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读懂中美俄三角,先要认清两个美国、两个特朗普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4-22 08:39

沈逸

沈逸作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4月以来,国际局势波云诡谲,“习特会”、美59枚战斧导弹空袭叙利亚、“卡尔·文森”号航母北上朝鲜半岛等国际“大戏”轮番上演。在此背景下,观察者网于19日特邀王文、沈逸两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至观天下讲坛,为大家解读“中美俄三角与叙朝危机”。本文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沈逸老师所作主题演讲。】

对当下国际局势的理解与分析,都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下面就中美俄以及叙朝方面的最新动态,我来介绍几个分析视角。

第一个是美国副总统彭斯对韩国进行了访问,在这次访问当中释放出了一些比较强硬的信号。你会发现无论是彭斯还是蒂勒森,到韩国访问都会去参观三八线非军事区,然后向北方进行眺望,再做一些强硬的表态。

从历史角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视察三八线的照片非常有名,这种在特殊敏感时期的动作通常会被视为某种比较强硬的信号,于是不久就爆发了朝鲜战争。所以现在美国领导层前去三八线非军事区视察,于是媒体就会猜想美国是不是要采取什么动作?

左:彭斯参观“三八线”非军事区 右:杜勒斯视察“三八线”

第二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19号CNN发布的头条消息,官方消息称白宫和五角大楼就派往朝鲜的航母打击群的位置的沟通出了偏差。

大家认为美国要对朝鲜动武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它派了若干个航母打击群。一般认为派一个过去是演习,威慑一下;派两个过去,动武的意味就比较浓;派三个过去也许就是要直接开战了。

于是,当卡尔文森号航母掉头北上朝鲜半岛时,加上特朗普在推特上说我派了一支无敌舰队过去,很厉害的样子,大家都担心是不是要打起来了,结果这个无敌舰队在哪呢?

上图是4月15号美国官方报道,卡尔文森号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叫Sunda Strait的地方。

左边这张地图为舰队实际所在位置,右边是它预期到达的位置,两者之间一南一北差了3500英里。如果是它在预期到达的位置,你可以说美国在朝鲜半岛附近聚集了两个或者三个航母打击群,态势非常紧张,但结果它是在左边那个位置,至少可以说美国不会有太大动作。

更加有趣的是,如果说这是一个误会,源于美国内部沟通失误。那我们有理由问:这样的美国还是网络流传段子里那个“我想打谁就打谁”的超级大国、世界霸主吗?对付朝鲜这样一个国家,这种吊儿郎当、漫不经心的态度似乎有点问题。你家总司令不知道手上最猛的部队在哪儿?如果说是威慑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能力、意志和发出信号的可信度。美国这样一闹,人们倒要思考它发出的威慑信号还有多少可信度?

1.理解今天的美国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研究叙利亚问题、朝鲜问题,研究中美俄三角关系。首先要对中美俄三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其是今天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事实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现实中的美国,另一个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国。后者是根据以往美国的行动、我们以往对美国的了解构建的一个知识和观念,这种主观的认识和现实中的美国实际是否吻合?

因为美国处于变化之中,变化与现实之间是有落差的。在一种情况下,这种落差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你对事物的基本判断。另一种情况则是这个落差很大,你必须修正对事物的判断。眼下,我们必须意识到想象中的美国与真实的美国之间的落差。

我给大家看一个侧面的数据,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US debt clock”,即美国国债时钟,这个时钟时时刻刻在变化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国债占美国GDP的比值。

我对这个数值从1944年到2017年的历史变迁做了一个总结,这个历史走势大体上是这个样子。

你会发现它走出了一个V字型曲线,如果对美国政治比较熟,可以把曲线走势与不同总统时期美国的强硬与温和程度做一个对比,然后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说它的低谷大体出现在尼克松任内,然后从低谷向高潮发展的第一波出现在1988年里根政府的第二任期。里根政府以重振国威出名,特朗普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基本上是里根政府重振国威的一个简单复制版本。

想要重振国威,成为一个“想打谁就打谁”的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花钱。美国必须增加国防开支,由此而来的代价是必须增加债务占美国国债的比值。现在这个比值是多少?特朗普接手后大体上是105,这个比值相当于二战结束时,1944年罗斯福任内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但是要注意现在可没有什么世界大战。

如果真的要打起来,发起一场烈度远远低于二次大战,由美国策划的局部冲突——朝鲜战争,这个比重会上升多少?美国能够承担的比重是多少?朝鲜半岛这片空间又能允许美国采取怎样烈度的行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形成一个粗略认识后,我们就可以对美国总统发出的威慑的可信度进行评估了。

没错,你有航母,你有打击力量,你的武器非常先进,可你用得起吗?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威慑力兑现,变成一种行动?

