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朝韩“冬奥外交”效果可持续性有几何?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2-14 08:27

刘畅

刘畅作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畅

当朝韩双方运动员共持“半岛旗”并肩走进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当金与正微笑着向文在寅总统递交金正恩“亲笔信”的画面被全世界的新闻记者用镁光灯记录下来的时候,朝韩“冬奥外交”达到了顶峰,一时之间,人们似乎忘记了数月前整个半岛还笼罩在一片核阴霾下,反而开始憧憬南北和解、甚至朝鲜核问题能通过一次“冬奥外交”得到一劳永逸地解决的美好前景。

虽然,当前的事态进展有理由让人们对接下来的半岛局势抱有一定的乐观态度,但纵观20多年来朝核问题,以及自朝鲜战争以来近70年的半岛历史,我们心中似乎又要对此次朝韩“冬奥外交”效果的可持续性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数十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了多次反复,总是在无限接近于完全和解和无限接近于走向战争深渊这段光谱的两极来回摇摆,耗费了各方大量的战略精力和资源。因此,做好平昌冬奥会之后半岛局势重新出现反复的准备,也就成了各方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

文在寅与金正恩胞妹金与正握手 图/视觉中国

一、朝鲜缘何态度软化?

事实上,当文在寅总统于2017年9月的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畅想朝韩运动员携手进入平昌冬奥会赛场的美好画面时,当时国际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因为就在不久前的9月3日,朝鲜刚刚进行了史上第六次核试验,引发了各方的强烈不满和关注,半岛一时间战云密布,不要说文总统所描绘的美好图景看似海市蜃楼,甚至连平昌冬奥会能否开得成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质疑。紧接着,2017年底,朝鲜试射了“火星-15”型洲际弹道导弹,更是给半岛局势火上浇油。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2018年新年致辞中接下了文总统在数月前向北方抛出的橄榄枝,随后的半岛局势简直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且南北关系升温的速度简直如坐了火箭般蹿升。人们不禁好奇:近两年,进行了多次核试验和导弹试射、态度一次比一次强硬的朝鲜领导人,为什么突然之间态度软了下来,居然开始寻求与韩国的接触了?于是,分析朝鲜态度转变和软化的原因,就成了我们理解此次朝韩“冬奥外交”的来由以及分析其能否可持续的重要内容。

国际关系的实践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看似突如其来、劲爆刺激的事情,都不是毫无征兆、空穴来风,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供寻找。从过去一段时间内半岛局势变化的过程来看,朝鲜态度转变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进行了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之后,朝鲜肯定需要收敛一些,以确保来之不易的战略主动和战略效果。

2016年以来,朝鲜核试验的频率陡然上升,且更多掺入了形形色色的火箭、卫星、导弹试射,一次次地引起了周边国家和有关各方的强烈关注。仅2016年一年,朝鲜就进行了两次核试验,2017年又进行了一次,不仅频度增加,而且从事后各方的评估效果来看,朝鲜核技术愈发先进和精密。朝鲜一再地通过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极端方式触碰着有关各方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底线,可供朝鲜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不利于争取宽松的国际环境,这并不是朝鲜真正乐见的。

各方态度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美国,其对朝政策的转变是朝核问题最重要的新变量。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极限施压”政策源于其对朝核问题的紧迫程度有了新的认知。特朗普对奥巴马政府时期对朝“战略忍耐”政策的抛弃,不仅是特朗普“逢奥必反”的政治手段,更是基于对朝鲜核能力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程度的详细分析。

这一年来,特朗普围绕朝核问题做了很多工作,他启动了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牵头的对朝政策评估,还罕见地召集百名议员前往白宫,让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国家情报总监科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就朝核问题进行吹风。此外,美国在2017年上半年围绕朝鲜半岛还展开了频繁的军事力量调动,等等。同时,特朗普政府还频繁就朝核问题开展双边外交,以寻求与韩、日等盟国的政策协调,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磋商。因此,加大对朝施压力度、以压促谈可以说是美国对朝政策调整的核心立场。

