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观复猫:我和跟你过个节》之元旦篇:一月一日称元旦,是“中为洋用”

来源:《观复猫:我想跟你过个节》

2018-01-01 08:45

马未都

马未都作者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

在元旦这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常说的祝词总少不了“新年伊始,气象万千”。

元旦,即新年。“元”,汉语含义即开始、第一。“旦”即日,早晨天明的时段,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元旦”即新年第一天。古代也有元旦,但古代的元旦是今天的春节。一直到民国开始使用公历年,才有了今天的元旦。

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黄兴的这首诗,开篇直入新年新气象,“万家箫鼓又喧春,妇孺欢腾楚水滨”,气象欢腾。元日新风,自是千霜万雪消尽,一片欣欣向荣。

节日起源

《尚书·虞书·舜典》说:“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很多人认为这是元旦的来源。4000多年前,尧舜盛世时,尧勤政于民,无私天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尧年老后,经过长期的考核,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确定继承人为舜。舜于正月的一个吉日,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命。舜执政伊始,先祭祀天地和先帝尧。人们把这一日当作一年之始,正月初一,即“元正”。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中国的历法了。相传尧舜时期,羲和、羲仲在河洛地区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月份,并有了历法。但因为时间久远,史书对此的记载都比较模糊,而且传奇色彩比较浓厚。

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历法。据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记载,当时已经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共12个月。根据夏历推测,尧舜时期也是12个月,其时元正日,即正月的某一天。

中国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元旦,但历代的元旦时间不同。据《史记》记载,夏朝的夏历以孟春月,即一月,也叫元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即十月为正月。汉武帝以后,改用司马迁、落下闳创制的《太初历》,重用夏历,以一月为正月。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这个规定也一直沿用下来。所以说,中华民族长久以来都是认为元旦是农历大年初一,直到民国元年改为采用公历1月1日为元旦。

我们过去没有公元纪年,公历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纪年方式,辛亥革命以后才传进中国。1949年9月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商定,为了跟国际上通行纪年一致,把“元旦”的含义由大年初一转到了公历的第一天,把原来的那个元旦改叫“春节”。这是近代“元旦”这个概念的来历。

在古代,元旦是比今天的元旦热闹的节日,也是极为重要的节日。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的记载。因为是新元旦,历代皇朝都在这一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福祭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而在民间,除了祭诸神、祭祖先之外,还有写福字、写春联、放鞭炮等习俗,到了除夕,还有守岁、吃团圆饭等娱乐欢庆活动。

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元旦还有了自己的假期。《假宁令》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自然就是元旦,唐朝人元旦放假七天,冬至放假七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活得非常滋润。到唐德宗李适时,因为国家刚经历了安史之乱,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他格外勤勉,连元旦也不闲着,朝会结束还要检阅军队,各级官员也只能跟着他一起不得休息,于是引发抱怨。唐德宗就想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即单双号,单号上朝、双号休假。这与我们今天的车辆限行有一比。

现在的元旦已成法定假日,虽然没有春节年节味儿浓,但作为世界新年伊始,自然初春之萌,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年轻人也为这一天发展出许多文化习俗,比如旅游。

今天的元旦和古代的元旦有何不同?

“旦”是个象形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其意义,下面这一横代表地平面,日头升起来是早晨。 “元”是指初始,每年的第一天——元旦这天就是初始。古人认为元旦这一天是一日之始、一月之始、一岁之始,就是说不论从天、从月还是从年考察,它都是第一天,所以称之为“元旦”。

这些在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中都有详细的解说:古代,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不管怎么说,元旦古指大年初一。后因实行公历,把每年的一月一日改称元旦,说来是古为今用,中为洋用。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新年委屈地称为“春节”,仔细想想,虽然古代人把年说成“年节”,但“节”真是不如“年”大,所以老百姓至今仍固执地在春节里“过年”。

人都是有整数情结的,年月日,万千百,每个人的思维常常陷于整数,不知是喜是忧。比如银婚、金婚、钻石婚,逢整大庆;生日亦如此,每个人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岁生日心里都是一关,“老了,老了”地挂在嘴边。而年关,也是一个整数,季度的整数,轮回的一个寿数。因此,元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虽然现在的元旦已经没有古代那么隆重了,但互相发信问候的习惯还保留至今。这个习俗来源于明朝的片子拜年。片子,是明朝贺年卡的名称。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在《元日书事效刘后村》一诗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刺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我的工作遍布世界,即使在元旦,也经常要飞向远方。以前,入外国境,常有不愉快的事情,近些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也水涨船高,即使元旦日走在国外的路上,也能时时看到中文写就的“新年快乐”,看着既亲切又自豪。

明晚期   黄花梨方凳

猫馆长的节日文物

一到过年过节,大家都会在门上贴上“福”字,祈盼五福临门、洪福齐天;人们故意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人们祈盼洪福齐天,让诸多的福气都降临人间。福气中最重要的是“五福”,那么“五福”都包括什么呢?

第一是长寿。人活在这个社会上、活在这个星球上,生命的长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能够长寿是“五福”的第一个标准。第二是富贵。这个标准在文明的演进当中有一些小小的变化,富贵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第三是康宁。就是健康安宁,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希望得到的。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所以健康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四是好德。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德行是非常重要的,对待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有上好的德行,就是在生活中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麻烦。第五就是中国人说的“善始善终”。因为我们无论多么长寿,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在最终的时候希望走得更好,这也是人类对生命终极思考的价值。

清乾隆 红彩“洪福齐天”纹碗(对)观复博物馆藏

这是一对清代中期的“洪福齐天”纹碗,上面用红彩画出了漫天飞舞的蝙蝠。红色的蝙蝠谐音就是“洪福”,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这对碗可以说是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用很具体的图案来表明自己的内心世界。清代以蝙蝠来表示福气的图案相对来说使用比较多,比如画五只蝙蝠代表五福。在瓷器和其他文物上,这种纹饰俯拾皆是,用间接的方式表现了当时生活的富足状态。

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马未都先生全新超萌作品《观复猫:博物馆的猫馆长》

“猫+文化”的完美结合

轻松幽默的猫文趣事,感动暖心的人猫故事

搭配200余张精美图片,让猫带你穿越历史,感受文化

责任编辑:李泠
元旦 历史 节日 马未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