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完成9次南海深潜科考任务返回深圳

来源:新华社

2017-05-14 11:18

据新华社5月13日报道,“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96名参航人员13日抵达深圳,顺利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学考察。自4月9日从三亚起航,本航段航行2219海里,“蛟龙”号9潜南海,“探矿”“科研”大显身手。

5月13日,搭载着“蛟龙”号的“向阳红09”船停靠在深圳赤湾港码头。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圈定1000米级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目标靶区

“本航段利用‘蛟龙’号高清摄像和精准取样等特有技术手段,对南海3个拟定选矿区域的结核、结壳分布情况进行了探寻,初步掌握了采矿试验拟调查区的多金属结核分布特征,锁定了A区、C区可作为采矿试验预选区的主要区域。”本航段现场指挥部总指挥邬长斌说。

5月13日,负责“蛟龙”号布放和回收的水面支持李德威(左前)向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的学生介绍“蛟龙”号。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多金属结核是深海蕴藏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蛟龙”号为南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选址进行了5次下潜,初步掌握了南海拟定调查区结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资源潜力,为我国下一步开展采矿试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本航段获取的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及物理海洋等多专业海洋环境数据,为后续开展1000米级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数据支撑。

“蛟龙”号使出“绝招”助力科研

“两次在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下潜,是我国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的系统观察,获得了珍贵的玄武岩、沉积物、近底海水和生物样品。其中,玄武岩样品为研究新生代南海海山的形成时代和演化提供了基础。”本航段首席科学家石学法说。

“蛟龙”号两次在南海北部下潜探索浊流沉积,则利用近底测深侧扫、高清摄像和精准取样等“蛟龙”号特有技术手段,获取了南海北部台湾峡谷现代浊流直接的地貌和沉积证据,丰富了对本地区峡谷浊流的科学认识。

“蛟龙”号在海洋生物学及生态学方面也大显身手,采集了丰富的生物、近底海水等样品,并拍摄了大量珍贵视频和照片资料。

5月13日,在“向阳红09”船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把在南海中部和南海北部的陆坡上采集的沉积物样品打包,准备运往青岛的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研究。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邬长斌说,本航段“蛟龙”号总体技术稳定、各系统设备性能可靠,较好地完成了作业任务目标,验证了潜水器业务化运行应用能力。

第二批潜航员已具备转为初级潜航员资格

记者在本航段作业现场看到,第二批6名实习潜航员全面参与了9次下潜,完成了第二轮独立主驾驶操作。最后一个潜次中,实习潜航员齐海滨和陈云赛作为主、副驾驶,在复杂的海山区完成下潜作业。

5月13日,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的学生来到“向阳红09”船上参观“蛟龙”号。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这是我们首次作为实习潜航员驾驶‘蛟龙’号下潜。作为主驾驶,和以前作为副驾驶或者在资深潜航员指导下的主驾驶作业都不一样,需要承担潜水器在水下的设备安全、航行安全以及完成作业任务。这次作业过程比较顺利,积累了更多驾驶经验。”齐海滨说。

邬长斌表示,6名实习潜航员驾驶“蛟龙”号顺利完成既定下潜作业任务,熟练使用机械手抓取沉积物、岩石及生物样品,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按照相关要求,已具备转为初级潜航员资格。

5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系学生在“向阳红09”船上参观“蛟龙”号。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本航段结束后,“蛟龙”号计划将于本月16日赴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执行第三航段科考任务。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霍思颖

责任编辑:张建鑫
蛟龙号 中国南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