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的核心逻辑,还在于其认为中国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核心角色,“诱”、“压”并用来争取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支持。在“压”方面,特朗普多次抱怨中国一通电话就能帮助美国解决朝核问题,但就是不愿这么做。而在“诱”方面,除了特朗普惯常喜欢用的“议题互嵌”式手法,提高与中国在其他议题领域(如经贸、台海等)的利益价码来换取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松口和配合,甚至国务卿蒂勒森还提出“不寻求在朝鲜进行政权更迭、不寻求金正恩政权迅速崩溃、不寻求加速推进半岛统一、不寻找借口跨越三八线”的“四不政策”,表面上似乎是在回应朝鲜提出的安全保证要求,实际上被很多观察家解读为是在诱使中国默许和接受美国对朝动武的条件。

尽管中国坚定奉行“朝鲜必须弃核、朝鲜半岛不生战、不生乱”的根本立场,但在平壤看来,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似乎越来越达成一种对朝鲜的默契,这种默契不仅危及朝核计划的推进,甚至危及朝鲜自身的安全,因此平壤必须转变态度和方式,寻求利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战略猜疑来拆散双方之间这种所谓的“默契”,以保证自身的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这是朝鲜态度软化的重要推动因素。

其次,经过多轮制裁,朝鲜的经济力量和核能力获取渠道已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变强硬为缓和,争取更多回旋空间。

朝鲜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有如典型的“胆小鬼博弈”模式:朝鲜越是频繁、高强度地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国际社会越是加大对朝制裁力度,然后又导致前者更进一步地试验、试射,进而导致后者进一步地制裁,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两边谁也不肯首先示弱,都在不断示强。

然而,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国际社会轮番的强烈制裁的确沉重打击了朝鲜的经济实力和核技术开放的可持续力。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名目繁多,来源也很多样,既有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也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基于具体情况的单独制裁。以联合国的对朝制裁为例,制裁使朝鲜政府财政与金正恩的管理资金大幅收缩,堵住了朝鲜的赚钱之路。

此外,制裁使朝鲜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长率明显下降,外汇收入大幅减少,单是开城工业园被关闭就使54700多名朝鲜员工收入受损,收入损失总额一年就达约1亿美元。制裁还限制了朝鲜很多具体的经济活动,使其贸易萎缩、招商引资停滞,朝鲜经济流动性减弱,致使朝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而陷入市场经济低迷的恶性循环,仅2017年中国商务部宣布当年度暂停进口朝鲜原产煤炭一项举措就使朝鲜煤炭出口量比2015年减少62%,从而使其外汇收入又减少7亿美元。

综上,尽管各国观察家普遍认为,国际制裁在短期内无法促使朝鲜改变甚至放弃核、导开发计划,且朝鲜经济自身具有一定抗打击能力和修复能力;但目前,金正恩正带领朝鲜民众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不断寻找受制裁资源的替代来源、替代品或可替代被制裁领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朝鲜继续施展强硬态度,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和国内经济条件的现实状况而一意孤行,则会面临国际社会更加激烈和紧迫的制裁,不仅会使朝鲜更难获得核、导开发所急需的原材料和技术,同时也可能使受制裁的经济行业和领域被扩大,这样就将更压缩朝鲜有效的经济活动,使其现在好不容易通过部分改革而形成的经济回升的良好局面被葬送,甚至还可能面临经济崩溃的风险。

再次,朝鲜需要对南方局势有所观察和判断,才能决定其是否及何时需要调整自身态度。

历史证明,朝鲜向来不是南北关系改善的“先行者”,它基本上总是在暗中观察及其他各方(尤其是韩国方面)有所行动、释放出一些积极信息号之后,它才有所回应。这次的“冬奥外交”也不例外。过去一段时间,它对南方局势的观察和判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观察韩国国内政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稳定。自2017年初,由于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门”事件,韩国政局和社会环境在剧烈的动荡和深刻分歧中度过了令人不安的一年,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退。文在寅总统在这样一种“政坛大洗牌”的背景下入主青瓦台,其人气之盛,大有带领大韩民国5000万国民重整河山、再造共和之势,但其面临的国内政治、经济、安全难题错综复杂、头绪万千,且面对的各路政敌和不同政治力量或明或暗的攻击、反对等也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方面不可能在南边政局不稳、前景不明朗、国内对朝声音混乱不统一的时候主动对韩国释放出改善关系的信号,只有等南方政局平稳、局势日益明朗、文在寅的地位逐渐稳固、对朝声音较为一致之后,才能考虑其对韩态度和对南北关系态度的转变问题。

