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新一期《明镜周刊》以“醒来”作为封面报道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1-13 09:18
近一个月以来,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今年迎来70岁生日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Der Spiegel,以下简称《明镜》),显然也不甘心掉队,11月11日,他们推出了重量级的封面文章(Titel)——“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德国《明镜》周刊新一期封面
相比吸睛效果十足的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中国赢了”的封面,自诩为欧洲大陆政经评论最深,影响力最强之一的《明镜》有些拾人牙慧:依然大红的底色配上黄色的字母以对应中国国旗的两种主色调,不过带有声调标识的汉语拼音却依然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从篇幅上看,法国《世界报》印有“中国强国崛起”的头版文章不到500字,《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约有1500字,而《明镜》则有了6000字之多,是《时代》的足足四倍,而且按照要照顾有视觉障碍的德语读者标准读法(《明镜》有给盲人读者朗读文章的服务),读这篇文章则需要整整44分钟。
而且《明镜》一反“报道”+“评述”(或者问卷调查)共享封面文章的惯例,这一期的“醒来”在实体发行的纸质刊物上有9页,并且独占了封面文章的版面。
封面的副标题已经为整个文章奠定了基调:该醒了!中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强国,西方世界的一个闹钟。以闹钟(Weckruf)对应中国的觉醒(hellwach),危机意识力透纸背。
文章结构
《醒来》这篇饱满的封面文以中国外交部大厅的大幅世界地图为引子,指出欧洲人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的不同,并且结合特朗普访华期间对中国的“谄媚”,做出了美国已经逐渐失去世界领导权的论断。
(本文图片来源均来自《明镜》)
在导言的中间部分,作者坦承中国具有西方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内政有着坚实有效的长远规划,并且有贯彻到底的决心;在介入国际事务的深度方面有灵活的弹性。
在发出警示性很强的“中国是否要彻底颠覆现有世界秩序”的三问之后,文章颇有洞见地指出新崛起的中国不同于以往任何超级强权的地方,在于不热衷于搞意识形态之争,而是着重于踏实俯身默默增大自身体量。接下来,文章分为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足球五个部分来分别论述。
政治
在这一板块中,文章谈到了中美南海角力,中国处理“萨德”问题的策略,一带一路延伸到东欧,以及对非洲的投资和德国国内应变。这一部分最大亮点是小标题“杀一只鸡,吓唬一群猴子”,即中国的成语“杀鸡儆猴”,主要是指中国在“萨德”问题上是如何“惩罚”韩国的。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德国外交部果断重组了“亚洲事务部”,增加了对华外交比重。
经济
小标题为“房地产,飞机和猪肉”。2016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了1890亿美元,单单对欧盟的投资就比上一年增长了77%。中国的大企业掀起了并购热潮,其中就有一波三折最终成型的中国美的集团以460亿欧元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的案例,另外还包括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0亿欧元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以及中国化工集团以380亿欧元收购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
中国人有很高的储蓄率——48%对比德国的27%,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很强。而且文中还引用了胡润财富榜的数据,全球白手起家的最富有的10位女富豪中,中国就有6位。
文章预计从2015年到2034年这20年时间内中国将再增添6300架客机,平均每周增加6架。而且文中还特意提到中国作为大众汽车的“救世主”角色,因为“排放门”导致的销售大众汽车销售滑坡,如果不是中国市场的宽容和开放性,大众几乎要遭遇灭顶之灾。
科技
小标题——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统治了未来的世界。文中以人脸识别技术,交通驾驶纠纷智能处理技术和语音技术为例,论述了中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抢滩登陆的现实。比如中国的百度集团目前是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在语音识别方面,百度公司几乎可以实现97%的命中率,在人脸识别方面甚至可以达到99.7%。百度的语音助手几乎可以媲美亚马逊的“Alexa”——整个国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让中国的“全民征信”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强制每位公民纳入到信用记录的数据体系下。这一点已经在上海率先展开,一款名叫“诚信上海”的APP已经投入到运营中。
足球
在导言的排序中,足球这一部分本来位于“文化”之后,可是在正文中排在了“文化”之前。在这一板块中,文中的关键词之一是“疯狂”(Irrsinns)。中超联赛的火爆程度呈几何速度增长,到2020年,预计中超16只球队的转播费用将达到120亿美元,而且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目前中国足球的世界排名为57位,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新高。而且世界级的外援纷纷加盟中超,极大地增强了中超的吸引力和战绩。
中国资本在大肆进入欧洲五大联赛,很多豪门级别的俱乐部都有中国商人的背景。不过文中指出,由于德国特殊的“50+1”政策,中国资本很难进入到德甲联赛的运作中。
文化
在提到孔子学院之后,这一板块的关键词则是“慰藉”(Trost),论据是中国的电影产业。因为西方国家目前还可以在文化软实力输出领域找出些许慰藉,因为中国的电影票房虽然仅次于美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如《地心引力》和《钢铁侠3》等都加入了中国元素,但中国国产电影的质量却仍然参差不齐,没有赚到中国观众的口碑,他们还是倾向于观看美国本土制作的各种大片。
整篇文章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和拿破仑的话作为结尾。陆克文一方面警示西方绝不可将中国崛起等闲视之,一方面自哀西方“自我迷恋、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而不思进取。拿破仑的话则紧扣主题:一旦中国这头睡狮醒来,全世界将被其震撼。
作为西方“自由世界”的重要宣传阵地之一,《明镜》周刊自然也免不了戴上那副惯常的有色眼镜,虽然收敛了以往傲慢的言语风格,但不少带有偏见的孟浪论断仍跃于纸上,比如美国海军保护了南海的通行自由,让中国的出口受惠于安全的通商环境;中国用国家资本收买联合国下属的各类组织打压人权;中国进军欧洲的企业有政府和军队背景,有窃取西方加密技术的嫌疑等等。
