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戈尔赞纳:经济部长来中国,有家德企特别希望他能吸取点经验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7-11 07:59

马塞尔·戈尔赞纳

马塞尔·戈尔赞纳作者

《南德意志报》驻中国记者

【文/ 马塞尔·戈尔赞纳 翻译/ 观察者网特约译者 宋武】

德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联邦“卡特尔局”已经禁止机械制造行业的中型企业卓轮(Zollern)集团与其奥地利竞争对手米巴(Miba)集团合并。现在只有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的特别许可,能够为这次并购扫清障碍。

在生活中,各个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容易就想到,阿尔特迈尔6月下旬的访问中国上海之旅,与总部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施瓦本地区的卓轮集团的困境是有关联的。

访问上海的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图片来源:《南德意志报》

在中国,阿尔特迈尔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加赞扬,并在其中发现了“灵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卓轮集团就可以松口气了。因为他们希望阿尔特迈尔做出决定,推行非常类似于“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战略,即德国的产业政策要更加着眼于全球市场。

卓轮集团希望与奥地利的竞争对手米巴集团合并,两家企业都是机械制造业的翘楚。通过两家企业滑动轴承事业部的合并,他们想更好地在世界市场上抵抗来自亚洲竞争对手的压力,之前主要是日本企业、如今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联邦卡特尔局在今年年初否决了这个提议,因为担心新的巨无霸企业会垄断市场,从而最终使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

然而,卓轮和米巴决心今后共同面对竞争。“我们的客户希望这次合并实现。我们是科研界的合作伙伴,可以为客户提供迫切需要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满足欧洲的环境标准”,卓轮集团首席执行官克劳斯·艾尔克斯(Klaus Erkes)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他还说,只有通过合并,他的企业才能克服如今造船业销售额下降、同时研发成本不断上升的困难。

卓轮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是阿尔特迈尔。在某些条件下,德国经济部长对此类问题拥有最后的决定权。1973年颁布的《反竞争限制法》规定了部长有最终许可权,授权政府推翻卡特尔局的决定而批准兼并。阿尔特迈尔前段时间第一次为此事开会时还没有想好怎么做,现在要到8月才会做出最终决定。

他在中国说的那些话和他对2030年德国国家产业战略的看法,也就是采取类似于中国的政策,通过“政府的积极呵护”创造出德国的产业冠军,肯定会让艾尔克斯感到乐观。他说:“国家的干预尽管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德国的产业冠军完全应由市场选择。但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增强竞争力。”

联邦卡特尔局之前的决定只关注了德国市场,卓轮集团和米巴集团认为这不符合长远目标。合并之后,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只占他们两家企业年销售额3亿欧元的十分之一,其中只有1300万欧元是在德国市场取得的。“联邦卡特尔局划的这条界线非常奇怪,因为我们在这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数字如此之少,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申请什么合并的许可,”艾尔克斯说。

阿尔特迈尔对于此事的评估标准肯定是大众共同利益的问题。只有当国民经济或者公众的整体利益超过了合并后企业的市场力量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时,部长的特别许可才是合理的。但问题始终是,用哪些标准来定义共同利益。

自1973年以来,各届经济部长已经22次做出了关于兼并的决定。其中只有9次是赞同了企业的立场,推翻了卡特尔局禁止兼并的决定。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戴姆勒-奔驰集团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收购MBB公司、德国最大电力供应商E.ON与鲁尔天然气(Ruhrgas)公司的合并,以及三年前Edeka连锁超市收购Kaiser's Tengelmann超市。

为了获得部长的特别许可,这两家企业打算把他们的合并与公众的共同利益捆绑起来:更安全的能源供应、保留工作岗位、有利于气候和环境保护,以及保护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阿尔特迈尔的前任西格马·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预测,如果没有Edeka超市的收购,将会使8000人失业,政府也少了一笔所得税和社保收入。

自1973年以来,德国企业界到目前为止仅提出22份请求经济部长裁决的申请,也是由于在卡特尔局作出否决之前已经拖了很多时间,如果再等经济部研究讨论几个月,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尤其会使中小企业耗尽资金。

然而,德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往往面临着巨大压力,因为后者能享受到快速、低息的贷款或廉价土地,从而使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产品价格上。

中国人认为这是一条王道,虽然比阿尔特迈尔想象的更激进。然而,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巴斯夫集团中国总裁约尔格·伍德克(Jörg Wuttke)警告说,不要在德国或欧洲推动合并,只是为了对抗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这种政策的后果是加强利益集团,造成产能过剩。只有在以德国技术为核心,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期望的情况下,德国的产业政策才有意义,但是绝不能以政府补贴为基础。”

伍德克认为,中国人很愿意诱使欧洲通过政府的支持建立大型企业,因为那样的企业“创新力不足”。在此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之前拒绝西门子和阿尔斯通铁路部门的合并是正确的。

(摘译自2019年7月5日《南德意志报》)

责任编辑:陈轩甫
德国 产业政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