二是观察文在寅政府的南北政策是否真诚且具有可持续性。经过过去10多年来朝鲜反复的核、导试验,以及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对朝强硬政策之后,朝韩之间的互信值可谓跌入谷底,南北交流基本停滞,甚至几乎行至战争边缘。尽管文在寅看上去是以“阳光政策”和“金大中—卢武铉主义”继承人的角色登上总统之位的,但他改善对朝关系的论调和信号究竟只是停留在口头的美好承诺,还是真的要从表态到行动再到具体的政策纲领都进行切实转变,均有待朝鲜进行观察和研判。

综上,目前韩国政局基本稳定,文在寅的权力地位相对得到了较好巩固,且其改善对朝关系、争取打造以南北关系改善为基础的半岛和平新机制的动机和愿望十分强烈,正好时值平昌冬奥会,因此朝鲜也抓住时机开展“冬奥外交”。

二、朝韩“冬奥外交”前景如何?

尽管目前人们普遍对朝鲜借“冬奥外交”之机改善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以下几方面因素仍提醒我们应该保留一些谨慎,并预想多种可能的前景,准备相应预案。

首先,朝鲜此次态度转变的真实意图从根本上决定了朝韩“冬奥外交”的效果和前景。

在谈论朝鲜态度转变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应在脑中时刻提醒自己,有两个根本性的东西朝鲜是绝对不会放弃的。第一是朝鲜绝不会放弃其政治制度和政权,这是朝鲜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生命线,它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动摇;第二是朝鲜绝不会轻易放弃已到手的核能力,这同上面第一点有着密切联系,朝鲜的核能力与核导计划是其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朝鲜国家安全必须仰仗的根基。

2016年以来的朝鲜核试验所表露出来的新特点表明,朝鲜的核武器技术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据信朝鲜已经掌握了万吨级当量的小型核弹头技术,甚至能够搭载到导弹上的核弹头技术,也因此,朝鲜在2017年底试射“火星—15”导弹之后确信自己拥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对美战略制衡能力。

实际上,2017年的朝鲜核导试验已经向我们表明,未来朝鲜如再进行相应试验和试射,将把重心放在洲际弹道导弹和火箭的试射上,大规模的核爆试验将逐渐减少、频率降低,可能主要是在一些重大的节庆日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进行,以起到凝聚国内团结的象征性意义效果,而着重聚焦于弹头小型化和实现洲际弹道导弹打击能力的实战目标。

因此,在核导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且越来越具备实战能力的情况下,朝鲜将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核能力,朝鲜的核决心与国际社会要求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志将陷入更加尖锐的对立。

理解了上述朝鲜的两个“决不”,我们就能明白朝鲜此次寻求与韩国改善关系,其真实的战略意图并非要“弃核”,而更可能是一种“缓兵之计”,是朝鲜在面临前述因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压力而导致的极度困难时所进行的一种“战略缓冲”,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其进一步的核导开发行为创造一定的国际舆论回旋余地。依照这种解读,朝韩“冬奥外交”可能只是寒冬中的一股短暂回暖,或许将会随着平昌冬奥会的结束而重回寒冷的状态。

此外,朝鲜可能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动机和更为宏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冬奥外交”单刀直入地直抓韩国这个主要对象,避免大国因素对半岛局势的过度影响。长久以来,朝鲜半岛问题都被很多人视为是中美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看似直接对峙的双方是朝鲜和韩国,实际上背后反映的是中美之间的较量,朝韩双方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大国用作“战略棋子”。

表面上看,朝鲜似乎总是占据主动,大国不得不因为它的一举一动而忙得团团转,它的一言一行,大国和其他各方只能是跟在后面回应,但实际上,朝鲜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自己才是被动的那方:一方面,它得时刻警惕自己的政权被美国颠覆、自己的国家安全被美韩侵犯,因此它反复呼吁其他各方、尤其是大国能给予它可信的“安全承诺”和“安全保证”,以避免“被消灭”;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小国,朝鲜根本无力阻止中美两个大国形成前述那种对朝鲜而言可谓“灭顶之灾”的“战略默契”。

过去几年它尚可以利用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来分化这两个大国,从中周旋渔利,但随着自身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少、美国对自己的战略忍耐越来越有限、美国对中国的“诱”“压”并行策略越来越频繁等,朝鲜感觉自己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被抛弃”的可能性。

