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利用生物材料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新华社

2016-06-17 17:17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治疗是世界性临床医学难题。记者6月16日从中科院获悉,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有了重要突破,该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戴建武领导的再生医学研究团队通过十余年努力,研制了基于胶原蛋白的神经再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引导脊髓再生。目前接受治疗的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有位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的患者,经过一年多康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大幅度改善,可在支具的辅助下通过髋关节的活动行走,能够准确感知到小便。

6月16日,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我国首例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手术的患者刘某在恢复师帮助下进行恢复训练。这位高空坠落导致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的患者在2015年4月22日接受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手术后,经过一年多康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大幅度改善,可在支具的辅助下通过髋关节的活动行走,能够准确感知到小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据介绍,我国现有超过200万脊髓损伤患者等待救治,每年新增10万人左右。患者损伤部位的神经元坏死,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由于神经元不具有增殖功能,人们希望通过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移植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

戴建武团队认为,在脊髓损伤部位会形成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形成大量瘢痕,使得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而极少分化为神经元。这导致病人很难恢复。

他们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可以激活内源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并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以生物材料为基础,构建适合脊髓再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神经元,从而使急性脊髓损伤获得再生修复。

“我们研发了基于胶原蛋白的神经再生支架,把间充质干细胞‘种’在胶原蛋白作成的支架材料上,再移植到患者的脊髓损伤部位。”戴建武说,“这样在搭建脊髓神经再生桥梁的同时,也有利于重建再生的微环境,使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6月16日,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医生给一名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医生在准备置入的胶原蛋白神经再生支架。

6月16日,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神经外四科主任汤锋武(左)和助手一起给一名陈旧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手术。

戴建武团队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合作于2015年4月22日进行了首例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手术。时隔一年多,记者16日在医院看到,这位高空坠落导致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的患者在接受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手术后,经过一年多康复,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大幅度改善,可在支具的辅助下通过髋关节的活动行走,能够准确感知到小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据介绍,另一位颈段损伤患者,经过近9个月的康复,上肢运动功能大幅度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戴建武介绍,目前团队已经开展了50余例陈旧性和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我们计划近期加大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再生医学修复的临床研究规模,开始设计针对急性部分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案。”他说。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能否彻底康复?科学家表示这还不好说,因为这种方法并无先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每一点进步都意义重大。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患者受益。”戴建武说。

据了解,戴建武团队还利用这种方法开展了子宫内膜损伤等临床研究。他们利用胶原生物材料,结合自体骨髓干细胞,修复不孕患者瘢痕化的子宫壁,成功引导子宫内膜再生,使不孕患者顺利怀孕。

责任编辑:宙斯
生物 医学 生物医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