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舸:西藏的夏季节日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0-02 08:22

强舸

强舸作者

政治学博士,中央党校副教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强舸】

又到西藏旅游旺季,无数游客奔赴高原。外地人眼中的西藏常常只有寥寥几个色调,雪山、寺庙、蓝天就可以概括多数人的西藏印象。真实的西藏其实不止如此,在外人所熟知的宗教之外,西藏还有更丰富、更精彩多样的世俗生活。

吃奶看戏的雪顿节

每年七、八月是西藏最好的季节,温度适宜,阳光明媚,天气很好。而且也还未到收割庄稼的农忙季节,正好有适当的闲暇。因而这段时间就成了西藏居民聚会游戏的节日。西藏的夏季节日种类繁多,随着地域、城乡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拉萨的雪顿节,从字面意思来说雪顿节是吃酸奶的节日。数百年来,政府又一直会在雪顿节期间在拉萨组织盛大的藏戏表演,因而雪顿节也被称为藏戏节。

不过,雪顿节并不是西藏影响最广的节日,从藏族习俗来说,雪顿节只是城市居民的节日,农牧民并没有过雪顿节的习惯。实际上,在西藏各地市,传统上也只有拉萨城的居民才会过雪顿节。即使在今天,以政府文件形式(放假通知)确认雪顿节的地区也只有拉萨市、林芝市和阿里地区。

林芝市是因为在民主改革后近二十年里一直属于拉萨市管辖,直到八十年代才独立成地区,因而行政上沿用了拉萨的惯例。阿里地区本处牧区,人口稀少,其首府狮泉河镇在50年前还是河边的一片荒滩,有城市居民也才是近些年的事,自然它的历史上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节日,因而借鉴了拉萨市的雪顿节传统。

“旺果”的来源

相较于雪顿节,影响范围更广的是农村居民的旺(望)果节,无论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林芝以及阿里农区的农民(不包括纯牧民)都会庆祝旺果节。不过,因为海拔和气候不同导致谷物的成熟时间不同,旺果节在各地具体的节日时间也不同。旺果节的目的是祈求丰收,时间在每年夏秋之季,谷物成熟之前。

说起“旺果”的意思,现在许多解释是:“‘望’的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它的意思是绕地头转圈,也就是‘转庄稼地的节日’。”然而,新中国最早系统记载西藏民俗的文献《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五)》(1960年版)并没有如此解释旺果节的含义,该书中只是指出“旺果”是藏语音译(该书提及的其他节日,大多都有详细的藏语含义的解释),旺果节的目的是为了庆祝丰收。

我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与藏族农民的交谈时,也问起他们认为“旺果”是什么含义。他们大多也说不清,只是说,过旺果节一般是要有“绕地头转圈”的仪式,很多地方还会专门请喇嘛来转圈和念经。有位藏族学者和我说,“旺果”应是藏语的外来词,词源应为汉语,就是汉语的“旺果”两字,寓意“谷物丰收”。

旺果节的活动本身在西藏早已有之,毕竟期盼丰收是农垦社会最悠久的传统,旺果之名却应该是清政府的驻藏大臣提写的,并由汉语音译为藏语又音译回汉语沿用至今。

夏季农闲的节日

关于旺果节与雪顿节的关系,有位藏族哥们给我说过他的理解:每年夏天,农民都过旺果节了,那城里人也就想过节了,但是城里人不种地,所以不需要去田间祈求丰收,还是在家里开开心心的吃酸奶吧,因而搞出了雪顿节。

以上只是趣谈,不过从雪顿节的内容上看,它与旺果节确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三百多年前,五世达赖定下了雪顿节演藏戏的规矩,藏戏很快成了雪顿节庆祝活动的主角,毕竟酸奶什么时候都可以吃。如今,作为重要旅游产品的拉萨雪顿节,其推介的核心内容也是看藏戏。

历史上,藏戏班子主要是来自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各县的农村藏戏班子,大多都农民兼职演出,所以也只有农闲时间才能外出表演(现在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等地已经有了职业化的藏戏演出队,但是他们依然打着农民藏戏的牌子,大型演出也需要许多业余演员)。虽然冬季有漫长的闲暇,但交通不便,而且天气寒冷,拉萨居民也不会愿意外出看戏。

这样一来,农村居民就只剩下这一个闲暇时间了,这时,施肥、灌水、除草的农活已经干完,收割又尚有时日,刚好出去唱唱藏戏,即丰富业余生活,也赚些外快补贴家用。

因此,可以这么说,雪顿节和旺果节都是基于西藏的农作物生长制度的,它们独有魅力孕育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之中。

但是,雪顿节仅是拉萨、林芝、阿里三地的节日。在西藏其他地区,还有另外的夏季节日。

赛马节与“虫草假”

那曲地区是牧区,赛马节是这里等同于旺果节和雪顿节的夏季节日,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人们聚在草原上,骑马比武,喝酒唱歌。

