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打算重启30年前封存的核电站 曾是世界最早“废核”国家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9-01 12:09

这里是东南亚最早造好核电站的国家,这里又是世界最早“废核”的国家,这里是菲律宾,现在他们又反悔了……

而被称为“菲版特朗普”的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的确还是有些想法的,比如,菲律宾政府正在考虑启动30年前建成但从未投入使用的一座核电站,以确保能够获得长期的清洁与廉价电力供应。

据路透社报道,菲律宾能源部长阿方索·库西(Alfonso Cusi)周二表示,重启该尘封已久核电站须投入10亿美元(约13亿6000万新元)资金。

菲律宾能源部长阿方索·库西

这座“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核电站设计发电能力达621兆,位于菲律宾西北部的巴丹省(Bataan),当年的建设成本高达23亿美元,全部贷款菲律宾到2007年才全部还清。它也是迄今为止菲律宾仅有的一座核电站。

1986年被封存的巴丹核电站,现在是旅游景点。

库西说,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核能发电是菲律宾正在考虑的选项之一。据估计,截至2030年,菲律宾每年的能源需求量将以平均5%的速度增长。

库西在马尼拉召开的一个核能源国际会议开幕式上说:“我们须考虑所有选项,不只是要注重满足需求量,也要看是否可持续和能否遵守环境承诺。”

菲能源部准备重新召集一个在2007年成立的政府工作小组,以研究用核能源来取代进口燃油和煤的可能性。这两者目前为菲律宾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能源。

库西说,政府已经邀请了包括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协助菲律宾制定下一步计划和做出明智决定。

库西没有为工作小组完成研究工作设下时间表,但他预测此举将重新点燃抗议活动,尤其是来自环保主义者和天主教会的抗议,因为他们担心重启该核电站不安全且昂贵。

菲律宾环保组织“气候正义运动”的巴尼亚加在周二召开的会议之前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须逐渐放弃使用煤等石化燃料,但核能源不安全,也对人民和环境有害。”

1973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也波及到了菲律宾这个完全依赖能源进口的国家。为了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菲律宾已故独裁总统马可斯在1976年下令兴建该核电站,以应付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但巴丹核电站的建设堪称“命途多舛”。1979年,美国发生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出于核安全问题考虑,巴丹核电站的建设被迫停止。经过数月核查,专家发现这座核电站大大小小的问题有近4000处,而最致命的则是选址问题——核电站居然建在吕宋岛一条主地震带上,而且离著名的皮纳图博火山(Pinatubo)非常近,所以被判定为不安全,但菲律宾政府当时还是硬着头皮干下去了。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但70公里外的巴丹核电站没有受到波及。

到1984年,以美国西屋电气压水堆技术在吕宋岛中部建设的巴丹核电站已经基本完工,美国人认为,一旦全部机组投产,这座核电站每年可发电621兆瓦。兴奋的菲律宾政府租了一架波音747,从美国进口了核燃料,一切就绪,就等着燃料进入反应堆了。

但到了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几天后,菲律宾政坛大地震——阿基诺夫人领导的运动推翻了马科斯政权。新任总统阿基诺夫人决定将这座尚未商运的核电站永久关闭,成为世界上最早“废核”的国家。

巴丹核电站曾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一座核电站。

巴丹核电站的关闭对菲律宾电力供应的影响巨大,因为其装机相当于当年菲律宾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十分之一。加上当时菲律宾的一些火电厂已经老旧、面临退役,而持续的干旱限制了水电厂的发电量,菲律宾到上世纪90年代初陷入了严重的电力短缺危机,每天的停电时间8小时到14小时,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1997年金融风暴横扫东南亚,菲律宾经济增长开始停滞,原本预计的电力需求增长也成为幻影。因此,菲律宾的电力供应几乎一夜之间从短缺转为过剩。可按照政府提供担保的供电合同,菲方必须按照合同付给独立发电商最低发电量费用。电力供应过剩的财务成本最终被转嫁到菲律宾消费者身上,菲律宾成为亚洲电价最高的国家之一

十几年前,菲律宾也曾探讨过重启该核电站,2011年年初,几名菲律宾议员经过多年奔走,好不容易说服议会重启巴丹核电站但当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岛核灾难又引发安全顾虑,结果重启计划被搁置。

2013年年底,菲律宾电价上涨激起了对封存多年的巴丹核电站的又一轮讨论。菲律宾能源部长当时表示:能源部正在研究启动该电站的可能性,包括社会、技术、经济各方面的因素,但最终取决于菲律宾人民的选择,取决于阿基诺总统的决定。如果公众同意启动巴丹核电站,他本人倒是建议扩大现有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甚至扩容一倍。

