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美国FBI局长詹姆斯·科米有什么“黑历史”?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13 09:25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5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解除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这件事不仅令外界大感意外,就是科米本人也是深表震惊。他就像英国著名政治讽刺喜剧《是,大臣》里的大臣一样,是在出差的时候通过看电视新闻而不是通过政府信息渠道获知这一消息。更令人讽刺的是,他当时正在发表一场针对联邦调查局下属雇员的讲话。

作为美国司法部下属的单位,联邦调查局长期以来都是美国总统十分倚重的司法机关,这从联邦调查局的局长需要总统亲自提名任命就可见一斑。在白宫公开的特朗普亲笔签名的辞职信上,特朗普只是笼统地称他认为科米“无法有效领导联邦调查局”,并没有给出更多有实质性意义的理由。

而在司法部部长写给特朗普的报告中,也只是提及联邦调查局“需要刷新领导体制”,并且官样文章地指出,联邦调查局的局长应该”紧跟司法部的相关法律与规则”,并且“为其他部门树立榜样”,也没有说明白科米被撤职的真正理由。

这就造成了舆论对科米被解职的各种不同解读。特别是随后白宫所谓“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想把他解职”的说辞,更加进一步拓宽了媒体的想象力。大体来说,目前媒体的猜测已经主要分成了两大部分:“通俄门”调查深入说和“邮件门”调查不利说。

前者认为是科米因为对特朗普与俄罗斯的关系调查“过于热心”,导致了自己的乌纱不保。毕竟在特朗普当选之后,联邦调查局就展开了所谓“通俄门”的调查。虽然常理看来,这一棒子应该打到国会里特朗普的反对者们,毕竟国会两院相关委员会或者两党出于不同目的支持并推进了调查,但毕竟直接操作者就是科米所负责的联邦调查局。

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官员被报道曾多次给科米施压,也曾要求科米针对“通俄门”相关负面媒体报道表态,说作为直接执行部门的一把手,科米在这个事情上应该积极贯彻总统的意志,但科米都没有答应,甚至在最近的国会听证中,科米不但表示要深入“通俄门”调查,而且明确表示了俄罗斯的确介入并影响了大选。就在他被解职前几天,他还向司法部要求申请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通俄门”调查之中。

3月中旬,科米动身前往夏洛特之前。因为他在希拉里“邮件门”的“放水”行为得罪了不少共和党铁粉

后者的理由则更加充分,毕竟在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关键时间里,科米所代表的联邦调查局对希拉里的“邮件门”是先纵后擒,擒而又纵,整得跟诸葛亮七擒孟获似的,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派支持者都给得罪了。

他先是在2016年7月宣布希拉里在“邮件门”里不存在违法行为,决定不起诉希拉里,让诸位共和党的同僚痛陈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民主党沆瀣一气毫不作为;后来又是在距离大选仅11天的时候,用“先斩后奏”的形式再宣布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的调查,不仅让许多的中立选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让之前都把科米这个共和党人当成民主党战友的许多民主党人气不打一处来。

最后虽然在选前3天宣布希拉里安全过关,但却是把两派人都得罪了个遍。共和党觉得联邦调查局之前调查3万封邮件都耗时几个月,如今还是几万封邮件你只花了一礼拜,显然是故意放水,民主党则认为在选前搞这种“大新闻”不管怎么样都有损选举结果,显然是共和党的阴谋诡计。

为什么一个共和党的强力机关领导,在面对如此重要的政治问题时做出了这样看似矛盾的选择呢?这可能还要从科米从政的经历说起。作为一名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博士毕业生,他早年的从业经历可谓是一个标准的循规蹈矩法律专业学生,做法官助理,担任联邦检察官,经历不少大案要案,但却和联邦调查局那种为了总统敢于调查一切甚至干脏活累活的气质不太相关。

科米曾是白水丑闻调查委员会的法律顾问之一

作为一个共和党人,他第一次涉及美国政坛的重要行动就是在1996年,他成为了当时参议院(共和党主导)中希望将时任总统克林顿及其妻子希拉里定罪的白水丑闻调查委员会的法律顾问之一,当然,调查很快成为一笔糊涂账,克林顿夫妇最终也没有遭到起诉,但针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又牵扯出了其他的副产品,包括莫妮卡·莱文斯基所涉及的“拉链门”丑闻以及1998年那场著名的美国总统弹劾案。

