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创新领域还是在上门O2O服务领域均有其独到之处。上门医疗服务本身就在健康体检和慢病、重病的监测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避免“挂号两小时,诊疗五分钟”的糟糕体验,从一开始就为医患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点对点的服务模式更与埃里克·托普(Eric J. Topol)在《颠覆医疗》中所提出的“个性化诊断”理念不谋而合。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尤其是重症医疗和保健医疗天生具有“重度垂直”模式所要求的高黏性、高单价、高频次的特征,现实生活中专家门诊的火爆和影视作品里私人医生的尊贵便是有力证据。此次滴滴更是机智地选择直接与医院合作,规避了之前“滴滴专车”身份悬而未决的尴尬。同时,谁能说滴滴将来没有做“滴滴专医”的打算呢?在资历与身价直接挂钩的医疗行业,就算延迟退休政策尚需时日,退休医生返聘参加“滴滴专医”甚至自己拉起私人医生O2O服务同样前景广阔。(注1)在美国,Pager、Heal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业务模式,国内移动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估值也已经达到了45亿元,而到2017年更将达到200亿元。无怪乎部分证券分析师甚至断言:“上门医生将是移动医疗唯一出路”。

看上去很美

然而,风生水起的“上门医生”,是否真的能让移动医疗柳暗花明?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给移动医疗(mHealth)下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

央视新闻也关注滴滴医生引起的争议

作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医疗问题表象是看病难、看病贵,深层次问题其实是医疗资源依旧匮乏。而医疗资源匮乏又体现为面对数以亿计的患者群体,医疗设备缺,医生更缺。而“医生更缺”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于循证医学尚未真正成为医疗行为的基础,基于医生个体主观意见所得出的C类证据占据了医疗行为的主流,而基于客观检测以及长期医疗统计数据的A类证据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名医难求”正说明了C类证据的深入人心(注2)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所推出的“上门医生”,究竟是释放了空闲的医疗资源,还是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窘迫,恐怕还很难说。君不见热播大剧《甄嬛传》里,年大将军叫了所有的太医出诊导致皇后风疾无人可医,正是压死骆驼的一枚重要稻草。

大数据时代,循证医疗离我们有多远?

移动医疗的关键,在于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监控和诊疗,传递诊疗信息,进行分诊和诊疗判断,其意义并不仅仅是以移动技术优化医疗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更在于通过大数据分诊这种基于A类大数据的应用,打破传统医疗垄断的局面,逆转原有以C类数据为主的医疗市场。移动医疗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正是严肃医疗和循证医学的关键所在。

安东尼汤森在《智慧城市》一书中提出,大数据时代鼓励自底向上的“城市黑客”作为产业与服务创新的核心推动力。Uber也好,Facebook也罢,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无不将重视用户数据的采集和挖掘奉为圭臬。滴滴坐拥天价投资换来的巨大数据入口,能否在医疗领域当真有所作为,不仅为移动医疗、更为循证医疗开辟一条新的康庄大道,尚需端正信念,踏实行路。我们拭目以待。

注1: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类似美国等国家的私人医生管理制度。我国行医资格管理采取双证制,即需要《行医资格证》与《医师执业资格证》两证。前者表明医师水平,后者规定医师执业单位和执业范围,而执业资格又由地方卫生局颁发,作为行政上的认可。改变执业单位需要更换执业资格证。因此,如医生希望返聘加入“滴滴上门医疗”,要么滴滴可以自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么滴滴能够与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订立合作关系,并得到行政认可。否则,医生通过“滴滴上门医疗”来发挥退休后的余热,依旧存在法理上的障碍。

注2:循证医学讲究三类证据,A类、B类、C类。

A类证据是基于医疗大数据得出的普遍的统计性结论,可简单视为“统计学意见”或“诊疗数据分析意见”;

B类证据经由医学专家团评审之后得出的结论,可简单视为“专家会诊意见”;

C类证据则是凭借医生个体主观意见得出的结论,可简单视为“专家意见”或“医师意见”。

三类证据在循证医学体系中的严谨性依次递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朱海舟
医疗 互联网商业模式 互联网 互联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