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事评论:“艾布拉姆斯”坦克到台湾能改变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6-11-20 12:33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国际上不少人注意的是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的首次实战,与首次坠毁的米格-29KUBR;而在中国范围内,台军再次为有机会买到“艾布兰”战车欢呼。本周,咱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两件不算大的小事儿。

台军最缺的地面装备

本周三,台湾所谓“国防部常务次长”柏鸿辉当天在“立法院”表示,台湾军方正就对美采购M1A1坦克进行洽谈。这个项目大约涉及向美国购买120辆封存的M1A1主战坦克,并对这些坦克进行启封、翻修和可能的升级作业。按照台湾媒体的报道,5年前美方就二手M1A1提出的初始报价大约是每辆300多万美元。

台军至今痴心于“金门之熊”的往事中,不可自拔

有关台湾试图采购美制M1A1主战坦克的消息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而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在事情尘埃落定前,这也不像是最后一次。不过对于这笔采购案成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老实说大家都有些“估计不足”。

1949年,随着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走向中国共产党的全面胜利,逃台的国民党政权和国民党军队处在全面混乱之中,国民党装甲部队也一直没有从淮海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

国民党装甲兵依靠着低价购买的美制报废轻型坦克重建部队,却意外地在1949年的金门战役中成了击退解放军进攻部队的关键力量。这一所谓“古宁头大捷”鼓舞了台军发展装甲兵的热情,尽管经历了1955年的“湖口兵变”,但台军发展装甲兵的热情并未终止,台军一直试图获得更多的坦克,以实现其反攻大陆的妄想。

尽管如此,台军坦克数量不足却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除了1950年前后美军送给台湾几十辆破旧且型号不一的M4中型坦克外,到上世纪70年代前,台军装甲兵的发展根本说不上优秀。其主力装备除了775辆M41轻型坦克外,就是不足300辆且更加老旧的M24轻型坦克,这些坦克别说和解放军的59式或者T-34/85坦克对垒,放到当时台军将近30个陆军师里也不够分,大多数陆军师只在师部下属一个所谓骑兵连,装备十几辆M41甚至更差的M24坦克,只有少数机械化师和装甲师旅实现了机械化。

这倒不是国军没有努力向美军申请,而是一方面美国为了限制台湾反攻大陆,对战斗机和战舰的限制不多,而对坦克这样的地面突击武器严格限制数量和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台湾早年基础设施较差,轻型坦克对台湾地形的适应性更好,加上当时解放军的两栖运载能力有限,初期登陆上岛的部队肯定以缺乏反装甲能力的轻装步兵为主,快速的轻型坦克应对这样的威胁还算有效。

仅有十几辆“勇虎”坦克披挂了反应装甲,但因为会造成悬挂系统不堪重负,这种改装没有推广

台军如今的主力是460辆M60A3坦克


即使美军提供的M1A1坦克的装甲防护力、穿甲弹威力都只是“外贸货”水平,至少比M60A3强太多了,台军对该型车寄予厚望也不足为怪

然而随着解放军在步兵班普遍列装反坦克火箭筒,在步兵营普遍列装无后坐力炮以后,台军的轻型坦克面对解放军步兵都算不上安全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美军才从1973年开始向台湾出售美军退役下来的M48A1坦克,总数309辆。这种1952年就开始服役的坦克在交给台湾时还在用油耗高、可靠性差而且一打就着火的汽油机,台军自行为其升级了柴油机,并效仿美军自作主张称其为M48A3(不过美军从来不承认)。

自此以后,随着台军M24和M41坦克因为年久失修大量报废,为了补充台军装甲部队,台湾开始利用美国此时放开的技术,进行所谓CM-11“勇虎”坦克的研制。

简单说来,CM-11坦克是台湾用美制M60A3车体、M48A5炮塔、M1火控拼凑出的一款性能比较好的二代坦克,尽管在今天看来它可能像个笑话,但在1988年该坦克刚开始列装时,解放军所有现役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都赶不上它。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海湾战争后,CM-11因为美制M60A3底盘停产被迫终止时,台湾还想方设法将多余的100套105毫米炮和火控系统装到100辆状态较好的M48A1坦克上并称为CM-12,毕竟在90年代初,这套火炮+火控系统对解放军坦克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随后台湾又借美军坦克退役之机低价购买了460辆M60A3,总算将台军的装甲部队基本实现了“主战坦克化”。自那以后到现在,450辆CM-11、100辆CM-12、460辆M60A3加上60辆M41D就是台军坦克部队的全部家当。总数上说,这时的台军坦克数量并没有比60年代时有任何好转,但得益于台军所谓的“精实案”“精进案”“精粹案”,台军的29个师被最终裁减到15个地面旅级单位和6个新训旅。人均坦克数量反而得到了增长,台军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全军机械化。

