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雨子:2024电影春节档,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为何叫好又叫座?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2-20 08:39

聆雨子

聆雨子作者

影视文化学博士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聆雨子】

2月17日是春节假期最后一天,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也在当日18时前正式突破80亿,超越2021年78.42亿的纪录,刷新影史最高。

图片来源:猫眼电影

此刻大概没几人记得,今年春节来临前,该档期的影片质量与潜能曾被普遍看轻,媒体到公众都在对之使用类似“史上最弱”的展望措辞——毕竟它既没有大制作(之前传说要新年上映的《志愿军2》并未如期而至),也没有大IP(你能相信这里边最大的IP竟然是“熊出没”?),几个故事均呈现出不温不火的中等生品相。

结果是一场快乐的打脸,除去经济收益的钵满盆满,在口碑上,坚持走完春节档的三部重头戏,豆瓣评分全在7.5以上,对素来风评不佳的国产商业电影而言,也算不大不小的奇迹。

从“史上最弱”到“史上最强”,这是如何发生的?回到“没有大制作也没有大IP”的前提,这一切像不像一群被看轻的小人物,完成了自我证明?

没错,“小人物的自我证明”,这句话恰好也可作为今年春节档这几部作品的内容描述与主题概括。

银幕内外的联动,不一定都是巧合。

下沉的英雄主义:平民叙事

2024春节档里最卖座的片子,聚焦对象,无一例外都是“受委屈的普通人”:无论是被命运与性格揉搓、因身材受困、遭亲朋索取、自暴自弃的资深宅女,还是事业受挫、荣誉被剥夺、一蹶不振、大隐于市的过气车手,抑或在家庭和职场的夹缝里左右为难,搞不定儿子、妻子、领导、同事、证人、当事人的基层公务员……

2024年春节档电影。图源:豆瓣

几位主演——贾玲、沈腾、雷佳音,路人缘固然都不错,但均非以颜值气质见长的男神女神或集万千宠爱的流量爱豆,而更近似相貌庸常、出身普通的中青年平民。

作为对比,去年同期的《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主人公们个个大义凛然、重任在肩、背负家国天下乃至全人类的命运,再加上前年《长津湖·水门桥》的浴血无畏、大前年《唐人街探案3》的身怀绝艺,哪怕是《你好,李焕英》,都还坐拥一段穿越时空的神迹。

可见,今年春节的第一关键词,其实是缩小、内收、去神圣化和去规模化,一言以蔽之:“下沉”。下沉到人伦日用、市井万家的烟火气当中,最重要的是,下沉到银幕前无数观众的内心代入感里——毫无疑问,他们都持有一个“普通人”的标签和自我认同。

当《热辣滚烫》对“胖”宣战前,它不能让“胖”仅仅是“胖”,它得让“胖”作为结果而非原因来附带一些更显而易见的负面要素——不是“因为我胖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好了、都不对了”,而是“因为很多事情都不好了不对了,所以我才会胖”——胖于是“被动地带上了价值判断”:你看到胖胖的乐莹无助地一次次遭遇亲人与朋友的背叛,一次次被卖了还要上赶着帮忙数钱,你读取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关于胖的身材困境,而是一种造成了“胖”、利用了“胖”、通过“胖”来释放的社会关系困境和性格困境。

《热辣滚烫》海报。图源:豆瓣

相对身材困境,社会关系困境和性格困境无疑更加普遍,更具有广泛的切肤体验,看电影的观众未必经历过肥胖,但大概率经历过四顾茫然、怀才不遇、目标感缺失、爹味说教、道德绑架、恶意剪辑、咸猪手撩骚......电影院里的观众,很可能也是讨好型人格,很可能也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很可能知道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却只能继续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不讨好就难以在社会和职场上立足。

当《第二十条》对不公宣战前,它必须以那么多的鸡零狗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无能为力、永无休止的夫妻斗嘴来制造心理上与处境上的同构,乃至几近生造戏剧冲突的巧合——你办的案子、你之前办过的案子、你一直在处理后续的案子、你儿子忽然发生和被卷入的案子,怎么偏偏都遇上了同一种麻烦,也是提醒屏幕前的各位——“主人公与咱一样悲催”:谁都不是天生的英雄、谁都曾为了生存磨去一身锐气、谁都曾如此卑微地取悦着周遭......

《第二十条》海报。图源:豆瓣

当《飞驰人生2》对速度和荣耀宣战前,它必须先把主人公拿到与速度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在一个由老头乐电动车和破产驾校组成的赤裸反讽里,让他认命、让他缺钱、让他一身陈伤、让他急于忘记往事,就连重温旧梦的狂热也终结在深夜翻车后的痛哭里——“只要努力,以后总有机会的。”“不,我努力了很多次,我知道机会只有那么一两次。”现实世界里你对哪句话更有共鸣,不出意外都是后者吧?

