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中国数学实力超美国?看国际数学家大会请谁做报告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6-22 07:35

孙武

孙武作者

媒体人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武】

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是数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会。

除了在ICM大会上颁发菲尔茨奖以外,应邀在该大会上做报告是数学家的极大荣誉,也反映了数学家所在国的整体数学水平。报告分为大会1小时和分会45分钟两种。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华人数学家中只有陈省身、丘成桐、肖荫堂、项武忠、田刚等少数几位被邀请做一小时报告,而在大陆全职任教的数学家中,山东大学的彭实戈是大会邀请的首位一小时报告人。

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2018大会)将于2018年8月1日至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2017年6月15日,ICM2018大会网站公布了邀请报告人名单,共有来自19个研究领域的180余名杰出数学家入选大会邀请报告人,其中华人数学家有13名。

一小时报告  杨丽笙

45分钟报告  张伟、许晨阳、陈荣凯、陈猛、恽之玮、孙崧、何旭华、尤建功、张平文、杜强、金石、汤涛

大陆出身共11人。

其中大陆工作5人:

北大:张平文、许晨阳

复旦:陈猛

南开:尤建功

南方科大:汤涛

海外工作6人:

耶鲁大学:恽之玮

哥伦比亚大学:张伟、杜强

马里兰大学:何旭华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金石

石溪:孙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有8名北大校友受邀,北大在新闻稿中称“此次多名北大数学学科校友成为邀请报告人,彰显了北大数学学科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北大数学学科将继续努力,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道路上踏实进取,再立新功。”

不过,如果以这份名单,来评价中国数学学科当前的实力和进步的程度,可以看到中国数学离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还是很大。

先不说菲尔茨奖至今只有2位华人丘成桐和陶哲轩,且他们都不是大陆培养的。仅仅看一小时大会报告,这次和上届(2014年)一样,没有大陆培养的数学家。

如果单看这届大会有北大的8名校友受邀,确实是历史性的。回顾一下就知道是什么概念了,将校友和在职教授全部统计,往届加起来,北大受邀做报告的数学家也只有11人,相比同等级的高校也没有特别大的优势(中科院系统18人,台湾大学11人,复旦大学1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人)。

但即使以校友为标准,这次北大和“世界一流”的差距还有多少呢?

ICM2018一小时报告人

这次受邀做一小时报告的法国数学家,Vicent Lafforgue、Nalini Anantharaman、Catherine Goldstein和Sylvia Serfaty四位都是巴黎高师的校友。

这次美国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但真正本土的数学家并不多,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ndrei Okounkov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上一届一小时报告有两位在MIT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任教的数学家(Alexei Borodin和Vera Serganova)均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浏览历届美国的受邀报告人,会发现很多来自苏联和东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于莫斯科大学。

相比之下,大陆数学家已是连续两届没有受邀做一小时报告了。这同时也提醒我们,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强国,应该大力引进优秀的外籍科学家为我所用。

我们知道,中国近十年科技发展呈现井喷现象,在许多领域从追赶变成了平行甚至超越,2016年英国《自然》杂志的WFC数据国家排名中,中国已多年位居第二位,且持续增长。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实施的调查显示,根据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来评价,中国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学4个领域超过美国,排在首位。

其中,计算机科学领域进步尤其神速,在这个领域,中国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所占的比例2000年时为3%,但2015年达到了21%。

但比起超算刷榜,在纯粹的数学领域,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名单却反映了中国数学学科进步的速度还不够快。我们只需要看一看历届华人数学家的阵容,就会发现,1983年丘成桐获菲尔兹奖那届是一个高峰,两位华人数学家做了1小时报告,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那届是另一个高峰,沾了东道主的光,受邀做报告的华人数学家人数创了纪录,至今也没有被打破。

ICM 1983, Warsaw, Poland

Fields Medal:

Shing-Tung Yau,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丘成桐(香港中文大学本科,Berkeley博)

Plenary Speakers (1小时报告):

Wu-Chung Hsiang,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项武忠(台大本科,Princeton博)

Yum-Tong Siu, Harvard University, USA 萧荫堂(港大本科,Minnesota硕,Princeton博)

Invited Spearkers (45分钟报告):

Shiu-Yuen Che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郑绍远(香港中文大学本科,Berkeley博)

Wen-Hsiung Lin, National Tsing Hua Unviersity, Taiwan 林文雄(辅仁大学本科,Northwestern博)

Kang Feng, Computing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冯康(中央大学本科)