《明镜》在创刊时,以“镜子”自诩,其意昭彰,价值理念基于“镜子”的洞察性和包容性,但其涉及到中国事务时候的意识形态偏见,却有着“镜中拈花”的荒谬和无力感。
以下为文章导语和前言翻译(略有删节)
经过了近40年令人眩目的高速发展,中国跨过了超级强国的门槛,在经济、政治和科技界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今天,他们在这三个领域都是强权般的存在。整个西方世界好像还在浑浑噩噩没搞清楚,中国的觉醒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挑战。闹钟响了,该醒醒了。
有这么一张世界地图,看起来有些异样的感觉。它庄严肃穆地挂在中国外交部的蓝色大厅最显著的位置上,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居两侧。仔细看这张地图,那片在它的左上角看起来像是被受气碾压的地方就是欧洲,最左侧的非洲则看起来更显眼;在欧洲出版的地图上,美国一直被放在左侧的位置上。
但这幅图不同,它被放在了最右侧很深的位置,深得都要跃出地图的感觉;在地图的中心地带则是浩瀚的太平洋,顺着太平洋西海岸的方向看,则是广袤的欧亚大陆,这块大陆最引人注目的,像是巨型腹部一样隆起的就是中国,即“中央之国”。和统治了世界几个世纪的西方相比,整个亚洲都看起来那么的不同: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欧美人也和现在一样根本不那么抢戏。很显然,中国越是自信和富有,中国人就以更深邃的眼光遍观全球。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为期12天的亚洲之行,当周三空军一号缓缓降落在北京时,特朗普也许还下意识地拿着那块金光闪闪的,上面写着“自由世界领袖”的接力棒,不过这枚接力棒这次如同告别演出用的荧光棒一般。要向一个时代说再见了,那个几十年来被处在世界中心的美国人所清晰定义的世界不会再回来了。
特朗普在大选期间曾用“强奸”这样粗鄙的词形容中美两国“不平等”的贸易,不过这次访华时他这样说:“我对中国抱有很高的敬意。在贸易问题上我不责怪中国,毕竟谁能苛责一个为自己的国民谋福祉而利用另一国家呢?”在中国历史上,外国使节拜见中国皇帝时要叩头。这次特特朗普公开作出这样的姿态,也如同给中国叩头一般。
不仅仅是声言,还有意图。这正是对现状的确切描述:崛起的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军事上不断秀肌肉,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人还从未见到哪个国家以如此方式去争夺世界的领导权。
特朗普的执政团队在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国内外事务,诸如受困于反恐、“通俄门”、伊核协议和朝鲜问题,美国这些对手的世界经济排名分别是第12,第19和第113,而中国人则全民齐心向世界第一发起冲击。
美国人的困境可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通病。中国能置身事外于新的层出不穷的各类危机中,他们很少生产那些能占据西方媒体头条的种种丑闻,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一种长远的规划。当我们屏住呼吸,静待美国政坛上演的种种大戏时,中国人在静悄悄地,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进行着历史性的大转换。
按照新华社的说法,到2050年,也就是从让中国人陷入屈辱的鸦片战争开始算,两百年之后,中国人将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再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的说法,“谁胆敢阻挡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将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击,甚至在必要时刻可以动用武力。”
中国真的要抓住机会统治全世界了吗?冷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就主导着这个世界的方向,中国真的必须要用军事力量去打破这个格局吗?中国真的要颠覆新华社所说的“西方腐朽不堪的民主”而代之以其自身的政治制度去统治全球吗?
这些天以来,西方对北京方面传递出的意识形态的担心不断发酵,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恐惧解决不了问题,中国带来的挑战要复杂的多。
而中国的崛起其实恰恰得益于目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正是由于美国的军舰在为南海各国的贸易往来保驾护航,中国的原材料才能顺利出口到国外,而且正是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才进一步刺激了经济腾飞。所以说如果中国从根本上颠覆现有世界格局,带来的风险是很显然的,而收益却大为可疑。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评价:中国在美国的保护下搭便车,所以为何要改变它呢?
中国其实并不想把这个世界变成中国人的世界,这一点和前面的几个霸主比如天主教西班牙帝国、苏联和美国不同,中国人其实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不关心别国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走什么样的政治路线。
除非涉及到切身政治经济利益,中国没有特殊的国际政治任务。北京方面力图避免在剧烈交锋地带的多方选边站队,而选择和各方都保持良好关系,比如巴以冲突,伊朗和沙特的冲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等等。
但是中国不当出头鸟的原则不代表中国没有对其施加影响力。西方惯有的思维模式让自身看不到旁观者清的格局,而体量才是决定性的:中国的总人口是欧盟的两倍还多,是美国的四倍多,是俄罗斯和其同量级国家的十倍多,就算不考虑美国的战略收缩态势,仅仅靠体量中国就足够改变全世界了。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三分之一,包括德国在内的92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和汽车制造国,每年的风能和太阳能利用资源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
中国已经在数字科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网民和手机用户,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软件工程师正在摩拳擦掌和美国一较高下。美国的科学界正在担心中国会不会再搞一个“斯普特尼克”事件。2016年,美国硅谷银行首次承认流向中国的风险投资已经可以比肩美国,而且世界上新崛起的262个独角兽公司,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中国还在体育、文化和科学方面改变着世界的版图。一些欧洲的豪门级别的俱乐部被中国人买下,好莱坞正越来越把重心放在中国市场上。中国还在转基因和量子通信技术上大展拳脚。
为了应对中国崛起对西方的挑战,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在哪些领域已经以及将要取得的成就,西方的警世钟分为五个部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足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