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到底在马里遇到了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13-01-17 21:17

陶短房

陶短房作者

旅加学者

近日西非内陆国马里突然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法国军队在这里和“恐怖分离武装”大打出手,引发强烈反响。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恐怖分离武装”到底是什么人?法国人在为什么开仗?

“恐怖武装”和“分离武装”

其实“恐怖武装”和“分离武装”原本不是一回事。

所谓“分离武装”,是指马里北方本土分离组织“解放阿扎瓦德民族阵线”(MNLS),其主体为当地部落图阿雷格人。图阿雷格是撒哈拉沙漠中古老的柏柏尔人部落,带有白人血统,和南方班巴拉族等黑人部落素有龃龉,民族矛盾已有千余年历史,近代以来已至少掀起5次武装分离运动。马里独立后,部分图阿雷格反政府势力组成MNLS,目标是建立以廷巴克图(Tombouctou)、加奥(Gao)和基达尔(Kidal)为核心、包括整个马里东北部沙漠地区的“阿扎瓦德国”(Azawad)。尽管图阿雷格人也是穆斯林,但他们和政府的矛盾并非宗教矛盾(事实上南方黑人部落同样大多是穆斯林),历史上也并未提出“教法治国”等原教旨主张。

所谓“恐怖武装”其实有两支,一支叫“伊斯兰后卫”(Ansar Dine),另一只叫“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IM)。这两个组织可是来头不小。

先说“伊斯兰后卫”,该组织以柏柏尔人为主,活跃于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北部—尼日尔和马里交界处的沙漠地区。萨科奇执政时代,该组织曾多次策划针对法国游客、公司的绑架、袭击行动,造成很大反响。

再说AQIM,该组织的前身叫“萨拉斯宣教中心”,后来被基地组织收编,成为基地组织在北非和撒哈拉地区的直属分支。该组织广泛活动于大马格里布地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影响波及大半个撒哈拉沙漠,并和尼日尔河中下游豪萨人聚居区(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部和布基纳法索)一些极端组织(如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 ”)有密切关系,是整个非洲最有实力和活动能量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其负责人阿布•赛义德(Abou Zeid)更是赫赫有名的顶级恐怖头目。

“恐怖武装”都主张“教法治国”,希望在任何其控制区实现原教旨化。由于马里军队战斗力薄弱,北方广袤且空虚,马里—毛塔—阿尔及利亚边界又是出名的“三不管”,便于国际恐怖势力渗透和补给,因此AQIM和“伊斯兰后卫”早就开始染指,为此马里政府和法国、美国进行了广泛反恐合作。但迫于财力、兵力不足,以及美国政府战略考量,西方一直采取培训政府军、拉拢“分离武装”对付“恐怖武装”的策略,在北方建立了若干支由图阿雷格人指挥的、多达1600人的部队,意图“以毒攻毒”。

利比亚战争的爆发和结束,让大量武器装备、散兵游勇流入马里北部,一些曾在卡扎菲“阿拉伯军团”服役的柏柏尔人,以及他们昔日的敌人、被卡扎菲打压的利比亚原教旨分子不约而同流入这里,壮大了AQIM和“伊斯兰后卫”两个“外来户”的声势。一直苦于人单势孤、斗争前途渺茫的“分离武装”MNLS觉得机不可失,试图通过与上述两个“外来户”联合实现“建国目标”,这就使得马里北方的实力对比骤然逆转。

不合时宜的政变和不可避免的分裂

去年1月17日,3支反政府武装突然联合发动大规模攻势,当天攻占北方重镇阿古尔霍克(Agulhok),两个月时间里,美国训练、武装的图阿雷格部队纷纷哗变,政府军一溃千里,死伤惨重。3月21日,曾在美国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受训的前军校外语教员萨诺戈上尉(Amadou Sanogo)在首都巴马科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杜尔(Amadou Toumani Touré)政府,成立“恢复民主与规则全国委员会”(CNRDRE),随后马里军政局势一片混乱,陆军和支持杜尔、俗称“红色贝雷帽”的共和国卫队尖锐对立,反政府武装趁机攻城略地。3月29日,马里北部城市基达尔(Kidal)被 “伊斯兰后卫”攻陷,次日,东北部政治中心加奥(Gao)陷落,4月1日,马里最具全球知名度的城市、曾是整个非洲文化之都的历史名城廷巴克图(Tombouctou)易手。