因此,朝鲜决定转变思路,跳出思维框架,不再简单地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相互周旋,而是跳过中美,直取首尔,利用中美两大国在半岛问题上都有求于韩国的战略局面,借“冬奥外交”之机对韩国展开强大的“魅力攻势”,通过争取与韩国改善关系来在中美、美韩、中韩之间打入一枚“楔子”,分化这三国对朝态度,并以此建立一个以朝鲜为核心、以朝韩双边关系为基础、主要体现朝鲜主动性或朝韩主动性的半岛问题解决机制,以此取代被朝鲜认为掺杂了过多大国影响的“六方会谈”机制,实现“以我(朝鲜)为主”的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朝韩“冬奥外交”就可能是朝鲜这种宏大构想的第一步。

韩国与朝鲜歌手同台演唱

其次,南北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冬奥外交”的可持续性。

此次“冬奥外交”之所以让许多人大呼意外,不仅因为从“战云密布”到“春暖花开”只用了一个多月的短暂时间,还因为南北双方是在10余年无交流的极低战略互信基础上迅速重启的多个交流机制和渠道。因此,南北之间能够通过这次“冬奥外交”恢复多大程度上的互信,决定了南北互动的效果,而南北互动的效果又决定了“冬奥外交”及此后南北交流的可持续性如何。

实际上,平昌冬奥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朝韩一系列互动过程仍表明,要在短时间内融化南北隔阂的坚冰并非易事,例如双方关于朝鲜艺术团来韩访问演出的谈判还经过了一个小小的反复,朝方此前单方面宣布取消原定于2月4日在金刚山举行的朝鲜艺术家演出。虽然此后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在2月8日和11日还是分别在江陵和首尔顺利举行了两场艺术演出,但这个反复的过程仍显示出南北互信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夯实。

比艺术家们的演出更为重要的南北互动,无疑是朝韩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往来。金正恩已经向文在寅发出了访朝邀请,如果能够成行,肯定将成为继当年金大中访朝并同金正日握手之后南北关系的又一巅峰。

但这看似很美好的愿景实际上是给文总统出了个大大的难题,在当前韩美关系出现裂痕、朝韩关系虽有解冻征兆但互信基础仍不牢固、朝鲜暂停核导开发前景仍不明朗等多重因素聚集的情况下,文在寅总统很难对金正恩的访朝邀请作出任何直接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因此他选择了一个略显狡猾但不可谓不高明的答复方式,称今后在创造条件促成访朝之行的同时,朝美也应尽早对话以推动朝韩关系发展,一脚将球踢回给了美国。我们当然乐见并希望南北领导人能够实现见面,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勾勒半岛的明天,但“冬奥外交”能否实现我们所希望出现的这个效果,要取决于接下来双方之间的互动。

再次,“第三方”因素,尤其是中美两大国因素,将在关键时刻决定朝韩关系走向。

如前所述,大国因素从来都是半岛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南北关系改善看上去是朝鲜民族内部的家务事,但它从来都不只是朝韩之间的事。其中,中美两大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变量。中美之间固然不存在朝鲜所担忧的所谓“战略默契”,因为任何可能引起半岛“生战”、“生乱”的选项都不可能得到中国的赞成,美国那种一厢情愿式的“单边默契”愿望不会得到中国同意。然而,毕竟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尤其是中美两国战略利益交汇的重要地带,任何关于半岛和平进程的机制和行动,如果不充分考虑到任何一方的合理利益诉求,都难以成型,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合理利益关切,都不能切实推动朝核问题的长效解决以及半岛最终走向和平。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朝韩此次“冬奥外交”,似乎更像一场朝韩两兄弟间在朝鲜缺少与中国的互动、同时韩国与美国的关系出现裂缝的情况下,各自“抛开”中美而相互彼此拥抱的外交戏码,这种朝韩各自不考虑中美两大国利益关切的外交转暖,缺少大国合理利益安排的南北之间“自作主张”的转暖,其可持续性也可能成疑。

尤其是美韩之间关于对朝态度的矛盾日益明显,特朗普总统在前不久的国情咨文中呼吁对朝进一步强硬,愈发体现了美韩同盟在对朝态度上的差异与分歧,而副总统彭斯在文在寅总统举行的冬奥招待会上迟到,且仅逗留了短短5分钟就不耐烦地离席而去,被普遍视为这种矛盾加深的有力注脚。在美国对朝越来越战略不耐烦、其国内中期选举临近、韩国越来越出现在对朝事务上与美国对着干的倾向的局面下,美韩同盟能否有效管理分歧、把握时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朝韩以“冬奥外交”开启的关系转圜进程的成败效果。

