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的煎熬与等待 谁来拯救金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8-09 10:12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文/李娜。

[“我们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了,就是希望不要断货,上游供应商想着要债是没用的,共同分担才能渡过这个难关,要不然就没机会了。”上述金立代理商李青对记者表示,现在实体行业确实遭遇到了一些困难,投入大、回报低、风险大]

[一年前,刘立荣在一场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两三年内,包括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销量1亿部的规模,市场份额在6%~8%之间,企业才会安全。他认为,未来年销量1000万部小而美的手机厂商,会活得很艰难。]

对于供应商和代理商来说,眼下的金立危如累卵。

作为一名金立的上游供应商,王刚已经记不清这半年来,往金立跑了多少趟,上千万元的物料费用一拖就是8个月,工作的日常也从“销售”变成了“追债”。“对于资金规模稍大的企业来说这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供应商而言,这一数字足以让生产线进入停滞状态。”王刚对记者说。

根据王刚的描述,和他情况差不多的中小供应商目前已经超过了100家,主要集中在两类,一类是围绕整机的结构件,另一类是主板为主的电子部件。

“我们的资金损失属于中等规模,还有不少供应商的资金损失规模在五六亿,甚至是七八亿。”在金立爆发出资金链的问题后,王刚和其他供应商一直保持着密切互动,一方面为了了解最新的消息;另一方面也在互相鼓励,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此同时,金立的代理商们也在寻求“自救”的方法。

一名北方地区的金立经销商李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大家最为紧张的是货供不上来,没有东西可以卖,这个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不算太久。“有人专门在深圳谈出货的事情。”

“其实只要能出新品,还是能卖的,即便是做不到原来的高度,但作为经销商,还是非常需要金立。”李青对记者表示,只要能做原来的产品也行,过渡两个月,出来新品接上就能活,实在不行找别的代工厂贴牌做点也可以,活着才有机会。

说这话的时候,李青充满了无奈,从无到有,金立的品牌做了十多年,硬撑着每个月亏损上百万的盘子,坚持了下来。但现在对于他来说,除了等待消息,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手机这个行业是剩者也为不了王,做手机太累了。”李青对记者说。

至此,距离金立资金链危机引爆已经过去7个月。

8月7日,关于重组的进展,金立方面发言人对记者表示,重组还在进行中。“目前律师团队、会计师团队在推进,说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而记者从多个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上周,自称是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金立方代表已经向大部分供应商完成了相关债务的尽职调查,并且承诺8月15日给出下一步消息。

不管是对于代理商还是供应商来说,这显然是个好消息。尽管对“重组”的进度多有怨言,但尽职调查的启动还是给了他们一丝希望。“算是正式启动了,没有人希望金立就这样消失,我们愿意等待,前提是给大家一次信任的机会。”王刚对记者说。

债务危机爆发始末

对于在手机行业“浸泡”了快20年的王刚来说,今年无疑是最艰难的一年。

“很多事情是想不到的,突然就来了,本来大家都还在你我竞争,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背后突然被放了一把火,全都傻眼了。”王刚对记者表示,和金立的合作持续了好几年,一直很好,直到去年年底刚刚爆出刘老板赌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太多的警觉。

关于金立资金链紧张的传闻从去年年中就逐渐在业内蔓延,但导致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却在年底被点燃。

2017年12月14日,手机供应链龙头厂商欧菲科技股价开盘后出现放量大跌,盘中接近跌停,收盘时仍下跌7.31%,市值一天缩水43亿元。随后作为该公司的下游客户,金立高管在澳门赌钱一夜输了几个亿的消息在坊间流传。有观点认为,金立资金链紧张,而欧菲光是其上游供应商,因此受到牵连,股价大跌。

对此,金立方面在第一时间做了严正声明,表示信息不实,系为造谣,并晒出了刘立荣与欧菲光、天马等供应商及银行相关人士的合影,以证实消息为假。刘立荣在朋友圈转发了与供应商的多张合影,而上一次他的朋友圈更新是在2014年。

积极的表态让外界一度认为这一切只是一场“误会”,但随后的事态发展却急转直下。

就在刘立荣发布朋友圈的当天,在一场投资者电话会议中,欧菲科技就表示,金立手机的应收账款约6亿元,并申请了财产保全,抵押物包括两处深圳物业和微众银行3%股权,总体估值超过20亿元。但这一动作在当时并未引起外界的关注。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欧菲科技、深天马A等公司相继申请资产保全,部分银行也向法院起诉冻结金立公司资产以及刘立荣个人资产。1月9日,因为中信银行东莞分行向法院诉讼,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刘立荣所持有的金立通信的41.4%股份被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冻结,限制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而在东莞法院之后,深圳法院也申请了轮候冻结,冻结时间为3年。