注:当时陈景润(Jing-Run Chen)第二次受到邀请,但仍因故未能出席。

ICM 2002, Beijing, China

Emmy Noether Lecturer:

Hesheng Hu, Fudan University, China 胡和生(交大、大夏大学本科,浙大硕)

Plenary Speakers (1小时报告):

Sun-Yung Alice Chang,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张圣容(台大本科,Berkeley博)

Yum-Tong Siu, Harvard University, USA 萧荫堂(港大本科,Minnesota硕,Princeton博)

Gang Tia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A 田刚(南大本科,北大硕,Harvard博)

Invited Spearkers (45分钟报告):

Xiuxiong Chen,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陈秀雄(中科大本科,中科院硕,UPenn博)

Weiyue Ding,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丁伟岳(北大本科,中科院硕博)

Peter Wai-Kwong L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SA 李伟光(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本,Berkeley硕博)

Yiming Long,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龙以明(南开硕,Wisconsin博)

Xiaochun Rong, Rutgers University, USA 戎小春(首都师范大学本硕,SUNY Stony Brook博)

Weiping Zhang,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张伟平(复旦本科,中科院硕,Université Paris-Sud博)

Shicheng Wang,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王诗宬(北大硕,UCLA博)

Xiangyu Zhou,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周向宇(湘潭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博)

Liming G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USA 葛力明(北大本科,曲阜师范硕,UPenn博)

Mu-Fa Che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本硕博)

Jiaxing Hong, Fudan University, China 洪家兴(复旦本博)

YanYan Li, Rutgers University, USA 李岩岩(中科大本科,NYU博)

Tai-Ping Liu,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ia Sinica, Taiwan 刘太平(台大本科,Oregon State University硕,Michigan博)

Xu-Jia Wang,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汪徐家(浙大本硕博)

Sijue Wu,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USA 邬似珏(北大本硕,Yale博)

Weinan E,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鄂维南(中科大本科,中科院硕,UCLA博)

Lei Guo, Institute of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郭雷(山东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博)

Kefeng Liu,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刘克峰(北大本科,中科院硕,Harvard博)

Zhouping X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辛周平(西北大学本硕,Michigan博)

Jia-An Yan,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严加安(中科大本科)

Shutie Xiao,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萧树铁(清华本科,北大硕)

Anjing Qu, Northwest University, China 曲安京(西北大学本硕博)

总体趋势上,大陆培养和在大陆工作的数学家增多了,但就和科技类诺贝尔奖项没有太大突破一样,这个进步,与最近20年中国科技整个体量上的增长比,仍是缓慢的。

丘成桐在2011年时曾经表示,中国最快建成世界一流的学科将是数学。因为数学不用做实验,只要在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向前走就行。

今天回过头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在需要做实验、建大设备的学科,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已经有了眉目,无论是超算还是高能对撞机,无论是量子通信还是空间科学,快速跻身世界一流是我们已经做到和正在做的。

而数学学科花钱不多,看上去用最小的投资就可以改变基础学科的面貌,但钱买不到的东西可能才是最难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站得比别人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次受邀做45分钟报告的许晨阳在一次采访中说,数学,投入的精力跟产出并不成正比。

“做数学研究,没有别的或者说外在的东西能帮助你,也许你年龄大了,成名了,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但那个东西对你做数学研究本身不是那么的有帮助,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数学研究更依赖于你自身最纯粹的那一部分。就像跑步,需要你的muscle(肌肉)特别地强大,做数学的话,需要你的mental muscle(脑力)特别强大。这对于年纪大的人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就过了你脑力最强的时期,你的巅峰期。”

许晨阳还表示,中国因为语言的原因,不可能完全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吸引不到全世界其他国家最优秀的人来。你请一个人来,不只是让他给talk(演讲,讲课),他需要在这里长期生活,跟别人交流。很多问题不是给他很多钱就能解决的。现在我们招不到最好的外国学生,最好的外国教授,注定没法完全国际化。”

所以他认为,“法国的数学的确很强,但还是没有美国强。而且我觉得实际上,随着美国的国际化越来越重,其他好多地方(的数学)和美国比都在走向相对的衰落。中国如果能建设得像法国和日本这样其实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说中国的数学基本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丘成桐的乐观预期,也许要和许晨阳稍显悲观的估计放在一起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宙斯
数学家 数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

美国胁迫下,阿斯麦CEO最新涉华表态

他张嘴就来:不寻求与中国贸易战,但中企作弊…

乌克兰暗示西方“双标”,美欧:你们和以色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