4月6日,MNLS宣布成立“阿扎瓦德独立国”,版图包括马里九个大区中的三个半(加奥、基达尔、通布图,以及莫普提大区的一半),首都廷巴克图。

必争之地和迟迟不到的国际干预

马里处于地中海—几内亚湾和大西洋—西非腹地两大“非洲走廊”交界处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阿拉伯文明和黑人文明的交汇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分离武装”和“恐怖武装”合流,又扬言在当地实行“教法治国”,国际社会普遍担心,一旦“马里走廊”被打通,北非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就将毫无滞碍地南下挺进西非,和声势浩大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 )沆瀣一气,并东进与苏丹、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极端组织相呼应,如此一来,北至地中海,南至几内亚湾,西至大西洋,东至红海和阿曼湾,“基地”等原教旨势力将连为一个整体,武器、毒品和人员的交流畅通无阻,将成为半个非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噩梦。

不仅如此,马里北方资源丰富,其中有尚待开发的阿达尔Adar铀矿,横跨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和马里的塔乌德尼Taoudenni油气田,作为非洲第三大黄金生产国,该国大部分黄金储量也在北方。

基地组织和原教旨恐怖势力是国际公敌,如前所述,美国和马里早已开展反恐合作多年,马里国内的经济、贸易合作、开发项目,更与“五常”中的四家(法、中、美、英)息息相关。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CEDEAO)成员国,马里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攸关西非乃至整个非盟各国利益。

马里是非洲维和行动的热心参与者,曾在刚果(金)、卢旺达、利比里亚等国内战善后中为维和出兵、出力,在非洲乃至世界上人缘一向不错。既然形势严峻,地位重要,国际社会本应早作干预。

然而又是那场政变坏了大事。

由于政变当局颟顸无能,且迟迟不肯移交权力,CEDEAO和联合国先后对马里进行制裁,尽管议会主席特拉奥雷教授(Professeur Dioncounda Traoré)早在去年4月6日即就任临时国家元首,但过渡政府的合法性直到去年三季度才获得国际公认。9月21日,好不容易进入过渡期的马里终于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恢复北方领土”(此前掌权的政变当局惟恐外国军队进入马里后先清算他们而迟迟不发邀请),26日法国率先向安理会要求建立“马里稳定部队”,但秘书长潘基文要求“任何军事行动发起前均应先谈判、对话”,因此直到12月20日,安理会才全票通过第2085号决议,规定马里在2013年举行总统、立法选举,以CEDEAO国家为主组建的国际部队在一年内入驻。

不难看出,除了号称“非洲宪兵”的前宗主国法国较为热心外,其它国家均意兴阑珊,个中缘由,一方面系对政变不满,认为政变当局缺乏合法性,随后组建的过渡政府权威不够,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相当一部分国家迫于财力匮乏,且担心引火上身,希望更多采用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不赞成草率用兵。

转折:极端势力的南侵

美国等最希望看到的,是“分离武装”和“恐怖武装”发生内讧,在他们看来,“分离武装”是可以打交道、作妥协的,且是“地头蛇”,只要他们能和“恐怖武装”划清界限,将后者驱逐出去,一切好商量。

最初似乎情况正向这一方向发展:去年4月2日MNLA宣布和原教旨运动脱离关系,此后因两个“恐怖武装”、尤其AQIM在古城廷巴克图等地破坏古墓,强迫当地妇女接受“教规”,引发当地人严重不满。去年11月16日,MNLA和“伊斯兰后卫”表示愿意和马里过渡政府进行和平对话,和AQIM拒绝对话的态度形成对比,这些都一度让国际社会放松警惕,认为“不用着急”,2085号决议通过后,西非国家竟然商定,将组建国际部队进入马里的时间,初定为今年9月,其拖沓可想而知。