所以我们对今天的美国进行分析时,需要了解美国国内政治过程对其对外战略的影响,需要了解特朗普面临的政治生态对其对外决策的牵制,以及叙利亚和朝鲜危机的不同性质所带来的显著区别。

2.理解特朗普

特朗普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理解特朗普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检验美国政治的变化,而且能够检验我们研究美国的方法论和框架。在我看来,现在存在两个特朗普、一种逻辑以及各种各样的套路。

首先,“两个特朗普”一个是选举时期的特朗普,另一个是执政时期的特朗普。特朗普在选举时期,他是一匹黑马,他打破了所有所谓的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打破了所有观察美国政治的框架和套路,他被认为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选手,他是一个挑战美国所有既成规则的选手,他是一个俗人总统,他敢作敢为……

没错,选举时期他也许是这样的。但我们需要避免将对选举时期特朗普的观察套用到执政时期的特朗普身上。当特朗普开始执政,他面临的是华盛顿整个官僚体系,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架构。自由主义者在讲美国政治制度时经常提到的美国政治制度设计的初衷——分权、制衡,然后让好人做不了坏事,让坏人做不了好事,但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系统。

在对特朗普进行分析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忘记这个政治制度对特朗普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这个体系中特朗普也许不能把他的言论全部转化为行动。而在选举时,特朗普的言论、行动是不受这种影响的,所以要避免无条件地把特朗普选举时的行为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他执政时期,然后产生一个错误的认知,即过高地估计特朗普的战略意志和行动能力,以及可能带来的新挑战。

其次,尽管有不同版本的特朗普,但是他遵循的是同一种逻辑。他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强调自我中心,他非常擅长做理性选择,他的利益衡量的标准从来不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政客不存在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进行选择这种行为模式,因为这是非理性的,他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政治计算和收益。

特朗普式乖巧

特朗普的需求是什么?在第一任期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追求连任。作为一个新任总统,他需要在就任一百天内交出一份答卷,然后大家可以想想特朗普自宣誓就职以来,都做成了哪些事?有哪些成绩?

他宣布退出TPP,他通过行政法颁布了“禁穆令”,但两次都被怼回去了。然后他想干掉Obama Care,但没有得到共和党内部的足够支持,在投票前撤了。他想修改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架构,第一个版本的行政命令草案曝光拖延了一个月,出第二个版本被曝光又拖了一个月,到第三次实际签署的时候,没有形成任何特朗普式的创新和政见,他基本上重复了奥巴马有关美国网络安全政策的安排。还有他的墙建起来了吗?他的盟友关系有没有本质的变化?

如果来列一下特朗普在任期一百天内取得的非凡成就。第一个跟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晤,第二个往叙利亚扔了59枚战斧,第三对朝鲜放了一堆狠话,这第四就没有了。

对于这样一个特朗普,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第一特朗普极其精明,精明到什么程度?他知道用鲁莽作为自己精明的掩护来谋求最大的短期收益。第二,他对实力的逻辑非常敏感,所以他可以欺负日本,欺负澳大利亚,但他在跟习主席会面时不会做任何小动作,言行非常小心。第三,他善于使用虚张声势的方式对谈判对手施加心理影响,为的是让自己在对手心目当中看起来比实际上更强大,从而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3.中美俄三角关系认知和演进

关于中美俄三角关系认知和演进,我认为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冷战时期中美苏三角关系简单复制到今天,因为今天我们不再打冷战。冷战当时的环境是今天人们所不能体会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氛围,这种氛围有生产方式作为支撑,有当时的政治关系作为表现,背后有当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深刻影响着大家的行为。

第二,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内政治因素对国家行为的影响同样重要。在任何时候不要抽象地考虑国际体系,尤其是在任何时候不要简单地套用古典地缘政治的理念分析现在的中美俄关系,比如陆权论、海权论。如果不是研究的必要,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三角关系这个词应该慢慢淡出国际关系范畴,它是一个有时代性的东西,但是今天你要用也可以,但要做必要的修正。

第三,在研究中美苏三角关系和中美俄三角关系时,必须关注力量的分配,整体性的实力在中美俄、中美苏发生的决定性的转移,这种转移带来什么结果?

