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传奇能否复制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3-25 08:00

刘锐

刘锐作者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3月18日,原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他曾把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成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并因此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带头人”。

吴仁宝以其独特的治村模式塑出华西村集体经济形态,与主流的以市场化、民主化方式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相差较远,因而在世时就颇受学界和媒体争议,所有的褒扬、盛赞、吹捧与质疑、批评、否定随着他的近期离去被不断放大,很快上升为类意识形态化的口水仗。

吴仁宝终其一生为中国乡村发展道路不停探索实践,华西村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打着其鲜明的个人烙印,每一个评头论足者可以从各个角度找到吴仁宝的是与不是之处。人的一生总有不完美,何况吴仁宝还经历了20世纪中国跌宕起伏的社会变革,拿吴仁宝的强人治村特点预期华西村的明天,或者将其传奇曲折的一生简化为几个话语概念,多少有些“不正常”。回顾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逝者是为了传承遗产,因此,笔者将从乡村治理的角度评论吴仁宝的治村成绩,并对当前的乡村治理及问题做一梳理。

一、强人治村何以成功

华西从原来的村民吃不饱饭,媳妇娶不上的穷村,发展成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与吴仁宝当村书记时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治村思维有很大关系,更与吴仁宝把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目标的精神追求不无关系。笔者概况出吴仁宝治村模式的两个特点:一是强人治村、二是紧跟形势,三是勤政为民。下面一一说明。

1,强人治村。强人治村有利有弊,弊端是强人可能演化为恶人,发展成地方恶势力,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好处则是强人压制村庄中的反对派,集中力量干大事,保证资源的最佳利用。吴仁宝雷厉风行,做事果断,为人有魄力,举贤不避亲,严于律己,严格教育子女,从而将强人治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们从华西村的村治情况中就可发现,吴仁宝家族尽管在村两委班子中占有较高比例,村级事务的决策却实行民主管理,资金分配也依照程序,村庄内部管理因此没有出现大问题,也没有多少村民反对攻击当政的村干部。

2,紧跟形势。发展经济不仅需要凝聚村庄资源,还要懂得审时夺势,抓住瞬息万变的政治和市场机遇。吴仁宝做到了,他很在吃透中央政策精神,踩准政治变革节拍上面很有经验。很多知名的村庄在政治拐点没有及时转身,随之被时势否定,扫进历史垃圾堆。吴仁宝不同,他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嗅到机会,在中央倡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抓住机遇,国家鼓励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他又推动村庄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吴仁宝充分利用政策荫蔽,努力学习掌握经济规律,使华西村在市场经济中永立潮头,不断前进。

3,勤政为民。吴仁宝“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的行事风格,将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目标,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特质,“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的廉洁品质,“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处世风格,使得他的“卡里斯玛”式治村路子没有带来贪污腐化成行、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重生的恶果,多数村民爱戴他且愿意被他领导。

吴仁宝是有智慧的,也是幸运的,智慧来源于他利用天时(国家政策变革)、地利(土地、区位优势)、人和(村庄团结,人心向善),来谋求村庄发展大业,幸运来源于他处于国家深刻转型,中国经济迅速腾飞,村庄经济发展尚有可为的年代。宏观形势的助推及吴仁宝过人的能力造就出华西村的成功,也使得吴仁宝及华西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符号。

二、吴仁宝传奇不可复制

吴仁宝发展村庄的激情,奉献社会的热血,谋求共同富裕的责任像一面镜子,照耀着后人,也启示着后来的村庄治理。不过,笔者以为,吴仁宝传奇很难复制,不仅在于一般人很难像他一样念好“农民政治经济学”,更在于当前的社会形势里很难再有发展村庄经济的机遇,且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个人品质很是偶然,强人治村困难重重。

1、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19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带来村庄人、财、物的大量流失,村干部离村化现象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日深,中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沿海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区域差距拉大。当前的农村已非“离土不离乡”就业的时代,难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宏观形势,广大中西部农村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良好场所,保证农民在城乡间的进退有序,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稳定。事实上,在国家政策影响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当前中西部的乡村集体企业几乎全部破产。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下,农很难从农业中获益,增产不增收的局面长期存在。而在中国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条件下,依靠规模农业形成的全力也难有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中国农业的温饱型农业,中国农民“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生活,及中国村庄社会衰败的形势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改善。

在此成为农村常态的背景下,还在村的强人多为专业户、富人、混混等,强人治村与富人治村的主体常常是一拨人。多年前,中央鼓励“双强双带”,“双强”即致富能力强,带领农民致富意识强,“双带”即带领致富和带头致富,中央政策的意图很明显,村干部是农村精英,是村庄带头人,如果村干部都不能致富,就更不可能带领村民致富,富人治村由此成为多数省市政府的主打村治模式。富人治村的优势很明显,如富人能压制钉子户,保证公共品的正常供给,且可能引进企业发展村庄经济,少数道德品质高尚的富人还会以私济公,搞民生工程,以此赢得不少村民的拥戴。

2、富人治村弊端重生

当前社会形势与1990年代大不相同,富人治村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大部分富人都改不掉他们的商人本色,或者从村集体土地中获取收益,或者利用手中职权发展产业,在没有其他力量制衡或村庄民主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富人治村具有不稳定性及不可预期性,富人既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势为村庄做好事,也有可能肆无忌惮的摄取乡村资源,甚至会排斥其他人的政治参与热情,阻碍基层民主的实现。笔者及其所在团队长期在农村调查,对富人治村的绩效有所体悟,以下举一例:

我们在鄂州某村调查时发现,随着打工经济的兴盛及青壮年劳力的外流,村庄空心化严重,长年在村者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该村的新任书记2008年在乡镇政府的授意下当选。他以前在浙江搞建筑发了财。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增多,他嗅到商机,很快转战家乡。当上书记后,他将村庄农地、山林、堰塘低价流转过来,然后搞养殖业,引进外地地板,共同开发。国家倡导发展合作社,他又将承包过来的土地包装成土地合作社,套取国家资金。现在土地、山林流转费用大涨,村民却无权享受,村庄发展受益落入他个人腰包,村民说到此事哀叹连连。

富人主要关系和主要利益不在村庄,决定了其治村绩效的弊端重生。另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人市场机遇好、个人素质高、风险意识强、关系资源足,以此晋升为富人,其致富方式过于偶然。要求富人带领村民致富,如果失败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又该谁来承担呢?在全国一盘棋的市场经济面前,靠富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多少有些不切实际。

三、如何传承吴仁宝的遗产

笔者以为,吴仁宝作为村干部的楷模,有两点值得学习:

一是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吴仁宝为村庄发展不懈探索,且将提高村民福利作为毕生追求,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值得当前的村干部发扬。

其次是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吴仁宝立足村庄特色,吃透中央政策,紧跟时代形势,抢抓发展机遇,锐意进取,不断改革的农民智慧值得村干部学习。

学习吴仁宝并不是要复制他,而是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刻把握社会脉搏,为村庄发展不断探索。另一方面,笔者想说明的是,村干部带领致富不是不好,只是不需要用政策诱导。当前村治的主要任务应是供给公共品,重建村庄秩序,保证社会团结,发挥好农村稳定器与蓄水池的作用。

村干部只有将个人能量与社会形势相结合,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才能让自己卓越,让村庄辉煌。

作者刘锐,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片为观察者网编辑所加

责任编辑:关一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