《飞驰人生2》海报。图源:豆瓣

就连《熊出没·逆转人生》的叙述起点,也放在“光头强是一名普通程序员,只能偶尔梦见陌生的森林和两头狗熊”这个泥潭深陷的无奈之中。

这些都是为了“代入感”,为了围绕“普通人”释放的共振,为了向不公、生活、命运“宣战”的高概念强命题,从最微不足道的角色身上降落和兑现,演绎出“以小博大”的逆袭之旅。

为了代入“众人”,导演甚至身先士卒地代入了“本人”。贾玲镜头里忙着取悦所有人的胖姑娘,韩寒镜头里步入中年、心绪更迭的赛车手,几乎指名道姓地对标着他们本尊:感动自己看似容易,但也是感动他人的前提。原来 “以小博大”的内里,还藏着“以实击虚”。

但仅有“代入”是不够的,观众渴求的还有“导出”:这是春节档,是全社会对快乐和振奋诉求最大化的时光,我们自嘲的苦笑后,总在呼唤新的希望,我们越因为失败而附体于角色,就越等待伴随角色去实现“哪怕小小地赢一次”。

春节档电影照出心里的郁结和委屈,再想方设法让这种委屈有处纾解宣泄或拨乱反正,这同样是新年的成功密钥:共情后不吝给与出路、平民化后不避价值上升。

别忘了,“下沉”只是冠词,被修饰的依然是“英雄主义”。

内收的价值升华:赢在心里

电影里,主人公们最后都赢了:减重100斤、巴音布鲁克之王、沉冤得雪、铁肩担道义,都很了不起。但是,讲述“下沉”和“普通人”去赢的过程形态,依然有别于熟悉的宏大叙事。以至于如果吹毛求疵,简直可把赢判为没赢。

《热辣滚烫》这样一个包着热血奋进外表的运动题材电影,最终连一场比赛都没好意思让乐莹赢下,对决在起点上就被设计为太过悬殊的实力配比,胜利只能由她在朋友圈强行定义成“我好歹撑了三个回合、还甩了对方一记左勾拳”的“已经很满意”。 但也正由此,客观上让故事的后续走势,避免了一厢情愿的“通过体育得回所有”的俗套。主角还是没找到工作、没找到财富、没找到爱情,火花休止在那句帅呆了的“看心情吧”——谁也不能用工作、财富、爱情定义我了,谁也不能阻止我“看心情”了,才是全篇的落点、爆点和得分点。

《热辣滚烫》宣传海报。

《飞驰人生2》里,张弛并未重夺个人冠军,他只是以“团队冠军拼图”的身份,艰难跑完全程,复现了被抹除成绩的当年。尽管电影为了戏剧冲突与爽感想方设法添加竞技要素,让组织方偏袒、让对手舞弊、让中途有人使坏、让老天不作美突降冰雹,但无从否认,高光仍旧发生且只能发生在“心理突破”的灵魂赛道——镜头语言直接还原了一切,看到五年前那台车的幻影,追上、叠合、做回了自己。

《第二十条》的反转被普遍诟病,因为它肉眼可见之潦草,在恍若从天而降的“查清楚了”“交代了”“证人改口了”之前,好人阵营能拿出的筹码如此无力,仅仅是“大不了三中不念了”“大不了我不挂职了”“一家三口在一块,哪儿都一样”,这与其说是反抗不如说是放下,虚弱到你压根不相信他们能在环伺的恶境里突围。

然而,以上种种都是“向外翻盘”的说服力不足,偏偏这片子早就取巧地把动情点装进了“向里翻盘”,韩检察官慷慨激昂的激情演讲固然不足挽大厦之将倾,却也能理解为“主要讲给自己听”,不再和稀泥,找回那个为民请命的初心,再次变成勇者去飞蛾扑火般撞击与质问……

三场“赢”,赢的都是人生的可控,都是内在远大于外在,给出的希望和解决方案,都落在精神上的自洽、与意义上的安放和寻回。此中固有现实无奈,却也避开成人童话般的成功学谵妄,相对质朴的励志下,对每寸小小突破报以英雄般鼓励。

后疫情时代,经济大环境复苏任重道远,国际世界正发生日益频繁的战火与撕裂,内卷与生活的重压尚未缓和,为每个人堆叠了太多艰辛和倦意,好高骛远、赢家通吃的豪情,远不及内心的平和宁静、抓取和把握稳稳的幸福,更显踏实安生。