在2002年的时候,还是这位科米,接替了作为纽约市南区的联邦检察官的朱利安尼(也就是后来的纽约市市长),对刚刚卸任的比尔·克林顿进行了另外的一项调查,就是关于有争议的总统在卸任前签署特赦令赦免金融家马克·里奇的事件。那项调查至今也仍然没有结论,却也在去年的大选中一度成为争议话题——2016年11月1日,联邦调查局在没有任何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公布了有关此案的129页调查文件,从而引起了希拉里竞选团队的强烈不满。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就是科米。

也许是这一系列案件显示了科米作为一个法律官员优秀的业务素质,也可能是因为他连续“怼”克林顿的行为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共和党人的选择和担当,2003年,时任总统小布什任命他为司法部的副部长,负责司法部的各项日常工作。

不过这一回他的表现却并没有完全成为总统的得力助手。在“9·11”恐怖袭击以后的那几年里,美国展开了自身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间谍和反恐怖主义行动,当时刚刚设立的国土安全部也获得了空前的权力,不仅在国外建立了诸如阿布格莱布和关塔那摩监狱这样的大型监狱用于关押和审讯恐怖分子,还展开了针对国内外甚至美国公民的大范围大规模监听。这样的行动在反恐战争初期被认为相当必要,但随着反恐战争的开展,美国国内有关如此大规模监听是否必要,以及政府行动是否合法的争议也愈演愈烈。

科米(左)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主管迈克尔·罗杰斯(右)。科米曾因不配合NSA的行动而被后者认为是“刺头”

在这一过程中,科米这样受过系统法律教育的司法机构人员的态度就显得不那么配合。就在这一时期的2004年,他拒绝批准延长国家安全局(NSA)的一项秘密监听项目。为此他甚至曾和一些执法部门高官一起威胁辞职,其中就有现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他的这一做法也得到国会内不少议员、尤其是民主党议员的称赞。

随后不久,科米就在2005年辞职离开了司法部,当然这倒不是因为科米对司法部的工作有什么不满,而更多是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他成为了向五角大楼提供军火的头号供应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副总裁和法人代表。2010年之后几年,他先后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哥伦比亚法学院谋职任教,并在2013年3月开始担任汇丰银行的董事。而在此之后不久,他就接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任命,成为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局长。

2013年9月4日,时任总统奥巴马任命科米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任期十年

不过似乎是受了长期在司法工作“坚持独立”的影响,或者是作为一名共和党人的自觉,科米上任后同样没有对奥巴马言听计从。2014年8月9日,弗格森镇手无寸铁的18岁黑人青年布朗被白人警察威尔逊枪杀,这起事件在弗格森引发严重骚乱,并迅速波及美国各地,纽约、洛杉矶、费城、芝加哥等34个州的90座城市爆发抗议示威,引起全球关注。

弗格森骚乱事件引发全美一场有关种族问题、治安手段的论战,总统奥巴马、司法部长霍尔德以及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都参与其中。而其中科米的态度就明显与奥巴马不一致。他认为,总统批评地方警察执法是绑住了警方的双手,并在预防犯罪方面是事倍功半。

科米曾在希拉里的“邮件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为这种为保持独立性甚至不惜与美国总统对抗的性格,导致了他在调查希拉里“邮件门”时受到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不满。根据2016年11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在白宫高级顾问瓦莱丽·加勒特的一再建议下,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意在大选结束后就解除科米的职务——实际上面对科米宣布重启“邮件门”调查的决定,奥巴马一开始不愿意解雇科米的原因,只是因为爱惜自己的羽毛——他不想因此面临妨碍司法公正的指控,但他最后还是下令顾问团起草了解雇科米的方案。后来希拉里败选时也公开指出,科米的调查是其失败的重要因素。

而在司法部内部,许多同样认为司法体系应该保持独立的“老同志”,也认为科米的调查是利用美国官方权力对选举的干涉。英国路透社曾经引述一位司法部退休官员的话称,“他们一致认为科米的愚蠢决策——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重启调查,在没有咨询副手意见的情况下结束调查——着实令人惊愕,并且严重妨碍了专业执法人员和检察官的工作……不论科米之前享有怎样的支持或公信力,现在都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伤害了联邦调查局的利益。只有奇迹发生,他才能躲过这一劫。”

如此说来,如果不是特朗普赢得了大选,那么科米甚至连美国总统就职之后的这一百多天都待不下来,而是早就被留守的奥巴马以一纸辞呈赶出联邦调查局了。从这个角度看,科米在大选后就要卷铺盖走人,似乎是一件早已被共和党和民主党“双重确定”的事情,他对“通俄门”调查的认真与否,只是决定了这份辞呈是找人走路送来还是直接塞进档案里而已。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武守哲
美国政治 联邦调查局 特朗普 克林顿 希拉里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