正是在能否保持电力供应长期稳定的这个关键问题上,菲律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气电占菲律宾全国发电量四分之一,但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海上的马拉帕雅(Malampaya)气田,该气田预计在十年后逐步耗尽。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已经表示愿意搁置主权纷争,联手中国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

除了菲律宾之外,目前有20多个国家也在探讨使用核能发电,当中包括菲律宾的东南亚邻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延伸阅读:

菲律宾巴丹核电站:史上最点儿背的核电站

(《光明日报》2014-02-16)

这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最先进的核电站,也曾经是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座核电站。然而,仿佛命运捉弄人一般,这座核电站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悲剧色彩。29年过去了,这座总投入达23亿美元、15000人耗费6年时间建成的核电站至今仍未投入运营。这座核电站究竟发生了什么?它的现状如何?它的明天又会怎样?带着深深的好奇和满腹的疑惑,记者日前走进了菲律宾巴丹核电站。


风水欠佳

巴丹核电站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西97公里,占地356公顷,濒临中国南海,因位于巴丹半岛而得名。


总控室一瞥。图中电话机直通菲总统府。 付志刚摄

“核电站为什么没有发电就被停用。”是记者最为好奇的问题。接待我们的电站工作人员考若女士告诉记者,这里面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偶然因素。巴丹核电站是上个世纪70年代时任菲总统马科斯拍板上马的。1976年,菲政府与美国西屋公司签署建造合同,1979年开始兴建。1984年7月,工程顺利完工进入验收阶段。正当一切就绪甚至连核燃料都从国外采购到位后,1986年2月,马科斯政府被推翻,电站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新政府上台后质疑马科斯主导的这一项目有“诸多不规范”之处,可能影响项目安全,核电站因此进入暂停状态。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巴丹项目被永久停用。其实,犹如被“魔咒”紧紧缠绕一般,巴丹核电站自娘胎里就备受磨难,在建造过程中也差点下马。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而施工方正是负责巴丹项目的西屋公司。受此影响,巴丹项目中断了一年多,经过反复评估整改,直到1980年9月才恢复施工。如果没有这个曲折,电站可能在马科斯执政时期就已投入运营。上世纪90年代,菲前总统拉莫斯执政时期,由于当时菲能源短缺,曾有过重启核电站的呼声,但未有结果。2008年,面对菲新一轮能源危机,重启核电站呼声再起。菲政府邀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前来考察,韩国评估团队还做出了可行性方案。正当支持者对项目重启信心满满时,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因海啸造成重大核事故,有关努力再次搁浅。由于被长期停用,2011年起,核电站索性对公众开放,成为旅游景点。

说起这一连串的遭遇,考若女士感慨地说:“巴丹核电站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好风水’。”

随时待命

带领记者参观核电站的是已经60岁的瑞。早在电站修建阶段,他就在此工作,现在作为工程师继续担负电站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在进入电站主体建筑之前,首先要经过一道安检门。“这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安检系统,可以检测出生化物品。”瑞说。可以想象,作为拥核重地,当初这里是多么戒备森严。而如今,这些设备仅仅成为一道摆设。

走进主体建筑,第一个厂房是泵站。里面宽敞整洁,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机器,丝毫没有停止运转近30年的感觉。其中,一组黄色管道引起记者的注意。瑞告诉记者,那是进排水管道。这些管道每根直径1.8米,通过安置在海边的水泵将海水提升到这里。抚摸着这粗大的管道,记者突然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些熟悉。“这多么像‘007’系列中的场景呀,”记者脱口而出说。“如果这里开发成电影外景地,绝对受欢迎。”瑞笑着告诉记者,曾经有很多导演想来这里拍外景,但都被拒绝了。他没有解释原因,记者已然明白,对于核电站来说,金钱固然重要,但它还是想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维护着一座核电站应有的秩序。

核电站外观。圆柱型建筑内为核反应堆。付志刚摄

进入下一区域时经过一道不太起眼的小门,地面上赫然写着一行红字“有核区”。虽然十分清楚现在这里根本就没有核,但看到这样的标识还是让人禁不住心底泛起凉意。穿过长长的廊道,再爬上几段铁旋梯,我们来到一处水泥堆砌的建筑前。瑞告诉记者,这就是反应堆的外罩。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反应堆的安全,电站采取了双层保护设计。一层保护为厚达1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另一层保护为1.5英寸厚的不锈钢板墙,中间则为1米宽的环状真空地带。瑞介绍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水泥全部进口,钢材使用的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和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用的是同一个型号。瑞还透露了一个趣闻,当时负责钢板焊接的全部是女工,因为只有心细的女性通过了资格考试。这两层铜墙铁壁构成了一道“紧箍咒”,将核反应堆严严实实地包裹在里面。即便里面发生了核爆炸,也不会波及到保护罩外面的环境和人员。

