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陆产“斯特瑞克”和台产“渔船杀手”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7-03 09:56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海峡两岸的军队各有一个重大的消息。在大陆这边,《解放军报》披露了处于对台斗争前线的第一集团军某机步旅全面换装09轮式车族的消息。作为解放军最为精锐的陆军部队之一,这款首次编列该军的车族,对可能的军事斗争必然会产生不少变化;周五,台军一枚“雄风3”反舰导弹在港口内检测时发生误射,在飞行一百多公里后“准确”命中了一艘澎湖附近的台湾渔船。作为被台军反复吹嘘的决战武器,这次稀里糊涂的“实战”自然也透露了不少重要的情况。

轮子上的新“一军”

本周三,《解放军报》在题为《“陆军新锐”的重塑之路》的报道中透露,第1集团军某旅在近年年初进行了彻底换装,将原本的“第三代陆军主战装备”换成了“轮式突击车”等新型作战力量。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该军“换掉96A,迎来大八轮”的消息。

第1集团军作为对台作战的主力部队,其部队编制和类型一直非常多样化。该集团军下辖的部队中,包括两栖机械化师、装甲旅、机步旅、摩步旅、炮兵旅、远火旅和防空旅等,几乎囊括了我军所有可能的师旅级部队类型。承担一线作战任务的三个旅级单位中,装甲旅在去年刚刚换装了参加2015年“坦克两项”的96A1型主战坦克,且直到今年3月的报道中仍然在使用这些装备;摩步旅则在去年开始被曝进行有关空中骑兵作战的相关探索,加上该旅的主力武器是不符合“第三代陆军主战装备”定义的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装甲车(别看62式坦克和63式装甲车老旧,比起西部战区一些还在依靠汽车连的卡车进行机动的摩托化步兵旅,1军的摩步旅并不是那么糟糕),几乎可以确定,此次进行大规模全面换装的部队,是第一集团军的机械化步兵旅。

从最近几年该旅在新闻上亮相的消息看,该机步旅下辖的坦克营装备96A型主战坦克,而装甲步兵营则装备86A型步兵战车,加上炮兵营里的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和自行榴弹炮,该旅不仅在武器质量上全面压倒假想敌的台军联兵旅部队,在全军范围内也属于装备中上水平。放着还在使用老旧坦克装甲车辆的摩步旅不管,给一个精锐的机步旅进行全面换装,还是从重装甲部队换成轮式轻装甲部队……做出这样的决策,总让人有一种美国“斯特瑞克”中型旅换装时期的穿越感。

当然有人说09系列根本没有“斯特瑞克”的style,这主要还是涂装的原因,换成出口型的VN-1就有点味道了

此次换装该机步旅的装备是陆军09系列的轮式战车,这其中包括2009年阅兵展出的ZBD09步兵战车、2015年阅兵展出的ZTL-11轮式突击车、卫星通信车、装甲抢修车、装甲工程车、参加2015年俄罗斯“防空大师”比赛的ZSL-11装甲输送车,以及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装甲侦察车等(请原谅笔者无法在此列举超过50种的变形车),其车族之完整,堪称是解放军有史以来最为完备者。凭借相对较低的价格和一年生产超过千辆各型09车族的高产量,该系列已经大量列装我军各类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部队。

如果从主战装备角度看,09车族的武器与该旅的现有装备,大部分时候可谓互有短长:ZTL-11轮式突击车使用105毫米线膛炮,在火力上要弱于使用125毫米滑膛炮的96式主战坦克,不过二者都使用上反稳定式火控系统,都具备动对动射击能力,因此在火力精确性上相差不多;在装甲防护上,战斗全重超过40吨的96A主战坦克也要全面压倒只能防御重机枪和弹片的突击车;ZBD-09步兵战车和86A步兵战车在装甲和火力上差异不大,在火控系统上虽然ZBD-09稍微先进一些,但总体上都只能进行短停射击或者静对动射击。

不过09车族有两个极大的优点,其一是新一代装备的信息化程度显著较高,且包括侦察、情报共享等方面的能力远远领先于未经信息化改造的老一代装备,能够更好地在整个作战系统中依托上级火力和情报执行作战;其二则是轮式底盘带来的极佳的机动性,尤其是在有道路可供机动时,轮式车辆的机动速度要显著高于履带机动的装甲车辆。而且整支部队在底盘上实现通用化极大简化了备件类型,减小了后勤的压力。可以说,换装“大八轮”的机步旅比起原来的履带化装备,是一支更容易机动,也更容易部署投送的轻装机械化部队。