除此之外,那曲的另一个特色是,每年五月会给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放长达半个月的“虫草假”。因为这时正是那曲的支柱行业——虫草业开始挖虫草的季节,居民们都去草原上挖虫草了,政府也就没有太多行政事务了,但是草原上因为挖虫草常常会产生纠纷,所以政府就在城里放假。然后,一方面,学生被家长接回家去帮忙挖虫草了;另一方面,大量干部也去草原上调解和处理虫草纠纷,维持本地的社会经济秩序。

昌都地区因为农区和牧区都占了很大比重,所以赛马节、旺果节和虫草假都有,因地域而异。山南地区则在近些年因为旅游开始有了雅砻文化节这个等同于雪顿节的法定假日。不过,在西藏的各个地市中,夏季节日最有趣的当属日喀则市,那里的夏季节日是“六一儿童节”。

全民过“六一”

就是小学生们都喜欢的六一儿童节。不同的是,全国其他地区六一儿童节只会给小学生放一天假。而在日喀则市,六一儿童节是面向全体居民并且长达7天(包含3天法定假日和4天周末调休)的长假,日喀则市政府每年都会下发“六一儿童节放假通知”。

这一节日源于六、七十年代,最初是因为六一儿童节学校给小学生放假了,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为了能陪小朋友出去玩,就纷纷在那一天请假,久而久之,请假的人越来越多,反倒是还在上班的人越来越少。鉴于日喀则当时还没有类似雪顿节的假期,于是政府索性就将六一儿童节定为全地区的法定假日,全民放假过“六一”。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日喀则市独有的六一儿童节。

不过,为什么日喀则的家长六一期间会想到要请假带小学生外出游玩?西藏其他地方的家长为什么不请假陪小学生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现代化产物的儿童节与日喀则本地的传统民俗联系起来。在日喀则当地的传统中,藏历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之间原本是“林卡节”,也就是全家一起去树林中玩耍的节日。而在六七十年代,家长之所以会在六一儿童节请假,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去欢度林卡节。而拉萨等地的居民则习惯在八月的雪顿节全家外出过“林卡”,因而他们也就不会为了六一儿童节去请假了。

不过,根据历法,公历的六月初一般是藏历的四月底,而藏历的五月一日到十五日一般是公历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但是,那个时候就到了小学生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显然不该再出去游玩,所以日喀则市“过林卡”的时间也就前移到了六一儿童节。可以说,“林卡节”到“六一儿童节”的演变也是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学校制度互相调试的结果。

麻将也风靡

一般来说,在现在的游记和文学作品中,西藏总是被描述成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它独特的文化传统数千年来保持不变。然而仅仅从西藏的几个夏季节日的起源和演变中,我们就能看到西藏节日的不断变迁,传统和现代不断交融。

进一步而言,就算没去过西藏,网友们也大多知道藏族有三种传统饮品:青稞酒、酥油茶和甜茶。对于游客来说,一般很难习惯酥油茶的味道,传统做法的青稞酒(非蒸馏酒,做法和口感都类似于米酒;现在市面上卖的青稞酒大多都是蒸馏酒,也就是白酒)也很难见到,只有甜茶是即常见又受欢迎的藏式饮料,各种攻略中总少不了对“某某甜茶”的推荐,在驴友们口中,甜茶是必须体验的西藏饮食文化。

然而,甜茶的做法“红茶+牛奶+糖”,看上去和英式奶茶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藏式甜茶就是英式奶茶,它在西藏存在的历史不过百年,是荣赫鹏侵略西藏之后才从印度逐步传入的。进一步来说,英国制作奶茶的工艺则又扎根于欧洲与中国东南茶叶贸易的特性(红茶在长距离海运中受潮有所变质,需要加奶加糖调和口味)之中。甜茶就以这样独特的方式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又回到了中国西部腹地。

例子不止于此,“过林卡”一直是西藏主要的休闲方式(昌都藏族一般不说“过林卡”,而说“耍坝子”,“耍坝子”其实是四川话,是藏语与汉语相互交融的又一个例子)。“过林卡”的主要活动,除了打色子外,就是打麻将(四川玩法),这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江孜的帕拉庄园里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玩过的麻将,近年来八十分和斗地主也日渐流行。

说起四川麻将,它的脚步也不仅仅停留在西藏,在阿里地区普兰县的中尼边界上,随着边境贸易的长期开展,四川麻将也成了隔壁尼泊尔人的日常休闲活动,而普兰最受尼泊尔商人青睐的边贸商品则是北京的红星二锅头,他们会把整箱玻璃瓶装的二锅头灌进塑料桶(减重),然后再跋山涉水背回家。

总之,中国西藏即是古老和神秘的,又是开放并且现代的。丰富多彩的藏族文化形成于多种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之中,这些多种多样的文化既源自西藏内部的不同地区,也来自近邻四川、远方的福建、巍峨雪山另一面的尼泊尔和印度,还有远隔重洋的遥远异邦。文化演变,就是这样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不断的传播、交融与变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韩京霏
西藏 世俗 节日 民俗 文化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

德总理率商业天团来华,“没中国不行”

“伏特台风”真相:美方和微软以黑客栽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