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核潜艇与均衡舰队,谁欠谁的账?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5-31 13:31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前阵子,有关中国海军乃至世界范围里核潜艇反潜作战模式的应用,在观察者网上引发了争论,从核潜艇反潜的数量需求,到反对核潜艇最佳反潜平台的驳论,再到反对“潜艇制胜论”的貌似公论。从对中国海军水下作战力量未来的展望演化到以所谓的“平衡舰队论”批评正面评价核潜艇作战能力。笔者觉得,中国海军的潜艇作战力量结构极为特殊,如果光是谈美俄两国的核潜艇作战体系,显然无法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核潜艇的现状。想要厘清中国海军需要什么样的水下舰队,就得从中国海军的反潜水平和核潜艇技术说起。

均衡的舰队与必须的核潜艇

怎样的反潜手段才是最好的反潜手段?时代进展到今天,单一武器反潜制胜的论调除了在做驳论时要拿出来当做不堪一击的靶子外,大约已经没有人会当真了。无论是拥有大甲板航空母舰的全球海军、只有轻型航母的地区性海军,还是只有驱护舰的普通海军,建立一支均衡的海军作战力量,通过各类水面反潜舰艇、航空反潜机、潜艇以及各类固定和非固定水声监听设备的配合,对敌对力量的潜艇实施立体的侦测和攻击早已成为共识。

建立一支均衡的海军作战力量,通过各类水面反潜舰艇、航空反潜机、潜艇以及各类固定和非固定水声监听设备的配合,对敌对力量的潜艇实施立体的侦测和攻击早已成为共识

对中国海军而言,均衡的舰队反潜作战思想同样早在建国初期构建“空、潜、快”型近海海军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虽然上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海军几乎没有什么需要面对的水下威胁,当时的常规潜艇也没有反潜作战的能力,但中国海军仍然初步建立了以驱护舰、猎潜艇和水上飞机组成的空海协同的反潜体系。

之后,中国海军的反潜体系历经多次装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加上核潜艇的实用化以及常规潜艇反潜能力的具备,到上个世纪末,虽然整体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并不强,但中国海军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了均衡的搜潜反潜作战体系的架子,包括以051、052型导弹驱逐舰和053系列导弹护卫舰为主的近海反潜力量,以037系列猎潜艇为主的近岸反潜力量,以091型核潜艇、039型和035型常规潜艇为主的水下反潜力量,以及以水轰-5(当然其数量和性能都只有象征意义)和直-9舰载反潜直升机为主的航空反潜力量。

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以052C/D型导弹驱逐舰和054A型导弹护卫舰为代表的新一代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服役,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体系也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始了更新:排水量更大也更先进的056型护卫舰,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和039A/B、“基洛”型常规动力潜艇,“高新六号”岸基大型反潜巡逻机、卡-28和新型直-9、直-8反潜直升机。特别是当辽宁舰以及首艘国产航母合拢下水后,航空母舰也为远海舰队的反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是当辽宁舰以及首艘国产航母合拢下水后,航空母舰也为远海舰队的反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不过正所谓“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水桶的容量”,虽然这是一个均衡舰队、综合反潜的架子,但是平心而论,中国海军并非在每一个方面都实现了相同幅度的增长,而考虑到这些领域原本基础的差异,这一不均衡就显得更加突出。在水面战斗舰艇领域,中国大中型驱护舰如今已经基本实现了一线舰队(即6个驱逐舰支队)水面舰艇的现代化;而近海作战力量的核心则随着几十艘056型轻型护卫舰的相继竣工和服役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伴随着水面舰艇质量改善的是舰载反潜直升机部队的规模,而航母等大甲板载机舰的服役更为大型反潜直升机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大型岸基反潜机虽然目前数量还较为有限,但也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面突破。

至于潜艇这一水下反潜力量,则出现了相当多的新变化。一方面,从装备换装的角度看,无论是核潜艇还是常规潜艇,中国海军都已经实现了相当数量的更换。但如果从整体的反潜作战环境来看,问题就并不是简单通过换装能够解决的。

对于潜艇作战来说,尽管其作战原则和基本作战形式是相通一致的,但在当下的技术水平情况下,常规潜艇与核潜艇的作战特点。核潜艇因为具备基本上无限的续航力,在水下可以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航速机动,其机动性能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还优于一些航速不快的水面舰艇,因此其作战行动以在水下持续机动,并利用高航速保持对目标的接触,或占据有理阵位发起攻击为主要特点。相比之下,常规潜艇虽然水下最大航速也不低,但因为潜艇上只能依靠蓄电池提供水下航行的动力,所以除非遇到极端情况,否则堵上全部电力豁出命去,全速航行一小时的行动一般不可能发生。大多时候,以静音低速在提前占据有利阵位,并且持续“蛰伏”以等待有利作战时机才是常规潜艇的标准战法。