具体到第1集团军当面的统一祖国的军事行动上时,“大八轮”式的轻装机械化部队的使用思维明显就与传统的装甲部队不同。台湾陆军的地面部队尤其是装甲部队装备老旧,105毫米炮可以有效摧毁包括M60A3在内的所有台军地面装备,更使得09车族火力不足的问题在岛上无从体现。而与常规的坦克配合步兵战车,在炮兵掩护下实施正面突破的战术相比,轻型机械化部队更多依靠其灵敏的侦察和情报分享系统,对敌方防线上的弱点进行猛烈打击,并在打开缺口后,利用其快速的机动性能进行猛烈的穿插对敌军实施分割包围,从而瓦解对方的防线组织。台湾岛上交通条件较好,非常便于轮式的装甲部队实施迅猛穿插。在第1集团军编制内已经有重装甲的装甲旅和两栖机械化师的情况下,再增添一支高机动性的地面部队而不是简单地堆叠重装甲部队,在作战设想的角度上是更加合理的配置。

台军装甲部队老旧不堪又如此使用,留给我军坦克的目标并不多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配置也有隐忧,那就是轮式装甲车辆的轻装甲防护在面对各类反装甲武器时的脆弱性。美军在伊拉克的经验已经证实,中型旅的“斯特瑞克”不仅在面对如反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时容易受损,面对路边炸弹、RPG火箭甚至大口径机枪和小口径机关炮扫射时也会发生乘员伤亡和车辆毁伤,而这类武器原本在面对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时几乎没有显著的杀伤力。台湾地区尽管枪支的拥有率远低于伊拉克等地,但诸如单兵反坦克火箭等装备同样装备到台军基层,而且实际在作战中出现的密度可能更大,09式车族一旦面对这样的火力,其受损的概率也会比重装甲部队大得多。同时因为台湾岛中央山脉的存在,台湾实际的作战地域主要是山脉两翼的狭窄地域,在这种环境下,实施侧翼迂回的空间几乎没有,实施穿插所需要的条件也相对苛刻。

轮式战车为了机动性总得放弃一些东西



快速投放、快速穿插,是“斯特瑞克”旅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既然如此,为什么第1集团军这样要承担攻坚任务的部队反而要弃重装换轻装呢?如果考虑到大规模两栖作战的参战次序,或许就能解释一部分原因。与1996年时假想的登陆部队要抗击台军优势装备甚至数量下的反复冲击不同,在需要第1集团军参与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中,第1集团军各部队中应该会以两栖机械化师作为先锋,在海军陆战队打开滩头阵地后泛水突击,建立稳固登陆场的同时建立完整的进攻出发占地;装甲旅作为集团军最重要的突击力量则会随后上陆,以其超过150辆96A1主战坦克的强大力量,引领登陆部队击破台军的反冲击部队(主要是台军的4个装甲旅,拥有上百辆CM-11/M-60A3坦克)并摧毁台军的主要阵地;机步旅上岸作战时,其最重要的目标已经不是击破当面严密防御的敌军防线,而是快速实施穿插突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结束岛上的地面战斗。在这种战斗强度不高,但推进速度极快的作战要求下,机动性强、火力也足够的09车族,自然成为这一阶段作战的最佳选择。

目前看来,第1集团军这几支部队的换装已经相继开展,最后的悬念,就落到了开始训练机降突击作战,但依然使用旧式坦克和装甲车摩步旅身上。关注这支部队的最后变化,我们也许就能真正厘清未来台海作战中解放军的全新作战形态。

正常的雄风3

本周五,一直被“小白惨死”案折腾地喘不过起来的台湾海军终于找到可以转移媒体注意力的绝佳手段:当天上午,台军金江号巡逻舰在左营港内进行导弹自检时,误射一枚“雄风3”反舰导弹。导弹在飞行一百余公里后,巧合地击中澎湖附近海面的一艘台湾渔船,造成船上1死3伤。比起死了小狗台湾全岛热爱动物的“小清新”们集体震怒问责,也许死了人的“技术失误”对台湾海军而言,反而更好应对。

虐狗是“丧心病狂”,打到渔民是“超倒楣

作为一种设计中“一次性”的武器,导弹上的元器件工作寿命都不长,每次通电都会带来不小的损耗。一般来说,除了执行战备值班的舰艇外,大部分舰艇在港内一般都不带实弹,更不会在靠码头时对导弹进行通电预热这样的工作。而导弹一般的保养和检测则会在舰队停靠基地的导弹仓库内进行。台军在巡逻舰上时刻装载着可以发射的实弹,至少标明其海军的战备等级不低。

此次雄风3导弹约100公里射程,已经算是该弹在一种特定弹道下的有效最大射程,总体来看与台湾所谓“中科院”自己公布的130-150公里的差距不大,至于所谓增程型的300公里,目前也不能判断其不属实,毕竟台军没有公布导弹飞行所使用的弹道,而不同弹道下的射程有着不小的差异。