从解放军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现在05式两栖坦克在登陆时都不必携带穿甲弹,因为对面的“勇虎”和M60反正也挡不住105毫米破甲弹,但未来对面有了M1A1,穿甲弹就必不可少了,那就会造成反工事弹药数量要减少一些,从而略微削弱它的突击能力


“猴版”M1A1面对解放军主战坦克,那是该打不穿还是打不穿,该防不住还是防不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台军坦克增强对我军作战没有影响

当然这种机械化也没有意味着坦克装备的极大富裕,一个典型例子便是,当台军陆战队的两个旅从陆军要走了两个CM11坦克营之后,台军的两个装甲旅就永久性在编制里少了一个营,使其突击作战能力大幅削弱。也正是因此,这次台军试图采购的大约3个营120辆坦克在购进后,台军很可能不会有多少坦克退役,而仅仅补齐了陆战队要走的装备缺额而已。

至于M1A1坦克本身,凡是熟悉美台军购历史的人都会知道,5年前单车300万美元的价格放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毕竟当时的价格就不包含附加的其他费用。

而参考最近几年国际上类似的“旧车改造”,按照正常升级水准改进,全面翻新火控系统并且加一些防护系统和武器站之类的高端设备的话,1000万美元以内的单价都属于厚道的行情。美国卖给台湾的M1A1最终的升级价格,可能会是一个让大家都惊讶的天价。

当然花了天价并不能说明这些坦克物有所值,美军显然不可能把本国现在使用的复合装甲提供给台军。一般而言,沙特、埃及或者伊拉克军队装备的M1系列坦克的防护水平比较符合美军外销版的水准,至于他们的防护能力,在打击也门和“伊斯兰国”的战斗中,我们已经见到了。

近年来,由于对岸装甲部队威胁有限,我军步兵部队的一次性火箭筒发展开始倾向于优先发展攻坚弹药,69式40火至今仍是主要步兵班反坦克武器,随着M1A1的出现,我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更新换代或许要提上日程

不久前“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中,38军某师透露该部队机械化步兵排编制中已经有了单兵反坦克导弹,可能就是红箭-12导弹,随着面对的敌装甲威胁增强,或许东部战区也会和“万岁军土豪师”一样,装备上这种新型武器

当然,M1到台湾仍然会给解放军制造不小的麻烦。这当然不是一般媒体将M1与99式坦克进行性能比对的这种麻烦,而是对我军步兵而言,目前台军全部的坦克都以均值钢装甲作为防护,只有不到10辆装备有反应装甲,这意味着大多数破甲战斗部都可以轻松洞穿台军坦克的装甲。

前不久看到展示弹药的05式两栖突击车在大多数时候都不携带穿甲弹而只用破甲弹和攻坚弹就是出于相似的考虑,而解放军的几乎所有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都能毫无压力地击穿台军坦克的装甲。

一旦M1坦克装备台军,其正面装甲就能挡住相当多的轻型甚至中型破甲战斗部,解放军步兵的反坦克武器想要击毁它们就得花一番心思,通过精妙的战术取得胜利,而两栖突击车也将需要先进的穿甲弹来击毁它们。这一切虽然不可能影响作战的最终结果,却很可能阻碍其顺利实施。

从这个角度看,台军M1的接近,也正意味着我军步兵反坦克武器开始需要进一步的更新,也可能成为新一代反坦克武器列装我军的重要契机。

尴尬的老舰机

上周日,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一架随“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赴叙利亚执行任务的米格-29KUBR战机在地中海附近失事坠海,机上飞行员弹射后得到救援。而随后在本周二,“库兹涅佐夫”号派出了舰载机,执行了俄罗斯航母史上第一次实战任务。

虽然有国内媒体可能因为看到了此前俄航母在地中海活动的资料,而误报称米格-29KR也参与了此次空袭,但从两天前米格-29KUBR的坠毁事故看,俄军既没有能力在两天内调查清楚飞机的故障原因(毕竟失事战机不是在地面坠毁,而是沉入了地中海不见踪影),也没有办法从本土向远海的航母战斗群提供太多技术支持。这种情况下,将这些战机留在机库里,显然比让飞行员驾着可能存在故障的飞机去战场上空执行任务作死强。

此次地中海作战,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苏-33依然是携带空空导弹和自卫电子对抗吊舱起飞,执行防空任务

原本,对地精确攻击任务应该是米格-29K来实施,但现在坠机事故后,这些米格-29K是否继续作战,就难说了

老实说,让米格-29作为第279舰载战斗机团的一部分前往叙利亚执行作战任务,实在是一个极其仓促的选择。“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今年8月下旬还在北莫尔斯克的第35修船厂的浮船坞里进行此次出航前的最后维护工作,而这批量产型的俄军版米格-29KR是今年9月份才登上“库兹涅佐夫”号上开始进行相关配合训练的。

