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评:美国新国防战略——说了这么多,还不是要钱?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1-21 09:00

施洋

施洋作者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美国国防部公布了新的《国防战略报告》概要,虽然对外公开的只有11页内容,但却反映了美国国防战略重心的转变,以至于已经有媒体认定这就是新时代的冷战。而这之后美国国防的变化。确实值得期待;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迎来了过去十多年里最为期盼的“新质作战力量”也就是舰载的F-35B战机,无论对于悄悄度过了危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还是对面的中国海军,这些新飞机都是一个必须考虑的新课题。

新版《国防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国防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国人发现了“房中的大象”

美国国防部19日公布了新一版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摘要部分,这份短短11页的摘要指出了美国国防战略重心的转移,并有一份篇幅更长的保密版本。这份本着去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精神写作的战略报告里,“国与国间的战略竞争,而不是反恐,将是现阶段美国国家安全方面的首要关注”这样的话语终于出现,而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主要竞争对手,同样明白地写在报告的概要之中。当天,美国国防部长正好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讲话,也顺便对报告进行阐述。

因为报告与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有着诸多呼应,美国媒体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对这个战略报告怀有敌意。比如《时代》杂志就很直白地说“特朗普的国防战略回归冷战”,毕竟“长期战略竞争”这个词所描绘的场景和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状态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这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更人的感觉则更加缺少意外。中国也好俄罗斯也好,虽然在外交部门和媒体上肯定要故作惊讶地强烈表态一番,但对于大多数国际关系学者或者军人,这显然是一个好不稀奇的结论,毕竟“美国以中俄为战略竞争对手”这样的事实,看起来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显而易见。

但是对美国国防部来说,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在美国国防部网站查找历史上以“美国国防战略”为名称的文件,会发现上一份叫这个名字的文档发布于10年前的2008年6月,那还是美国总统小布什执政的最后时期,以“保卫家园”为口号的美国反恐战争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得如火如荼。当代的学者看到这份战略多少会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而10年前的战略对于当今的美国并不适用,也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

小布什在胡德堡空军基地演讲,在他的任期内,中共十六大将21世纪前20年判断为“重要战略机遇期”

很难说马蒂斯亲自参与编写的国防战略会在多大层面上改变当代的国际局势,因为在过去10年中,美国针对中俄做出的有着强烈“冷战遗风”的事情并不算少,而与国家而不是恐怖分子这样的实体进行长期的较量和竞争更多时候才是国际政治的常态。这一点上来说,“冷战”作为用意识形态光环隐蔽起来的国家竞争,由于两大阵营的形成、固化和针锋相对,反而显得更为特殊。更多时候,国家之间的长期竞争更像19世纪欧洲国家那样在暗地里较劲。

19世纪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围绕亚欧战略布局而进行的“大博弈”,“棋盘”横跨西起土耳其、东到中国东北的整个亚欧大陆

那么如何才能实践这套新的战略呢?马蒂斯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接近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的指导方针和步骤:增强作战能力(武装斗争),加强盟友和伙伴的力量(统一战线),改革国防部的作风(党的建设)。如果要再进一步地简化这一战略的话,那可能就是两个字:“给钱”。

巧合的是,马蒂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讲话的那天,正逢美国因为国会未能通过联邦长期预算,导致政府又要“关门”,因此马蒂斯也顺便提到了有关美军预算的问题。他表示,过去二十年美国的优势被削弱,并不是由于某一个敌人,而是自身国防预算缺乏预见性。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并没有提出美军在未来的时期需要多少国防预算,但从透露的摘要内容中可以看到,美军打算在未来几年里就开始更新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大批武器,而其打算保持针对中俄的优势。这其中最为急迫也是最花钱的可能就是战略核武器的全面更新换代了。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至今,一直都靠着冷战时期建设的庞大核武库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对话。包括“民兵3”弹道导弹、18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B-52、B-1B和75%的B-2A战略轰炸机都是在冷战时期制造或者下了订单的,在服役之后他们的维护成本相比起采购价格来说要便宜得多,而由于冷战后国际局势的缓和,这些武器在很长时间内又不需要花钱进行更新换代,这使得美国相比冷战时期,花在核武器上的钱在冷战后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随着这些武器中的绝大多数到了其实际寿命,美国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年内开始为更新这些老旧核武器买单,而这笔经费,实际上是在冷战后的美国军队财政从未接触过的。