比起台湾陆军历年“汉光军演”中虽然精心挑选准备,却屡屡打飞或者扎进海里的“拖式飞弹”(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此次的“雄风3”反舰导弹虽然是误射,却在没有中继引导的情况下顺利在海上飞行了2分钟左右100多公里,并在弹道末端顺利打开末制导雷达,并且顺利搜索到恰好在目标海区的倒霉渔船并加以命中。从整个流程看,量产型雄风3导弹虽然在超音速导弹的技术水平上并不先进,但至少可靠性还不错,1亿新台币(大约300万美元)的造价也算是“物有所值”。“雄风3”反舰导弹也达到看一款可用反舰导弹的基本要求。

当年“汉光”演习奇景,有一发还差点打到阿扁,看来台军还是有所进步

尽管台湾媒体所谓“大陆不到一秒就开始跟踪导弹”的报道被证实并不确实,但相信解放军的雷达应该确实在导弹发射不久后就发现了导弹的动向。不过导弹既然没有飞过海峡中线更没有接近大陆,驻福建的地空导弹部队也自然不会进行进一步的跟踪甚至拦截。至于探讨解放军有没有能力拦截3马赫飞行的反舰导弹这样的话题,似乎还是多虑了。驻福建的俄制S-300PMU-2型防空导弹对速度更高的弹道导弹都有不错的拦截效果,有充分预警的情况下拦截3马赫的雄风-3显然是绰绰有余。

虽然是一次误射,但是根据台湾国防部的报道,此次发射之前,操作人员“随意设定”了导弹的目标区域,但根据其大致出现的位置,我们却不难判断台军在未来可能的作战中使用的战法:即使台海军大中型舰艇多数因为前期的打击失去战斗力,台军依然可以利用残存的锦江级巡逻舰,在港口附近海域,对着满载登陆部队,成密集队形,以18节左右航速进行航渡的解放军登陆船团的大致方向盲射反舰导弹,尽管航速只有24节的锦江级完全不能算合格的导弹艇,但如果要拦截大量这样的导弹,编队中仅仅有056级别的护航护卫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054A护卫舰提供编队防空,甚至052C/D级别的区域防空舰艇参与反导作战,并且需要包括预警机在内的早期预警系统,甚至还可能需要发展“A射B导”的全新作战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雄风3反舰导弹给我军造成的麻烦,远比台湾陆军开上滩头的装甲部队或者空军的战机来的大。

台军在反舰导弹的使用上,一直有着一些有趣的逻辑。与台军一贯秉承的美军和西方军队思维不同,台军一直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作用有着较高的评价,尽管雄风-3的总体性能并不出众,技术水平也不算很高,但台军依然在2005年开始将其投产列装部队。不过与此前外界猜想的“雄风3”全面替代“雄风2”反舰导弹不同,台军对“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布局有着特殊的执念。锦江级12艘舰在布置上既有装备“雄风-2”的型号,也有配备“雄风-3”的型号。如果这还可以用利用阳字号剩余装备和年度预算编列来解释的话,台军在“成功”级上特意采取了“雄风-2”和“雄风-3”混装的布局,甚至在全新建造的“沱江”舰上也沿用这种混装方式,显然已经是刻意而为了。

意义不明的混装

按照台军的解释,所谓的“快慢结合”可以让对手在忙于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时让亚音速反舰导弹得到突防的机会。但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将原本可能发起饱和攻击的反舰导弹分作两批,给对手更加充足的时间先后拦截。而如果指望高低速两种反舰导弹同时抵达目标进行攻击的话,又需要舰艇在发射水域长时间停留以进行两次发射,给本舰平添了不必要的危险……想来“国军”作为多次在东南沿海和解放军交战的队伍,实战经验应该也相当丰富,这种“亚超结合”的战法,一定有其不可示人的高明之处吧。

????

按照台军的说法,此次误射的关键,是所谓“负责雄三飞弹的中士高嘉骏在独自进行测试时,轻易向中尉兵器长许博为取得发射飞弹的‘火线’,才能在选择作战模式后执行飞弹发射。”也就是在舰长、中尉兵器长与飞弹士官长不在场的情况下擅自发射。按照台湾这严格的架势,台军未来势必会加强导弹发射的管理制度,最后弄出一套像五常核潜艇发射核弹那样要两人隔三米同时扭转钥匙才能发射的安全系统也未可知。若是真的如此,也许对两岸人民来说,也许真的是一件大好事。

可以,这很台湾

责任编辑:丙探
台海统一 台海 反舰导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