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中俄联合反导,普京掏出真家伙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6-04 19:25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有关中俄两国联合反导演习的相关新闻得以披露,特别是俄罗斯在演习期间巧合地试射了一枚本国研制中的“努多尔河”反导导弹,让人对这次罕见的联合演习背后的内容充满了好奇;而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空军关于本国空军将要装备第五代战斗机的消息,也让不少人激动起来,作为长期使用中国空军战机的盟友,巴基斯坦的这一表态,也极有可能会带来我国航空工业对外出口历史上的又一次突破。

巧合的试射

俄罗斯媒体援引俄罗斯国防新闻与信息管理局消息,5月23日至28日,中首次首长司令部联合反导计算机演习“空天安全2016”在莫斯科举行。根据目前披露的消息,参演双方为俄罗斯空天军参谋长兼第一副司令员帕维尔·库拉琴科率领的俄方参演人员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麻振军率领的中方参演人员。考虑到司令部演习不动用实际作战部队参加演习,判断演习档次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参与演戏的司令部人员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中俄联合反导演习虽然报道内容很少,但两国空军参谋长领衔的司令部人员阵容,显然是此次演习高规格的又一个体现。

笔者此前曾经猜测,由于中国并未实际部署针对洲际导弹的反导系统,因此此次司令部演习可能针对的是战区一级的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涉及的武器级别也主要是红旗-9和S-400级别的远程防空导弹。不过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笔者的这一判断显然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中俄双方在演习中涉及的,应当还是最高级别的洲际导弹防御系统。

“空天安全2016”说是计算机演习,但却试射了一发实弹

可算“巧合”的,是俄罗斯在中俄联合反导演习期间试射的一枚“努多尔河”反导导弹。熟悉情况的美国防部官员透露,这枚导弹是从莫斯科以北800公里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基地升空的。这枚导弹升空后进行了亚轨道飞行,并未攻击实际目标。这一消息由美国媒体《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最先公布,不过导弹却被美国方面认定为一种“反卫星”导弹,作为A-235系统内的主要反导导弹,“努多尔河”的射程和射高理论上的确具备打击近地轨道卫星的可能,不过二者在作战过程上完全不同,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这一巧合也引发了许多中国媒体的猜测,他们纷纷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次为中国客人准备的“观摩”。为的是向中国人展示反导作战的具体过程。作为俄罗斯最新一代反导系统的新拦截武器,“努多尔河”反导导弹一直相当低调,不过从苏联时期开始发展的俄罗斯反导系统,至今已经开始更新第三代。如果单从时间上看,这一系列反导系统不仅开发历史要比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久,其实际运行经验更是比美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套系统最初可以上溯到1956年的A系统,这是苏联研制的第一个针对远程弹道导弹的拦截系统。在洲际导弹诞生前一年开始研制拦截导弹,苏联的“未雨绸缪”功夫确实相当了得。不过当时的防空导弹技术水平十分有限,连S-75这样的防空导弹在1957年才刚刚进入苏军服役,V-1000的整个设计也就类似于一发使用核弹头“超大号”S-75。虽然这种试验导弹在1962年的试验中于25000米高空击毁了模拟来袭导弹的靶弹,不过V-1000却因为射高太低被放弃。随后出场的,便是经过改进的A-350反导导弹和A-35反导系统。

V-1000反导导弹

从技术上说,A-350反导导弹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倾斜导弹发射架发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作为要在外太空作战的导弹武器,它比之前所有的防空导弹都要大得多:A-350弹长19.8米,弹径2.57米,弹重32.7吨,使用3级固体燃料推进,不仅比一些中短程弹道导弹还要巨大,其倾斜发射架的尺寸也十分惊人。与这种巨型导弹相配套的是8个环绕莫斯科的导弹发射阵地(最终只建成了4个),每个阵地包括2套导弹跟踪雷达、1套制导雷达和8个导弹发射架,以及更大规模的远程预警雷达网络。这套系统在1967年开始部分投入使用,而被北约称为”橡皮套鞋”的A-350导弹则多年在红场阅兵式上展出,称为苏联导弹技术先进的象征之一。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在1969年开始部署“哨兵”反导系统,但这套系统没有几年就因为对保护华盛顿的国会老爷没有任何用处而以“技术原因”废弃了。