从1970年服役算起,“民兵”3已经保卫合众国近50年了,即使是最年轻的“民兵”也是1978年生产的“老兵”了

只需要简单计算几个美国核武库里的“大件”就不难发现这笔开支会有多么巨大:美国海军计划从2019财年开始拨款,到2039年建成全部12艘“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总成本目前估计是1250亿美元(让我们暂时忘记掉美国在这些重大项目上习惯性超支的坏毛病),则每年海军平均要为这一项目支付至少60亿美元,相当于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400多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需要替换,每枚导弹的价格可能都需要上亿美元,还要额外加上对导弹发射井系统和导弹指挥系统的全面升级;替换B-52和B-1B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按照空军目前乐观的计划,采购100架B-21加上研制等费用差不多只需要800亿美元;还有近200枚海基“三叉戟”替换型号的研制和生产……由于这些系统在未来20年都要面临集中替换,其支出也必然要在这一时间段给付。既然国防战略里都说了,那么自然就要体现在军费里开支上。

已经退役的“和平卫士”洲际导弹,美国花了200亿美元生产了114枚——那可是上世纪90年代的200亿美元

但是于此同时,美军传统的常规武器上许多花钱的项目才刚开始:“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老化退役,其后继替代型号的研制和建造要钱;M1A2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等冷战装备在新一代地面装备诞生之后就面临换代要钱;中型旅的“斯崔克”步兵战车型号批量装备服役要钱;海空军和陆战队的一大票F-35换装要钱……虽然奥巴马将美军撤出了伊拉克,省去了一年上千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但美国的国防预算不仅没有丝毫松快的感觉,反而更加紧张了。

按照美国国防部的想法,这个时候就要靠美国的盟友们出钱出力了,但如果细细研究,欧洲的美国盟友们这么看都无法让人放心。正如俄罗斯地缘政治专家们分析的一样,虽然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实力随着苏联解体全面削弱,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自废武功”,导致比起冷战末期,北约与俄罗斯在欧洲的力量对比上反而出现了有利于俄罗斯的态势……这些国家连军费占GDP比例2%的要求都做不到,替美国分忧看来是无从谈起;至于西太平洋,日韩等国确实还算听话,其军事支出也在合理的水平上,但是想要这两个国家继续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英国2017年支出了360亿英镑(3200亿人民币)的军费,但皇家海军的主力舰还是动不动就在军港里面趴着,甚至跟踪俄罗斯核潜艇也只能出海6天

要不到钱,美国的国防战略很可能就都无法实现,而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条路子都不太好使之后,单凭对五角大楼进行全面改革能改变什么?我们还是拭目以待特朗普会不会对美军也搞起什么“军改”吧。

“代航母”的困惑

1月14日,经过差不多10天的航行,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抵达日本佐世保港,替代过去几年里往来于西太平洋各个热点地区的“好人理查德”号,成为美海军第七舰队两栖力量的核心。而具备特别意义的,则是该舰将在不久后搭载同样部署到日本的海军陆战队第121战斗攻击机中队的F-35B,实现这种垂直起降四代机的首次海外海上部署。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理论上说,F-35B和平甲板船结合到一起,中国媒体来说都是十分关注的,“XX舰战斗力堪比轻型航母”的报道一般很顺利就能出炉,如果这两个名辞再和日本联系上,那么一句“意欲何为”十有八九是免不了的。不过美国海军因为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也是水准最高的航母力量,因此搭载F-35B的两栖攻击舰虽然吨位要大过大多数国家的轻型航母,但是大家并没有想太多,主要还是强调其作为两栖攻击舰在战斗力上的提升。

不过还是有些细心的媒体发现了美国海军刚刚遇到的一个“小危机”:第七舰队的旗舰,也就是太平洋方向的“罗纳德·里根”号航母于去年12月4日返回横须贺后,就开始接受例行的维修,按照一般的情况,该舰在2018年4月份之前都将处于这一在港修理状态;从美国西海岸出发前往亚太的“卡尔·文森”号航母1月5日刚刚出发,目前还在太平洋上向西航渡,预计要到月底才能抵达西太地区;至于其他几艘航母里,离西太平洋最近的应该是位于波斯湾里的“罗斯福”号,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半个月和未来的差不多半个月内,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没有任何正在执行部署任务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维护周期示意图:上侧为美军现行的航空母舰维护周期制度,其中白色为维护保障状态(7个月),灰色为训练状态(7.5个月),蓝色为部署状态(7个月),深蓝色为部署后,维护保养前的战备待命状态(14.5个月)。也就是说每艘航空母舰在一个36月的周期内有21.5个月处于可用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在今年年初亚太地区发生了重大的、需要美国派出航母作为表态的安全事件,比如解放军“地动山摇”或者朝鲜半岛发生重大事变。美国海军在第一时间将没有航母可供差遣,其最快的途径是从波斯湾调航母,这大概需要至少2周时间;如果加班保养“里根”号,那么至少需要等到今年3月份也就是中国过完农历新年;就算最快的“卡尔·文森”号,抵达西太平洋也是1月下旬的事情了……只要不是把市售的兵棋推演游戏当做真实情况,任何人都明白:如果美国想要用航母在这些事情里有所作为,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的滞后足够让黄花菜凉上两回了。