在中美俄关系当中,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影响中美俄关系演变最重要的因素是中美力量的对比。特朗普上任以后,尤其在蒂勒森出任国务卿后,在社交圈、媒体界出现了“联俄抗中”这种说法。

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也有很多人对此很难接受。但是如果你站在军事理论的角度来说,即所谓的balance of power,中美俄三角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大国军事结构的构建。那么在大国军事结构当中,谁是需要被平衡的那个?谁是会打破平衡的?大家需要超越意识形态和其他既有的刻板印象加以准确的认知。

其次,影响中美俄关系变化的短期因素,目前看起来主要来自美国国内。从整体实力上来说,对美国霸权优势构成最直接冲击和挑战的就是中国整体力量的稳步上升,以及由此转化的军事实力。我们的航母正在准备中,我们的海外投送能力正在提升,我们的先进装备正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都是我们经济实力转化出来的东西。

对于像基辛格这样的传统现实主义者、那些偏好军事理论的人来说,提出今天的美国应该缓和跟俄罗斯的关系以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这个主意在逻辑上完全是成立的,但什么东西阻断了这种变化?是党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刻板印象,以及利益集团的固有结构。这个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国内,大家可以将弗林跟俄罗斯的不当通话以及隐瞒信息,国会对特朗普“通俄”的调查作为最典型的象征。

4.对叙利亚、朝鲜危机的简要观点

下面有几张有趣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游戏,胆小鬼博弈(game of chicken),是博弈论当中非常著名的模型。比如说同一条街区的两个小伙儿看上了同一个美女,奈何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决斗一把,只有最猛的那个才能配得上美女。

于是,两人分别乘汽车相向而行,并且要确保他们的车轮始终压着中间那根中轴线。在交汇的一瞬间,猛人会直接前行,而胆小鬼则像小鸡那样转弯逃跑。这就是典型的小鸡博弈游戏。

在小鸡博弈游戏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一切方式向对手施加精神和心理上的影响,确保对方不愿意跟自己同归于尽。其秘诀在于装不要命,让别人相信你真不要命。

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的一张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扳腕子,眼睛瞪着眼睛,看谁先眨眼。肯尼迪在距离古巴181英里之外画一条封锁线,不许苏军穿过,穿过我就打沉。先不管穿过以后是不是真的敢打?你先试试,就看你敢不敢。然后赫鲁晓夫不敢穿越,最后古巴导弹危机以肯尼迪大获全胜而告终。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一直在和苏联玩这种游戏。但是今天我们在叙利亚、朝鲜,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场景的小鸡博弈,是两个实力严重不对称的对手在博弈,比如美国跟朝鲜。

叙利亚问题和朝鲜危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先说说共同点。

第一,它们都可以被视为国际体系整体力量变迁在局部节点的一种投射。列宁在讲俄罗斯革命时说这是整个资本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被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朝鲜半岛以及叙利亚所处的中东地区就是今天国际体系的薄弱环节。当这些薄弱环节在经济运行、政治力量对比、地缘战略结构变动时,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动,这种变动与现有结构之间的摩擦和冲突通常会演化成危机。

第二,外部大国的能力和意志构成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叙利亚和朝鲜问题他们本地人都解决不了,他们的命运取决于外部大国的能力和意志。外国大国什么时候就该地区的局势安排达成一致了,局势就会稳定下来,否则就会持续动荡下去。但是动荡的烈度是受控制的,因为本地行为体能够支配的用于改变局势的资源是有限的。

第三,对于在朝鲜半岛和叙利亚的所有相关的行为体来说,包括本地的和外来者,他们自己具备的能力、他们承受成本的能力与他们所追求的最好目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能力做的他不想做,想做的他没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不同点。