大型化远洋常规潜艇的设计意图是充当“小核潜艇”用,但实际在作战中与核潜艇的战斗力差距依然巨大

尽管中国新一代的大型常规潜艇采用增加蓄电池、配备AIP系统等手段延长潜艇在水下的作战时间,但是机动性上的根本差异却改变不了。在近海反潜作战中,因为海域深度较潜,且海区相对狭窄,常规潜艇凭借数量和安静性的优势,的确可以以提前设伏“守株待兔”的方式实现对海区的控制与反潜作战。但随着远海深度增加、海区范围迅速扩大,能够在水下高速航行的核潜艇在这种状态下还有较好的作战效率,而低速常规潜艇设伏所能覆盖海区的比例则迅速减小,其作战效能也直线降低。

为了增强常规潜艇在远海的战斗效能,提升潜艇水下机动性就成了关键。许多国家都通过建造大型AIP常规动力潜艇,尽可能延长常规潜艇的水下自持力和机动性。但相比这些大型常规潜艇在性能上的增益,核动力潜艇的优势依然不可颠覆。

本质上,对于反潜作战而言,最难的并非攻潜,而是搜潜。相比当代雷达动辄数百公里的搜索距离,声呐对于潜艇的探测距离相对要低不止一个数量级。加上复杂海洋背景的干扰,使得搜潜很多时候成了一项碰运气的行动,也使得“老旧潜艇突破水面舰艇”这样的传奇故事总能不断上演。

而除了保护性质的防御性反潜,对于拥有水下战略武器的大国而言,对其他国家的值班战略核潜艇进行“盯梢”或者对本国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护卫的任务也不可少,这类对航速要求高、跟踪时间长且要足够隐蔽,任何水面舰艇和航空器都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于是乎,无论是作为远海攻击力量还是防御反潜,长时间的水下高航速对于远海潜艇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依照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只有核潜艇能够满足。

中国核潜艇的问题在哪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随着航空母舰及其各类支援舰艇的建造,以及094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入役,海军的“下饺子”已经从单纯的老旧舰艇更新,转为打造远海机动作战力量与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扩军”,而这期间,用于远洋作战用的核潜艇在这两个领域都有着相当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核潜艇的数量需求自然有增无减。

即使仅仅按照为2-3个航母战斗群进行护航、为至少1艘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战备巡航进行掩护,同时跟踪4-5艘潜在对手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等需求,再算上一定数量的轮替潜艇,中国海军理论上就需要接近20艘左右的攻击型核潜艇部队才能满足上述需求。

美国海军舰艇全家福,其潜艇部队全部是核潜艇

这一数量大约相当于美国海军现役核潜艇数量的40%,比冷战后连年缩水的俄罗斯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包括巡航导弹核潜艇)规模少约10%,大约是中国现役攻击型核潜艇规模(与英、法规模相近)的2-3倍。从中国海军的整体规模看,作为在账面上即将稳坐世界第二大海军的作战力量,数量上也是相当合理的。相对的,核潜艇部队规模扩大之后,常规潜艇部队就不再需要维持现有的规模,淘汰相当性能老旧,艇龄较大的潜艇,同时为核潜艇部队的扩编提供成熟的艇员队伍。

当然,比起常规潜艇,核潜艇因为其应用了核装置,且更大的艇体因为容纳了更先进的水声设备、更多的武器弹药,其造价和使用成本也要高于常规潜艇,甚至高于水面舰艇。这一点,世界各国可以说概莫能外。

上世纪70年代一艘091型攻击型核潜艇造价2亿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同期一艘053H型护卫舰的大概20倍;2014年美国签订采购1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一揽子合同,获得了相当于7.4折的273亿美元的总价,而2013财年美军采购2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预算还不到31亿美元,这还没有考虑伯克级吨位更大而弗吉尼亚级吨位更小导致的单位造价的差异。

核潜艇,一言以蔽之,贵!

按照类似的比例计算,即使仅仅把中国核潜艇部队的规模扩大一倍,再建造8-9艘攻击型核潜艇,就算考虑到削减常规潜艇所带来的节约,所耗费的资金即使完全在海军的承受范围之内,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除了单纯的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可能是更加限制中国海军核潜艇水平的关键。在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时代,中国核潜艇作为一种带有浓厚科研试验性质的产品,不仅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没有形成战斗力,而且在技术水平上常年保持“垫底”,加上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工业系统整体水平不高,使得091型核潜艇早期服役历史上故障频发,其巨大的水下噪音也严重影响了其战斗力。

这里说的噪音巨大,不仅仅是指西方国家称呼091为“水下列车”,容易被探测到那么简单,而是091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水下以18节航行时,艇上的声呐因为噪音而无法使用这般的严重程度。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诸如反潜鱼雷、潜艇作战系统等方面,使得即使以“能正常作战”衡量,第一代核潜艇也要上世纪末才达到正常使用的水平。

相比之下,正在建造的中国的第二代核潜艇及其改进型(093系列)在各方面的性能就没有那么尴尬。技术和工艺的全面改进使得该艇性能虽离美俄技术水平相差不小,但也可算是先进行列了。尤其是得益于反应堆自然循环、减震浮筏技术的应用,093系列核潜艇的水下噪声有了大幅度降低,再也不是“水下列车”式的嘈杂,艇载的水声系统和作战系统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而以鱼-6重型热动力反舰反潜两用线导鱼雷为代表的新一代潜艇武器也赶上了世界主流的水平。