两派、三大反政府组织间的主要分歧是目标不同:MNLS的政治目标是“阿扎瓦德独立”,而“阿扎瓦德”只包括加奥、通布图和基达尔三大区,也就是说,目标业已实现,他们当然希望尽快停火,消化“胜利果实”;“伊斯兰后卫”的目标一如其首领加利(Iyad Ag Ghali)所言,是在马里全境(而非“阿扎瓦德”)实现“教法治国”,因此表面同意和谈,实则不过为南下掩人耳目;更“国际化”的AQIM则意在配合“基地”,在整个非洲乃至全球进行“圣战”,马里不过是其实现“远大目标”的一个落脚点,加上他们早就成为各国公敌,自然连谈也懒得谈。

美国等指望分化、攻心,想法固巧,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要素:力量对比。

在法据时期就曾担任“阿扎瓦德”地区长老、如今住在巴马科的资深宗教领袖乌姆拉尼(Mohamed Mahmoud El-Oumrany)指出,利比亚内战不仅让马里全国乱作一团,也改变了图阿雷格内部的力量对比。长期以来,这些血源更接近北非游牧民族而非黑人的图阿雷格人,分离势力的主力一直是MNLS,但“基地”、AQIM的介入,尤其“利比亚元素”的大规模涌入,让“伊斯兰后卫”等更激进、更“国际化”的“后起之秀”后来居上,此次失陷的三座名城,实际上都是以“伊斯兰后卫”为主力、AQIM为后台攻破并占据,而老资格的MNLS反倒所获无几;北方割据形成后,由于国际社会的封锁、制裁,加上控制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反政府武装不得不倚靠AQIM的“国际人脉”维系补给和生存。简单说,“伊斯兰后卫”有枪,AQIM有钱有人,“地头蛇”MNLS早已被喧宾夺主,如何能够立异?

去年4月,三派势力在廷巴克图举行所谓“阿訇大会”,会上招待各国“圣战兄弟”的所谓“三巨头”竟然没有一个是马里人,而是AQIM的三个阿尔及利亚籍头目、国际著名恐怖主义分子赛义德、莫克塔尔(Mokhtar Belmokhtar)和哈马姆(Yahya Abou Al-Hammam),此后一系列诸如对窃贼砍手、在整个辖区推行沙里亚法、在廷巴克图破坏古墓和文物古迹等行为相继推出,当地社区诉诸MNLS,后者竟无能为力。

1月9日,三派反政府武装突然协调行动,一举攻克南北方交界处的重镇孔纳(Konna),此举成为国际社会立场的转折点。

孔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占领孔纳,就可威胁有“渔都”之称的马里最靠近前线重镇莫普提(Mopti),并进而威胁首都巴马科的安全。反政府武装攻克孔纳后马不停蹄,立即向拥有前线附近最大型机场的塞瓦雷(Sévaré)发动攻势。塞瓦雷是南北方之间最重要的空中枢纽和后勤中继站,一旦失守,就意味着政府军和国际部队将很难向北方快速调集军队和物资,这对于后勤艰难的沙漠地区作战,影响将是致命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攻势表明,反对派不仅要割据北方,还要吞噬整个马里、甚至更多地盘,所谓“和谈”已变成一句空话。

1月11日上午,特拉奥雷致信法国总统奥朗德,以及安理会其它成员国,正式发出“紧急军事援助”的邀请,当天下午,师出有名的法军开始对反政府武装进行空袭,国际干预开始了。(请翻至下一页)

 
军事行动的进展和趋势

 

法国是马里的前宗主国,在西非、北非和赤道非洲势力根深蒂固,且在这些国家独立后,仍通过支持其统一货币(非洲法郎)、留驻军队帮助维持秩序、进行经济援助及合作等,在当地保留深厚影响力。法国留驻非洲的军队人数虽少,但熟悉当地战区环境,战斗经验丰富,可快速部署和反应。可以说,在特拉奥雷邀请的各大国中,法国是最有能力、意愿,也是可最快作出反应的国家。