当然,对于解放军而言,在当下阶段进行这样的行动显然是一场军事冒险,对于目前的朝鲜半岛,发生这样事情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随着“卡尔·文森”号逐渐抵近西太平洋,这段有潜在危险的“航母空窗期”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是这的确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条件下,即使美国海军拥有10艘超级航母,仍然存在着在其经常活动区域里“缺勤”的可能性。这次虽然只有几十天,虽然只是在西太平洋地区,但万一这种缺位出现在关键性地点的关键时间,其后果对于美国而言,仍然可能是灾难性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F-35B和两栖攻击舰的搭配,似乎就有了另一重意味。从载舰角度上,虽然外界也好美国国会甚至美军自己也好,都有不少人动过让两栖攻击舰搭载F-35B舰载机,成为一种承担辅助航空作战任务的“代用航母”。不过从“黄蜂”级的条件来看,作为“代用航空母舰”可能就显得不太够格。与看起来高达4万吨的排水量不同,“黄蜂”级因为要同时运载车辆、陆战队员、物资、LCAC等一大堆两栖作战的物资,其机库实际只有舰上两台升降机之间的一段,大概只能装载10架左右的F-35B,按照其运作20-24架F-35B的说法,至少一半的战机还得系留在飞行甲板上;其为直升机群(加上最多4-6架“鹞”式)设计的弹药库和燃料储备也都不足以满足中队F-35B长期作战的需求。相比之下,机库面积增加近一半、航空燃油储备增加一倍多同时额外增加弹药储备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航空运作能力上就比较适合这种任务,但是代价就是取消了搭载气垫船的巨大坞舱。

图中左侧的大块白色部分是“黄蜂”级的机库,而黄色的部分则是“美国”级较之多出来的机库面积

实际上,让两栖攻击舰承担辅助航母的任务并非只有美国一家,抛开韩国这种把两栖攻击舰当做航母吹牛的国家,西班牙、澳大利亚的所谓“战略投送舰”以及意大利为两栖作战优化过的“加富尔”号轻型航母都是这一概念的实践者,让中国的两栖攻击舰也能搭载国产舰载战斗机作战也并非仅仅是军迷“突发奇想”那么简单。这些方案的共同特点,就是想要“花一块钱,办两件事”的经费限制与任务需求,在设计阶段都试图做到二者兼顾,而“黄蜂”级这种木已成舟之后再来兼职的舰艇在这件事情上就只能算是“凑合”了。

但即使这样,这种搭配仍然不能小觑。理论上说,F-35B为了能够垂直起降,在飞行性能、载弹量和航程上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甚至拖累了整个F-35家族)。但作为当代第二款(也可能算是第三款)投入实用的五代战斗机,F-35B的空战性能依然十分强悍,其隐身设计配合先进的机载航电设备以及空战武器,在超视距空战中对各种四代机甚至四代半战机能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至于外界争议很久的F-35B的机动性,虽然有关它的嘴仗仍然没有终结,但无论谁都没有信心说,一架普通的四代机就能够在空战中轻松击落F-35B。也正因如此,这种“代用航母”虽然只能“凑合”,却因为误打误撞成为了美国第一种五代舰载机而具备了不小的威胁。

“美国”级与F-35B的组合

说到底,这种搭配的关键并不在于两栖舰,而在于舰载机本身,而要将这种威胁化为无形,最关键的自然也是对应地消解载机本身的威胁。从这个角度上,同样位于西太平洋的中国海军舰载机的下一步发展就很值得关注了。当然,围绕“歼-20上舰还是歼-31上舰”这样的话题,相关的讨论已经够多了,比起这样的争论,早日将国产舰载机推进到五代机时代,才是更加紧迫的现实需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于宝辰
美国战略 核力量 两栖攻击舰 F35B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