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更迭年货变 无人机等智能产品成新兴选项

来源:广州日报

2017-01-27 15:17

年三十(1月27日),《广州日报》刊文盘点今昔年味儿的不同,原标题:“年味掺智能 年货传统情”。

[故事]

新春走基层·迎新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春节,您会带什么年货回家跟最爱的亲人分享呢?是否年货手信已经快递比你早一步到家了呢?如果进入时光隧道,往回走十来二十年,那时候人们回家过年,即便不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也是大包小包往家里扛……铁打的春节,流水的年货,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20世纪80年代手工年货传心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家对于年货的记忆更多停留在“吃”的层面。胡女士大学毕业分配到佛山工作,“我记得第一年回家过年,大包小包的都是广东这边过年的传统小吃,像糖莲子、糖椰片、糖冬瓜等等,这些在四川是没有的,特别是椰丝和椰片是南方产的,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都指定要带,特别喜欢吃。”胡女士回忆说,后来在佛山成家了,家婆过年前就会开油锅,一大家子人一起做煎堆、酥角、牛耳仔等等,也肯定会留上一份让她带回老家。

年糕意味着步步高升,腊肠就是长长久久,煎堆碌碌金银满屋,佛山本地传统的年货,几乎都各自有着美好的寓意。“每年接近岁末,酒店门口就会有人排队买发糕,规模一点都不逊色于中秋的时候买月饼。”佛山皇冠假日酒店(原佛山宾馆)中餐总监黄志刚回忆说,除了佛山本地人必须要备这些年货外,还有不少外地人是来酒店拿了发糕就去赶火车,觉得拿着这份年货回家很体面。

20世纪90年代洋年货与本地货并驾齐驱

李先生是1995年来佛山工作的,他第一次从佛山回云南老家过年是1997年,手信是一瓶白兰地洋酒。“当时大型自选超市很少,我特意坐了好久的车过去乐从,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了那瓶酒回家。”李先生说,当时商品流通性不强,在云南腾冲,洋酒洋烟这些洋年货是很稀罕的东西。除了洋酒,李先生还带了他认为最能代表佛山特色的石湾公仔。“当时回家真是个大工程,因为要坐30多个小时火车,还要转车接驳,我把东西里三层外三层地保护起来。”李先生说,后来带回家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家乡都有得卖,但是有一样是必带的——霉香咸鱼。“云南几乎没有咸鱼卖,但是我妈妈比较喜欢这种口味,所以每次回家都会提前买好。”

“曲奇饼、蛋卷、瑞士糖这些现在还有的洋年货,那个年代是很受欢迎的。”阿石回忆说,当时有一种糖叫“利是糖”,包装是大红色的很喜庆,南方说的“利是”就是北方的“红包”,所以回家的时候必须带几袋回家,分给小朋友。“带着这些年货回家会感觉特别有面子。”阿石说。

现今网购年货送到家

刘小姐来自江西,“以前每年回家都会买九江煎堆、鸡仔饼、核桃酥这些广东贺年小吃回去,因为家人很喜欢吃,现在都直接网购快递回家,自己就可以轻装回去。”刘小姐说,上周末已经在门店购买,而且门店就有包邮服务直接快递回家。“可能我还没回到,年货已经先到家了。”

家住南海区的尹先生则更简便,“现在东西很容易买,直接带钱回家就好了。”尹先生说,家人已经一早就叮嘱他不用带年货回家,因为家里都已经准备好了。

谢女士刚生完宝宝,今年过年打算就不到处走访亲戚了。“我给在海南的姑姑买了张购物网站的现金卡,直接寄给她让她自己选礼物,也表晚辈的一点心意。” 谢女士说,现在很多老人家都已经精通用微信、购物网站这些工具,也不用像以前大包小包往家里扛这么麻烦了。

置办年货是跟过年回家同样重要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经济发展科技巨变,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催生了新的过年方式,年货的“定义”也更加多样化。

记者在深圳发现,如今,置办年货除了传统的吃穿用品、家庭电子产品外,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产品也被越来越多追赶潮流的市民选择。年货从满足物质到追求品质的变迁,也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全新理解和向往。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阮元元

[传统]

煎堆一个麻团炸出香甜的年味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煎堆是广东人必备的年货。在北方被称作麻团、麻圆,用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撒芝麻,馅甘蜜味浓,皮酥脆异常。

在佛山南海九江龙涌村,超过80年历史的“邹广珍珍记煎堆”店,几十位穿着整齐厨师服的师傅,正忙个不停地制作那道酥脆可口的传统食品——九江煎堆。

胡伯伦,是九江珍记煎堆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小跟随同为传承人的妈妈邹珍珠学做煎堆,一眨眼,50多年已经过去,而伦叔对制作煎堆的热情从来未曾消退。订制的黄糖、精选的花生……从糖浆和馅料的制作、到搓粉研皮、上芝麻、下油锅,对手工制作的坚持,已经成为珍记煎堆名声在外的理由。

