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龙:犹太人与圣地——内塔尼亚胡口中的四千年历史可信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24 16:57

梅华龙

梅华龙作者

北京大学西亚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博士

本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年度讲话,谴责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对于以色列的人权问题的批评。内塔尼亚胡还特别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否认犹太民族与“圣地”圣殿山长达“四千年”的联系,其荒谬程度不亚于否认长城和中国的联系。此语在中国网络上也引起了网友广泛的争论。有人笑称,长城是实实在在建起来的,但记载以色列古史的《圣经》却只是胡编乱造的“传说”;而还有人说,“犹太人本来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原生居民,在此地复国理所当然”,反倒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或阿拉伯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

考虑到以色列和联合国历来并不和谐的关系,这条新闻本不惊人。不过内塔尼亚胡的话加上中国网友的评论,却一下子给我们带来了三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圣经是可靠的历史吗?

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索求是否可以用圣经来支持?

三、我国网友应该对以色列及巴以问题采取什么立场?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特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内塔尼亚胡之所谓犹太人与圣殿山长达“四千年”的关联是什么?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圣殿山是自己圣地。至今,圣殿山附近就是犹太的哭墙,传说是犹太第二圣殿的残留,而圣殿山上矗立的伊斯兰教第三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以及耶路撒冷的地标——金顶清真寺。

哭墙

圣经旧约和犹太教有些传统会将圣殿山与锡安山或摩利亚山等同。不过,似乎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四千年”的关联似乎过于夸张了。即便我们认为圣殿山就是圣经《创世记》第22章亚伯拉罕从神谕准备将其子以撒当作牺牲先给神明的摩利亚山,此事件按照圣经内部纪年计算距今也没有四千年——然而更重要的是,《创世记》的内容基本上相当于把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的故事与三皇五帝相结合:换言之,创世记并非什么来自同时期的历史文献,而主要是传说故事。靠亚伯拉罕的故事计算年数,本身就比较荒唐。

不过,我们能否说因为《创世记》几乎肯定不是狭义的历史,那么圣经旧约整体都毫无历史价值,甚至如某些网友所说,全是臆想出来的故事呢?这个问题就很复杂了,因为首先圣经旧约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二十几部书的集合,如同我们说四书五经并不是一本书一样。简而言之,由于圣经长时间以来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经典,因而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以及圣经批评兴起之前,大部分人都认为圣经里面从耶和华创世到后面的以色列古代史都是史实。

而随着人们科学知识的进步,至迟自启蒙运动以来,圣经内部有些“怪力乱神”的内容就受到了质疑。这种质疑慢慢也扩展到圣经的其他内容。人们开始怀疑所谓亚伯拉罕、约瑟、摩西等人不过是传说中的人物。出埃及、征服迦南、士师统治时期甚至统一王国时期的历史真实性,都已经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甚至列王纪以及以其为蓝本的历代志,也不一定是史实。同时,圣经当中即便是看上去像历史的部分,如列王纪和历代志,其最初角色也并不只是对历史的忠实记录。其背后的作者团体自始至终都受到自身立场、意识形态和宗教观点的影响,因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圣经的任何内容当作历史。当然,这后一个特征,恐怕是古今中外史书类史料的共性,并非圣经自己的毛病。

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我们必须补充一句。文本和考古资料缺一不可,而在以色列古史方面,圣经旧尽管问题多多,却仍然是最主要的史料来源,因为古代以色列的铭文类资料相对匮乏,而至少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铭文资料、考古资料和周边地区的历史资料可以间接支持圣经内有关以色列和犹大王国的某些历史人物及事件的真实性,因而总结起来应该这么说:圣经可以充当史料,但正如《史记》中《五帝本纪》和《项羽本纪》的史料价值以及运用方法恐怕截然不同一样,我们作为历史爱好者对待圣经旧约的不同篇章也应该区别对待,并且应该一直非常小心。

其次,圣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史料价值,但我们能否因此认为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可以靠圣经支持呢?这种支持领土索求合法性的方式其实并不罕见,“自古以来”耳熟能详。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本身是现代历史事件,并源自西方。这与欧洲民族国家兴起、欧洲排犹传统息息相关。

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犹太人为了解决自身问题,求助于各种思潮和社会运动,从世俗化、公民化到工人运动再到民族国家,不一而足。而锡安主义(或称犹太复国主义)成为其中最为成功的一支。一般认为,现代犹太人在文化、宗教乃至血统上的祖先曾经自公元前12-11世纪开始形成文化上区别于周边人群的群体开始,一直到公元后二世纪第二次反罗马起义失败后被大批逐出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为止,确实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不过,近两千年来,直到犹太复国主义发起移民浪潮之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很少,并且本身很多也是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驱逐犹太人后迁入奥斯曼帝国的南欧犹太人以及同样是移民东欧犹太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两千年来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地的犹太社区——除非我们把自称“以色列人”是几百个撒玛利亚人算进来。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有些巴勒斯坦人将“锡安主义者”与欧洲殖民者相提并论了。

金顶清真寺

总之,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和所罗门王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浪漫而辉煌的昨天,但1948年建立的以色列国靠的是移民、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复活希伯来语口语、部分大国支持和真刀真枪的战争。并不是每一个民族或团体都可以靠“自古以来”的主张而成功建国——譬如巴勒斯坦人本身。

站在犹太人的立场上,靠古“史”和宗教、文化传统来支撑自己的主张,获取民族和国家利益,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行为。而且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宗教团体在宗教、文化乃至血统上很可能的确大致传承了下来。但我们若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则切忌“入戏太深”,忽视其近现代历史背景或无视事件另一方的历史及现状。

接着上一段末句,最后我想指出,我国网络上关于巴以问题的争论往往反映出我国网民自己的政治和宗教立场。这条新闻下面,有反圣经反以的评论,也有反伊斯兰的评论。仅根据个人观察而言,随着以色列加强对华宣传,以及伊斯兰教极端势力近年来引起的恐慌,我国网民对于二者的态度也与十年前、二十年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基本上体现为对巴勒斯坦(虽然巴勒斯坦人并不只有穆斯林)的同情减少,而对以色列的好感度上升。然而,必须警惕的是,这种态度如果过多带入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评估,则会造成许多麻烦。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巴以问题的关注角度不妨更全面、中立。

若非要找个立场,亲以亲巴、亲犹亲阿,归根结底不如亲华来得实在——二者都可以是我们的朋友,都可以为“我”所用。若因为对犹太朋友的过度好感,而伤害我国一些具有其他宗教背景的同胞,就太不明智了,我们要引以为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新伟
以色列 犹太 圣经 伊斯兰教 反伊斯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