至此,金立的债务危机彻底被暴露于公众面前。

1月30日,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刘立荣表示:“整个资金链危机的过程中,只有欧菲科技一家重要供应商停止供货,受其影响2017年12月和今年1月份货款回笼下降较大,欧菲科技断供45天影响了至少30亿元货款回笼,欧菲科技同时申请保全了我和我太太名下的个人资产。”虽然语气中透露着不满,但刘立荣当时表示,“目前公司在做出售资产的工作,一边偿债一边生产。公司正在寻找出售资产来度过这次危机。”

这是王刚第一次听到金立董事长对债务危机的回应,也是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次。

“从那时候开始,大家基本上就没有见过刘总了,后面对接我们的是金立的财务总监。”王刚对记者表示,由于害怕事态继续恶化,在1月底的时候他所在的公司就已经停止了对金立的供货,而在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也只是通过代采平台提供了部分物料,但由于付款模式有延迟,即便已经紧急“刹车”,但此时王刚手头上要处理的债务金额已经达到千万级别。

根据王刚的介绍,金立此前对供应商采取的是“3+6”的付款模式,即3个月的月结时间加6个月后去银行承兑的商业承兑时间。也就是说,供应商的货款一般是在发货9个月后才能取到。“这也是手机行业的通用做法,没出事的时候没有人怀疑过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很多公司的欠款已经持续在7个月以上。”

也就是从2月份开始,王刚和身边的供应商开始接连“拜访”金立,不安的情绪充斥在经销商的圈子里。

200天的煎熬与等待

“你问我这段时间去了多少趟金立总部?我想可以用无数次形容。”王刚苦笑着对记者说。

7个月的时间,200天的等待,王刚对于每个月都会出现的“重组”消息表示已经开始麻木。“重组首先要进行尽调,必定会有三个方面的人:未来收购方、金立现有股东、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但是这半年,没有人到我们公司做过任何尽调。”王刚对记者说,“等待了半年,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

关于金立重组的消息最早是在1月份被传出的。在1月底的采访中,刘立荣说,金立将分三个步骤来解决资金链问题:“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确保生产与销售,市场在就有未来;第二,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资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资产偿债,获取债权人支持。”

刘立荣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已经有进展,目前整体方案在谈判中,现在还不方便透露。”而在3月初,就有内部员工对媒体表示,金立新的融资已经结束了,之后召开了董事会,来决定金立未来方向。

“新的融资估计在两周内会出来。”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对第一财经回应道。而在当时,包括海信、TCL、传音甚至360在内的厂商都被传与金立洽谈过合作事宜。

海信在传闻中成为最有可能接盘的对象,有消息指海信正在跟金立谈渠道合作,有意将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纳入囊中,并且已经在进一步统计金立的渠道数量。相关数据显示,金立在全国的公开渠道数量为7万个,这也是被外界认为金立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但随后海信和金立都对此消息予以否认。

“我们不收购他们,严格说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们在自己渠道里销售,他们外债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内部工作人员当时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与此同时,时间轴的推进并没有为金立带来新的重组方案,相反,更多的坏消息开始出现。

4月2日晚间,金立官方微博正式发布一则《关于金立工业园目前的一些情况说明》,公开表示将对金立工业园的部分员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还将采取“N+1”的方式进行补偿,分期支付,最长8个月内支付完毕。

据记者了解,金立在东莞建有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金立工业园,手机年产能1亿部,是中国较大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拥有54条全自动贴片加工线,110条成品组装测试线,成品组装、主板生产、主板测试、印刷、相关配套设备等。

“自发生危机以来,前期我们采取了引资保生产方案,现在将采用裁员降费用的方式。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金立工业园不仅保留了约50%的员工继续生产,同时还有ODM厂商协助生产金立手机,为金立在国内与海外的订单供货。”金立官方称。

4月7日,金立副总裁俞雷在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金立的资金链危机是突发性的,银行再有钱,挤兑也会倒闭。金立在积极生产自救。”针对金立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他表示,无论对内对外,金立的立场都一样,会归还供应商的钱和媒体的钱。

虽然表态坚决,但这时候的王刚以及大多数中小供应商,已经逐渐和金立方面失去了“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去金立总部都找不到人,一句负责人不在就打发了。”对于王刚来说,既要小心维护着与金立联系人的正常沟通,也希望尽快把款项要到,要不到至少也要有一个说法。

终于,王刚们在5月中旬等来了说法。一张署名为东莞金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往来款询证函”被送到了公司,其中提到将聘请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2017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一度在供应商圈子中被认为是重组消息有进展的信号。