11日下午,法国从本土的圣蒂济埃(Saint Dizier)空军基地出动“阵风”战斗机轰炸反对派武装刚刚占领的孔纳,马里政府军随即对孔纳发动进攻,次日反政府武装退出孔纳,撤到巴马科以北800公里的杜昂扎(Douentza)一线,此后几日,法国空军延伸攻势,向包括“三大城”在内的目标进行空袭,迫使反政府武装进行疏散,将主力和军火、物资疏散到各居民点以外。

法国的军事行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美国、英国、比利时、丹麦和加拿大等国或动用运输机协助后勤运输,或提供情报交换,给予一定支持和配合。联合国方面,安理会“五常”除俄罗斯外都对法国的行动表示理解。

非洲国家方面,1月12日,CEDEAO在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会后决定提前向马里派遣国际和平部队,14日派兵决定正式下达,15日,各国军队陆续启程,预计一周内部署完毕。此外,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14日封锁其与马里的边界以防恐怖分子和境外联系,阿尔及利亚还允许法国空军飞机经过本国领空执行对马里北方的作战任务。

法军空袭范围虽然广泛,但空袭密度不大:自11日开始至14日,法国国防部声称仅完成50架次的空袭任务。

法国此次在乍得军事行动代号“薮猫”(Serval),由陆军和空军部队组成。

最初法军投入的兵力为750人,主力为曾驻乍得的陆军“食雀鹰”部队,该部队曾在当年乍得—利比亚之战中大显身手,也曾干预过中非政变,是熟悉沙漠作战经验、有非洲作战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乍得时总兵力为825人(最多时1200)。1月15日法国国防部长迪朗(Jean-Yves Le Drian)宣布,法国承诺将在乍得投放的兵力扩充至1700人,其中地面战斗部队800人。

法国在乍得附近的非洲各国驻军,计有科特迪瓦500、乍得825、吉布提3200、加蓬680、塞内加尔1170,总兵力达6000多人,但鉴于法军同时在索马里展开军事行动且受挫,兵力最雄厚的吉布提驻军恐未必敢大规模抽调,从法国国防部披露的消息看,目前投入的兵力,主要从驻塞内加尔和乍得驻军中抽调。

有消息称,法军投入总兵力最终将达到2500人,如此则将超过法军在阿富汗战场“拉法耶特行动”(Lafayette Task Force)的最大投入兵力规模(2400),但法国国防部拒绝证实。如前所述,法国在非洲各地驻军潜力已挖掘殆尽,如再欲增兵,只能从国内调派。

法国地面部队共投入装甲车辆30辆(一说40辆),主要为AMX-10RC轮式突击炮和VAV运兵车,均为适宜沙漠作战的轻型车辆,有消息称,这些车辆多为原驻科特迪瓦法军使用。

法国在马里投入的空军兵力,据国防部介绍为战斗机12架,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5架。战斗机一说为幻影F-1CR战术侦察/攻击机两架,幻影2000-D6架,“阵风”4架,有分析家称,其中幻影F-1CR驻马里巴马科国际机场,幻影2000-D驻乍得恩贾梅纳军用机场,“阵风驻本土圣蒂济埃。但也有分析家指出,“幻影2000D”其实是“幻影F-1/200”战斗轰炸机的以讹传讹,这种老式战斗轰炸机久经考验,皮实可靠,比幻影2000D更适合非洲战区情况,是“非洲宪兵”法国历次在非军事干预的“常客”。

