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布伦纳:美国的对华战略毫无头绪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5-24 08:16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一国的外交政策如果没有战略做支撑,就好像制作水泥预制板时不使用钢筋一样,最后一切都会碎裂开来,变得毫无用处。对于意欲影响全球局势的大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眼下缺乏战略支撑的美国就处于这样的窘境当中,而且导致美国陷入如此窘境的正是美国自己。
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荣誉教授迈克尔·布伦纳5月20日在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网站刊发文章:《美国的对华战略毫无头绪》
对于当下的美国来说,“思维不清晰”和“逻辑不连贯”是对其外交政策的最恰当描述。我们的政治领袖在外交事务上缺乏清晰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战术层面的目标也很难达成。
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超级大国,这个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将对美国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构成难以逾越的障碍。而美国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它至今仍未能制定出应对中国崛起的明确战略。
现实是严酷的——华盛顿并不具有应对中国多领域挑战的整体方案。事实上,美国所采取的是一种全无章法、疲于应付的方式。决策者用这种方式去对付中国的确很方便,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徒劳无用的。
军事
在军事层面,五角大楼的那些高官们都是单向思维,他们一心要在军事领域遏制中国,试图通过确保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方位的优势来压制北京在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而且他们还要重新启用形成于1955年的同盟网络。如果中国是帝国主义时期的日本,那么这个思路或许还有些道理,可中国并不是帝国主义时期的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精心地、系统性地制定应对方案,中国人希望通过争取盟友并对全球精英施加影响的方式来绕过美国的封锁线。他们编织了一张政治、商业和金融关系的绵密网络,所采用的方式可以说是那些处于弱势的伙伴们所难以拒绝的。
中国的这种做法无疑已经在军事上产生了切实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这一策略其实是他们在一个更高层面的复杂棋局中所采用的博弈手段的一部分,而美国尚未适应这个更大棋局的博弈。
于是,当中国提出其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带一路”倡议时,美国的应对之策是向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某偏远基地部署3000名海军陆战队员;
当中国为可能在本地区取代世界银行的新开发银行奠定基础时,美国却在与越南签署一项允许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金兰湾进行补给的协议,这一协议虽然面向未来,却是历史的倒退;
接着,当中国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点心债券市场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暗示将建立一个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国际货币监管机构时,五角大楼却在加快推动F-35C舰载机的采购。这一切难道就是美国的战略吗?
经济
在经济领域,情况同样如此。
首先,美国希望那些二战后签署的协议和建立的机构能继续如常运转下去,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那些协议和机构都是按照美国的意愿塑造我们的世界的。
而且,那些协议和机构在美国跨国公司(尤其是金融公司)全球扩张、收割利益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国并不希望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太过迅速。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相关国际机构都非常欢迎中国在其中发挥作用,他们都在非常努力地将中国纳入既有的处理共同问题的国际机制。
反映美国未来战略的第二个原则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由主义背景下的和平”(liberal peace),它与上述第一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明显带有康德哲学的典型特征。这一原则的核心观点是:世界各国如欲保持长期和平相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中国从未随大流接纳这种观点。自邓小平时代以来,中国开始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优先工作。在改革向自由市场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转变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一直十分注意与西方政治制度保持距离。
在中国,政府的领导权威(the directive authority of the state)在建立一个富裕、强大而稳定的国家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一观点是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的。
眼下在北京举行的两国贸易谈判从根本上证明了美国战略家的无可救药(hopelessness)。那根本称不上什么战略,只能说是一些一厢情愿的愿望罢了。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8年5月20日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