1966年阅兵仪式上的A-350导弹

A-350的发射阵地

A-350在对抗单枚来袭导弹时还有一定效果,但面对多弹头攻击和伴随干扰措施以及诱饵的核弹时就力不从心了,因此苏联又继续研制了改进的A-35M导弹防御系统,并且使用装备液体第三级的A-350R导弹。不过随着80年代新一代核导弹的服役,苏联也开始研制新一代的A-135反导系统。

A-135系统使用的导弹包括两种:一种是51T6导弹,用于在大气层外拦截高度100公里以下、距离600公里以内的目标;另一种就是53T6导弹。A-135反导防御系统是1971年开始研发的,1978年苏联部长会议签署了关于开始建设A-135反导防御系统的命令。由于苏美1972年签署的无期限的“反导防御条约”规定每套反导系统的固定发射装置不超过100具。因此最终投入部署的拦截弹包括36枚射程较远的51T6拦截弹与64枚射程较短的53T6拦截弹。

51T6导弹及其一处发射阵地

53T6导弹及其一处发射阵地

虽然外界一度认为A-135系统是A-35M的改进型,但实际上二者的重合之处并不多,A-135一共建设了7处发射阵地,其中只有两处51T6发射阵地是由A-35系统的阵地改建而来。虽然依然使用低精度且没有实用性的核弹头作为战斗部,但整套系统都使用了更加科学的垂直发射系统。1989年A-135系统宣布成军,但由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经费不足,直到1995年整套系统才进入战备状态。

A-135系统的垂直发射井

53T6导弹发射

尽管A-135还是投入了战备,但苏联解体对该系统造成的损害已经永远无法改变:A-135的早期预警雷达中有多台部署在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其中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雷达站还能依靠租借的方式勉强维持,但是直面北约的拉脱维亚雷达站却被彻底拆除,使得这套重要反导系统在冷战结束后的头十年里一直无法发挥关键的作用(2003年俄罗斯在这一方向上建设的“伏尔加河”雷达才勉强补上了这一缺口)。由于核弹拦截在当代已经不可行,51T6导弹在2003年前后也逐渐退出值班序列,53T6也换装常规弹头继续服役。

至于现在正在研制的A-235系统及其关键的53T6M反导导弹,则是伴随着俄罗斯新一代“沃罗涅日”系列远程预警雷达的部署开始开展的新一代武器。A-235在雷达系统上依然使用A-135的雷达系统,只是对其所用的电脑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而在发射系统上,由于53T6M在体积上有了显著的缩小,新一代的A-235使用了多轴发射车携带的双联装发射系统取代了原本坚固的地井发射系统(这同样可能是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毕竟使用固定雷达和固定指挥系统的要地反导系统根本用不上机动发射装置,却可以节约昂贵的加固发射井翻修费用)。不难看出,在美国大规模部署反导系统的今天,俄罗斯虽然在架势上不甘示弱,但本质上走得反而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升级路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A-235的这笔“小钱”花得并不轻松。最初计划在2015年完工的A-235系统由于试验不顺利,在连续两次试射失败后,直到2015年年底才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射,2016年5月的这次是其第二次成功的试射。至于传闻中射程更远的51T6改进型导弹则更是毫无消息。

回到开头的联合演习,如果俄罗斯仅仅是希望向中国展示反导作战的流程,大可不必用连俄罗斯自己都没有把握的53T6M导弹来进行试射,而只需要使用成熟的53T6进行展示即可。如果此次试射确实与解放军参演方有关,那么俄罗斯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向中国展示本国拦截作战的流程,而是本国拦截武器的最新水平。而这种展示的目的之一,很可能就是要向中国证实本国的技术水平。而要证实技术能力的动机,很可能就是俄方想在中俄有关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某种合作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反导和中段反导试验,外界也基本确认了中国包括红旗-19在内的多个型号的反导导弹的存在,并确认中国的拦截导弹采用了有极高精度的动能拦截弹头。但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还没有开始本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已经在包括浙江、福建、黑龙江等地开始部署可以承担弹道导弹早期预警功能的巨型相控阵雷达,它们很可能是中国国家级别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按照这一消息分析,中国很可能已经开始着手部署或准备部署本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从中国的反导试验来看,或许已经到了俄罗斯需要展示手中真家伙的地步

如此一来,中国军方与俄罗斯进行联合反导演习,学习和了解俄罗斯丰富的反导系统建设和运行经验,几乎是中国军队必然会做的事情。而向中国展示技术实力,无疑是想向中国推销部分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者希望与中国联合研发新一代反导系统。

当然,由于中俄双方对此次联合演习的低调处理,目前我们还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来证实上述有不少“脑洞”的猜测。而中国本国的反导系统进展情况,则更是要等待更多消息才能做出判断了。

巴铁的“五代机”姓谁家?

