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柔柔:法国反恐,能实现地中海霸业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15-11-26 07:20

苗柔柔

苗柔柔作者

法国“中国与卢瓦尔协会”秘书长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反恐飞机,背后潜藏的是对俄罗斯直接介入叙利亚冲突的不满。俄罗斯坚定支持叙利亚的合法政府,使土耳其掌控叙利亚的企图彻底破产,奥斯曼帝国的旧梦难圆。

然而,围绕叙利亚局势和伊斯兰国问题做着大国梦的,不只是东地中海的土耳其人,西边的法兰西早就有主导地中海,巩固全球大国地位的野心。

2013年9月,法国宣布参与攻打叙利亚,2015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凶手高喊“为了叙利亚”,接着法国宣布将派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出发前往地中海,加入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组织基地的空中打击。

如果我们单纯认为这是法国对恐怖势力的反击未免太狭隘了些。假若历数一下二战以来法国参与或发动的国际军事行动,我们就会发现,它仅仅是构成法国大国战略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1946-1954年 印支战争

1954-1962年 阿尔及利亚战争

1978年 出兵乍得

1991年 参加第一次海湾战争

1992年 派兵干涉波黑

1996年 派兵干预中非共和国

2001年 参加北约部队驻兵阿富汗

2002年 增兵科特迪瓦

2004年 报复性打击科特迪瓦空军

2011年 对利比亚发动空袭

2013年 出兵马里,增兵中非共和国镇压暴乱,参与打击叙利亚

法军在阿尔及利亚

1978年法国外籍军团在乍得巡逻

被法国摧毁的科特迪瓦空军飞机

自从路易十四对内加强君权,对外发动战争,奠定了专制君主制度至上的政治格局以后,法国取代哈布斯堡家族,第一次成为欧洲的第一强国,打造了法国人无比强烈的大国意识和民族信心。拿破仑帝国的辉煌加强了这种感觉,其军事强权笼罩欧洲的后果至今仍影响着法兰西在大国捭阖中的思维,历任法国总统无一不把维护法国在欧洲(除俄罗斯外)核心的地位,以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特殊作用视为首要任务。

尽管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除了一个“马奇诺防线”之外没给人们留下多少话题,但丝毫不妨碍戴高乐将军“强烈要求参加对德国的占领,不只是在英军或美国统帅部下面分一块地盘,而是把地盘置于法军统帅部的管辖之下”,并宣称“我们认为解决有关欧洲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如果没有法国参加,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由于考虑到英国难以单独承担战后压制德国、对抗强大苏联的责任,法国轻易地得到了战胜国的一切利益,并顺利拿到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位置。

二战以后,法国始终在谋求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维护和发展法兰西的独立和政治影响。戴高乐将军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发展自己的军事核能力,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尤其是1964年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树立了有别于美国及其领导下的欧洲的政治形象,提高了它在国际社会的号召力。

但是,毕竟法国的殖民地一个接一个独立,管辖地盘大大缩小,直接影响到了它的国际地位。尽管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成员之一,由于其它四个国家均是凭借二战中的卓越贡献而获得地位的,法国在这点上先天不足。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世界的声势愈大,法国传统的非洲势力范围先后受到美中等大国的侵蚀。欧盟内部各个国家意见不一,相互掣肘,法国缺乏绝对压制性的优势。最近二十年来,法国政府竭尽全力试图在文化和经济方面重振法国的声势,前者见效慢,实际利益小,后者又因连年经济萎靡而底气不足。

1914年非洲大陆上的殖民地,图例从上到下依次为: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独立国家

非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军事领域成了一个操作快速而且影响巨大的突破口。用海外领地、属国和军事基地来弥补自己领土的狭小,用有力有效的军事行动宣扬自己的军事能力,维持自己在全球尤其是非洲的控制力,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实际收益。所以,我们看到凡非洲前法属殖民地发生不利于法国的变动时,它从未犹豫过在需要的时刻出兵;尽管法国早早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制,这也不妨碍它参与海湾战争、驻兵阿富汗。