朝鲜和叙利亚本身的属性、地区的结构非常不同。以美国来说,特朗普兴趣来了,往叙利亚扔了59个导弹,叙利亚被炸了以后怎么办?也没怎么办。因为叙利亚问题有相对的独立性,边缘线非常清晰,有一个停止点。这个边缘线在哪里?在叙利亚跟以色列的边界。停止点在什么地方?外部力量是否以地面部队的方式成建制地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国在叙利亚玩得很嗨,在中东这块美国都可以这样做。

上一次美国在中东地区这么搞是什么时候?1998年12月17号到12月30号,在国内陷入性丑闻的克林顿在伊拉克策划了一个三天的轰炸行动,叫沙漠之狐。第一轮克林顿扔过去500枚战斧,后续炸了三天,理由是萨达姆·侯赛因当时不配合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调查。炸完以后,萨达姆继续存在了很长时间,联合国的调查也持续了很长时间,美国的轰炸结束之后也没有采取任何新的行动。

朝鲜问题的特点又是什么?

首先,朝鲜核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朝鲜核问题和朝鲜半岛的前途和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问题从来不是美国跟朝鲜两家能够说了算的。第二,它的边缘线非常模糊。第三,朝鲜半岛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就是说一旦对它使用了武力,破坏了现有平衡,它很难再达成一个新的平衡。

在网上流行的同一个段子里还说,对于朝鲜来讲是“谁打我我就打韩国”,这个问题在技术上没有解决,在成本上没有解决,在政治意志上也没有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在朝鲜复制叙利亚的行动模式,精准地打完就走,这种冲突模式在我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非美国有一揽子解决方案,不仅仅能干掉朝鲜的核能力,不仅仅是在朝鲜进行政权的更迭,而是整体性地解决朝鲜半岛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除非满足这个条件,否则朝鲜半岛将长期处于一种敏感但稳定的僵持状态。

当然,如果特朗普真是个奇怪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也许这个月底他弄了一群航空母舰就把朝鲜给炸了,who knows?有可能,但是我认为概率非常小。

构建分析叙利亚和朝鲜问题的框架

大家可以考虑从不同方面建立一个分析叙利亚和朝鲜问题的框架。

第一,各个行为体追求的利益是什么?这些利益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利益、主观和客观的利益、国内和国际的利益。

第二,不同利益在不同行为体的权重是什么?比如,对于朝鲜和美国来说,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朝鲜和美国各自愿意为此承受多少代价。如果你认为对于朝鲜来说核问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命题,或者如果你认为对于美国来说,这只是美国关注核扩散的一个比较次要的问题,那么它们所能够支付的代价以及对利益的赋值权重就是不同的。

第三,可以调用的资源,有量化的资源,也有不可量化的资源。

第四,可以承受的代价,包括心理上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半岛的局势已经持续了那么长时间,这就说明这个地区的结构有某种内生的必然性。在这种内生的必然性被改变之前,要改变这个地区的整体结构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第五,可行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粗略地讲就是用负责任的行动方案,替代这种竞争性的边缘政策博弈。比较直白地说,主要的行为体在朝核问题上,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在进行一种比较技术流派的政治“秀”,在这背后它的加码、它的威胁、它的施压都是套路化的。


无法播放请点击这里观看

西方对叙利亚的介入,以及有关叙利亚解决方案的事情可能比朝鲜那边更糟糕一些。现在对于西方来说,叙利亚问题可能已经不再是利益问题了,更多的或许是面子问题,是基于某些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党派算计的特殊的面子问题。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负责任的行动,就是以有利于地区安全和稳定,而非服务于特定国内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去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解决这些地方的问题,因为它正在慢慢的变成一个溃烂性的伤口。

以叙利亚为例,大规模涌出的难民事实上让那些始作俑者在国内开始承受了代价。所以在叙利亚方面,我们可能需要用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情感因素的结构来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也很简单,尊重叙利亚本地自然产生的政治结构和它的合法性,在没有找到稳定的解决方案前,避免强制性的去推动它。

在朝鲜,我们需要两套方案。一套是阶段性的解决方案,一套是长期解决方案。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推动各方以负责任的方式启动一个长期的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毕竟作为世界上最后一块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活化石,该区域的问题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搁置下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朝核问题 叙利亚危机 导弹 美俄关系 中美关系 观天下讲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