运输机/加油机使用了美制C-130和欧洲制造的C-160“协同”两种涡桨中程运输机,美国和加拿大的C-17也提供了后勤运输支持。

除了空军的兵力,法军在马里还投入了陆军航空兵的“小羚羊”轻型武装直升机。

法国陆军兵力总部在巴马科,前进指挥所在巴马科西北、靠近前线的“渔都”莫普提,法军主力均部署在巴马科—莫普提一线。法国国防部宣布的行动目标,为“制止极端武装的攻势和对马里政府的威胁,维护马里主权和领土完整,掩护、配合非洲军队的部署和攻势,必要时直接反击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帮助马里陆军进行培训”,很显然,法军希望作为此次马里军事行动的核心和应急机动力量,而非攻势行动的主角。

攻势行动主要依赖的只能是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援军,计有尼日利亚600(已宣布增至900)、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塞内加尔和多哥各500,贝宁300,几内亚144,加纳武装工兵120,总兵力3400多人。

马里武装力量包括陆军、空军、宪兵、警察、共和国卫队和民兵,共1.5万人,其中陆军6900,共和国卫队2000,民兵3000,但由于北方分裂和政变,陆军和民兵实力大减,“红色贝雷帽”即共和国卫队又因支持前总统杜尔,和陆军不睦,目前虽相安无事,但彼此戒备,非但不能同舟共济,相反要分兵提防对方。不仅如此,政变后马里陆军士气低落,去年在一次战斗中,多达500的马里陆军在极端武装攻击下不战自逃,由上校阿尔哈吉.加穆率领,丢弃武器躲进邻国尼日尔,一时传为笑柄。此次在法军已开始攻势后3天,马里军队仍能被极端武装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丢掉了首都以北400公里的贾巴里镇(Diabali)。正如马里《论坛晚报》所评论,由于政变涣散了军心,马里军队重整旗鼓尚需很长时日。

按照法军总参谋长海军上将纪尧(Édouard Guillaud)的分析,三股叛军总数不详,在以加奥为核心的第一线驻有1200—1300人,组织和装备良好,许多都是训练有素、狂热的国际“圣战者”,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纪尧称,法军在此次行动中将面对“游击战的挑战”,任务并不轻松,不过前线法军对这种战法还算熟悉。

1月16日法国地面部队首次投入直接战斗,目击者称数百名法国/马里士兵从巴马科以北350公里的城市尼奥罗(Niono)出发,前往攻击50公里以外、两天前被反政府武装AQMI占领的贾巴里,自1月15日起法国空军就把空袭目标锁定为贾巴里和加奥。之所以锁定这里,是因为这里靠近马里—毛里塔尼亚边界,便于伊斯兰分子的国际渗透。此外,约100名法军和20辆装甲车15日抵达塞古(Ségou)附近、位于巴马科东北120公里的马卡拉(Markala),这里是尼日尔河畔重镇,法国担心对手破坏河上桥梁,阻滞法国和盟军进军。

反政府武装在法军开始行动后不断发出威胁,极端政治组织“西非圣战者联盟”(MUJAO)首领之一阿布.达达尔称,既然法国“攻击伊斯兰教徒”,该组织将对法国实施报复,他们将“深入法国心脏”进行打击,这意味着将法国本土列入目标。AQIM发言人阿卜杜拉赫.辛克里则扬言,如果继续攻击,法国人就是在自掘坟墓;绰号“红胡子”的极端武装首领欧玛尔.乌尔德.哈马哈称,法国人正在“打开地狱之门”,他们将遭遇比伊拉克、阿富汗更多的危险。由于尚有7名法国人质在马里北方分离主义者手中,这些威胁引发人质家属的担心。此外,人们还担心恐怖袭击在法国本土发生。

法国目前最担心的,除了本土安全外,主要是兵力不足、财力不敷,外长法比尤斯已多次抱怨北约、欧洲盟国和安理会各大国“口惠而实不至”——嘴上喊“支持”、“理解”,却任由法国一家赴汤蹈火,预计随着战事的发展,法国将通过安理会和其它平台,极力推动更多国家出兵、出力,以免自己一国被马里战局拖垮。(全文完)

新闻链接:

马里,中国不是在搭法军的顺风车

法国发动空袭 军事干预马里

法军地面部队进入马里 包括装甲车

责任编辑:小婷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