根据法国国防部网站公布的国防预算统计,至2015年4月20日,法国在海外行动中向萨赫勒-撒哈拉区派驻了3085名军事人员,西非350人,中非1730人,近东和中东1600人,印度洋420人,其他地区40人,总共7225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军事大国,国土遍及欧洲、非洲、北美、南美、加勒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南极大陆都有它宣称的领土。

另外,由于政治上受到美国和崛起的德国的压制,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另辟蹊径,提出了地中海联盟的战略构想,力图以法国在地中海区域首要大国的地位,联合地中海周边国家,组建一个法国主导的横跨亚非欧的国际性组织,从而增强法国的国际控制力和影响力。但有关国家矛盾重重,欧盟国家如意大利、尤其是德国强烈质疑,而北非有些国家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巴勒斯坦想借机发声,叙利亚希望乘势重返国际社会,卡扎菲则是坚决反对,各种声音和企图目的不一。所以,虽然2008年7月13日各成员国的领导人在法国巴黎举行峰会,正式宣告地中海联盟成立,但联盟的核心条款已经作了大幅度修改,组织更为松散,且不与欧盟和北约形成竞争关系。后来联盟实际一直处于搁置状态,对法国一心想要建立法国主导的国际组织的战略构想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

萨科齐最初提出的地中海联盟,似乎还有望把地中海变成法国掌握的准“内湖”

最终的地中海联盟,蓝色为欧盟成员国,黄色为非欧盟成员国,斜线(就是反对的利比亚)是观察员国,英德的加入使法国很难主导联盟

但这并不说明法国从此便会放弃这一策略。非洲的危机对它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2011年的利比亚问题上,法国一反国际冲突由美国主导的常态,主动出击,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个对卡扎菲提出制裁,第一个提议设立禁飞区,第一个承认反对派“政府”,第一个对利比亚实行空袭。在萨科齐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政府”的第二天,法国外交部就放出风声说,为了应对北非出现的新局面,有必要重建地中海联盟。不要忘了当初卡扎菲可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的,声称它有损于阿拉伯国家团结和非洲国家团结。

2011年,“超军旗”从“戴高乐”号上起飞,前往利比亚执行任务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法国参与对叙利亚的打击也就毫不奇怪了。作为先前受法国控制、殖民的国家,地中海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地,美俄斗法的前线,叙利亚不进入法国的视界才是咄咄怪事。我们不能把法国对叙利亚的军事打击单纯地视为反恐行动,而是要把它放在法国的大国战略里面来,审视它可能给法国带来的全球利益。

巴黎的恐怖袭击给了法国更深入介入叙利亚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获得了对叙利亚(包括黎巴嫩)的委任统治权,实行“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致使黎巴嫩和叙利亚分别宣告独立。后来这里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更是美俄两国你争我斗的激烈战场。本来法国在这里插不进手,但它先是参与美国对叙的打击行动,现在加上了复仇和反恐的理由,几乎没有人能阻止它加强在叙利亚的行动介入深度,扩大对地中海国家的影响,进而具体落实地中海联盟的构想。

所以法国肯定会持续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何时和怎么收尾取决于各种因素。随着军事行动的持续,法国能否从叙利亚捞到足够的利益?历史上它在阿尔及利亚、越南的行动都曾铩羽而归,在阿富汗也得不偿失,那么在叙利亚能否达到它的战略目的?

如果恐怖组织接着向法国发起袭击,倒是帮它做了决定,就算为了给人民一个交待,维持法国的大国形象,它也必然会坚持下去。

那么接下来就是美俄是否会接受法国在叙利亚长期介入的问题了。随着恐怖势力的扩张,美俄现在已经开始缓和敌对态度,俄罗斯绝不会放弃叙利亚这个它在地中海最后的海军基地和对抗北约的缓冲地带。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是会见好就收,还是坚持到底,或者美国需要法国来帮他来分担压力,这就要看以后法国政府的权衡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陈轩甫
法国 法国政府 法国总统 反恐 反恐战争 叙利亚 伊斯兰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