春节档不约而同的内心化转向,则是创作者们对上述社会情绪与群体心理的回应反刍。

这也有意无意地,为春节档影片奠定了新的公式:用逗趣和揶揄撑前半程,展开各种无伤大雅的玩笑,一点点流露出不甘,让观众看见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用勇毅和坚定撑后半程,展开各种步步为营的破局,一点点收获回尊严,让观众看见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加入笑点,让人嘴角一莞尔,注入能量,让人心头一热乎。

稳定的春节档秩序:二次标准化

众所周知,春节档(“贺岁片”)源起自上世纪最后几年,早期由冯小刚携手葛优,以屌丝圆梦故事(《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等)为轴领跑多年,风格主题均限于喜剧、甚至限于“京味喜剧”。

《甲方乙方》海报。图源:豆瓣

之后随着电影市场体量不断走高,蛋糕做大、分切愈众,档期内涵渐渐扩展,各样路数方向都来参与。

尤其近年,一方面是类型片的百花齐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悬疑)、《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神话)、《芳华》(文艺)、《你好,李焕英》(伦理)、《红海行动》(动作)、《长津湖》(战争)、《流浪地球》(科幻)先后斩获春节档冠军,另一方面是规模化大制作引领风骚,好像默认每年都要有一两部重工业巨片压阵,才配得上新年的喧腾气象。

某种程度上,电影行业做了整轮的探寻尝试(既“试对”也“试错”),不知不觉,又到了“回返最优解并尝试稳定下来”的新节点上。这也符合事物尤其是文艺形态的一般演进变迁轨迹。

2024龙年春节档,特别像一场再秩序化的回归。要知道,上次由中等成本喜剧领跑春节,还发生在11年前的《私人订制》。

前面已经分析,今年这些喜剧并非百分百狭义的喜剧,而更近似“含有喜剧元素的小人物励志情节剧”。至此,“准喜剧外观+小人物励志内核”,基本能将春节档秩序稳定下来,形成了“二次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和秩序化到何种程度?不符合该公式的电影,竟然都撤档了——哪怕《红毯先生》有宁浩和刘德华的双重金字招牌压阵,哪怕《我们一起摇太阳》电影完成度相当不错。

同时,被春节“认证通过”的电影,好像也都得为春节作出某些妥协、退让和牺牲。

就好比,贾玲反复言及不希望《热辣滚烫》仅被解读成“减肥励志榜样”,但她也无法阻止“减肥”才是最有穿透力的营销利器。在电影外,她亟需无保留地使用这个噱头,使用“瘦了一百斤”“发布一张侧影照”“有了马甲线人鱼线”,来收集流量、登上热搜、刷屏社交网络;在电影内,她亟需无保留地调动视听语言来凸显“身材变化”——无论是字幕里罗列体重数据变化表,还是每月试拍一个“准备登场”的同位镜头。

就好比,强如张艺谋,也得在春节档里主动剔除“作者性”加成、降解可能存在的观看门槛,观众都说《第二十条》的画面像电视剧、对白像小品,全不见张导以往对形式感的执着、对色彩和用镜的高配额追求。

此外,进入春节档的电影,总还得为春节贡献一些电影之外的东西。

比如春节里喜闻乐见的“全民热议话题”。犹记去年此时,支持《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的两家影迷在网上剑拔弩张,非要争个强弱高下,今年这几部的舆论场共存,倒显得相对和谐。除去它们看起来野心较小外,大约更起作用的关窍在于一系列“外围讨论”分散了注意、“代为集火”了。

《流浪地球》海报。图源:豆瓣

从贾玲的瘦身营销是否过当,到王骁在南京路演宣传《第二十条》被嘘,再到薛之谦支持《飞驰人生2》引起“屏摄”争议,三个热点外溢,正好三部电影各领一条,但又无一例外,并没过多深入和牵连到电影本身的内容判断。

这些事件也多少传递出观众对春节档有了更大参与度后,针对电影版权、商业运作、观看体验等以前被忽略的点位,报以了增值关注。商业电影本就有社交产品属性,只要不上升到攻击和敌意,开启见仁见智的观念讨论、想法碰撞,也不是坏事。

以上就是今年春节档的盘点,一些不够完美的作品,发生了一些情理之中的分化,以很管用的操作,完成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奠定了一套新的套路、样本和标准。

观众知道它们存在缺陷,知道它们有待提高,但也都能舒服流畅地看下来,也得到了一些愉悦和触动。因为这些电影的背后,有社会情绪的征象、有公众心理的表象、有文化传媒的现象、也有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

希望它们的经验教训,能提供正面的参照,希望明年春节档,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刘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