对于我们而言,第一代核潜艇既是骄傲,也是难以言说的“白裤衩”

但是作为一款核潜艇,093系列的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动力不足。由于其研制之初的进度需求,其核反应堆本质上是第一代核反应堆的升级改进型,虽然提升不少,但性能和潜力都十分有限,也导致了潜艇的水下航速始终只能徘徊在25节左右,在与航速35节甚至更高的别国攻击核潜艇对抗时处于劣势,在跟踪别国最高航速24节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时也难度不小。另外,其艇载武器数量的不足,以及水声设备与西方先进产品的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另一个往往为人所忽视的原因——大直径潜艇耐压壳制造技术问题。

耐压壳的尺寸决定了潜艇的基本尺寸,也决定了潜艇内部有效空间和可以容纳的设备大小。当代美、英、俄三国的攻击型核潜艇无论使用单壳体还是双壳体结构,其耐压壳体尺寸都已经超过了10米级别,这也赋予他们在潜艇内部设计和设备布置上的极大便利;而我国因为长期没有突破10米级别的

大直径耐压壳,潜艇耐压壳直径只能在8米级别徘徊,使得潜艇无法采用更大型的反应堆,功率迟迟不能获得根本性突破,使得潜艇的吨位被限制在6000吨,航速也难以大幅突破25节;主动声呐基阵因为尺寸的限制无法扩大,限制了水声系统的性能和探测距离;武器的携带量也显著不足,大型化的艇载武器携带极为苦难,093B型为了在艇内安装垂直发射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甚至只能让发射筒伸出耐压壳主体结构,在艇身上形成明显的突出结构,而国内为了能让潜艇容纳更大尺寸的核反应堆,更是在耐压壳结构上探讨了千奇百怪的“脑洞”设计……可以说,大直径潜艇耐压壳体的缺位,已经成了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核潜艇性能快速提升的关键渠道。

虽然只是脑洞,但是这种耐压壳结构的提出,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比起技术上不足还要难以弥补的,则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作战经验上的相对缺乏。诚然,比起印度这样断续租用别国核潜艇来训练本国核潜艇艇员的方法,新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利用本国核潜艇培训自己的艇员队,而且一直对训练要求严格。

在上世纪90年代唯一的092型核潜艇在“巨浪1号”潜射弹道导弹定型后,由于406艇长期没有任务,海军还专门对其艇员队进行了包括发射鱼雷在内的攻击型核潜艇训练。但由于早期核潜艇“三岛潜艇”的坏名声,虽然其续航力理论上几乎没有限制,但绝大多数训练和试验都在近海展开。比如中国海军引以为傲的核潜艇90天的长航试验,航程23625海里,几乎都能进行一次环球航行,但实际航行的位置基本都在青岛外海。

直到本世纪初,中国核潜艇才开始相对频繁地在第一岛链附近的水域出没,而到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大西洋进行长时间、长距离的巡航任务,则已经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了。尽管常规潜艇和核潜艇艇员队的训练在许多方面有许多相似,但二者无论是在具体设备的运作还是潜艇本身运用原则都有相当大的不同,对有着规模可观常规潜艇艇员储备的中国海军来说,在短时间内培训出合格且足够的核潜艇艇员的基础非常好,但要让他们都熟谙冷战高峰期“猫鼠游戏”的各种技巧,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寻找新的出路

对于当下的中国海军而言,核潜艇的使用实际上还处于刚刚放开手脚的情况。无论是进入大洋进行长期巡航,还是为新生的航母编队提供高速的水下屏护,或者给刚刚开始执行例行战备巡航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长达几十天的伴随护卫,对于中国海军而言,都是一个接触不到10年的新科目。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科目的存在,中国攻击型核潜艇得以真正找到了只有核潜艇可以执行的关键性任务,并让核潜艇从一种“性能上比常规潜艇好”的舰种上升为远洋海军不可替代的关键性舰种。

要知道,海军虽然是核潜艇项目的直接受益者,但直到上个世纪末,海军在总结091和092工程的得失时,并没有对核潜艇的水下高航速和大续航力表现出太多的热情,反而对核潜艇工程的研制经费过高意见不小。毕竟在当时的海军潜艇部队看来,无论是出第一岛链的所谓“远航”,还是在中国近海进行反舰反潜作战,核潜艇都不存在常规潜艇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长期在海军内主张发展潜艇的声音,也大多没有有针对性地区分核潜艇和常规潜艇。

从这一点来说,随着中国海军“下饺子”和“造航母”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的“核潜艇”才真正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而大力发展以核潜艇为核心的水下力量,并非与建设均衡海军舰队、发展大型水面舰艇背道而驰的零和博弈,而恰恰是均衡海军舰队的需求召唤更加强大的远洋水下舰队。从这点出发,才是中国扩张海军核潜艇部队的题中之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马密坤
核潜艇 舰队 海军 反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