当然,各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信奉“战略模糊主义”和“不确定策略”的特朗普政府也在随着具体情况变化而调整其态度和策略。副总统彭斯近日就表示,美国做好了同朝鲜进行对话的准备(The U.S. is ready to talk to North Korea)。这表明美国也不希望被韩国牵着鼻子走,它必须掌握对朝事务的战略主动权。因此,大国因素会在关键时刻影响南北互动和关系的走向。

彭斯出席冬奥会

总而言之,就此次朝韩“冬奥外交”而言,它更像是一次朝韩之间的“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变革,即它是在有关各方对于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的根本立场、态度、原则、思路等一系列战略性要素和变量都没有进行重大调整和转变的情况下,由朝韩双方相对独立地进行的一次接触尝试,因此,这种“大方向”未变的“小接触”,其可持续性或许不会非常持久,恐怕从根本上还要取决于各方的“大方向”能不能有“大变”。

三、中国应当如何处置应对?

综上,我们在对朝韩“冬奥外交”所呈现出来的局面和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应对其效果的可持续性抱有足够的谨慎,这样才能有效处置和应对各种可能的前景。

第一,在坚持中国对朝核问题的基本立场、原则和解决思路的基础上,加强同有关各方尤其是韩美之间的互动。

中国对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综合治理、综合解决,它具体体现为三个基本点,一是朝鲜必须彻底放弃一切核武器及其相关计划,朝鲜在安全、经济、政治、外交等各领域的合理关切,必须同时得到解决,朝鲜彻底弃核,同彻底解决朝鲜合理关切,必须按照“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公平原则,同时而对等地解决;二是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实现,离不开报道持久和平秩序的建立,为此,“直接攸关方”应该建立一个与六方会谈并行的谈判平台,专门解决如何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问题;三是包括朝鲜在内的东北亚各国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建立搬动永久和平机制的进程中,扩展安全和经济合作,建立旨在促进共同安全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根据这三点要求,中国应更积极地同韩国和美国进行战略互动,一方面,朝韩“冬奥外交”实际上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一个和平稳定的对话环境总比战云密布、各方缺少有效交流渠道的环境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韩国将进一步增强对我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需求和依赖,中国通过此次机会加强对韩协调正当其时;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加强战略沟通甚为必要,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实行“战略模糊”、“议题互嵌”式外交策略的大背景下,中美更应就朝核问题加强双边直接沟通,明确各自战略意图,既避免两大国出现严重的战略误判,又避免美利用其它领域的“议题捆绑”对我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实行“战略绑架”,损害我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的战略利益。

第二,尝试与朝鲜最高层进行直接接触。

如前所述,朝鲜此次对韩国展开“冬奥魅力攻势”的可能意图之一,就是避免受大国的过度影响,打造一个以朝鲜为主的半岛和平机制。尽管我们不寻求干涉有关各方的主权、内政和合理的利益诉求,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一方不顾我们的合理利益,甚至将中国排除在未来可能的半岛和平机制之外。

我们可以寻机同朝鲜建立多层次的专门沟通机制,可以由下至上逐步尝试与朝鲜最高层进行直接接触,改善中朝关系,将此次“冬奥外交”所开启的半岛和平窗口期尽可能地加以延长。

第三,针对不同的态势变化预设各种应对方案。

如前所述,朝韩关系固然会因为“冬奥外交”而一时热络起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前景预设各种可能的应对方案,才能避免不良局面出现时我陷入被动。

“冬奥外交”的可能走向大致有三:一是朝鲜在同韩国及各方的有效沟通(或必要压力)之下重回谈判,但其最终能否弃核仍不确定,其核导能力发展可能进入阶段性停摆状态;二是“冬奥外交”只具有阶段性效果,平昌冬奥会之后朝核僵局延续,朝鲜效仿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核模式,在各方重压之下成功拥核;三是冬奥会之后(甚至冬奥会仍在进行期间)朝韩关系因某种突发事件出现断崖式崩塌,导致危机事态。此外,还有其他具体细致的前景和可能性。我们要在持续跟踪事态进展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局面进行合理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利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冬奥会 朝鲜 韩国 朝核问题 制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