据记者了解,金卓通信科技是金立旗下的子公司,在金立整个架构中的职能主要是组装工厂,是金立工厂的法人名称。与金立的另一家子公司金铭电子同为欧菲光的欠款方。但部分警觉性极高的供应商按照询证函上的名字查询对接人员身份时,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也正是这一次的“诡异事件”,不少供应商开始对金立丧失信心,并直接向东莞相关法院提起法律诉讼,但截至目前,不少案件显示仍然在审理中。

而从5月到现在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依然是金立方面不断传出的重组消息。

“我们其实已经看得很淡了,就是希望不要断货,上游供应商想着要债是没用的,共同分担才能渡过这个难关,要不然就没机会了。”上述金立代理商李青对记者表示,现在实体行业确实遭遇到了一些困难,投入大、回报低、风险大。

“如果金立活着,我还做做,活不过来,我就做做轻资产的东西,找新的机会吧。”李青对记者感叹道。

谁来拯救金立?

一年前,刘立荣在一场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两三年内,包括金立在内的手机厂商,只有做到全球年销量1亿部的规模,市场份额在6%~8%之间,企业才会安全。他认为,未来年销量1000万部小而美的手机厂商,会活得很艰难。

作为拥有16年手机行业经验的“老兵”,也许当时的他预见到了智能手机将会遭遇“洗牌式”的竞争,但遗憾的是,他绝对没有预料到,积极推进改革的金立会是其中被重创最严重的一家。

来自调研机构GfK的数据显示,2017年金立手机国内销量排名第七,售出1494万部手机,虽然这与2017年年初刘立荣定的国内目标销量保底3000万部,挑战3800万部相差甚远,但基本稳住了大盘。

“但目前在第二季度,我们统计到金立在国内的出货量只有30万左右。”Canalys分析师贾沫对记者表示,金立的渠道正在被瓦解,等新的资金进来才有可能部分重新运作。

作为代理商,李青对此深有感触。

“一个月赔个几百万很正常,以一个省代理为例,一般中等以上规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号人,以一个人平均工资4000多元计算,这就需要大几百万,还有其他的费用,大一点的代理商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在金立债务爆发初期,虽然李青表示压力很大,但是同时也在强调,大部分代理商都跟着金立走了十几年,与金立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稳定,感情很深。“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刘(立荣)掉眼泪了,也是在尽量补救,大家心里都很难受。”

但七个月过去了,面临“断粮”的李青也不得不减少了团队的人数。他对记者表示,现在团队没有解散,只要有新品出,还是能活过来的,但如果再拖下去,估计就不敢说了。“我是拖不了多久了,留了点人在公司处理一些问题,做做售后。”

李青希望,供应商和金立方面甚至是重组方能够坐下来好好谈,“金立的火种还是在的,代理商都有信心,就算是做OEM贴牌也可以,让别的工厂帮忙出点产品,贴牌做,能动起来,问题就能慢慢解决。”李青对记者说。

王刚虽然嘴上经常挂着“讨债”,但从心里来说,还是希望金立能够挺过来。“能不能有个债转股的方案?或者说金立的初创团队中能够有人站出来,带着大家一起干。”王刚知道金立此时的处境,换位思考下也希望能够帮自己以及更多的供应商找到替代方案,把物料交出去,让金立重新运转起来。

此时,刘立荣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刘立荣曾经表态,必要时将会放弃金立控制权,并且承诺“不会跑路,债务会一步步偿还,金立对解决这次危机是有信心的,希望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解决问题。”他还表示,如果把持有的微众银行股份和金立大厦资产出售,预计可以回笼70亿元资金,此外南粤银行股权估值接近20亿元,这些钱可以解决当前的资金缺口问题。

在7月11日的一场供应商沟通会上,金立副总裁徐黎也向王刚们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据王刚向记者透露,徐黎在现场做出了四点承诺:“一是在7月份牵头成立债委会;二是金立财务包括致璞科技财务对债委会公开;三是金立重组信息对债委会透明;四是金立重组小组每两周与债委会举行一次例行会议。”同时出具了一份关于有形资产估值以及回收估算的表格:包括前海科技大厦估值为35亿元(18亿抵押),南粤银行股权为10亿,微众银行股权25亿(5亿抵押),东莞金立工业园为10亿元,金立以及其他房产3亿元,重庆工业园土地为10亿元,总计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表格最后一行提示:普通债权人权益(扣除抵押)为70亿元,如果破产清算普通债权人可回收金额将小于45亿元。

“没有人知道接下来的确切走向,8月15日,希望一切都可以明朗化。”王刚对记者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刚、李青为化名)

责任编辑:程北墨
智能手机 供应商 欠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