还有谁记得“库兹涅佐夫”是什么时候带着舰上的4架米格-29KR/KUBR战机从北莫尔斯克启航的呢?2016年10月14日。也就是说,这些舰载机实际上在经过一个月的上舰适应训练后,就开始了它们的第一次战斗巡航任务。如果想一想解放军舰载机部队那已经令人惊奇的“航母速度”,就知道这种仓促之下会有多少潜在的问题了。

此次苏-33舰载机实施攻击的典型挂载是在机腹中心挂架携带两枚500公斤FAB-500铁炸弹

这样的武器搭载量对于苏-33雄壮的体格来说似乎小了些

也难怪不怀好意的西方媒体要把此次出航的俄罗斯航母和其护航编队比作日俄战争时期从彼得堡出击、万里驰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毕竟那艘舰队的核心,就是4艘在出发时还带着船厂工人、零配件进行最后舾装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不过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这些米格-29KR在规划任务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虽然俄军此行的主力战机从数量上看依旧是苏-33战机,但这些战机理论上都没有使用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的能力。尽管在苏-27K最初开发时曾经希望使其具备多用途能力,但是为了追赶进度,苏-33在开发阶段放弃了这些能力,甚至连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也仅限于2架原型机,因此直到现在,苏-33战机也没有使用诸如激光制导炸弹或者空地导弹的能力,其对地攻击武器仅限于航炮/火箭弹和常规炸弹。

相比之下,全新的米格-29KR具备使用几乎所有俄军现役空地/空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只要米格-29KR在起飞时能挂得动),如果考虑到滑跃起飞的舰载机本来载弹量就有限,这种精确打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原来的计划,俄军很可能打算用苏-33战机进行掩护巡逻,并使用非制导炸弹攻击一些面积目标,而米格-29KR则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对高价值点状目标进行精确攻击。但是米格-29KUBR的损失让整个米格-29机队陷于瘫痪,而整个打击行动也因此受到根本性的局限。

俄军为苏-33加装了SVP-24新型轰炸计算机,提高了其轰炸精度,但这远称不上真正的精确打击

之后在15日的攻击中,携带空空导弹的苏-33按照原计划进行了掩护,而对地打击作战则交给了携带500公斤非制导炸弹的另一批苏-33战机。

按照推测,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苏-33应该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了改进,安装了SVP-24导航/攻击系统,使得该机在投放炸弹过程中的精度更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投弹误差。当然,这种误差缩小与真正的精确打击还是有差距的,而一般来说,这就需要更多架次的苏-33战机和更多的非制导炸弹攻击。

不过更多架次和更多炸弹对俄罗斯航母来说,似乎都已经很难实现了。参战的苏-33无论是4枚导弹的空战巡逻挂载,还是2枚炸弹加2枚空空导弹的攻击挂载,都必须从“库兹涅佐夫”号上唯一的195米长起飞点上起飞,导致整个舰载机编队的放飞速度都受到影响,且由于“库”舰的航速已经不如新建时那么高,苏-33也很难携带更多更重的炸弹出击执行攻击任务。

这次攻击作为“库兹涅佐夫”设计目标以外的作战任务,“库”舰和舰上的苏-33战机可以说已经尽了他们的全力,尽管这种出击率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却是滑跃起飞航空母舰理论上所能达到的一个较好的成绩了。

相比之下,解放军歼-15从航母上起飞时可携带两枚重800多公斤的反舰导弹。不过,因为苏-33和歼-15在有效载荷上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只能推测俄军可能轰炸距离较远,要多带一些燃料

至于想要具备更高的攻击密度,仅仅继续挖掘地勤人员的工作效率或者舰载机排队起飞的流程虽然可能有效,但其潜力已经不大。真正能够大幅度提升舰载机起飞效率的东西,是弹射器,不管蒸汽弹射器还是电磁弹射器,只要能够让战机实现在100米左右的轨道上满载起飞,它就必然具备了比滑跃起飞更好的性能。

当然,一说到航母弹射器,这就是另外国家的另一个故事了,毕竟在俄罗斯的叙事体系里,即使最宏大的“再造一艘新航母”的设想,也依然没有脱出滑跃甲板的“老路”。

即使俄罗斯最狂野的未来航母构想,还是要用滑跃甲板

我知道你们准在想这个,虽然现在在建的国产航母仍是滑跃式,但弹射航母的梦想其实离中国海军,已经不远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堵开源
坦克 台湾 俄罗斯 航母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