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万米高空精神病发作 冲击国际航班驾驶舱

来源:北青网

2017-03-22 06:29

据北青网3月22日报道,近日,微信公众号“中航工业”发布的一篇名为《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员工刷屏了,只因万米高空见义勇为》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文中称,3月18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北京的ET604 航班上,一名乘客疯狂冲击驾驶舱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员工曹红国挺身而出,冲上去与对方展开搏斗,最终与机组人员一同将其制服。ET604航班当晚执飞商务舱的中国籍乘务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事发前这名乘客就表现出情绪激动,可能存在精神问题,但并非蓄意劫机。

中国乘客参与搏斗

3月2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微信公众号“中航工业”上再次发文讲述事件经过。

文中称,事发时曹红国正准备休息,突然传来求救声,他发现乘务员神色慌张地从飞机前舱边跑边大声呼救。曹红国立即起身跟着空姐往前舱飞奔,只见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歇斯底里地喊叫着,还用身体猛力撞击、用脚疯狂踢踹着驾驶舱门,企图冲进驾驶舱。旁边的四个空姐和两位乘客在旁规劝他不要冲动,场面混乱、危急。

曹红国见状果断冲上去,把肇事者扑倒在地并扭打在一起,航班机长与其他两位乘客也冲了过去。肇事者狂躁不已,拼命地踢打、撕咬曹红国等人。四人合力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搏斗,将其擒住。

冲击驾驶舱者系精神病发作

文中称,随后机长一直紧紧地压制住肇事者,防止他再次发起攻击,曹红国也寸步不离守在旁边,随时准备再伸援手。飞机紧急备降巴基斯坦拉哈尔机场,肇事者被警察押下飞机,机上200多名旅客脱离危险,航班重新安全起飞。文中称,曹红国的鼻梁和脸颊擦伤,头也隐隐作痛。处理完交接事务的埃航机长特意赶过来致谢,并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3月21日,中国驻拉合尔总领事馆负责人杜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冲击驾驶舱的乘客此前在埃塞俄比亚从事工程项目,但精神上出了一点问题,单位派人带他回国治病,结果在飞机上病情就发作了。

飞机紧急备降巴基斯坦

20日晚,埃塞俄比亚航空发布了一份“关于3月18日埃塞航空ET604航班备降事件”的声明。

声明称,3月18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从亚的斯亚贝巴出发前往北京的ET604航班上(机型为B-777-200LR,飞机注册号ET-ANN),因为一名旅客的不检点行为严重扰乱机舱秩序,航班不得不中途备降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机场。因为该乘客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为了航班的安全及其他乘客的舒适,根据国际法规,该乘客在航线中最近的机场离机。

飞机在拉合尔降落后,该乘客被巴基斯坦执法部门和医务人员带走并扣留。随后航班继续飞行并平安降落在中国北京首都机场。

中国驻拉合尔总领事馆负责人杜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名冲击驾驶舱的乘客并没有被扣押,总领馆联系上了他所属的公司,目前这名乘客正在拉合尔的医院接受治疗。

讲述

空姐:他很痛苦,说有人要谋杀他

3月20日,ET604航班当晚执飞商务舱的中国籍乘务员甄玛丽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甄玛丽表示,事发时机组人员并非毫无防备,这名冲撞驾驶舱的乘客也并非蓄意劫机。

甄玛丽回忆,事发当天上午9点多,她正在商务舱,“当时应该是商务舱发完餐了,经济舱还没有发完餐”,有工作人员告诉她,经济舱一个中国籍的乘客需要帮助。

甄玛丽称,她找到这位乘客并询问对方是否有身体不适,“他告诉我说他浑身无力,他说在埃塞俄比亚的时候有人要谋杀他,然后给他下过药,说他之前就浑身无力。他用很痛苦的方式跟我来讲,当时我觉得可能事情没我想得那么简单”。

甄玛丽说,她随后询问这名乘客有无同伴,对方称“没有”。随后,她前往商务舱倒了一杯牛奶给这名乘客,“等我回到经济舱前舱把牛奶端给他的时候,他说牛奶是有毒的,我当时很诧异”。

“他逼着我喝那杯牛奶,一直拿着纸杯往我嘴里塞”。甄玛丽说,这期间另外两个乘务员过来帮忙,劝这名乘客冷静下来。

甄玛丽说,随后乘务长过来,用英文与这名乘客对话,“他(乘客)非常大声地讲,说我要毒他,还试着给我拍照。后来乘务长让我先去商务舱回避一下”。

甄玛丽说,工作人员一直在安抚这名乘客的情绪,“但是他根本就不听,他冲我大喊,后来直接从经济舱的前舱冲过来,冲到商务舱的厨房里,然后来跟我对质”。甄玛丽说,因为舱内乘客需要休息,他们尽量避免与这名乘客产生正面冲突。

甄玛丽说,后来她因为工作去了后舱,10点45分左右,当她从后舱回来的时候,“通过那个门看到几个人在商务舱打成一团,我看到了机长和另一位乘客的外套”。

甄玛丽说,当时有很多商务舱的乘客过来帮助他们制服这名乘客,“至少有七八位乘客来帮助我们”,由于飞机上没有额外的绳子,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捆绑工具配合毛毯将这名乘客的手脚捆绑起来,脸部朝下按在地上。

甄玛丽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制服过程中,该机机长的左臂被这名乘客咬伤,流血较多,另外她还看到一位参与制服的乘客嘴角流血。

甄玛丽说,这名乘客被制服后,一名自称其同事的乘客告诉另一名中国籍乘务员,该乘客存在精神问题,并因此被公司开除。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帆 实习记者 朱晓敏

责任编辑:何书睿
精神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