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三季开播 网友:中国奶牛都有美甲师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19 19:13

【文/观察者网 高雪滢】

十九大开幕的那天(18日),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第三季也强势回归了。

这一系列讲述中国各领域重大工程的纪录片,前两季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豆瓣评分也从8.7升到8.9。

但不同于以往,这次先在网上走红的,竟然是——奶牛。

把奶牛送上热搜的,是微博网友@她-旅行 和闺蜜的一张聊天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她-旅行

你别说,看完新一期的《超级工程》,还真觉得人不如牛。

在安徽蚌埠的现代化大型牧场里,有超过4万头奶牛,过着让网友羡慕嫉妒恨的生活。

它们,吃着人类收割的的新鲜苜蓿;

住着豪宅;

还有专门的美甲师:奶牛修蹄师……

天了噜,中国竟然还有这种神奇的职业!

顾名思义,奶牛修蹄师,就是帮奶牛修蹄的人。

奶牛的牛蹄甲跟人的指甲类似,是一种角质。人的指甲每月大约长3毫米,而奶牛的牛蹄甲差不多每个月要长5毫米左右。

如果长时间不修蹄,奶牛的跛行会增多,产奶量就会下降。

因此,为了让奶牛两个蹄瓣受力均匀,走路舒服,这个神圣的职业就诞生了。

一头奶牛每年至少要做两次美甲,才能保持心情的愉悦。

这年头,连奶牛都要讲究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了……

知道它们定期做美甲之后,再看它们走路的姿势,竟然莫名觉得十分优雅……

吃好喝好玩好,奶牛就要工作了:

一个直径超过20米的转盘式挤奶机,可容纳80头奶牛同时操作。

这个挤奶台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将近500头奶牛的挤奶过程,而整个牧场的日产奶量超过了600吨,相当于北京2000万人口一天的牛奶供应。

戳视频感受奶牛的富足生活:


奶牛之所以能享受如此待遇,得益于中国农业技术的革新。

中国拥有广袤的国土,但真正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却只有陆地面积的1/10。

如何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挑战。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完成了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现在的中国,不仅解决了13亿8千万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不断地获取更加营养健康的食物,比如牛奶、海鲜等等。

海产养殖

18000吨鸡蛋、10多万吨猪肉、20多万吨水果,还有更多的粮食和蔬菜……中国一天的食物消耗数量惊人。

但这惊人的供应数量,中国人完成了。

这一期以“食物供应”为主题的《超级工程》,讲述了中国人是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

这是一张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面孔:袁隆平。

在中国,有超过8亿人以稻米为主食,但上世纪60年代,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00多公斤,产量成为能否让更多人吃饱饭的关键问题。

1960年,还是湖南省农业学校教员的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5年后,他的杂交水稻技术把水稻的平均亩产提高到了300公斤。

今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依旧在不断突破,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可以把亩产提高到1000公斤。

这位87岁的老人没有停下他的步伐,现在,“杂交水稻之父”的身份是海水稻项目的带头人。

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性水稻,能够在盐碱地或沿海滩涂正常生长。

在青岛,有一块40亩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正在这里试验,让盐碱地也能长出粮食。

袁隆平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国推广种植1亿亩海水稻,这意味着每年的产量达到300亿公斤。

300亿是什么概念?袁隆平说,可以养活8000万人口。

中国有大约15亿亩盐碱地,这其中适合海水稻种植的,超过2亿亩。

在世界范围内,盐碱地的分布达到了140多亿亩,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技术,将会为解决全球的饥饿问题带来新的突破。

在从前不可能产出粮食的土地上,中国人正在创造奇迹。

除了粮食,蔬菜也是中国人一日三餐最重要的构成。

一个人平均每年要吃掉自身体重10倍的蔬菜量,这个数字再乘以13亿,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中国需要更多的蔬菜种植基地。

榆中、黄土高原等缺水的地方,因为一块小小的地膜,成为可以种植蔬菜的地方。

地膜不仅能保住水分,还能在夜里保温,大大提高了北方缺水地区的蔬菜产量。

每年6月,兰州高原夏菜上市,此时,中国南方恰好遭受暴雨和台风的影响,蔬菜供应不足,本该是作物生长更为有利的南方地区却成为了这些蔬菜的主要供应地。

高原夏菜的供应可以一直持续到11月,此时,中国北方的平均气温下降到摄氏5度左右,不再适合种植蔬菜,北方城市的蔬菜需要从南方运输。

当然,也不是绝对,蔬菜大棚和新型的智能温室,能让蔬菜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山东寿光地区的蔬菜大棚面积超过了60万亩,年产量更是超过了45亿公斤,这足以保证北方地区的蔬菜供应。

新型的农业服务模式,也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化。

猜猜这张酷炫的图是什么?

这是一架北大荒的负责喷洒农药的飞机,在作业季里的飞行轨迹。

水稻抽穗的10天时间内,是预防稻瘟病的最重要时机。

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必然不适合大农场。这时候,农业飞行就派上了用场。

一个飞行员在作业季里,需要喷洒50多万亩的水稻,飞行300多个架次,于是,出现了前面那张酷炫的图。

而整个防病期,北大荒垦区的作业飞机超过了40架,作业的水稻面积达到了2000多万亩,相当于16个香港的土地面积。

每年这里生产的粮食,可以为一亿人提供口粮。

新疆的库尔勒,大面积的向日葵农药喷洒,则用到了无人机。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得无人机能够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利用卫星导航的技术,无人机可以摆脱遥控器的操控,全自主飞行,作业精确到厘米。

而在育种环节,更是出现了科幻电影中常见的牛X操作: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保证质量和产量的第一要素;而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工程,能破解植物生长的生命密码。

现在的测序技术,能在植物小苗的时候,就知道材料的好坏,育种的效率提高了100倍甚至1000倍。

从育种到播种,再到收获,中国庞大的食物供应系统,周而复始地运转,保证着13亿8千万人的一日三餐。

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球22%的人口,中国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完成了这个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挑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高雪滢
纪录片 超级工程 袁隆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