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飞:聊聊贺岁片和春节档的起源和演变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2-16 08:20

梁鹏飞

梁鹏飞作者

影评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梁鹏飞】

今年春节档票房大战即将开启。

之前,4部大片之一的《西游女儿国》已宣布提前到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公映,目前大年初一预售票房已突破2亿,再加上之前广电总局关于严格限制票补的最新政策(即每部电影票补数量不得高于50万张电影票),这一系列新闻,让今年的春节档变得更加令人期待。

毫无疑问,春节档已成为中国电影每年最重要的档期,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档期。

那么,春节档是如何起源,又怎么演变成今天的格局呢?且听我一一说来。

1、贺岁片初起:成龙和香港电影创造的概念

要说起贺岁片,以及最初的春节档,还是离不开香港电影。

当然,香港电影一开始也很少在春节期间上映,因为大家印象里春节大家都忙着互相拜年。港片早期以李小龙和许氏兄弟最著名,李小龙破票房纪录的《猛龙过江》和许冠文最著名的《半斤八两》都是阳历年底圣诞节期间上映。

最早开启贺岁片概念的,是成龙的《师弟出马》,该片1980年2月9日上映,距离大年初一2月16日一个星期。为了呼应过年气氛,该片海报特意选择了舞狮背景。

该片最终取得了1000万港币票房,是香港影史上第一部破千万的电影,也让电影界第一次认识到春节档的威力。

1981年许冠文不甘示弱,主演的《摩登保镖》也选择在春节前一周上映,并首次提出了“贺岁片”的宣传口号;1982年许冠文再接再厉,《最佳拍档》继续如期上映。这两部电影都是当年票房冠军,并连续打破港片1500万线和2000万线。

票房就是硬道理。

连续3年,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都归属于春节档的“贺岁片”。

贺岁片的概念由此在香港正式确立,成为人们心目中每年最值得去看的电影。

一般选择在春节期间上映的贺岁片,题材不外乎动作和喜剧,娱乐性十足。而成龙和许冠文的电影恰好是这个类型。

后来香港电影的贺岁片涌现了很多经典,比如董骠的《富贵逼人》系列,再比如周星驰的一系列喜剧片。

不过观众最熟悉的贺岁片,一定是1992年《家有喜事》开启的“喜事”系列,简直拍成了连续剧。

这是贺岁片1.0版,特指港片的贺岁片。

2、内地贺岁档演变:冯氏喜剧应运而生

香港电影在1990年代前后进入内地市场,但早期的发行机制不够完善。到1994年中国正式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港片也参照好莱坞大片的分账模式进入。

1995年-1997年,成龙电影《红番区》、《警察故事4》和《一个好人》在香港实现年度票房冠军三连庄。这几部电影作为贺岁片在春节前登录荧幕,内地基本是同步上映,因此给内地观众第一次留下了“看成龙电影过年”的印象。

因为春节大家都忙着过年,尤其是农村地区,所以当时主要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有一定的电影票房。

1997年,改变内地商业电影格局的《甲方乙方》出现了。这是内地第一部打出“贺岁片”口号的电影。冯小刚的这一宣传思路,极有可能是借鉴了成龙的贺岁片概念。但是冯小刚不敢和成龙即将于1998年1月17日上映的《我是谁》正面抗衡,所以《甲方乙方》提前到1997年12月24日上映。也因此,当人们在电影院听到那句著名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想念它”的时候,其实1997年还没结束呢。

《甲方乙方》经典台词之一

《甲方乙方》的一炮而红,拯救了冯小刚的电影生涯,也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全新的贺岁片概念。

1998年以后,成龙去好莱坞发展,此后他在好莱坞的电影都是暑期上映,引进中国也都没有放在春节期间。

与此同时,冯小刚之后推出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和《大腕》都获得了票房成功,还拿到2次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

最早带来贺岁片概念的成龙后来不玩贺岁片了,接棒贺岁片的冯氏喜剧则打响了品牌。此后春节期间基本再也没有大片上映。

于是,后来中国电影的贺岁片概念,特指冯氏喜剧引领的贺岁片。

不过,那个时候电影上映时间比现在长得多。

在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般普及的2000年前后,一部电影公映并非是全国各地同步上映,原因之一是没法一下子准备那么多电影拷贝。所以都是第一轮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上映,第二轮到各省省会和经济发达城市,第三轮再下沉到各省其它城市。

当时像《英雄》、《无极》这样的国产大片,一般都是从当年年底12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2月春节期间。在这段时间上映的电影,都可以称为贺岁片。

这是贺岁片2.0版。

3、春节档重启:周星驰开启的全新档期

前面提到,中国电影的贺岁片在早期涵盖的范围比较宽泛。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一般说的贺岁档和春节档,之前是笼统混为一谈的。正如暑期档一般也有2、3个月那么久。

那是什么时候,贺岁档和春节档开始区分开来呢?

事情要从《阿凡达》说起。

这部电影在美国是2009年12月16日上映,但在中国延后到2010年1月4日上映。当然这是惯例,每年贺岁档都留给国产片,好莱坞圣诞节大片在中国都要延后上映,比如这两年每年一部的星战系列,都是如此。

《阿凡达》上映以后,票房非常火爆,而且票房后劲十足,成为当年一文化现象。尤其是当年上海和平影都外面排队等着买IMAX巨幕电影票的观众,时隔多年再次吸引了黄牛党出现。

《阿凡达》的票房一直火爆到了当年春节。而此前很长时间大家都觉得春节过大年,观众不会去看电影。

《阿凡达》让业界再次认识到春节档的潜力。

于是,周星驰出手了。2013年,时隔5年之后,周星驰电影再次重出江湖,并选择了大年初一公映。当年2月10日上映的《西游降魔篇》,一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

票房就是硬道理。

和30年前成龙开启贺岁片的相似一幕再次出现。第二年,又一部西游题材电影《大闹天宫》再次拿下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

于是,春节档再次火爆起来。

而经历了2016年《美人鱼》破30亿的疯狂以后,再也没有人怀疑春节档的票房魔力。

2017年大年初一单日票房破8亿,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前5名统统由春节档电影保持。据估计,去年春节档各部重磅电影票补总额达到惊人的3亿左右。这是一个十足疯狂的档期,这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档期。

4、春节档兴起背后蕴含的社会变迁

在人们的印象中,春节过年主要任务是走亲访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春节各种年俗活动比较丰富,看电影并不是一个必要选择。

换句话说,春节档的兴起,其实反映了中国目前社会的某种变迁。

首先,这肯定是在大规模城市化背景下才会发生的变化。试想一下,如果我国人民群众大多数还居住在农村地区,春节档会不会这么火爆?

第二,这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社会观念的变迁。这应和城市化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普遍感慨年味越来越淡。尤其是现在很多大城市大部分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而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也不像以前农村地区,家家户户亲朋好友住得非常近,走亲访友相对便利。

春节年俗正在发生变化,所以过年全家或者两口子去看一场电影,娱乐一下身心,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年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中国电影 成龙 周星驰 贺岁档 票房 冯小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12年造20公里,这条日本承建的越南地铁终于投运

沙利文放话:特朗普跟中国谈不成“大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