本周二,根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在国家电视台采访中表示,该国空军已经制定了2030年远景方案,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为一种第五代战斗机配套的航空电子设备、通讯系统和其他子系统与部分零件的国产化。而根据该网站的分析,中国产的FC-31战机(或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型号)是巴基斯坦第五代战斗机最大的希望。

急切想要五代机的巴铁P得一手好图

FC-31作为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中型五代机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款专门用于出口的第五代战斗机。这款由中航工业自筹资金研制,主要针对国际市场上中型五代机的需求研发的五代机,一直因为其两台RD-33级别的涡扇发动机而被网友们戏称为“隐身米格-29”。但从该机设计的最初想定来看,如果该机在航电设备上能够达到标准五代机的性能指标,同时在发动机性能上接近F-414水平,那么按照该机突出空优作战的设计,该机虽然存在内油不足、作战半径较小的缺陷,但却可以依靠较强的机动性和超视距空战能力,有效压制诸如F-35这样实际以对地打击功能为主业的五代机。

从技术交付分析,FC-31确实有着这样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仔细看看巴基斯坦空军的装备更新历史,就不难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乐观。

考察巴基斯坦空军的装备历史,可见中美两国战机交织构成了其空军的主要历史。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巴基斯坦空军的装备基本处于“有什么用什么”的状态,美国援助时就主要装备F-86和F-104,中国援助时就主要装备歼-6。但巴基斯坦空军推崇的还是美国装备为代表的西方那一套。给中国歼-6加装响尾蛇导弹就是一例。1980年以后,随着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援开启及中巴军事合作的不断深入,巴基斯坦空军在换装中也就体现出了中美“高低搭配”的思维:以美制F-16系列作为高端战机,以中国生产的歼-7系列作为低端战机满足数量需求。尽管随后中国为巴基斯坦量身定做了枭龙战机,但巴基斯坦以F-16 Block52为高端,以枭龙为低端的新一代空中力量中,中国战机依然是廉价、数量多的代名词。

客观来说,巴基斯坦军方的这一表态既不意外,也缺少实际的信息量。对于任何一国的空军而言,2030年的规划方案显然更多在于展望层面。对大多数会持续更新本国空军装备,且具有一定正常武器更新渠道的国家而言,在2030年装备五代机更像是诸如“五年内我要换个手机”一样的正常需求。加上2030年前后美制F-35也已经大量生产,目前看来巴基斯坦届时同样有机会在那时获得F-35。

而考虑到巴基斯坦空军要面对的对手,FC-31实际上却难说是胜券在握。由于印度军队已经确定要装备俄制T-50战机的印度版本FGFA作为本国的五代战机,虽然因为其隐身水平一般,被许多人讥讽为“拉皮版苏-27”,但是作为重型战斗机的FGFA在超视距空战能力和机动性水平上,无疑都可以达到现有战机的一流水平。如果巴基斯坦空军想要以一款五代战机对抗FGFA的话,无论FC-31还是F-35都不容易满足这一需求。二者在超视距空战上都对FGFA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视距内空战中却都不占优势甚至可能处于下风。如果考虑到FC-31还在研制中,其超视距空战性能和格斗性能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尽管在设定之初就想着要克制F-35,但在巴基斯坦看来,FC-31不仅存在更大的研制风险,其性能也不能稳妥压制FGFA。

想要对抗装备T-50的印军,肯定不能省钱

除了技术原因,资金来源也是重要问题。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军事援助只能购买美制装备,而中国的高端产品则因为交易方式和巴基斯坦短缺的预算一直无法采购。加上FC-31战机因为基本没有国内订单需求,不仅战机造价,连后期的战机研发资金都需要巴基斯坦承担。同时,作为先进的空优五代机,FC-31相较于美制F-35很难有太大的价格优势,一旦美国在F-35战机采购上给予巴基斯坦军队援助或者优惠,很难说巴基斯坦铁定会选择中国产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丙探
反导系统 反导 五代机 中俄 巴基斯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