进入核反应堆要穿过两道厚重的形同巨型保险柜门的大铁门。为了保持内部的真空状态,正常运营时这两座铁门永远不能同时打开。跨过这两道大门,里面就是传说中的核反应堆了。里面的一切物品可以用崭新来形容,被涂成绿色的铁旋梯和黄色的吊车在灯光下闪耀着光泽。瑞领着我们到达一处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反应堆的全景。“这是全世界可以靠近反应堆最近的地方了。”瑞说。记者俯身看下去,正中间是一个又厚又重、高达数十米的圆筒形大钢壳,顶部和我们站的位置平行,旁边则是一个上面插满数十根细长金属棒的玩意儿。站在那里,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这些玩意儿在一起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惹得求之者不惜千金,厌恶者恨之入骨。

离开核反应堆,下一个参观场所是电站中枢总控室。百余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摆放着一圈各式控制台。瑞告诉记者,这里和当初的摆设一模一样,只需把老旧的线路换掉,即可照常工作。屋内所有的按钮上都写有标识,覆盖着塑料薄膜,只有屋子中央总控制台上那台醒目的、直通总统府的电话机仿佛还在诉说着电站往日的荣光。

最后一个参观场所是涡轮机厂房。在所有厂房中,这里最为空旷敞亮。屋子的中间偏里位置,一组桔红色的涡轮机组静静地卧在那里。瑞说,这是整个电站唯一可以听见机器运转声的地方。每隔一个月,这个机组将启动一次,每一个季度,电站所有的阀门都会被转动一遍,以确保功能正常。显然,在这些管理者心底,他们还在期待核电站重启的那一天。

前途未卜

参访中,电站工作人员不时会提到韩国釜山的新古里核电站。新古里和巴丹电站为同一型号核电站,差不多同一时期完工。如今,新古里核电站不仅早已投产,而且还利用自身盈利进一步开发了电站二期和更多核电工程,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看着韩国同行的红火,巴丹核电站的员工们只有艳羡的份了。

多年来,电站管理人员和一些社会人士一直在奔走呼吁,希望重启电站。由于核电站本身存在寿命问题,时间拖得越久,运营成本就会越高,重启电站的可能性就更为渺茫。明年,核电站将满30岁,巴丹还在为重启做最后的努力。

电站支持者认为,人们对巴丹项目存在误解,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这样的事故不可能在巴丹发生。巴丹项目采用了双层保护设计,可以抵御8级地震,而且高于海平面18米,即便发生海啸也不会危及核电站,因此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相反,在菲能源短缺、价格高居不下的今天,迫切需要重启巴丹项目。只要再投入10亿美元,就可以让电站重新投入运营,并在两年内收回成本。巴丹不仅将为吕宋岛提供1/10的电力供应,还有助于拉低菲律宾的整体电价。

而反对者则坚持认为,巴丹项目位于地震带附近,距离吕宋岛火山区也不远,存在先天不足;核电价格核算时只计算了常规成本,如果万一发生核事故,其善后费用将是天文数字;此外,菲缺少核技术人员,核燃料也只能依赖进口。这些都可能造成后患。

菲政府的态度则十分暧昧。一方面,菲能源部长不久前表示,将对重启电站的呼声予以研究和考虑。但另一方面,菲政府2013年决定,从2014年起停止拨付每年60万美元左右的电站维护保养费用。而更为微妙的是,关闭核电站是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的母亲、时任菲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的决策,加之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菲民众反对重启的呼声较前更高,因此,重启核电站并不被菲舆论界看好。

离开核电站时,仿佛还牵挂着什么似的,记者在驶离几十米后不由地停下车再次驻足回望。那是正午时分,蓝天白云下的巴丹核电站显得静谧、肃穆。而电站旁边,不知名的暗红色的花儿漫山遍野正在怒放。记者禁不住再次举起相机,把蓝蓝的天、灰色的建筑、暗红的花儿一起收入镜头。也许,多年以后巴丹核电站将不复存在,但它曲折的故事注定将会继续流传。(光明日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

责任编辑:梁福龙
菲律宾 核电 核电站 能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