伦叔还别具匠心地设计改进了煎堆专用的脱油机,让煎堆甜而不腻,而且解决了包装后油渗出的缺点。据师傅介绍,“邹广珍”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底开工,一直做到腊月廿五、廿六,这期间的厂房里忙碌无比。

扎蹄一道“酝扎蹄”传承两百多年

在佛山禅城,老字号得心斋的伙计们,在忙前忙后加班准备扎蹄。

“以往每年春节前,几乎都会卖出近1吨的酝扎猪蹄,很多客人都是特意来到店里打包带走。”得心斋负责人陈小姐表示,以一只扎蹄500克来算,就有约2000只扎蹄成为年货。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得心斋”,以一道“酝扎蹄”传承了两百多年历史,逢年过节都是人们省亲的手信。“以前在老店的时候,师傅站柜台,制成品放在盆内用卤水腌着,顾客光顾多少,他就切多少;如果外来客人,师傅会问明携往何处,有多少路程,什么时候食用,就根据这些情况,替顾客调好味,等到吃的时候,味道恰到好处。”陈小姐说,十几年前客人买扎蹄做年货带回家,店里会提供一个砂锅,盛足够的卤水,让扎蹄保鲜,不过重量大携带不方便;后来有了真空包装,就可以做成礼盒装。

西樵大饼西樵人省亲必备手信

西樵大饼,也是佛山比较有名的特产,西樵人过年省亲,必然会带上西樵大饼作为年货手信。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的西樵天园饼家,是首家制作正宗西樵大饼的饼坊,至今已传承六代,逾百年历史之久,并荣膺“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樵大饼传承人。“我们为了保持西樵大饼最传统的风味,没有放添加剂,所以西樵大饼都是现做现卖,最长也只能放7天。”天园饼家负责人陈先生表示,作为传统的年货,西樵大饼目前还没有上网销售,如果要品尝到这种佛山本土特有的味道,还真的必须亲自到西樵购买。

[现代]

年货除了吃喝用还有科技“酷”

清洁机器人送老人

家住深圳老家湖南的雷阿姨准备购置一台携带方便、价格不菲的智能擦窗机器人送给老家80多岁的父母。她对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我第一个孩子刚出生,那时候物质比较匮乏,办年货离不开吃,腊鱼腊肉、瓜子花生,觉得有吃就很幸福,当时办年货算是一年中最大的开销。”

雷阿姨告诉记者,如今在国外留学的孩子和深圳的多种科技展示活动的影响下,她对智能家居用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现在条件好了,过年即使有钱买吃的也吃不下多少。去年过年,我给老家买了扫地机器人,父母都说挺好用的,今天我看商场里又有擦玻璃机器人,这下可以彻底解放老人家的双手了。”

迷你无人机送孩子

深圳南山的苏先生自己是个高科技产品爱好者,趁着过年不仅给孩子在网上订购了一个迷你无人机,还提前在网上买好了春节后孩子上幼儿园的开学礼物——一个AR 3D地球仪。

“今年无人机特别火,我自己买了台大疆无人机,过年前我灵机一动,给孩子选了个几百块的迷你无人机,操作简单又安全。”苏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打算春节期间,带着孩子到公园飞“父子机”。

观点:智能产品成消费主流仍需时日

如今,在深圳各地除了会举办传统的年货展,也有了充满未来感的“创客新年”展。

深圳福田中心区的皇庭广场最近人气非常旺,商场的多个海报墙上都贴着“最酷的礼物叫‘未来’”的宣传标语,而“创客新年”活动在广场中庭将“创客新年礼物”以“全开放”的形式展示给深圳市民。

许多大人带着老人孩子,被现场展示的智能炒锅、格斗机器人、娱乐机器人、VR眼镜、意念控制无人机、智能睡眠监测仪等多款生活化的智能产品吸引驻足,热情体验。“高大上”的智能产品成了人人手中随意“把玩”的“最酷年货”。该活动策划方“未来仓”创始人陈乐对记者表示,虽然市民对智能产品很好奇,但是态度仍多以“看热闹”、“参观”居多,价格较高、非刚需和产品并不成熟等特点,较难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不是新年送礼的主流选择。

“我们想用新年这个消费刚需节点和老百姓对新年礼物求新求异的需求,借此让更多人参与和体验好的项目,让消费来拉动产品成为商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陈乐说。

文/广州日报记者高敏华(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周远方
无人机 春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